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根据印发的字音,初读课文。
二、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解释加点文言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三、自学课文,思考学案上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能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意性.
2、认识作者在文中感情的变化,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能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在人生无常的慨叹中包孕的积极人生意趣
三、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苏教版“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心连广宇”这一专题板块,这一板块,选录了两
篇我国古代圣贤“心连广宇”的思卷,探讨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宇宙万物,超越个体有限的存
在和经验的世界。第一篇是已教的庄子的《逍遥游》,本文是第二篇。《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
之面对人生短暂与宇宙的永恒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的达观与自我排遣的情怀,引发我们这些
“后之览者”,与作者一同“有感于斯文”所述之生死问题。
虽然是“问题探讨”的教学要求,但作为文言文,本文在教学中还是先要解决文言的理解,
积累文言知识,其次再学会赏析,进而作一些刚刚为高二学生所能做到的探讨。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
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而且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二者相得益彰,
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篇立意深远的优美散文,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
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
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
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五、
第一节
教学要点:了解王羲之,了解本文在历史上的地位。朗读课文。疏通部分内容,积累部分文言
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配乐欣赏王羲之的书法,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百度音乐】古筝曲/?__m=ng&__a=5956787&__o=/arch_s
ongListIcon&fr=new_mp3||-1#loaded
【百度图片】王羲之书法/i?word=%E7%8E%8B%E7%BE%B2%E4%B9%8
B%E4%B9%A6%E6%B3%95&ie=utf-8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常识
1、作者简介
王羲之
【百度百科】/view/
2、背景
王羲之生活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
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他们有的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
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整个社会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意志消沉,
不求进取,认为人生无常,生死等同。兰亭: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有地名兰渚,渚中有亭名
“兰亭”。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他的朋友谢安及孙绰等四十人
在兰亭聚会,饮酒赋诗,事后汇编成集,他写下了这篇古今传诵的《兰亭集序》。东晋时代,祟
尚玄学,清谈之风,盛极一时。当时名士多居于“有佳山水”的会稽,而这次兰亭宴集便是东
晋清谈家最大的一次集会。王羲之所作的这篇序,是申述其“”之志的宣言。作者描绘了
聚会的欢欣,也反映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文章直斥庄子“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有力地批驳了脱离现实的虚妄论调,不同于当时那些“溺于玄风”,“旨寄玄虚”的作品,应该
说是难能可贵的。文章写得清新流畅,朴素自然,但毫无拘谨呆板之气。这在当时,也是颇为
突出的。
3、了解文体
序
【百度百科】/view/
三、检查学习情况
1、重点词语解释。
茂林修竹(高)况修短随化(长)
列坐其次(地方)流觞曲水(酒杯,名词)
一觞一咏(喝酒,动词)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夫人之相与(交往)
悟言一室之内(“悟”同“晤”)虽趣舍不同(“趣”同“取”)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亦将有感于斯文(对于)
教学过程
2、翻译句子。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明确:
(1)待到对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2)过去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往事,对此不能不深有感触。
(3)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与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四、朗读
1、注意读音
癸丑(guǐ)会稽(kuàijī)修禊(xì)崇山峻岭(chóng)清流激湍(tūn)
流觞曲水(shāng)游目骋怀(chěng)放浪形骸(hái)趣舍(qǔ)若合一契(qì)
嗟悼(jié)
2、听配乐朗读
【百度】/?__m=ng&__a=%24%24%24%24%24%24%E5%85%
B0%E4%BA%AD%E9%9B%86%E5%BA%8F%20%E8%90%BD%E8%8D%89%24%240&__o=/
arch_songListIcon&fr=ps||#loaded
3、自由朗读
第二节
教学要点:赏析探讨
教学过程:
一、朗读:
1、自由朗读,读出情感
2、配乐生读
【百度音乐】古筝曲/?__m=ng&__a=5956787&__o=/arch_s
ongListIcon&fr=new_mp3||-1#loaded
3、配乐齐读
【百度音乐】古筝曲/?__m=ng&__a=5956787&__o=/arch_s
ongListIcon&fr=new_mp3||-1#loaded
二、把握全文的感情线索。思考: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
明确:乐——痛——悲。
那么,王羲之为何而乐,为何而痛,为何而悲呢?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
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三、问题探讨:
1、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作者为何感到“乐”?
