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摘要】:网络语言的利弊是当下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对它褒
贬不一,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中矛盾的观点来看待网络语言,用
一分为二的方法来分析其利与弊。
【关键词】:网络语言;利与弊;一分为二;矛盾;对立统一
随着网络的普及,它的衍生物——网络语言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
们的言语交流……很多人对网络语言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的存在严
重的影响到中国的汉语语言的规范与发展,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日常
生活的交流、语言文字的表达、书写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一种现象
的产生与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那么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面
对它的存在?下面我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网络语言的出现这
一现象。
一、网络语言的优势
1、标新立异?、耳目一新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
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通过把字母、数字、
文字重组、强拆而达到令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创
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
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前者如?“东东”
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
推衍出“偶们”。这些词语在网络中已司空见惯了。后者如“难
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常采用港式
语法的说法。?
2、简单明快,拒绝规范
在日常的书写表达,我们通常都需要用很多的词语才能把我
们的意思表达清楚,而网络语言就克服了这个毛病,毕竟在网上
聊天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费用,时间。所以网民们利用计算机键
盘上的特殊字符表情达意,以人脸为轮廓,象形的创造了许多极
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正视、侧视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
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模拟现实交际。如:“^_^”(微笑)、“*_^”
(挤眉弄眼)、“(@@)”(童心未泯)、“:—”(高兴)等等。这些可
爱又生动的字符组合给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的生气和实在感。
3.张扬个性、反叛传统
网络使用者呈现低龄化、高学历化。这样的人群就决定网络
语言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的特。网络语言这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之
上的,其独特的语言体式和风格表现在网络语言的词语、数字、
字母图形、音韵和中外语言的内涵延展、脱义和综合转换运用上,
表现在句式的简短、倒装、创新和省略上。像“GG”“MM”代替
了“哥哥”“妹妹”;把“去”说成了“克”;“冲浪”被赋予“在
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活动”的新义;“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
史前动物,因其形态丑陋而被借用来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女
性”。
4、幽默诙谐、?形象生动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
特点。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
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
围。谐音超越了单一语言或方言的界限,只要语言的语音相同或
是相近,就可以进行谐音替代,如:“斑竹——版主”,“ICU——
Ieyou”,“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也可以用一
连窜的数字来表达,如:“886——再见”,“065——原谅我”,“200
——爱你哦”。这些另类的词语,很符合中国当代青年求新、求
异的心理特征。
正是因为网络语言有上述所说的各项优点它才可以如此流行。当
然,我们也要运用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网络语言,它在
给人们带来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不便,尤其是它对
规范汉语的运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二、网络语言存在的弊端
1网络语言使用不规范,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很多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网络语言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词语意思容易转换,如“菜鸟”这个词最初是指初涉网络的人,后
来泛指对于任何领域或活动只有粗浅了解的人;“K”字母原有骂
人、扁人的意思,但用在游戏的聊天中也有了让别人动作快点的
意思等。由于没有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一些不良人士利用网络
制造不健康的网络语言,让网络语言蒙受阴影,特别是影响青少
年的文字写作,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运用、驾驭新事物的
能力也强,造成在作文中出现大量的老师家长看不懂的网络语言。
而且,网络语言的构词造句又很大的随意性,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甚至不理解。因为离开了网络,网络语言就如同无水之鱼。
2网络语言是对中国汉字造成不良的影响。不管网络语言有多么
的创新,多么的便捷,它始终只限于在网络世界中使用,一旦离开了
网络,它就形同无本之木,没有存在依据。但是,现在网络语言被很
多中小学生变相的利用,特别是在写作文上,有些网络语言存在严重
的语法错误、拆字现象,一旦运用在作文之类的写作上,看不懂的人
就觉得牛头不对马嘴了,网络语言幽默诙谐,没有注重文字结构的严
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中国的汉字是经过5000多年的历史筛选
而留下的精华,代表着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庄重而威严,是
一个国家文化繁荣的象征,网络语言与中国汉字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中国汉字中的每个汉字能经得住千锤百炼,而网络语言经不起推敲,
因为它没有历史,网络语言一旦纳入汉语的体系,就会乱了语言文化
的阵脚,显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不利于中国汉字的发展。
3粗俗泛滥?,不利于社会的道德建设。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
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
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
内涵和美感了吗?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
“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
等随处可见。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
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
通过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网络语言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它既有利
又有弊,那么网络语言的前景又该如何呢?
