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
?t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t第二节 单音词和复音词
?t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t第四节 同义词的辨析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t一.古今词汇
古今词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在词的构成上,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词,现代汉语则是复音词占多数。
二.在词的存废上,可以分为古今通用词,古用今废词。
?t二.古今词义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一些次要的属性上仍然有一定差别。
1.词所概况的客观对象发生了变化
布衣,今天布是棉,麻,棉型化纤织物和混纺织物的统称,而古代的布一般指麻布,与帛相对。
镜,现代的镜子,在玻璃背后涂上水银。但古人最初用大盆盛水照面,后来用铜制成镜子。
?t 2.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甲骨文中有“出虹自北饮于河”。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虹是阳光射入水滴后,经过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的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现代物理学则认为雷声是带电云放电所释放出来的高温使水滴气化,空气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的猛烈爆炸声。
?t (二).古今词义有差异的
1.程度上的差异
a.显著的
走,《说文》“走,趋也。”《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走马观花。
行李,古指人,今指物。
b.微殊的
穷,今指贫穷。古代一般指尽,尽头,所以字从穴。
劝,古义鼓励,勉励。今义辛劳,劳苦,与“逸”相对。
?t 2.范围上的差异
a.词义扩大
响,回声/泛指一切声响。
色,脸色/颜色。
b.词义缩小
宫,房屋/宫殿。
禽,动物/鸟类。
虫,动物/昆虫。
c.词义转移
领,脖子/衣领。 脚,小腿/脚。
?t3.古今词义的局部变化
a.常用义的变化
池,护城河、池塘/池塘。
谢,道歉、感谢/感谢。
b.非常用义的变化
禁,禁止、天子所在地/禁止。
崩,崩塌、天子死/崩塌。
?t4.古今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a.褒贬的差异
爪牙,武将、猛士/帮凶、走狗。
谤,公开的批评或指责/诽谤。
贿,财物/贿赂。
b.轻重的差异
怨,仇恨/埋怨。
诛,责备/杀。
第二节单音词和复音词
?t一.单音词
把单音词翻译成复音词,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大体上有三种:
1.将其变为另外的复
音词:如,师退,次于召陵。
2.在前后增加相关词素:如,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在前后增加词头词尾:如,虎,石。
有些单音词连用,看似复音词,实为短语。
?t 璧有瑕,请指示王。
?t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t二.复音词
(一)单纯复音词
1.迭音词
古人称“重言”。多是描绘状貌的形容词,模拟声膏的象声词。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迭音词与词的迭用不同。如: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
?t 2.联绵词
(1)双声:仿佛 踌躇 流离 玲珑 留连 恍惚 鸳鸯 蜘蛛
(2)迭韵:蹉跎 仓皇 莽苍 窈窕 依稀 逍遥 荒唐 混沌
(3)双声兼迭韵:缤纷 优游 辗转
(4)非双声迭韵:扶摇 狼藉
3.音译外来词:
葡萄 琵琶 浮屠 罗汉 琉璃 袈裟
?t(二)合成复音词
1.联合式: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相反的词素并列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1)同义复词:两个词素意义相同或相近,表义上处于并列地位。
宾客 言语 朋 友 美丽 险阻 自从 功劳 婚姻
(2)变义复词:合成词的词义不是词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其意义的引申,比喻或借代。
骨肉 春秋 社稷 干戈 水火
?t(3)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该合成词的意义,另外一个只起陪衬作用,充当一个音节。
《列子》:无羽毛以御寒暑。
《屈贾列传》:明于治乱。
多由反义词构成,但有时由相关的词构成。
《礼记》:大夫不得造车马。
?t 2.附加式:由词干和表示附加意义的词素组合而成。
欣然 婉如 第一 阿姊
3.偏正式:百姓 诸侯 天子 中国 兵法 朝廷
4.动补式:平定 封闭 充满 扰乱
5.动宾式:将军 革命 知府 执事
6.主谓式:月蚀 霜降 夏至 冬至 御用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t一.词的本义
词的本来的意义,是造字时代的词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本义是和引申义相对而言的。
?t本义是词义系统的核心。如:
益,本义为水漫出来(溢)。
水漫—增加,增多一富裕—利益—更加。
?t二.推断本义的方法:
?t1.字形分析法 必须有文献上的左证。
?t 启:《说文》“启,教也。从攴 ,启声。”《论语》:“不愤不启。”《郑》:“夫人将启之。”甲骨文字形正象用手开门。
牢:《说文》:“牢,闲(栅栏)也,养牛马圈也。”该字从宀从牛,“亡羊补牢”
。
?t 使用《说文》应注意以下两点:
(1)小篆也不是最早的文字,形体也已经经过演变,使形义关系发生了变化。如“长”。(2)许慎解说的有时不是本义,而是引申义。如“启”。
?t运用字形分析法,必须有文献参证,如果孤立进行字形分析,很可能失于主观臆测。如“元” , 《左传》:“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可见《说文》的解释是错误的。
?t2.多义归纳法
即运用词义演变规律,推断词的本义,以弥补字形分析法的局限。
如“即”: 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走近食物前就餐。走近,靠近---抽象意义的走向:就位(登上君主之位)就席(在酒席座上)---在当前的时间,副词即将.
