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动量守恒定律论文(通用5篇)

更新时间:2022-11-12 23:11:15 阅读: 评论:0

浅谈角动量守恒定律论文(通用5篇)

浅谈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推荐度: 论文后记 推荐度: 论文自述 推荐度: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 推荐度: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致谢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浅谈角动量守恒定律论文(通用5篇)

  角动量守恒定律是大学物理中的重要的基本定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浅谈角动量守恒定律的论文,欢迎你大家借鉴!

  浅谈角动量守恒定律论文 篇1

  摘 要:角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及对一轴线和对轴线上任一点的角动量守恒两个容易混淆的问题,从守恒条件和守恒量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与澄清。

  关键词: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守恒条件;守恒量

  角动量(又称动量矩)守恒定律是力学三大守恒定律之一。

  一、角动量守恒定律原理

  (一)物理学的普遍定律之一

  反映质点和质点系围绕一点或一轴运动的普遍规律。反映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诸外力对某定点(或定轴)的合力矩始终等于零的质点和质点系围绕该点(或轴)运动的普遍规律。物理学的普遍定律之一。如,一个在有心力场中运动的质点,始终受到一个通过力心的有心力作用,因有心力对力心的力矩为零,所以根据角动量定理,该质点对力心的角动量守恒。因此,质点轨迹是平面曲线,且质点对力心的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如果把太阳看成力心,行星看成质点,则上述结论就是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1]之一。

  一个不受角动量原理图

  外力或外界场作用的质点系,其质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服从牛顿第三定律,因而质点系的内力对任一点的主矩为零,从而导出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如,质点系受到的外力系对某一固定轴之矩的代数和为零,则质点系对该轴的角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也是微观物理学中的重要基本规律。在基本粒子衰变、碰撞和转变过程中都遵守反映自然界普遍规律的守恒定律,也包括角动量守恒定律。W泡利于1931 年根据守恒定律推测自由中子衰变时有反中微子产生,1956年后为实验所证实。

  角动量定理的微商,等于作用于该质点上的力对该点的力矩。对于质点系,由于其内各质点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服从牛顿第三定律,因而质点系的内力对任一点的主矩为零。利用内力的这一特性,即可导出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质点系对任一固定点O的角动量对时间的微商等于作用于该质点系的诸外力对O点的力矩的矢量和。由此可见,描述质点系整体转动特性的角动量只与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有关,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整体转动情况。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角动量守恒定律一起成为现代物理学中的三大基本守恒定律。最初它们是牛顿定律的推论,但后来发现它们的适用范围远远广于牛顿定律,是比牛顿定律更基础的物理规律,是时空性质的反映。其中,动量守恒定律由空间平移不变性推出,能量守恒定律由时间平移不变性推出,而角动量守恒定律则由空间的旋转对称性推出;相互间有作用力的物体系称为系统,系统内的物体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需要和求解问题的方便程度,合理地选择系统。

  二、角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常不能真正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基础,有很多学生认为动量守恒定律只是牛顿定律的推论,只对力学领域以内宏观、常速物体适用。而在高等学校的普通物理教材中,对上述问题表述得比较清楚。教师在讲课时应结合物理学的发展强调人们对动量概念及有关规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的逐步认识。如在对碰撞、打击现象的研究中出现了最初的、用动量描述运动的思想,并进一步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一些实验基础时应着重指出:从历史上看,动量守恒定律是独立发展的,其出现比牛顿定律还早,决不能把它当作是牛顿定律的副产物;并指出:由于近代物理的发展,将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力学以外的领域,不仅导致一系列重大发现,而且使定律自身的概念得以发展和完善。教学中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真正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已成为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

  (一)力学中动量守恒定律与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动量概念最早是在研究碰撞、打击等现象过程中提出的。笛卡尔第一个明确提出了运动量守恒的概念,并对碰撞的多种情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惠更斯发展了笛卡尔关于动量的概念,指明动量是有方向的,由此可见,动量守恒定律最初并非由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牛顿概括了前人的成果建立起力学的公理化体系之后,动量守恒定律在原有的坚实实验基础之上,纳入力学的理论体系。

  角动量的概念在力学上出现得较晚,但开普勒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对天体运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推算,总结出行星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行星运动的开普勒第二定律认为,对于任一行星,由太阳到行星的径矢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这实际上是在有心力作用下质点对力心的角动量守恒的具体体现,这在200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中得到应用。由此可见,角动量守恒的基本思想最初也不是全由理论推导而得来的。

  (二)力学中动量守恒定律与角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下面在经典力学及惯性系范围内进行讨论。

