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古诗

更新时间:2022-11-14 16:21:47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14日发
(作者:缅怀革命先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⑴忆江南:词牌名。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

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

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怀念。

⑵谙:熟悉。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⑷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

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

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

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

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

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

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

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

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

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

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

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

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

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

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

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

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

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

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

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

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

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

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给遮住。

1

暴雨骤至,雨花四溅,水珠犹如天上倾倒下的无数珍珠,纷纷溅入船中。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和白色的雨点,此时西湖的湖水碧波

如镜,就像天空一样广阔无边。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

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

而透明。

6.忽:突然。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

皆飘浮。”[4]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分析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

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

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

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

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

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

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

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

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

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

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诗】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

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又有多少亭台

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2、山郭:依山的城镇。

3、南朝: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

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

字。

5、楼台:指寺庙。

作品鉴赏

2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

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

一些,似乎使人参观了几个景点,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

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

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

旌摇荡了。“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

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

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

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

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

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

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

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这里也体现出了当时修建寺

庙是非常劳民伤财的事,联系到作者作此诗时处于晚唐时期,所以也不乏诗人一

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

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这首诗四句均

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

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

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

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村居①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

儿童散学归来早③,忙趁东风④放纸鸢⑤。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

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③散学:放学。④东风:春风。

⑤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

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

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拟人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

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作品鉴赏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

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

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

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

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

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

3

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

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

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

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

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

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

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

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

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

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

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

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

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

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

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①,无限风光尽被占②。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解词]①山尖:山峰。②无限风光尽被占:指蜜蜂到处采集百花酿蜜。

[释句]不管是平地还是高山,无限风光都被蜜蜂采花酿蜜时独占了。它辛辛苦

苦采集百花酿成的蜂蜜,究竟是为谁送去甘甜呢?

[说明]罗隐(833—909),唐代著名诗人。一生写了许多政治讽刺诗,揭露

唐末社会的黑暗面。这是一首咏物诗,既赞美了那些终日勤劳,不畏艰难,为

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又讽刺了那些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劳而获的人。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

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

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2、鉴:光可鉴人。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

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是因为

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河水啊。

《乌衣巷》

作者: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花】此为开花之意,做动词用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

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落不知

其处。

4.寻常:平常、普通。

【意思】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

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

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事故的变迁,隐含着对豪门大

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

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

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

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

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

景。

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

成强烈对照。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

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

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

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

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

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

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江南逢李龟年⑴

唐·杜甫

岐王⑵宅里寻常见,崔九⑶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4)好风景,落花时节⑸又逢君。

⑴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

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

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⑷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⑸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

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1]

作品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5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译: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

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赏析: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

情。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

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

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

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问:分析杜甫的这首诗的意境。

答:这首五言绝句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诗人以春日迟迟统摄全篇,

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

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

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

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

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

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

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

逢入京使唐·曾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3、凭:托。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

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

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叶绍翁<<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6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④篱落:篱笆。

[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

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

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竹石

清•郑燮(xiè)(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

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尔:你。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

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

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

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

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

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

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

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

竹一样刚强勇敢。

题诗后

(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1.吟:读,诵。2.知音:指了解自己思想情感的好朋友。

3.赏:欣赏。4.得:此处指想出来。

译文

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

了解我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

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睡了。

赏析:

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也煞费苦心。这首诗就是他视艺术为生命,

全身心投入,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蜀相⑴

丞相祠堂何处寻⑵?锦官城外柏森森⑶。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⑷。

7

三顾频烦天下计⑸,两朝开济老臣心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⑺。[1]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

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

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

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

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

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

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

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1-3]

作品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4]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①啭:鸟婉转地啼叫②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③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④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⑤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⑥始知:现在才知道。⑦不及:远远比不上。

[解说]

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

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

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

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今译]

千百声的鸟啭,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赏析]

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

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

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

8

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

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

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

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

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

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

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

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9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6:2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830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江南烟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