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是基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育要求,幼儿社会性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及控制自身行为能力,用以适应社会的心理特征。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与周围人相互交换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培养和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对幼儿个性及情绪情感和认知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以游戏活动为重点引导和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近年来,幼儿社会性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育效果的内隐与滞后等问题突出,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与社区资源,在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社会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在吸收部分有关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次研究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将重点以游戏活动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同伴交往 社会交往 游戏活动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社会性的发展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个体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他人的友好人际交往中心理上产生相互影响,逐渐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个体自身的力量,更好的认识、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获得健全的人格,社会适应性良好,重视幼儿社会交往,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成为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概述
1.社会交往的含义:
崔立秀在《关于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及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提出社会交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互动,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2.幼儿社会交往:
幼儿的社会交往形式有两种包括幼儿与成人的交往和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更多的表现为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同伴之间
的交往。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幼儿形成一种崭新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这种作用也会越来越大、越发明显。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发展社会交往技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幼儿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对其以后健康成长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小班幼儿社会交往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缺少沟通与协商
在见习观摩和实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在遇到矛盾或争执时不会协商,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幼儿每天一起游戏、生活,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或争执在所难免,但大多数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是好,最常见的就是因为座位和玩具而引发的争执,幼儿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与同伴沟通并解决问题。就会有:“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坐我座位,我本来坐这儿的。”等等因为玩具或座位的“告状”行为。而家长在与幼儿交往中更多的是教会幼儿分享、合作,同伴争执与矛盾的解决涉及甚少,加上幼儿年龄小交往范围小,机会较少,而且并没有
2.教育效果的内隐与滞后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结束后老师会经常提醒幼儿在活动环节出现的交往问题,并引导幼儿在下次活动中应该如何去做,如果老师不提醒,孩子们很少主动沟通并解决问题。如果老师提醒,有的幼儿会及时沟通解决;但大多数幼儿依然故我,甚至在争执中出现哭闹现象。经过平时见习、实习的观察和与老师的交流了解,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现象,在老师多次强调下仍然收效甚微。幼儿并不会在遇到争执或矛盾时主动沟通。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3.幼儿主动交往氛围的欠缺
很多小班幼儿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并没有如何主动交往的知识面, 生活中小班幼儿交往的类似现象很多,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幼儿交往的态度和习惯养成方面,良好交往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而养成幼儿积极主动的态度是良好交往习惯形成的关键。因此,我们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观察、分析孩子交往问题出现的原因,将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交往的态度上。
4.幼儿在活动中缺少分享与合作意识
小班幼儿本身就具有自我中心性的心理特征,加上现在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对其特别疼爱有加,助长了一些幼儿“唯我独尊”的意识,在活动中缺少分享与合作意识。
5.幼儿交往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xa0
第一: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幼儿交往的方式。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思维阶段,动作往往先于语言;其交往的一大特点是以身体接触为主。3-4岁的幼儿虽然有了初步社会行为,但还不能像中大班幼儿那样进行相互交往。他们主动交往的意识不强,初来幼儿园只会自己玩,大部分幼儿不许别人拿自己的玩具,经常会有孩子与同伴之间出现争执和纠纷,这也从侧面说明小班幼儿还没完全掌握正确交往的技能。在与同伴发生争执时,小班幼儿的第一反应就是“动手”去把被拿走的玩具“抢”回来,甚至把对方的玩具“抢走”。由于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不完善,因此在交往中多数幼儿不能用言语来解决问题。
第二:家长的人际交往方式,对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有一定的影响。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师,家长的言行举动对幼儿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家长的人际关系以及在交往中发生矛盾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态度等,会成为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态度和方式上效仿的对象。例如,有的家长在遇到争执后采用打架的方式解决,尤其是当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幼儿面前时,很容易使幼儿形成“我也可以这样解决问题”的想法,幼儿天性好模仿,导致幼儿争执吵闹的出现。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一)通过角色游戏学习沟通与协商