  1.动量守恒定律

  如果质点系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即∑F外=0,由质点系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得到:∑mv=恒矢量,即当外力的矢量和为零时,质点系的总动量不随时间变化。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所需质点系动量守恒的必要充分条件,就是这个质点系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动量的矢量性。我们所说的质点系的总动量,是指系统中所有质点动量的矢量和;

  (2)在一些具体问题中,∑F外=0很难满足,但若系统中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内力比它们所受的外力大得多,也可以足够好地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例如在打击或碰撞问题中,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均受重力,但由于相互碰撞的内力远大于外力,此时动量守恒定律可近似成立。在这类问题中,应确认外力与内力的数量级,当它们属同一数量级时,不能忽视外力的作用;

  (3)对某一系统,∑F外≠0,但在某一方向上外力的投影的代数和为零,在这一方向上质点系动量的分量保持恒定,即动量守恒。例如:当∑FX=0时,ΣmvX=恒量;

  (4)当系统是刚体时,所有外力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合力及一个合力矩,只要合力等于零,即使合力矩不等于零,动量守恒定律仍成立。

  2.角动量守恒定律

  由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

  d/dt∑(r×mv)=∑r×F

  当∑r×F=0时,∑(r×mv)=恒量

  即当外力矩的矢量和为零时,系统的总角动量守恒,这就是质点系角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点系角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必要充分条件就是这个质点系所受外力对某一中心的外力矩的矢量和等于零。

  在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角动量守恒时,机械能未必守恒,此时可以允许有机械能与非机械能的转换;

  (2)外力矩的矢量和为零,并不要求外力的作用相互抵消,此时∑F外可以不等于0,即动量未必守恒;

  (3)当对某点的外力矩矢量和不等于零,但绕某轴的外力矩投影的代数和为零时,绕这轴的角动量投影守恒。这是在普通物理教学中所常见的对定轴的角动量守恒定律。注意此时总角动量矢量未必守恒;

  (4)力矩和角动量都是对惯性系内某一固定参考点而言的,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力矩和角动量的大小、方向也不同;

  (5)在实际问题中,有时Σr×F外=0不能严格成立,但若外力的冲量矩远小于内力的冲量矩时,角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近似地适用;

  (6)角动量守恒定律在质心参考系中同样适用。

  在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体系中,力学中的三条守恒定律可以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但是,从历史发展上看,在牛顿力学体系建立之前,这些守恒定律的有关概念已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有长期的广泛的实验基础。现代科学实验也表明: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完全适用于微观粒子、高速运动物体的领域,这些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比牛顿定律更广泛,所以,这些守恒定律应该看作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物理学中的普遍规律,不再把它们看作是牛顿定律的推论了。

  参考文献:

  [1]刘克哲.普通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朱青.刚体转动的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3).

  [3]朱军芳.运动守恒量保持算法和牛顿核壳模型动力学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浅谈角动量守恒定律论文 篇2

  一、能量守恒定律

  对于能量尤其是热能的转化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叫作传热学,专门研究如何使热量更有效率的传播和加以利用。电视信号塔将电能转化为了电磁波,于是就专门有一门学问来研究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能量传递。事实上,人们除了对能量的总量关心之外,对于能量的传递和转化方向更加的关心,于是形成了犹如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样的一系列定律定理。能量转移的方向与总量没有关系,能量的“势”在能量传递和转移的过程中掌握着方向,电能是靠电流进行转移的,电流的方向正是电势的方向,电势差决定了电流的方向及大小;热能的“势”叫作温度,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而不是从能量多的物体流向能量低的;由相对位置引起的能量在物理学中被直接定义为势能,代表着重力的方向,势能也是沿着这一方向进行释放从而转化成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是一个合成的物理量,由质量和速度相乘得到,由于速度是一个矢量,动量也就成为一个带有方向性的矢量,矢量就意味着角度。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它是一个实验规律,也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出来。在高中物理中,但凡遇到碰撞的问题,首先要列出的往往就是动量守恒的方程,由于这里面涉及两个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四个量,在结合动能守恒定律,对于相关的任何一个物理量都可以轻易推导出来,从而得到结论。动量的变化带来了冲量的变化,事实上冲量成为了动量变化的原因,于是一个公式便诞生了,在经典物理学中,Ft=Δmv,这个公式用于解决外力对系统的动量变化,如果力的方向又恰好在物体运动的方向上,那么利用Fs就可以算出外力对系统所做的功,于是根据动量守恒方程与能量守恒并联可以计算出所有相关的物理量。动量守恒的另外一个最典型的运用在物理学中被称为“反冲”,当一个物体向一个方向喷射出高速的气流或者粒子流,其本身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用获得加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喷射的气流或者粒子流的动量与自身获得的动量在数量上相同并且在方向上相反。这个现象在航空航天技术上得到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我国的天宫一号空间站底端就安装有主喷射口用来调整速度和四个方向的副喷射口用来调整运行的姿势。当主喷射口向后喷出质量m1速度为v1的气体时,航天器向前加速的动量是m2Δv,而在数字上m2Δv=m1v1。同样的原理,通过控制副喷射口喷射气体,可以调整航天器的运行角度和运行姿势等。在高考的物理题目中,动量守恒是一个必考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碰撞、航空航天及火箭发射等,在复习的时候,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精准把握,能够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质量与质能守恒定律

