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古代文人学士的婚恋观

更新时间:2022-11-12 08:33:46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12日发
(作者: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学教育 

例谈古代文人学士的婚恋观 

囤刮婷婷 

内容摘要:本文以元稹为例,选取他的悼亡诗与艳诗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他的婚恋观,进 

而由特殊到普遍,透析古代文入学士的婚恋观,认为他们在对待婚姻与恋爱、妻子与情人上,都显现出一种双重 

标准。 

关键词:元稹悼亡诗艳诗婚恋观 

细观我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 的悼亡诗和艳诗为例,选取他祭 

河,诗歌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及 

悼亡妻韦氏的作品和他描写早年 

艺术表现张力于众多的文学形式 

恋爱经历及狎妓冶游的作品进行 

中闪耀。而从社会文明的角度看, 对比,从而总结出古代文人学士 

爱情与婚姻始终是人们所关注和 在婚姻爱情问题上的普遍观点。 

表现的话题,这就使得婚恋成为 一

.倾述对象 

了以抒情言志为主流的诗歌的描 首先,元稹的悼亡诗多是以 

写对象,进而出现了我们诗学范 韦氏为倾诉对象,除了表达出他 

畴中所讲的悼亡诗与艳诗的概 对已亡妻子深深思念之情及韦氏 

念。“悼亡诗”是指哀悼亡人的诗, 的贤惠之外,我们可以看到,这些 

一般特指哀悼亡妻的诗歌;“艳 作品大都产生于韦丛死后到再娶 

诗”则是描写妇女生活,以妇女形 裴淑之间。妻子的亡故与贬官外 

象为题材,反映男女情事及歌咏 放使得元稹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 

男女恋情的诗歌。从《诗经》开始, 环境之中,他难免会内心孤寂愁 

古代文人学士的诗篇中就出现不 苦及对外界事物产生诸多的不满 

少的悼亡诗及艳诗,可以说,无论 

和愤懑。而作为一个文人学士,他 

是悼亡诗还是艳诗,都具有悠久 必定需要将这种内心的孤寂愁苦 

的传统。这些诗作都或多或少的 及愤懑的心情写到诗歌之中。这 

从正面或者侧面抒写出了古代文 种写作也必然要求寻找一个倾诉 

人学士的情感婚姻生活,体现出 对象,于是,诗人选择了最亲近的 

他们的爱情婚姻观。比较有名的 人——亡妻韦丛。如元和五年西 

悼亡诗就有潘岳的《悼亡诗》三 归途中所作的《分流水》。这年,元 

首、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六年 稹因为“奏摄房式事”,被罚俸西 

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陆游 

归,在途中见到此景,想起韦氏生 

的沈园诗等;而比较有名的艳诗 前因元稹自己性格刚直而时常担 

就多了,比如南朝乐府《子夜四时 心他受到权贵打击的往事。“通塞 

歌》、元稹的五言排律《会真诗》、 两不见,波澜各自起。与君相背 

《离思》六首其一的《莺莺诗》等。 飞,去去心如此。”这两联以景关 

元稹是中唐时期的文学巨 情,感叹与妻子的生死相隔,再也 

匠,在当时文坛声望极高,他多情 不能像以前一样相濡以沫,同时 

风流且富有才华,有“元才子”之 也感叹人鬼殊途导致妻子纵使知 

称,是古代文人学士形象的典型 道自己内心深受官场的打击也不 

代表。而他的诗歌在当时流传极 能再给予劝慰了。在妻子生前,作 

为广泛,在悼亡诗及艳诗上都取 

者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愤懑向妻子 

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些极富艺术 倾诉,但是妻子死后呢?“况携手 

创造力和特色的诗歌为我们窥见 于千里,忽分形而独飞,昔惨凄于 

元稹内心世界的爱情婚姻观提供 少别,今永逝与终离。将何以解予 

了一面独特的镜子。因此,我以他 

怀之万恨?”(《祭亡妻韦氏文》)于 

是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以“分流 

水”之景起兴,以“日夜东西流”之 

水作比自己与亡妻的阴阳两隔, 

将其对官场世事的失望和个人心 

情的愤懑所导致的内心情感倾诉 

需求,通过为亡妻写作悼亡诗的 

形式表达出来。 

其次,元稹的艳诗则多是以 

早年恋人“莺莺”为对象或是表现 

自己的艳情经历和狎妓冶游过程 

而写作的,一般都是以第一人称, 

直接而详细地描述情爱的细节, 

体现出一种“纤艳不逞”的特点。 

对于情爱性欲的细致而又艳俗的 

描写刻画,体现出诗人的一种生 

理诉求。甜蜜的爱恋和热烈的欲 

求也是诗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但是古代传统的礼教要求夫 

妇之间要“谨夫妇,正人伦”、“发 

乎礼仪”,于是,所以诗人要记录 

自己的这方面内容就不可能选取 

妻子作为其倾诉对象。因而,诗人 

选择了早年美丽的恋人和青楼妓 

女为对象。如《会真诗三十韵》中: 

