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娜·莱斯功能翻译理论评介

更新时间:2022-11-13 15:44:53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13日发
(作者:南湖游乐园好玩吗)

2011年第2期 

(总第1 2 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I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No.2,2011 

Serial No.126 

凯瑟琳娜·莱斯功能翻译理论评介 

吁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霖 

南昌330022) 

[摘 要] 凯瑟琳娜·莱斯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她在其《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提出 

该理论的雏形,后来又提出与翻译有关的文本类型学,并逐步从“对等论”走向了“译文功能论”。这些理论都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文本类型学;对等论;译文功能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11)02—0052—02 

化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内,使翻译束缚在语言学的条条框框 

中,久而久之。与翻译实践严重脱节。王建斌这样形容当时 

的情形,“一直到上个世纪8O年代,虽然语用学的春风吹遍 

了大地,但德国译界仍抱残守缺,对翻译的过程性研究、非 

2O世纪7O年代的德国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翻译理 

论——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它针对翻译语言学派中的薄 

弱环节,广泛借鉴交际理论、行为理论、信息论、语篇语言学 

和美学的思想,将研究的视线从源语文本转向目标文本,成 

为当代德国译学界影响最大、最活跃的学派。该学派的主 

要代表人物有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汉斯· 

弗米尔(Hans Vermeer)、贾斯塔·霍茨一曼塔里(Justa 

Holz—Manttari)和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e Nord)。 

而莱斯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在批判地汲取前 

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雏形,更为该流 

派的核心理论,即目的论(skopos theory)的诞生奠定了理 

论基础,可以说是德国译学界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对 

其翻译理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功能翻译 

理论的来龙去脉,还能为今后的理论拓展和实践运用铺平 

道路,因而十分有意义。 

理论背景 一

语言要素的影响充耳不闻,不少翻译学院的教授讲授的翻 

译学导论与学生们在日耳曼语言学系听到的语言学讲座内 

容无二。”德国译学界急需一种新理论,就在此时,莱斯的功 

能翻译理论应运而生,为译学界指明了一条新道路。 

二、理论内容 

凯瑟琳娜·莱斯是德国著名学者、翻译理论家,毕业于 

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长期在大学从事翻译研究与教学,精 

通德语和西班牙语,著作颇丰。她的翻译理论新颖独特,内 

容丰富,极具启发性。 

1.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 

莱斯于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 

(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是 、

自20世纪5O年代开始,西方翻译学开始了第一次转 

向——语言学转向。人们开始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 

从经验、技术层面走向了科学研究的层面,运用当时的语言 

学理论成果研究翻译,形成了语言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德 

国译学界也不例外,并逐渐形成了萨尔和莱比锡两大学派。 

萨尔学派的代表人物沃尔夫拉姆·威利斯(Wolfram 

她贡献给翻译学的一部经典著作。一般来说,此书被视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开山之作。因为在这本书里,莱斯 

提出了该翻译理论流派的雏形,体现了她早期的翻译理论。 

莱斯在书中提出的观点是前所未有的,围绕的主题是 

如何为系统地评价译文制定出一套可靠的标准。她首次将 

功能范畴作为一种客观方法引入翻译批评。以对等为基 

Wilss)也是德国翻译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其1977年的论 

著《翻译学——问题与方法》(nbersetzungswissenshaft: 

Probleme und Methode)体现其主要翻译思想。威利斯是 

奈达翻译理论最积极的实践者,在关于翻译是科学还是艺 

术的问题上,他理直气壮地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the sci— 

ence of translation),而且应该和其它理论结合以完善其理 

论基础。与莱斯一样,他也认为语篇是翻译的基本单位,语 

础,她提出了一套基于源语和目标语文本之间功能关系的 

翻译批评模式。莱斯认为,目标语应该在概念性内容、语言 

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与源语对等,这才是理想的翻译。莱 

斯把这种翻译方法称为“综合交际翻译法”(integral corn— 

municative performance)。后来,莱斯在翻译实践中发现, 

要使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实现功能对等是不可能的,也 

是没有 要的。不同的翻译会有不同的翻译要求(transla— 

tion brief),因为在有的情况下,源语文本在那个时代、面对 言的交流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而不是句子。诞生于2O世 