  在经典物理学中,质量仅指静质量。一个物体,无论形状怎么奇怪,甚至在质点的概念中可以忽略大小形状,但总是有一个比较精确的质量,无论是大至太阳、银河系还是小至原子、电子。在高中物理学的经典力学中,这些精确的质量是不可能被创造出来或者消灭掉的。两个随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说明质量是产生万有引力的原因。物体的惯性仅与其本身的质量有关,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这说明质量是惯性的产生原因。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大到天体宇宙,小到原子电子甚至夸克,在目前的物理学中,它们的质量都可以当成常量进行计算。通常情况下,高中物理中不涉及质量的变化,除了有关连接体的问题值得注意之外,也就无所谓“质量守恒”了。当相对论将物理学带入到高速运动的范畴之内,以上的结论就显得不那么准确了,事实上,当物体的运用速度加快可以与光速比拟时,所谓的“质量守恒”似乎变得不成立了。质能守恒是现代物理区别于经典物理学的一个关键公式,那就是在这个定律中,质量与能量开始统一,并且符合简单的质能转换方程E=mc2,从而突破了之前单纯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标志着一个在宇宙中更加普遍适用的定律的发现。太阳的燃烧靠的是氢元素的核聚变从而将自身的质量转化为了能量,其中一部分来到了地球,才有了我们的勃勃生机。原子弹的研制正是基于爱因施坦的这样一个公式,同时核能的和平利用也同样引人注目,成为改变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一个理想方案。质能守恒在高中物理课本中安徽涉外经济学院作为一节选修的内容,由于与世界话题原子弹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引起很多高中生的注意力。在考试的过程中,这部分内容由于是选修,所以基本上都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一些这部分的知识,对开阔视野有很大的益处。

  四、结束语

  高中物理课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知识点很多并且冗杂。但是,在教授的时候,老师应该教会学生认真总结,将复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组成高中物理的知识框架,从而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质量守恒”及质能守恒被作为几个大的学习重点,将速度、质量、势及能量等物理量串联起来,为高中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浅谈角动量守恒定律论文 篇3

  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它的实用性还是非常强的,而实验却是化学的命脉所在。 所以说,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有关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题,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最终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概述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含义所谓的质量守恒定律,其实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总合等于反应之后不同物质的质量总合。在通常情况下,简单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原子的数目、种类与反应后的一样,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历史起源在18 世纪的50 年代末,质量守恒定律就已经被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所察觉,并引起巨大的轰动效应。 一直等到18 世纪 70 年代末,在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实验之后,质量守恒定律才真正被人发现,被人承认。 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得以改进,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说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

  二、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中的作用

  如果说进入化学研究有一所大门,那么质量守恒定律就是打开这所大门的钥匙。 质量守恒定律,不仅为化学家对于研究化学变化提供相当准确的理论依据,还为后来的科学家发现有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些常见的规律奠定了深刻的基础。 在初中化学知识里,已经有了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课程。 这一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课程的引入,也开始使学生真正跃入研究化学变化的大门。

  1、正确引导学生要想让学生透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就应该在化学变化的方面来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有关量变方面的相关问题,利用对于质量守恒定律深入理解和分析,逐渐开始让学生明白和清楚“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关系”的重要科学思想。 因此,要使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在化学教材中起到一个呈上启下的作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中起到一些重要作用。 其作用有以下几点:首先要谨记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可以快速有效地借助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和研究有关问题,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能够使学生从微观角度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有利于实验的完美进行。 其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实践分析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于自然科学的了解程度,让相关的实验探究题有良好的处理办法和措施。 最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尤其是借助具体的物理现象,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让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实验,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实验探究中的关键作用和效果。