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 

黛羞偏聚,朱唇暖更融。 

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 

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 

这几句基本采用叙事写实的 

手法,极力描绘出了两人欢会的 

情景,及情事的经历,充满了感官 

的真实体验,表现出了一种在欲 

望世界的沉醉和欲望的满足感。 

与悼亡诗的情感倾诉不同,它除 

了恋情之外,更多表现的是世俗 

享乐的一面。 

从悼亡诗和艳诗的对比中,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不同的诗 

学教育 

歌,分别选取死人(妻子)和活人 

(情人)为倾诉对象,展现出了诗 

人在婚姻和恋爱中的不同心理。 

韦丛是元稹的发妻,他们一起度 

过的是元稹最困难的七年生活。 

奠复营斋。 

首联引用典故写妻子屈身下 

嫁给自己,婚后的七年生活一直 

很艰辛0颔联和颈联则从具体处 

刻画生活的困顿,表现妻子的贤 

惠。看到自己没有可以替换的衣 

服便翻箱倒柜的搜寻;我没有酒 

喝缠着她,她便拿自己的金钗去 

准。所以说,虽然他是因为仕途及 

门第阶级观念而迎娶韦丛的,但 

是,也或多或少地看中了韦丛作 

为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的贤德。 

再看元稹的艳诗,在意象选 

择上,基本偏重旖旎化,将恋人尤 

物化。这些诗歌着重将笔力集中 

于音容神态的描绘之中,显现出 

万般娇容姿态,兼具千种可人风 

情,重点表现才子的风度翩翩、潇 

可以说,在诗人仕途不顺的时候, 

在诗人生活最艰难的时候,都是 

韦从陪他一起度过的。在诗人潜 

意识里,韦丛就成为了他最亲近 

的人。就是对妾室安氏,诗人也并 

给我换酒;平日只能用豆角叶之 

类的野菜充饥,但是她却甘之如 

没有这种感情。在其《葬安氏志》 

中的:“予虽贫,不使其若是可也, 

彼不言而予不察耳。”就可以看 

出,元稹还是“厚”韦氏而“薄”安 

氏的。古代文人学士大多时候会 

选择朋友作为倾诉衷肠的对象, 

但是朋友之情固然值得信赖,有 

的事还是不方便向朋友诉说。因 

此,他们就会将倾诉对象转向自 

己最亲近的人——即妻子。所以, 

元稹的妻子韦氏亡故之后,每当 

他遭遇贬谪或是生活不顺的时 

候,自然而然地就会首先想到韦 

氏。而对于情人则就更多的是一 

种情欲,风流多情的诗人将情人 

视为生理诉求与宣泄的对象,与 

她们调笑、亲密,倾诉甜蜜的恋情 

和寻求欲望的满足,但是却并不 

会向她们倾诉烦恼与苦闷。 

二.意象选择 

首先,元稹悼亡诗的写作有 

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这尤其体现 

在诗中意象选择的平凡化和生活 

化。这些诗歌描写的大多都是生 

活细节,有妻子生前夫妻相处的 

琐碎之事,也有妻子逝后的孤寂 

生活的记录。选取的大多是平凡 

的生活场景,刻画的也大多是针 

线、对家务的操持的画面,着力表 

现出妻子韦丛的贤惠、勤俭、持家 

有道及夫妻的患难之情,而绝少 

对于亡妻音容笑貌的描绘,这也 

是元稹悼亡诗的最动人之处。《遣 

悲怀》三首就是典型的代表作,试 

举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 

百事乖。顾我无衣搜尽箧,泥他沽 

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 

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 

饴;家里没有薪柴,她便用老槐树 

的落叶当柴烧。韦氏嫁与元稹之 

前,是一个“选甘而味,借光而衣, 

顺耳而声,便心而使,亲戚骄其 

意,父兄可其求”的大家闺秀,但 

婚后的生活确是“始知贫贱,食亦 

不饱,衣亦不温”,她却“不悔于 

色,不戚与言”,安贫乐道,知足常 

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 

人学士选妻,除了将婚姻视为进 

仕高升的工具之外,更看重的是 

女子的贤德。所以说,韦丛之所以 

成为元稹的理想妻子以及元稹对 

妻子的深厚感情,其实大都是源 

于韦氏的贤惠。 

元稹将女子的贤德作为衡量 

自己妻子优秀与否的标准是有原 

因的,这个根源就是元稹的母亲。 

弗洛伊德心理学研究中的“俄狄 