纪6O年代中期的莱比锡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卡德(Otto 

Kade)和纽伯(Albrecht Neubert)。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翻译中必须严格区分不变因素即认知(cognitive)因素和可 

变因素即语用(pragmatic)因素,翻译理论可以借助于转换 

生成语法和符号学。两派虽然都对德国翻译理论研究做出 

了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一一它 

们都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没有把非语言因素,即文 

特定的文本接受群体所要完成的使命可能与目标语文本不 

同。比如说,西塞罗的演讲在古罗马时代主要是鼓起听众 

的激情、引起他们的共鸣,如今,我们关注得更多的恐怕是 

他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如何表现出感召力等等。 

莱斯在此书中提出了系统且具有启发性的文本类型学 

观点: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提出翻译功能观, 

认为译者对译文可以阐释。这也就解释了翻译过程中的若 

[收稿日期]2010—10—21 

[作者简介]吁霖(1987--),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 52 · 

千重要方面:文本(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决定译者翻译决 

策的条件以及译者作为个体对译文的个人理解应该受到任 

何翻译批评者的尊重。本书的理论在无形中提高了译者和 

目标语文本的地位,为翻译研究打开了新局面。 

2.文本类型理论 

语言学家对文本的研究由来已久,因为它是表达意义 

的最大单位。后来,越来越多的翻译家也发现,很多翻译问 

题只能在文本层面上才能解决。文本类型学(text typolo— 

gY)是对所有文本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研究它们,是义本 

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文本类型学主要是根据话题来对文本分类,也 

就是文本的命题内容,采用定量分析法(特定词项和句法结 

构的出现频率),以此来判断文本的所属类别。比如说,~· 

个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法律词汇或科技词汇,则这个文本 

属于法律文本或科技文本。但这种文本在操作过程中仍有 

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且基本的问题就是定义:什么是诗 

歌文本、文学文本,科学文本、技术文本和数学文本又有何 

区别。所以,这种仅仅按照内容来操作的文本类型学重叠 

的地方会比较多。例如诗歌就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因 

为其内容可以包罗万象。这也说明了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复 

杂的文本类型学。那么,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给了我们很好 

的启示。 

莱斯十分注重文本类型.她将文本层面,而不是词或句 

子层面,视为交际产生的地方.对等也就是在这个层面上追 

求的问题。她曾指出,卡德等一些学者所实践的这种线性 

研究法(从词到句再到段落)非但没有帮助反而阻碍了“与 

翻译过程相关的文本类型学”的发展。莱斯的文本类型学 

建立在语言学家卡尔·布勒(Karl Btihler)的organon mod— 

el之上。该模式将语言功能分为三种:表现功能(represen— 

tation)、表情功能(expression)和感染功能(appea1)。在这 

三大功能基础上,莱斯进而提出了三大文本类型:信息型 

(informative)、表达型(expressivej、操作型(operative)。信 

息型文本是清楚明白地传达事实,例如信息、知识、观点等; 