网络语言是“新新人类”在网络世界使用的“新新语言”,它简
单快捷,直观通俗,几个简单的字母、数字、符号就能够表情达意;
它幽默诙谐,生动形象,就拉近了人与人的交流距离;它张扬个性、
反叛传统,没有被传统的汉字规则所束缚,人们可以充分的发挥自
由的空间,随意宣泄自己的感情,可以进行无止境地想象和创造。
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的进步,语言是不断
发展,不断演变的,在文化的进步过程中,语言也会自然而然进行
新陈代谢,自我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汇用过了些并不可怕。
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那才是真正的悲哀。“语汇系统如果
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
因此我们要辨证的看待网络语言,它的产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
它丰富了网民们的网络生活,充实了网络语言交流的的方式。网络
语言是依附于网络而存在的,网络语言的使用规范的前提就是对网
络进行规范,网络语言的存在就像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方言一样,
它作为一种聊天的工具而存在,只要对它进行正确的规范,积极地
引导,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让历史去选择它的去与留吧。
无处不在的“网言网语”
“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
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
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
这段出现在某中学生作文中的让很多人不知所云的文字,就是
在网络聊天室和论坛里经常能看到的语言。网络语言正悄然冲击着
校园,成为不少青少年的口头禅,并不时现身在学生的周记、作文、
毕业留言甚至班级墙报中。
杭州市源清中学的年轻语文老师郑旭华在教师节收到学生的贺
卡上写着“老师,我好稀饭你”,让她苦笑不得。郑老师说:“和同
学交流时,他们会不时蹦出一句网语。年轻老师还听得懂,年纪大
点的老师就反应不过来了。”
“现在的话还可以这么说?”很多年轻人脱口而出的搞怪网语,
让家长和老师一头雾水。市民王先生上六年级的女儿很喜欢上网聊
天,现在和家人、朋友讲话也满口都是“偶”、“酱紫”等网络语言,
甚至作文中也出现“JJMM”(姐姐妹妹)、“灌水”等网语,让人摸
不着头脑。他担心:“长期下去,孩子的语文怎么能学好啊?”
据媒体报道,某部队有一次进行队列训练。一名中队长刚下达
命令,有一列队新兵突然冒出一句:“我晕!”中队长听后赶忙走上
前,关切地询问:“哪里不舒服,我送你上医院。”一句话引得大家
哄堂大笑。后经战士们解释,中队干部才弄清“晕”在网语中代表
惊讶的意思。
而各大电视、报刊杂志对于网络语言的青睐,更是对其的传播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超级女声”节目,“PK”(决一胜负)
一词广泛使用。而诸如“MM”(妹妹)、“GG”(哥哥)等词更是频频
出现在一些都市类的刊物中。
没有人能否认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正在改变很
多东西,生产、生活、休闲、交流方式等等,也由此产生了网络语
言、网络文化。毫无疑问,单就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来看,网络语言
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传统“规范”语言的颠覆和“革命”。
2001年出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收集网
络词汇的词典。词典收词1305条,正文38万字。由于近几年网络
语言的不断翻新,现在的网络语言已远远超过了当初的收录数量。
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缩写型,包括汉语缩写和英文
缩写,比如PMP是拍马屁的缩写,ps(网络美工)是英文photoshop
的简称;谐音型,包括数字谐音和汉语谐音,比如520(我爱你)、
5555(呜呜呜的哭声)、JJWW(唧唧歪歪)、斑竹(版主)等;童语
型,网民喜欢故作幼稚状,比如将“东西”说成“东东”,“一般”
说成“一般般”;新语型,一种是新创造的词汇,比如用“菜鸟”
比喻初上网的新手,还有一种是旧词新义,比如将“丑女”叫作“恐
龙”,将“丑男”叫作“青蛙”。
网络语言主要有简洁性、新奇性、诙谐性等特点。由于网际属
于实时交流,需要快速输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
杂糅在一起的网语,既简单易用,又能节省上网时间;网络世界同
时又是一个推崇个性、追求创新的世界,在网际交流中,人们通过
对语言的创新使用体现个性、追求新鲜感,这使得网络语言具有鲜
明的新奇性;网言网语轻松幽默的风格,还迎合了紧张忙碌的现代
人放松身心的需要。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语言在拥有上述特点的
同时,也存在着语意模糊、不合规范、过度求新、沟通困难甚至粗
俗低下等弊端。
据《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
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
并以青年人为主。庞大的网民基数为网络语言的迅速推广,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
恶搞与创新之争
2007年的高考考纲规定,语文不考繁难字,用生造的网络语言