  2、师生共同参与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更加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和教师要有效结合,保证教学质量,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要想达到化学教学最优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实现从教授知识到引导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实现从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为了引导出学生的特长,就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要学会探究。通过教师组织的一些分组实验,让部分不善于动手的学生自己动手,学习一些化学实验操作所需要的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 其次,学生相互之间要学会合作。 在教师分好的小组中进行实验分工合作,让每个学生都适应实验中的每个角色,在小组的合作中体验到学习乐趣。 再次,学生要学会表达。 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结果与大家分享,不仅分享到知识,还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

  最后,学生要学会思考。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验过程,直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之,通过研究一些学生的心理情况表明,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还属于一个萌芽阶段。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激发出他们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只有在全面激发出他们的兴趣后,才可以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和进行相关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简单地教他们知识,在授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端正他们的态度,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同样,对于化学这个学科来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化学实验探究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角动量守恒定律论文 篇4

  摘要:物理定律是对物理规律的一种表达形式。物理定律的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关键词:物理定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关键词:是对物理规律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归纳而成的结论。反映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物理定律的教学应注意:首先要明确、掌握有关物理概念,再通过实验归纳出结论,或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如牛顿第一定律)。有些物理量的定义式与定律的表式相同,就必须加以区别(如电阻的定义式与欧姆定律的表式可具有同一形式R=U/I),且要弄清相关的物理定律之间的关系,还要明确定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1)牛顿第一定律采用边讲、边讨论、边实验的教法,回顾“运动和力”的历史。消除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理想实验加外推法。教学时应明确: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不能简单地按字面意义用实验直接加以验证。但大量客观事实证实了它的正确性。第一定律确定了力的涵义,引入了惯性的概念,是研究整个力学的出发点,不能把它当作第二定律的特例;惯性质量不是状态量,也不是过程量,更不是一种力。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因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而改变。在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应使学生理解和使用常用的措词:“物体因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教师还应该明确,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惯性系才成立。地球不是精确的惯性系,但当我们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研究力学问题时,常常可以把地球看成近似程度相当好的惯性系。

  (2)牛顿第二定律在第一定律的基础上,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它的加速度跟外力与本身的质量存在什么关系引入课题。然后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归纳出物体在单个力作用下的牛顿第二定律。再用推理分析法把结论推广为一般的表达: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教学时还应请注意:公式F=Kma中,比例系数K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a随F改变存在着瞬时关系;牛顿第二定律与第一定律、第三无聊人生定律的关系,以及与运动学、动量、功和能等知识的联系。教师应明确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

  (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时应注意:①要充分利用牛顿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恒量的实验,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等物理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②要强调万有引力跟质点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平方反比定律),减少学生在解题中漏平方的错误。③明确是万有引力基本的、简单的表式,只适用于计算质点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之一。但在天文研究上,也发现了它的局限性。

  (4)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定律一般不用实验总结出来,因为实验误差太大。实验可作为验证。一般是根据功能原理,在外力和非保守内力都不作功或所作的总功为零的条件下推导出来。高中教材是用实例总结出来再加以推广。若不同形式的机械能之间不发生相互转化,就没有守恒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表式中各项都是状态量,用它来解决问题时,就可以不涉及状态变化的复杂过程(过程量被消去),使问题大大地简化。要特别注意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系统内部的重力和弹力做功)。这个定律不适用的问题,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解决。

  (5)动量守恒定律历史上,牛顿第二定律是以F=dP/dt的形式提出来的。所以有人认为动量守恒定律不能从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来,主张从实验直接总结。但是实验要用到气垫导轨和闪光照相,就目前中学的实验条件来说,多数难以做到。即使做得到,要在课堂里准确完成实验并总结出规律也非易事。故一般教材还是从牛顿运动定律导出,再安排一节“动量和牛顿运动定律”。这样既符合教学规律,也不违反科学规律。中学阶段有关动量的问题,相互作用的物体的所有动量都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可以用代数式替代矢量式。学生在解题时最容易发生符号的错误,应该使他们明确,在同一个式子中必须规定统一的正方向。动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物体相互作用过程的状态变化,表式中各项是过程始、末的动量。用它来解决问题可以不过程物理量,使问题大大地简化。若物体不发生相互作用,就没有守恒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质点系内部的相互作用力远比它们所受的外力大,就可略去外力的作用而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无论是宏观系统或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系统中有多少物体在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形式如何,只要系统不受外力的作用(或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作用),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6)欧姆定律中学物理课本中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公式为I=U/R或U=IR。教学时应注意:

  ①“电流强度跟电压成正比”是对同一导体而言;“电流强度跟电阻成反比”是对不同导体说的。

  ②I、U、R是同一电路的3个参量。

  ③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教学难点和关键是电动势的概念,并用实验得到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然后用欧姆定律导出I=ε/(R+r)(也可以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推导)。

