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体现的哲学道理

更新时间:2022-11-13 08:25:46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13日发
(作者:怎么粘贴)



《两小儿辩日》的典故说明了什么哲理?





出自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作者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认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感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为理性认识。《两小儿辩日》的典故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的辩斗,只是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感性认识,而不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及自身规律性认识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但是两小儿的辩斗,无疑是割裂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如果是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而又由于认识受到各种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孔子不能决也”。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8:2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745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