表达型文本是表达}}{文本发出者精心组织好的内容,传达 

出文本的美学和艺术形式;操作型文本是传达起说服作用 

的文本,能够吸引或说服读者或文本接受者按照某种方式 

进行行为。后来,莱斯又增加了一类文本一多媒体文本 

(audiomedial text),例如电影、电视广告等.即给以上三大 

文本加上视听效果。莱斯指出,这些文本类型不会以单纯 

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某一文本可能混杂多种文本类型。 

在这里,莱斯给出了两种情况:情况一,仅仅想要得到读者 

肯定而不是激起读者行为冲动的文本,例如表达观点的报 

刊文章(不完全属于操作型文本);情况二,中世纪诗歌体裁 

的法律文本,为了让内容更容易接受,它们必须采用诗歌形 

式,因为语言的押韵会使得文本更加庄重(介于信息型文本 

和表达型文本之间的混合形式)。尽管如此.也会有一种文 

本类型占主导地位。 

莱斯所提出的文本分类标准所涉及的因素有:文本生 

产者的意图、修辞目的以及文本在实际使用中行使的功能。 

这些因素对文本的词汇/语义、语法/句法和修辞特点/36体 

特点有直接的影响。文本意图和功能也影响了文本的构建 

方式,有的按照固定的创作计划和模式进行,有的则会因为 

修辞效果的需要而有意违背它们。这一分类标准比仅仅根 

据话题来分类更客观,更有利于指导实践。 

莱斯提出的文本类型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大胆地建立起 

文本和翻译方法之间的紧密联系。首先,该理论认为文本 

类型和译者的翻译技术相互联系,例如,操作型文本对译者 

来说特别具有挑战性。第二,源语文本中占主导地位的功 

能必须在译文中保留。所以译者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首 

要追求“语义对等”,然后才是内涵意义和美学价值;在翻译 

表达型文本时,译者主要应关心如何保留译文产生的美学 

影响,然后才是语义内容等相关方面;最后,译者在处理操 

作型文本时应该更多地考虑非语言因素,例如有说服力的 

问题。要实现这方面的对等,通常得牺牲文本的形式和内 

容。 

3.从“对等论”到“译文功能论” 

“对等”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喜欢讨论的问题。例如 

尤金·奈达的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还有后来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 

quivalence),卡特福德的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纽马克的语义翻译(se— 

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都在不同的层面上讨论源语和目标语的对等。在功能翻译 

理论出现之前的德国,盛行的就是“对等理论”。莱斯在上 

个世纪7O年代的著作都是建立在对等概念基础之上。如 

她的综合交际翻译法就是在概念性功能、语言形式和交际 

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本质上仍然是讨论目标语如何尽 

量向源语看齐的“原文中心论”。但是,在翻译实践中,对等 

原则并不适用,尤其是在翻译非文学作品时,例如广告,对 

等原则更是行不通,而且还 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后来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莱斯逐渐走出了对等原则,她意 

识到译文所要实现的功能比追求对等更重要。l984年,莱 

斯在和她的学生弗米尔两人合作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 

述》(General Foundations of Translation Theory)--一书中, 

正式提出“译文功能论”这一概念。他们提出,译者在整个 

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 

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 

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可以说,莱斯的这一转变是对传统“等 

值”观的重大突破,开辟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途径。 

三、结语 

莱斯所处的时代是特殊的。2O世纪7O年代的翻译研 

究正从语言学过渡到文化,所以,她的理论既有时代局限性 

又有其先进性。其理论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语言学派理论的 

影响,但同时又能跳出以往语言学纠缠词句等微观层而的 

框框,将语篇作为研究单位,关注翻译的交流目的,这无疑 

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莱斯的翻译理论不等于功能翻译理论 

的全部,但对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后来 

功能派的核心理论 弗米尔的目的论,曼塔里的翻译行 

为理论以及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都受到了莱斯翻译理论 

的启迪。可以说,没有莱斯就没有功能派翻译理论后来的 

蓬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Reiss,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Limita 

tion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EelGentzter,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上海: 

_J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59—76. 

E33 Venuti,L.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 ̄。[M].London: 

Routledge,2000:160—171. 

[4]Nord,C.7、, anslatingas a PurposeJ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Explai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Es]Munday,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London:Romledge,2001:73--88. 

[6]谢天振.当代国外翻泽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139一l56. 

[7]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51— 

261. 

E89王建斌.泰山北斗一代通儒——缅怀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 

人汉斯·费梅尔教授[J].中国翻译.2010.(3);8O一83. 

[9]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l999. 

(3):47—49. 

10]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 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 

EJ].中国翻译.2000,(4):9—12. 

Ex1]张荚芳.功能加忠诚…一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 

论[J].外国语,2005,(1):60—65. 

[责任编辑:石盛磊] 

· 53 ·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5:4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765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雏形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