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四结合

更新时间:2022-11-14 17:09:2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14日发
(作者:警惕娱乐化解读)

景物描写四结合

050301河北井陉天长中学梁世桢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即便是同

一事物,在同一时间,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我们在

描写景物时,为了避免其单调,就应该结合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

描写。

一、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

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

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

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

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

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

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二、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

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

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

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

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

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

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

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

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

加突出。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对雪景的描写可谓一绝,用的就是正面描写与

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正是寒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扬扬卷

下一天大雪来”,“„„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却下得紧了”,这是从正面

入手,直接突出雪大风猛;“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

得动”,“那间草亭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是从侧面入手,

通过写草屋的摇振、倒塌,火种的浸灭来间接突出风雪之猛烈。两种描写手法的结合,

使风雪的特点更为突出了。

四、远近高低相结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

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

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在描写紧十八盘时,运用的便是这种手法:远眺“紧十

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仰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

天门口”;近看“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俯视“低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

的盘道------”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

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7:09: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833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雨中登泰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