明确:王羲之的“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视”,一是“听”。)
这里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四十多人围坐在水流的两边,酒杯漂
过来,有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引得了满堂喝彩;有的人面前铺开纸,摇头晃脑,吟诗作画。
这些都是看到的情景。
那么,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
明确:水流声(清流激湍、流觞曲水)、吟诗声(一觞一咏)、谈笑声、鸟叫声(崇山峻岭、茂
林修竹)、风声(惠风和畅)等。
小结:为何而乐?
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人杰:群贤比至少长咸集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名士相聚之乐;环境优美之乐;气候宜人之乐;相聚诗酒之乐;其实,王羲之的“乐”除了“视
听之乐”外,还有在此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乐”。
明确:那就是作者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后获得的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可以说,
作者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所以“信可乐也”。
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乐”的情感。
【百度视频】/programs/view/F1idDzMvfmQ
2、作者的感情为何由乐而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作者痛什么?
(1)作者痛什么?
明确:痛“人生苦短”。(从哪些句子看出作者在痛“人生苦短”?)
当其欣之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痛在追求一时的快乐和满足中,不知老
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痛岁月流逝,世易时移。)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痛时光易逝)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人生短暂)
这里,作者列举了或静或躁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的人选择“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
选择“放浪形骸之外”,但他们都会有“人生苦短”的感慨。作者由此感叹“死生亦大矣”。(死
和生都是重大的事情啊!)这种“痛”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2)作者的情感为何有这么大的变化?
明确:这个变化是由第一段的宴游之乐而来的。作者俯仰之间有宴集想到人生,由聚想到
散,想到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不仅“痛”从中来。这是作者对自然、生命有了一种深刻的认
识(意识到人生无常,生命终有期限,这些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对生命的体察
使他的情感有了巨大的变化。
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痛”的情感。
【百度视频】/programs/view/F1idDzMvfmQ
3、(1)作者悲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悲的是死生之大,是“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谁在悲?
古人在悲,“我”(今人)在悲,后人也在悲。
(前见古人悲,后见来人悲,念人生之短暂,都怆然而涕下。”)
这种感受,不仅王羲之有,其他文人墨客都有。比如:
《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作者仅仅只是感叹人生短暂吗?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作者是反对老庄所谓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认为是荒诞之说。
作者明白了既然人生如此短暂,他就编辑了这次宴游的诗文集并挥毫作序,希望兰亭集的诗文
能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
作者的人生观:人生如此短暂,那么就应该珍惜生命,珍爱生活。
这里的“悲”,其实是悲叹,感叹的意思,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我们从感伤
的背后,发现了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著。
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悲”的情感。
【百度视频】/programs/view/F1idDzMvfmQ
小结:
文章由生之“乐”而转向死之“痛”,最后以“悲”叹作结,感情起伏,情真意切。王羲之去世
已经1600多年了,星汉迢迢,岁月悠悠,他的感慨,他的旷达,至今我们荡气回肠。当我们了
解到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我们就更应该珍惜它,善待他,抓紧他,并用我们的奋斗,用我
们的成功,用我们的业绩,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配乐齐读全文,再次感受作者传达的情感。
【百度音乐】古筝曲/?__m=ng&__a=5956787&__o=/arch_s
ongListIcon&fr=new_mp3||-1#loaded
板书设计:
乐→痛(惜)→悲(叹)
↓
人生短暂
↓
珍惜生命,珍爱生活
(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个人价值)
六、教学反思
对于文言文教学,曾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有讲头,其中的实
词、虚词、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不受学生欢
迎,不少学生还很爱听老师这样讲。但这种做法却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他们喜欢
的只是其中的所谓文化。于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参照新课标精神试图转变文言文教学方法,
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朗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重视学生体验。我把自己的这种教学
方法称之为“文言文五步朗读法”:初读,读准字音节奏;再读,读懂词义句意;三读,读出思想
情感;四读,读来感悟体验;五读,熟读成诵。《兰亭集序》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
进行的。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青州第八中学姓名:郭丽丽
职称:电话:电子邮件:guotinaly@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第八中学驼山南路4398号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10:0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813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