浦斯情结”认为:“人的爱情生活 

大多取决于他摆脱对母亲依附的 

程度。青年时代爱情的第一个客 

体通常是以母亲为形象的。”虽然 

我们并不能对俄狄浦斯情结是否 

对元稹的人生也产生作用进行绝 

对性的定论,但这一心理研究的 

某些合理因素还是值得借鉴的。 

一个早年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 

为命的男性,必然会在潜意识里 

对母亲产生某种依赖,以至于他 

成年以后,会将这种情感通过某 

种渠道表现出来。“稹八岁丧父, 

其母郑夫人,贤明夫人也,家贫, 

为稹自授书”,“先夫人备极劳,躬 

亲养育。截长补败,以御寒冻。质 

价市米,以给脯旦”,从这些,我们 

可以看出,元母是一个具有贤淑 

明理、安贫乐道、勤俭持家等优秀 

品德的才女。诗人自然而然地将 

这些品质作为了衡量妻子的标 

洒倜傥,佳人的仪态万千、妩媚可 

人。如《莺莺诗》: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 

暗淡妆。夜合带烟笼晓月,牡丹经 

雨泣残阳。 

低迷隐笑元无笑,散漫清香 

不似香。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 

见小儿郎。 

这首诗从实处着笔,采用比 

较鲜艳色彩的语言,将恋人写得 

风情宛然、摇曳生姿,令人生发出 

无穷的美感。不仅描绘出了恋人 

的美丽,也将其含蓄朦胧的韵味 

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首联采 

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刻画其衣饰 

穿着;颔联则用环境来烘托出一 

种朦胧迷离的意境;颈联和尾联 

则极力刻画恋人的神态及身上的 

香气,使人物形象宛然逼真,跃然 

纸上。莺莺的身姿如晨雾笼罩之 

下的夜合花,艳丽曼妙,而又朦 

胧;她的容颜如雨后的牡丹,颗颗 

水珠,在残阳的映射下,显得如泣 

如诉,惹人爱怜;她的神情似笑非 

笑,娇嗔妩媚,眼波流转之间,充 

满了动人的风情。这类诗歌比较 

突出的还有《梦游春》及《会真三 

十韵》,都以写实的笔调、轻艳绮 

丽的色彩,极力刻画出了情人的 

妆饰、容貌、身姿等。从这些诗歌 

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情人的 

要求更倾向于风情万种。无论是 

景物、环境,还是情人的姿态、笑 

容、动作、神态,都显现出一种脂 

粉气息和色欲意味。所以说,古代 

文人学士在情人的选择上,更倾 

向于容貌的艳丽及风流的韵致。 

而与他们交往的青楼女子,除了 

容貌之外,更要有过人的才华。 

从这类悼亡诗与艳诗的对比 

学教育 

中,体现出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对 

于妇女要求的双重标准——妻子 

需要贤惠持家,情人需要风情万 

种;折射出文人学士在夫妻之爱 

和情人之爱中的不同态度。我们 

可以从元稹的唯一一首描绘妻子 

形象的诗《闺晚》中窥见一二:“红 

裙委砖阶,玉瓜嫠朱橘。素臆光如 

砑,明瞳艳凝溢。调弦不成曲,学 

书徒弄笔。夜色侵洞房,春烟透帘 

的万念俱灰。在无尽“黑夜”的时 

间背景下,作者还大量地采用了 

梦境再现、现实与梦境交织的手 

法。根据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 

点,夜是黑暗的象征,梦表现的是 

压抑的欲望,梦的本质是一种愿 

望的满足。元稹将夜与梦交织成 

了他自己的一个独特的天地,在 

这个天地里,他可以尽情地怀念 

他的亡妻,逃避残酷现实的人生。 

作者的情感,诗中表达的情感内 

涵也各不相同,有的轻快明丽、有 

的哀怨、有的纤艳绝丽,显现出诗 

人在恋爱中情感的波动起伏。 

元稹一生所作诗文无数,人 

称“元才子”,他风流多情,历来对 

他褒贬不一,尤其体现在他的感 

情生活上,众说纷纭。由于他的那 

些香艳的诗歌,许多人对他在其 

悼亡诗中所表露的真挚深刻的感 

出。”据周谱考,这首诗应作于元 

稹与韦从新婚,前两联刻画出了 

妻子的服饰和外貌,颈联写她不 

善琴艺,文墨也只是稍通而已。可 

以看出。这相较与诗人昔日的恋 

人形象是不同的。昔日的恋人及 

狎妓交游的情人、后来续娶的裴 

氏除了容貌风情之外,都还有诗 

人欣赏的才华。虽然韦丛也很美, 

但她的美却很普通,也并非才女。 

古代大家闺秀多注重“女子无才 

便是德”“贤良淑德”“相夫教子” 