  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公式可变换成多种形式,要明确它们的物理意义。

  ⑤教师应明确,普通物理学中的欧姆定律公式多数是R=U/I或I=(1/R)U,式中R是比例恒量。若R不是恒量,导体就不服从欧姆定律。但不论导体服从欧姆定律与否,R=U/I这个关系式都可以作为导体电阻的一般定义。中学物理课本不把R=U/R列入欧姆定律公式,是为了避免学生把欧姆定律公式跟电阻的定义式混淆。这样处理似乎欠妥。

  (7)楞次定律可以采用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归纳出定律。教学时应注意:

  ①楞次定律是确定感生电流方向的规律,同时也确定感生电动势的方向。如果是断路,通常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闭合电路。

  ②感生电流的磁场只能“阻碍”原磁通的变化,不能“阻止”它的变化。否则就不会继续产生感生电流。“阻碍”或者说“反抗”原磁通的变化,实质上是使其他形式能量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表现,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③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生电流方向的3个步骤。

  ④明确右手定则可看作是楞次定律的特殊情况,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定则或定律来判断感生电流的方向。

  浅谈角动量守恒定律论文 篇5

  1.欧姆定律的误区

  欧姆定律是由乔治西蒙欧姆,只要是规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其主要公式为I=U/R

  1.1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物体

  很多人认为欧姆定律适用于所有导电的物体,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欧姆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中欧姆定律是不适应的。

  1.2导体的电阻不是一成不变的

  金属导体的电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比如电灯泡算电阻的时候,刚开灯的时候和开很久的灯的电阻一定是完全不同的。

  1.3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的推广式不同

  我们在处理串联电路时我们要记住电流是恒值,电压是各部分电压的总和。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是相同的。电压是衡量,而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如何对物理中的欧姆定律进行教学

  2.1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希望能带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配合老师教学工作,有时在课堂上老师教学会出现不理想的情况,如学生上课睡觉,或看小说等。这样对我们教学工作造成困扰,特别是像物理这一门需要去计算、分析的课程。不像其他科目,它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学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实验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一节课没有吸收到课程的有效资讯就会导致其他章节也一并滞后。而杜绝一现象的发生,首先是要找出学生不听课,不爱听课的原因,我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两点:第一点是。举个例子,在我教学情况中遇到一个学生,他在平常上课的表现一直不理想。其他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而他总是最迟交或者不交。有一次早晨刚来到办公室路过教室时看到他正拿着别的同学的作业本抄袭,当时我很生气,进去找他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之所以对物理部感兴趣的原因是他找不到方法去学习。要帮助学生找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重视的。另一点则是老师的问题,老师讲课太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自然而然的就会去做其他的事情,这对教学任务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应该从物理的作用性和启迪性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对物理的爱好进行开发和挖掘。

  2.2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因为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其中,物理理论来自于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理论的基础。用事实说话,用实验证明,是物理教学是一大特色。同时,实验也是增强趣味性、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透过以上三点,我让自已的学生多参与到实践课中。那一名我前面所提到男学生,他在我课上的态度在一次学习“压强”的章节中得到了改变。课程里我布置学生自己制作物品,然后去进行试验探究活动。而他在这一方面表现的极为积极,后来得知这男孩对机器零部件的组装,特别是车子感兴趣,我就抓住他这点喜好,在欧姆定律的这一环节中,让同学们自己去试验操作,导体材料,长度,横切面等等,教学生用多种表分别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变化。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轻松的学会课程上的知识。而那位男学生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2.3通过实验堆欧姆定律进行形象描述和讲解

  物理是一门理性的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对物理的抽象很难想象出来,也不能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要将欧姆定律形象化。打个比方,将灯泡的电压电流和电阻比作是藏在树枝里德三支小虫。既形象又生动。另外,顺应了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上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其中。与此同时,还需要了解这个学生对什么科目擅长。我遇到的一个女学生,她的偏科问题比较严重,对文科类的知识了如执掌,但对理科这方面的知识她就学的比较吃力。“偏科”的问题在初中就开始“生长”对于她今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我通过各科老师的了解,熟知这个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找到切入点将学生带到物理的世界中,让她从先从物理这门学科中了解名人科学背景,比如“X射线”的发明者是谁,镭元素的研究者是谁,这些对今后的物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尔后引导她走向物理学的定律,方程式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她在这门学科上有了明显的进步。相对的,作为老师的我对她这样的表现感到既欣慰又开心。在此,我也衷心的希望不仅仅是在物理教学上,能够有更多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们受益,也希望其他学科领域能够更好的发展,为将来国家的发展,人才的培育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23:1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72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角动量   守恒定律   浅谈   论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