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幼儿在游戏中如果要扮演自己想演的某个角色,就必须与同伴协商,把自己和别人的意见统一,适当的对同伴让步,让自己被同伴接纳。而且得按照角色身份和情感去表演情景。无论是幼儿想要加入游戏或者选择同伴或表演角色或是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都需要之间进行良好沟通协商,无形中幼儿同伴交往技能得到锻炼与提升。在幼儿自发、自主、灵活、有创造性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无形中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主题多样,可以说是再现了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在角色游戏中可以通过简单引导幼儿使用一些常用的交往语言,鼓励幼儿积极用语言与同伴交往而不再是单一的动作交往,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语言与同伴交往,养成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培养小班幼儿社会往能力。
通过角色游戏引导幼儿积极沟通协商解决矛盾与纠纷,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角色游戏中会出现多种矛盾,如角色分配的矛盾、角色交往之间的矛盾,材料使用的矛盾等等,需要引导幼儿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而意识到要学会考虑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间的友谊,增强同伴交往的能力
。
(二)通过结构游戏活动学习主动交往与分享合作
结构游戏同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都属于创造性游戏,对幼儿发展有独特意义,强调幼儿动手自主操作,使用一些结构材料、废旧材料来建筑、构造各种建筑物或物体,反映幼儿自身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小班幼儿在使用结构元件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形状、大小、色彩等,但是对一些结构知识的掌握,如重心、平衡、对称、色彩调配、比例、分类及空间关系就会因为年龄及已有经验而较差与中大班幼儿。教师在结构游戏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层次的材料,并给予适当适时的指导。通过结构游戏锻炼幼儿体力,发展其大小肌肉群,培养幼儿空间观念;发展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能力。幼儿在结构游戏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来构造物体,锻炼了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在愉快分享建构快乐的过程中提高了参与游戏的自主性、积极性,提供了幼儿之间同伴交往的机会,教师在通过结构游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时要做到:
1.通过创设宽松的环境,充分调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激发幼儿主动积极交往,让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结构材料,制定游戏规则,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主动获取社会交往的技能。
2.引导幼儿相互合作,相互谦让,体会分享,愉快地参与游戏,使之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促进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不断发展。
3.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掌握基本的结构知识、提高幼儿合作结构技能、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4.合理安排幼儿自主结构游戏的时间,使幼儿维持对结构游戏的兴趣与热情。
(三)通过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
众所周知在一定的区域内,一定会有一些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老少皆宜的活动,有一些兼具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活动项目若加以合适的选择,使这些活动能够改编成符合幼儿年龄及身心发展规律,在体验与选择的过程中逐渐被儿童所喜爱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这些种类繁多、源远流长的民间游戏活动中彼此认识、加深交往,直至最后彼此亲近,获得相应的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幼儿在此过程中感知和认识社会。
民间游戏与幼儿园内的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相比,在场地、时间、形式、同伴的选择上更随意一些,甚至不拘时空限制,游戏的自发组织性强,持续时间不一,形式多样,趣味性更强,游戏所需材料简单易得,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适宜幼儿发展需要,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将民族游戏引入幼儿园,有选择的进行改编、创
造,并与适当幼儿园其他各类游戏有机结合使其充分融入到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配合一定的教师指导和常规活动来调动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他人、促进幼儿同伴交往、锻炼幼儿交往技能,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与此同时促进幼儿情绪社会化的发展。
在通过民间游戏锻炼小班幼儿交往技能时应注意:
1.据幼儿喜好和意愿尽量让幼儿自主自发选择民间游戏的形式,自然结成同伴,充分考虑幼儿游戏兴趣
2.创设宽松自在随意的环境通过游戏引导幼儿遵守一定规则,注意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性和愉悦性。
3.注意民间游戏的日常性、生活性,在内容选择指导上要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经验,便于就地取材,开展游戏。
4.游戏玩法多样,灵活多变,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游戏,教师适时参与。
(四)通过亲子游戏,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交往能力
亲子游戏,顾名思义就是以亲缘关系为纽带,游戏参与者是家长和幼儿的游戏活动,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提升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幸福感,还有益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亲子游戏中幼儿通过游戏与家长沟通交往,在轻松愉悦、自由自在的游戏氛围中对话、交流、追逐嬉闹,在多提问互动的游戏形式中发展其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同时促进其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能力,幼儿一日生活中最喜爱的活动就是游戏,亲子游戏形式特殊又出现最早,理所当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游戏,家长都理应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正确把握自身在亲子游戏中的价值,为幼儿提供自由自在的游戏空间,创设 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游戏氛围,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成长。
幼儿教育任重道远,光靠家庭或者光靠幼儿园都是不行的,必须加强家园合作,整合家庭、社区、幼儿园资源,开展亲子游戏,家园共育,在幼儿园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幼儿与家长、教师的互动过程中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不仅要家长与幼儿双方互动,更要家长、教师、幼儿之间三方互动,在幼儿园的亲子游戏设计和开展要有明确的目的,有益于幼儿的社会交往,为幼儿游戏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内的亲子游戏不再重视形式而忽略过程,保证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让家长真正体会到亲子游戏的意义与价值,支持并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让家园共育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8:4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74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