“持家有道”,因此,韦氏的美不仅 

在于容貌,更多的是她贤惠的品 

德。所以说,元稹同韦丛的夫妻情 

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加深 

的,而元稹与昔日恋人及情人之 

间的感情,则更加浓郁。如果用一 

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夫妻之情淡 

如茶,恋爱之情浓如酒”。 

三.艺术手法 

在元稹的悼亡诗中,大多以 

“夜”为时间背景,运用梦境再现 

的形式来表达其对妻子的深挚感 

情,多采用实景与虚景对比的手 

法来表现诗人的哀婉心境及对亡 

妻的深切怀念之情。因景生情,融 

情于景,在艺术表现力上,显得朴 

实但感情真挚动人。韦丛的因病 

逝世使元稹失去了和他患难与共 

七年的妻子,这在元稹的心理上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诗人的 

生命仿佛坠人了无尽的黑夜之 

中。因此,他的诗大多以黑夜为时 

间背景。在元稹怀念韦丛的三十 

三首诗歌中,写到黑夜的就多达 

十几首,如:《夜间》、《醉醒》、《梦 

井》、《感梦》、《旅眠》、《除夜》等, 

他反复地运用“夜”作为自己抒发 

情感的时间背景,流露出丧偶后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因为他对妻子的情深意切,所以 

才有了那么多的关于妻子的梦 

境。生与死、阴与阳的分隔,使得 

他们的相见只能在梦境之中,这 

是一种怎样的伤痛和真挚的情 

感?在梦境的选择上,作者也大多 

选取生活的细节和妻子对自己的 

劝慰,从平凡中显现出意味隽永, 

从深挚处打动人心。罗洛梅说“死 

亡让人体验到友谊、奉献、忠诚的 

可贵后,才懂得什么是真挚的爱, 

死亡不仅丰富了爱,而且建构了 

爱。”死亡固然令诗人感到痛苦, 

但是却令他对亡妻的情感得到一 

种升华,进而永恒。 

而元稹的艳诗则多是对自己 

情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多是 

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人物、环境, 

而且写得绮旖艳丽,显现出一种 

浪漫的情调和对恋爱的难以忘 

怀。在《梦游春七十韵》中,就表 

现出了他对与莺莺曾经的心驰神 

往,欢会云雨的难忘之情,表露 

出了他对莺莺在情感上的依依难 

舍,因而他们美好交欢的情景仍 

会时不时地浮现在诗人的眼前。 

情感浓郁,于一字一句中袒露无 

疑。 

我认为两相对比,显示出的 

是古代文人学士对于婚姻与恋爱 

的不同要求。他们要求婚姻更多 

的是心灵上的爱,这种爱往往会 

显得比较含蓄、疏淡,需要读者用 

心去慢慢体会才能感悟出其中的 

动人之处,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往往也比较稳定,没有什么波动。 

而对于恋爱,他们要求的更多是 

生理上的爱,这种爱往往会比较 

浓郁,读者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 

情表示怀疑,学术界对于元稹研 

究的普遍争议也在于此。我认为, 

元稹对于其妻子的感情应当是十 

分真挚的,且无论是妻子韦氏、妾 

室安氏、早期的恋人莺莺还是续 

弦裴氏,诗人都是付出了真情的。 

至于他在对亡妻的悼亡诗与为情 

人写作的艳诗中体现出的不同情 

感,应该是由于古代文人学士对 

于婚姻和恋爱上普遍存在的双重 

标准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周相录,《元稹年谱新编》,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4版。 

[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 

籍出版社,1978版。 

[3]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中 

华书局,1 990版。 

[4]元稹,《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 

版。 

[5]杜牧,《.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 

社,1978版。 

[6][苏联]H・M・巴赫金、B・H・沃洛申 

诺夫,《弗洛依德主义评述》,辽宁人民出 

版社,1 987版。 

[7]卞孝萱、刘维治,《元稹传・中国历 

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3版。 

[8]王国维,《人间词话》,万卷出版公 

司,2008版。 

[9]何文焕 辑《历代诗话》,中华书 

局,1981版。 

[10]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1版。 

[11]周绍良,《唐传奇笺证》,人民文 

学出版社,2000版。 

[1 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1版。 

[1 3]罗洛梅,《爱与意志》,国际文化 

出版公司,1987版。 

刘婷婷,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O8级学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8:3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682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离思元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