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的调研报告论文

更新时间:2022-11-13 03:10:57 阅读: 评论:0

关于新课改的调研报告论文

关于新课改的调研报告论文

  篇一:关于新课改的调研报告

  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希望,课程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为助推我县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探索实施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政协组织了有政协正副主席参加的调研组对全县课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了实地察看、访问、听课、座谈、听取汇报等方法。调研中,明德小学师生的欢声笑语,城关中学的校园文化,西华二中的课堂教学……,让调研组深受感动,由此看到了西华的中小学校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看到了西华教育的美好希望。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全力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

  在应试教育彷徨面前,在专业人员匮乏的当下,在模式化、批量化、同质化教育的质疑声中,教育的唯一出路在改革,抓住了变学生为老师的课改就找准了最佳突破点。县委、县政府对西华新课改高度重视,县委书记王田业亲自赴北京与中国教师报主编雷振海接洽,商议加入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有关事宜。王田业书记表态:“我知道如何支持教育。”2013年12月20日下午,在西华县教体局机关召开的课改座谈会上,王田业书记又提出“三给”,即: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政策给政策。县政府出资200

  万元,运作“中国区域教育样本西华基地建设整体推进”工作。2014年2月8日,县长林鸿嘉主持“中国区域教育样本西华基地建设整体推进启动仪式”会议,推动我县新课改工作新启程。确定了县处级领导课改包乡、包校任务,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了责任和工作目标。

  2、专家支持,坚定课改不动摇

  2013年以来,中国教师报总编助理、课改专家李炳亭多次到我县实地考察、指导新课改工作。2014年2月8日,“中国区域改革样本西华基地建设整体推进启动仪式”后,李炳亭先生对我县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进行了为期5天的课改通识性培训,培训人员达600多人。2014年6月17-18日李炳亭主任率课改专家团队对我县的课改工作进行诊断回馈,对诊断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我县下一步课改工作进行指导,专家的支持,增强了师生课改的信心。

  3、主动作为,稳妥推进课改实践

  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发扬“能吃苦、肯吃亏;善思考、敢创新;重责任、不懈怠”的西华教育精神,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倾力打造高效课堂,使西华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1)宣传引导营造发展氛围。课改伊始,各校都印发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们介绍课改的意义和对孩子成长的

  重要性。学校开展的课改活动也邀请了部分家长代表参加,还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了解他们对课改的看法和建议。教体局每周一期的《课改战报》,也成了我县课改工作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经过近几个月的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已基本形成共识:课程改革是国际形势的大势所趋;是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是对模块式、批量化应试教育的突破和挑战;是提高教育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客观要求。要振兴西华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坚持推行新课改是唯一出路。

  (2)、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著名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可以说,在陶行知的心中,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太阳,只是要让他发光,而点亮这个潜藏在每个学生身上太阳光芒的按钮非切实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不可。惟其如此,新课改才能走向成功。推行课改以来,县教体局机关及二级机构、各乡镇中心校、各中小学校所有人员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提升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课改的基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程改革(高效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学生

  素质的全面提升、综合测试成绩优秀、发展潜能卓越是检验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在这些教育理念指导下,全县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改造课堂模式。

  (3)、努力做好课改理论学习培训工作。课改之初,教体局带领全县中心校校长、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以及教体局相关到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北京房山区房山二中、安阳殷都区、洛阳西工区、山西省泽州一中等学校和地区学习。学习归来,学校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学校制定的课改方案。经过多次学习,促进了教师转变观念,形成了“以学促教,以教引学,边学边改,勇于探索”的`良好风气。

