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2期
(总第1 2 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I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No.2,2011
Serial No.126
凯瑟琳娜·莱斯功能翻译理论评介
吁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霖
南昌330022)
[摘 要] 凯瑟琳娜·莱斯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她在其《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提出
该理论的雏形,后来又提出与翻译有关的文本类型学,并逐步从“对等论”走向了“译文功能论”。这些理论都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文本类型学;对等论;译文功能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11)02—0052—02
化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内,使翻译束缚在语言学的条条框框
中,久而久之。与翻译实践严重脱节。王建斌这样形容当时
的情形,“一直到上个世纪8O年代,虽然语用学的春风吹遍
了大地,但德国译界仍抱残守缺,对翻译的过程性研究、非
2O世纪7O年代的德国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翻译理
论——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它针对翻译语言学派中的薄
弱环节,广泛借鉴交际理论、行为理论、信息论、语篇语言学
和美学的思想,将研究的视线从源语文本转向目标文本,成
为当代德国译学界影响最大、最活跃的学派。该学派的主
要代表人物有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汉斯·
弗米尔(Hans Vermeer)、贾斯塔·霍茨一曼塔里(Justa
Holz—Manttari)和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e Nord)。
而莱斯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在批判地汲取前
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雏形,更为该流
派的核心理论,即目的论(skopos theory)的诞生奠定了理
论基础,可以说是德国译学界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对
其翻译理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功能翻译
理论的来龙去脉,还能为今后的理论拓展和实践运用铺平
道路,因而十分有意义。
理论背景 一
语言要素的影响充耳不闻,不少翻译学院的教授讲授的翻
译学导论与学生们在日耳曼语言学系听到的语言学讲座内
容无二。”德国译学界急需一种新理论,就在此时,莱斯的功
能翻译理论应运而生,为译学界指明了一条新道路。
二、理论内容
凯瑟琳娜·莱斯是德国著名学者、翻译理论家,毕业于
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长期在大学从事翻译研究与教学,精
通德语和西班牙语,著作颇丰。她的翻译理论新颖独特,内
容丰富,极具启发性。
1.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
莱斯于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
(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是 、
自20世纪5O年代开始,西方翻译学开始了第一次转
向——语言学转向。人们开始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
从经验、技术层面走向了科学研究的层面,运用当时的语言
学理论成果研究翻译,形成了语言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德
国译学界也不例外,并逐渐形成了萨尔和莱比锡两大学派。
萨尔学派的代表人物沃尔夫拉姆·威利斯(Wolfram
她贡献给翻译学的一部经典著作。一般来说,此书被视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开山之作。因为在这本书里,莱斯
提出了该翻译理论流派的雏形,体现了她早期的翻译理论。
莱斯在书中提出的观点是前所未有的,围绕的主题是
如何为系统地评价译文制定出一套可靠的标准。她首次将
功能范畴作为一种客观方法引入翻译批评。以对等为基
Wilss)也是德国翻译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其1977年的论
著《翻译学——问题与方法》(nbersetzungswissenshaft:
Probleme und Methode)体现其主要翻译思想。威利斯是
奈达翻译理论最积极的实践者,在关于翻译是科学还是艺
术的问题上,他理直气壮地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the sci—
ence of translation),而且应该和其它理论结合以完善其理
论基础。与莱斯一样,他也认为语篇是翻译的基本单位,语
础,她提出了一套基于源语和目标语文本之间功能关系的
翻译批评模式。莱斯认为,目标语应该在概念性内容、语言
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与源语对等,这才是理想的翻译。莱
斯把这种翻译方法称为“综合交际翻译法”(integral corn—
municative performance)。后来,莱斯在翻译实践中发现,
要使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实现功能对等是不可能的,也
是没有 要的。不同的翻译会有不同的翻译要求(transla—
tion brief),因为在有的情况下,源语文本在那个时代、面对 言的交流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而不是句子。诞生于2O世
纪6O年代中期的莱比锡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卡德(Otto
Kade)和纽伯(Albrecht Neubert)。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翻译中必须严格区分不变因素即认知(cognitive)因素和可
变因素即语用(pragmatic)因素,翻译理论可以借助于转换
生成语法和符号学。两派虽然都对德国翻译理论研究做出
了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一一它
们都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没有把非语言因素,即文
特定的文本接受群体所要完成的使命可能与目标语文本不
同。比如说,西塞罗的演讲在古罗马时代主要是鼓起听众
的激情、引起他们的共鸣,如今,我们关注得更多的恐怕是
他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如何表现出感召力等等。
莱斯在此书中提出了系统且具有启发性的文本类型学
观点: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提出翻译功能观,
认为译者对译文可以阐释。这也就解释了翻译过程中的若
[收稿日期]2010—10—21
[作者简介]吁霖(1987--),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 52 ·
千重要方面:文本(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决定译者翻译决
策的条件以及译者作为个体对译文的个人理解应该受到任
何翻译批评者的尊重。本书的理论在无形中提高了译者和
目标语文本的地位,为翻译研究打开了新局面。
2.文本类型理论
语言学家对文本的研究由来已久,因为它是表达意义
的最大单位。后来,越来越多的翻译家也发现,很多翻译问
题只能在文本层面上才能解决。文本类型学(text typolo—
gY)是对所有文本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研究它们,是义本
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文本类型学主要是根据话题来对文本分类,也
就是文本的命题内容,采用定量分析法(特定词项和句法结
构的出现频率),以此来判断文本的所属类别。比如说,~·
个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法律词汇或科技词汇,则这个文本
属于法律文本或科技文本。但这种文本在操作过程中仍有
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且基本的问题就是定义:什么是诗
歌文本、文学文本,科学文本、技术文本和数学文本又有何
区别。所以,这种仅仅按照内容来操作的文本类型学重叠
的地方会比较多。例如诗歌就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因
为其内容可以包罗万象。这也说明了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复
杂的文本类型学。那么,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给了我们很好
的启示。
莱斯十分注重文本类型.她将文本层面,而不是词或句
子层面,视为交际产生的地方.对等也就是在这个层面上追
求的问题。她曾指出,卡德等一些学者所实践的这种线性
研究法(从词到句再到段落)非但没有帮助反而阻碍了“与
翻译过程相关的文本类型学”的发展。莱斯的文本类型学
建立在语言学家卡尔·布勒(Karl Btihler)的organon mod—
el之上。该模式将语言功能分为三种:表现功能(represen—
tation)、表情功能(expression)和感染功能(appea1)。在这
三大功能基础上,莱斯进而提出了三大文本类型:信息型
(informative)、表达型(expressivej、操作型(operative)。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