可能会被扣分。上海、福建等地明文规定了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
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
语言。同时,代表着汉语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几乎未
收录网络语言。
然而,关于网络语言的泛化是忧是喜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五花八门的网语源自一些网民游戏人生、标
新立异等心理支配下的产物,其充其量只能在网络论坛中鼓捣和折
腾,只能低频率地存在于论坛这个狭小的范围里。网络语言虽然冲
击、解构和颠覆了既有的语言规则,但它与传统语言文字相比,显
得很不规范。网络语言大量地使用缩写、错字、别字具有极大的模
糊性、不确定性,有些简写形式甚至完全背离了人们传统的认知心
理。试想,“神童”何以变成了“有神经病的儿童”?“MM”是两
字词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可表示“妹妹”、“美眉”、“妈妈”等,有
很大的歧义性,虽然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传递、交流信息,但如在
社会上广泛应用则会引起混乱。另外,网络语言中某些低俗、晦涩
的词语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绪,对汉语的纯洁性造成挑战。
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语言的立法禁用嗤之以鼻,认为这有些矫
枉过正。其实,所谓汉语的“纯洁”本就是个相对概念。今日的汉
语相对于古汉语来说早已“纯洁”不再。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
促使一批新词新语出现,增强了汉语的生命力;而21世纪的网络
时代,应该是一个更为开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时代。他们认为,语
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从语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发
展规律来看,网络语言的兴起是必然的。汉语有其广博的包容性,
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不仅不会触及汉语根本,反而会为其注入新的
活力,更加丰富汉语的语言词汇。
网语泛化现象值得重视
众说纷纭之下,人们不禁疑惑:网络语言,该堵该疏?它究竟
能否进入传统汉语体系,成为约定俗成的一部分?
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教育厅语管处处长
徐伟标对记者说:“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有很强的包容力,
也有其优胜劣汰的自身规律。我们对其应该持一种在开放中引导、
规范的态度,同时也应重视网语泛化现象。”徐伟标认为,网络语
言构成和使用十分复杂,不能用同一尺度衡量,而要区分不同组成
成分、不同应用场合规范其使用,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
响。”
“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语言的鉴别力弱,语言规范
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经常使用网络的另类表达方式,会造成
负面影响。”徐伟标认为,可以采取对网络语言进行实时跟踪研究,
掌握规律;对网络语言在其他媒体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做出
明确规定;加强对网站的管理、监控、检查,建设文明网站和网页
等措施来应对。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目前,网语迅速蔓延,那些热衷于此的相
关编辑记者乃第一推手,堪称“功不可没”。他们在撰写文章和编
辑版面时刻意选择和凸显“网语”,并视其为前卫之举而自鸣得意。
如果执意将这些晦暗生僻的"乱码一族",“生拉硬拽”地大量炫耀
于报刊电视,势必会阻滞文字与信息的表达。
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认为,我们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
兽,但也不应对其听之任之。首先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学生容易接受
的好办法,重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结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的
兴趣;其次老师们应主动知晓网络语言,在鱼龙混杂的网络词汇中,
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甄别,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网络语
言。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
成后,自然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
个网络时代的反映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10:5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687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