  (4)、以点带面扎实推进。中国区域教育样本西华基地建设整体推进启动后,城关中学等六所课改实验较早、推进效果较好的学校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者。这6所“区域课改样本实验校”涵盖了高中、城区初中、乡镇初中、城区小学、农村小学等各个层面。教学管理中心人员实施两级包校制度,首先将教研员按学段、学科等因素组成六个课改工作组,分头进驻确定的6所课改实验校进行全方位督查指导,发现亮点及时在全县推广。其次是配合县处级领导及局机关领导的包校分工,将教研员分包到各乡镇及局直部分学校参与课改实验工作。对课改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反思问题,定期做好汇报交流。同时,各乡镇也都选定2—5所乡级课改实验校,都在积极进行课改实验,并以此为试点,带动全县课改工作全面展开。

  (5)、评价跟进课改有章可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教师的主导作用,县教体局出台了《西华县中小学课程改革评价体系》。其内容包括:组织建设评价、文化建设评价、课改管理评价、机制建设评价、课改相关活动评价等5大块24个分项38个评价点。印发有专项量化评价表。同时还出台了《西华县中小学课堂评价方案》,印发西华县中小学课堂“双向”评价表。该评价表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堂上教师的行为作了具体规范,即:导学设计的细度、执行流程的精度、自主学习的热度、展示质疑的效度、师生互动的温度、回馈生成的高度、教师关注的广度、课堂放手的程度。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从六个方面着手,即;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

  二、初步成效

  调研组通过对课改的全方位调研认为:课改实践使西华教育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教学模式得到改变,教育理念得到转变,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西华教育的春天已经显露。

  1、教师课程观念不断更新。在新的课改思想指导下,教师们在教学中自觉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全体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自觉投入到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之中。

  篇二: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在新形势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它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评价促学生全面发展”等,是对原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那么,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采访法,观察法,对咸嘉湖小学若干师生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评制度等方面进行访问,并考察该校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内容及总结

  (一)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1、课程内容设置的变化

  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历史。与以往国家统一课程占绝大比重不同,今年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占到总课时的20%;传统占有较大比重的优势科目语文、数学的课时略有下调,缩减下来的课时分配给了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校本课程。

  据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老师们反映,课程内容变化最大的是艺术、体育与健康课。它们分别由过去的音乐、美术及体育、健康教育综合而成,但又不是两门课程的简单加法。比如,艺术课不仅仅教学生画画和唱歌,而是全面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去感悟美、创造美。其中融合的内容除了音乐、美术之外,还有陶艺、雕塑、书法等等。体育与健康也是彻底变化,整个课程贯穿健康第一的思想,除了基本的体育、健康、营养知识外,还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意志品质等。

  小学新课程计划课程的设置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学校不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个人道德的培养。

  2、教学观念的变化

  新课改将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重大改变。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的以传授知识、做题为主转变为突出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走出过去着眼知识的传授、一味做题、以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误区。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当成教学主体,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注意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和人格,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互助、尊重的师生关系,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地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

  另外,新课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如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开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类型和不同的学习方法因才施教,从实际出发。走出过去一刀切、齐步走、整齐化一、千万人做一道题、答一张考卷的路子。

  3、教学方式的转变

  去的教学过程设置以教师传授知识、讲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为主。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最后考试。实行课改后,8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课堂上除利用讲授法外,还采用辩论、讨论的方式辅助教学;或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现场观察、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有事组织学生玩一些科学游戏等等。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只会说教的施教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成主体,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评价制度

  用掌握知识的多少、快与慢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这种观点是极偏颇和错误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对学生的考评排在前三位的方式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成长记录袋占10%。总体上,各校已经放弃了传统的、单一的纸笔测验,多数学校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开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全面发展的评价。

  (二)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在观察中发现,课堂教学过程喝蜂蜜有什么好处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或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合乎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很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

  再次,课堂过于吵闹,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往往一宣布讨论或探究开始,学生便开始大声讨论.在课堂上,根本听不不到学生在说什么,说的内容与学习有关还是无关,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就算结束。有的往往一节课都在讨论,学生都在说,课堂上乱哄哄的,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不明确自己在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或者对自己的角色困惑,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有些教师往往在讲台上一站,似乎学生的讨论或合作学习与自己无关,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评价制度不完善