?t二.词的引申义
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一)直接引申
节:竹节。节:竹约也。从竹,即声。引申为木节。 保:抚养。《尚书?康诰》:“若保赤子。”初生的婴儿。引申为安。
直接引申义也可能不止一个,如:
问。本义为询问。直接引申为:
1问候,慰问。《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2审讯。《诗?泮水》:“淑问如皋陶。”3责问,追究。4音讯。《晋书?陆机传》“久无家问。”5过问,管,干预。
?t (二)间接引申
?t 防:本义为堤坝。《周礼?地官?稻人》:“以防止水。”引申为堵塞水,防止水患。由堵水,防水引申为泛指堵塞,禁阻和防备,防止。防微杜渐。由禁阻,防止引申为约束。《盐铁论》:“以礼义防民。”由约束引申为规范,标准。《苟子》:“君子行有防表。”
?t (三)引申义与假借义的区别 : 与本义有无意义上的联系。
?t须,本义是胡须,后引申为动植物及其它物体上象须的东西。假借为副词“必须”。
?t三.词义引申的方式
(一)延展引申
治,本义是治水。由整治引申为治理国家。
本,树根。由在下的部位引申为基础。
举,举物。由上举引申为推荐。
(二)条件引申
汉,汉水—汉朝—汉族。
钱,锄类农具—货币。
代,朝代—世代。
?t(三)比喻引申
英,花—杰出人物。
断,砍断—果断、决断。
比喻引申和比喻的区别是有无产生新义;新义是否具有稳定性。
如:崩。
1.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比喻)
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比喻)
3.梁山崩。(本义)
4.不义不呢,厚将崩。(比喻引申)
5.周烈王崩,诸侯皆吊。(比喻引申)
?t (四)关联引申
脚,本义是小腿。《说文解字》:“脚,胫也。” 引申为足。
官,本义是官府,引申为官吏,
又引申为官职。
兵,兵器—士兵—战争。
?t
关联引申还包括时空方面的引申。
历,本义是经过,经历。甲骨文 象人从禾旁走过.引申为历时的意义。
永,本义是水流长,引申为时间的久远。
第四节 同义词的辨析
?t一.同义词的来源
1.造字时意义相近构成同义词
见,视,睹,看
都是表示人的视觉活动,意义相近,但有差别。《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
?t 2.词义的发展变化形成的同义词
屦,履
战国以前,屦是名词,而履是动词,”如履薄冰。”战国以后,履才有了鞋的意义,《韩非子》:“郑人有买履者。”两者变成了同义词。
?t 3.新词与旧词的积累构成同义词
畏,惧,怕
上古汉语用畏或惧来表示“怕”的概念,如《论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怕”在当时没有害怕的意思,《说文解字》:“怕,无为也。”实即澹泊的“泊”字。到了唐代才出现用“怕”字表示害怕,如元稹《侠客行》:“侠客不怕死。”于是三者形成同义词。
?t 4.各地方言的差异所形成的同义词
迎,逢,逆
都表示两人行走的方向相对,送往迎来,狭路相逢。《春秋》:“公如齐逆女。”汉代扬雄《方言》:“逢,逆,迎也。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关而东曰逆。”
?t二.同义词之间的关系
?t 1.本义相同相近
如《说文解字?阜部》:“陬,阪隅也。”“隅,陬也。”陬、隅都引申为角落之称。
2.此词的引申义与彼词的本义相同
履 -屦. “履”从践履、踏地的本义引申为鞋。履的引申义便与“屦”的本义相同了,二者成为同义词。
?t 3.引申义相同
年---岁.
《说文解字?禾部》:“年 ,谷熟也。从禾,千声。” 《说文解字?步部》:“岁,木星也。” “年”由本义引申为五谷成熟一次的时间;岁则由于木星由西向东运行,每行经一个星次的时间为十二个月,而引申称这段时间为一岁。“年、岁”在引申记时的意义上成为同义词。
?t一个词既然在某一义项上与其它词同义.那么也可能在其它义项上分别与不同的词同义。如:
“类”,在“种类”这一意义上,与“丑、族”同义;
在“相似”这一意义上,与“似”、“如”同义;
在“辈份”、“条理”的意义上,舆“伦”同义;
在表示推测的“大抵”、“大都”意义上,与“盖”同义。
?t三.同义词辨析的基本方法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1.所指内容不尽相同
?t 肤,皮
在先秦时代,肤指人皮,皮指兽皮。《
左传》:“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在古代,皮不能指人的皮肤,只有在诅咒人时才说:“食其肉,寝其皮。”
?t 2.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饥,饿
饥是指一般的饥饿,而饿在上古指根本没有饭吃,受到死亡的威胁,饥民/饿殍。《韩非子》:“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t3.所指范围不尽相同
?t 听,聆
听指一般场合的听,使用范围较广泛,而聆一般用于庄重场合,表示倾耳细听,怀着敬意关切地听,成语“聆听教诲” .
?t 香,馨
都指芳香,但使用范围不同。香使用范围很广,包括米香,肉香,草木香,瓜果香,泛指一切芳香。馨也指芳香,但使用范围较窄,特指散布很远的香气,《诗经》毛传,“馨,香之远闻也。”
?t (二)从语法功能方面辨析
之,往
在“去”的意义上是同义词,但从动词后面所带的成分来看,其用法各不相同。”之”的后面必须带处所宾语,表示“到—去”,“吾欲之楚”。“往”仅仅表示方向性和目的性,后面不能带宾语。《孟子》;“往之汝家。”
?t(三)从感情色彩方面辨析
笑,哂
“笑”是一般的笑,“哂”则带有轻视的感情色彩,《论语》“夫子哂之。”
?t 妇,媪
都表示老年妇女,而“媪”是对老年妇女的敬称,“妇”指一般的老年妇女。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5:12: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872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