  评价制度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每位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和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的热情和积极性。新课改要求评价多元化,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仍然只关注知识目标,注重结果,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考试成绩依然是评价教师的金标准,尤其是职称评定,对考试成绩的要求很高,教师迫不得已在教学中还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用题海战术,加课时加重作业等比较保险的方式提高学习成绩。很多小学虽然开设了音乐、美术、思想品德课程,但却很少上,有时还被语文、数学课代替,这些课程就如同虚设一般。

  3、师资力量缺乏

  在此次调查中师资问题表现得比较严重,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有所体现。首先,从样本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结构不合理,在各类型小学中均存在同一个问题,即男教师数量极少,由于教师受年龄结构的限制,部分中老年教师(40岁以上的教师占到35%)受传统应试思想的束缚,难以摆脱已有的教学模式。其次,教师数量短缺、包班现象严重,专职教师非常少,一个教师从事多门

  学科的教学,教学精力严重不足,用于学习研讨的时间不足,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又少,致使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差;在开发校本课程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普遍反映没有相应的教师,操作起来困难太大。再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专业素养不足;由于师资问题(教师数量和质量问题)引起的班容量及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给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建议

  (一)要重视教法研究,积极探索“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是教学过程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内容特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清醒的认识两点:一是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二是在教学设计“求新”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效果的“务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 “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有效的互动达到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有目的的认识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现在多数教师的知识欠缺,没有达到21世纪教师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科知识不足,教学技能较差、难以灵活地驾驭教材等问题。培训方式开始可以少一些集中讲授,多一些现场观摩;少一些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多一些有指导性的讨论与研究。在教师基本素质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再逐渐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指导,并引导教师用理论性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将具体的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逐渐培养出一批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具体2022央视春晚节目名单实施操作过程中切忌急于求成。

  篇三:对2011年版新课标的认识与理解

  在2011年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

  这次网络学习,我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精彩的解读以及精心挑选的课例,让我受益匪浅,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新课标为广大语文教师深刻领会语文新课改精神,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现谈谈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一、识字与写字

  通过新课标学习,我对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强调要把它作为第一学段的重要内容,并且要贯穿于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新课标里,我们降低了学生识字写字的量,强调要多认少写,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字。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字呢?不同年段的学生识字写措施也不一样,具体这样落实:(1)低年级的学生写字应该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示范、指导、复习、巩固学生练习写字;(2)中年级的识字教学是由扶到放,教学生不会写的,难写的字,加强词语教学,掌握口头书面表达的词汇;(3)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主要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学,理解词句含义。在新课标里,还新推出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常用字。除此之外,新课标还新提出一条新的教学要求,就是语文教师每天必须安排十分钟让孩子练习写字。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借助田字格练习写字,中年级的学生用中方格本写字,高年级的学生用条格本写字,并且要注重速度。同时,还要注意写字跟课文的内容要同步,这样效果会更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写字教学,要耐心去培育学生写字的兴趣,并且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写字水平。在每次上课之前,自己要先写写,看哪些字的哪些笔画不容易写好,自己写不好的地方也往往可能是学生写不好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要多加指点,确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与水平。

  二、阅读

  在阅读方面,原本让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一目标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才从低段教学过的我们看来,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不出声、不指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读文章也只会一知半解,甚至会削弱一些阅读能力本来一般的学生的阅读兴趣,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放宽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将此目标放在中段更加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有利于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三、习作

  在习作中,新课标更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写千篇一律的命题作文,提倡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让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这样,更体现新课标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

  四、口语交际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总之,语文课首先需要承担的是培养能在这个社会上有质量和尊严地生存的人,能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有效地获得他人和社会理解与认同,丰富他的自身生活的人。归根到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新课标、新课程虽不能解决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但我们期望并相信其一定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共同思考:为了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以上是我学习2011年版新课标的认识与理解。总之,通过培训使我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思自我,并找出差距,使自己更新教育观念,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3:10: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732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调研报告   新课改   论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