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散文征文优秀作品

更新时间:2022-11-11 19:19:09 阅读: 评论:0

2017年全国散文征文优秀作品

全国节能宣传周征文 推荐度: 清明散文 推荐度: 童年趣事散文 推荐度: 春天优美散文 推荐度: 抒情散文 推荐度: 相关推荐

2017年全国散文征文优秀作品

  2017年全国散文征文优秀作品

  论艺术的“静穆”之美【1】

  在中国最古老的《诗经》总集中,有两句诗:“静言思之”、“穆如清风”。

  静,是安静、宁静;穆,是安静,庄严。

  《易经证释》贲卦:“醇厚静穆之道”。

  然而“静穆”作为美学思想中的审美体系,则是黑格尔对西方艺术精神中“静穆的哀伤”之总结。

  上世纪30年代,朱光潜撰文提出:“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

  即“所谓‘静穆西溪湿地一日游’自然只是一种最高理想。

  虽然,这是借用评述唐代诗人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两句诗,而引“静穆”之论,但也阐述了他的艺术哲学观点。

  可以说,这是吸收与借鉴西方近代美学思想,引论中国古典艺术中存有“静穆”之美的发端。

  朱光潜认为:“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

  屈原、阮藉、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

  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他写道:&ldq三国演义好词好句uo;就诗人之所以为人而论,他所感到的欢喜和愁苦也许比常人所感到的更加热烈。

  就诗人之所以为诗人而论,热烈的欢喜或热烈的愁苦经过诗表现出来以后,都好比黄酒经过长久年代的储藏,失去它的辣性,只是一味醇朴。

  这是阐发艺术思想同源诗意的境界,是艺术家自我情感的净化和升华的境界,是从“静穆”中获得的一种豁然大悟,归依心情的境界。

  因此,艺术的理想境界是“静穆”的,而不是热烈的。

  从中国古典的“静穆”思想来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当然,此言不完全是老子针对修身的言论,主指为治国治世而言的政治用语。

  但是,老子对宇宙本源是静的认识,概括了“清静无为”、“恬淡寡欲”的人生态度。

  诸如,中国画中荒寒画境的体现,无处不在的映现出清之寒、野之寒、静之寒的“静穆”的风味,其美学思想透出的“静穆”之美,成为老庄与禅宗美学思想的艺术实践。

  黑格尔认为,理想的艺术其基本特征是“静穆和悦”的,艺术是自由的心灵呈现在最恰当的感性形式中,表现的是自由自觉的完美的人性。

  为此,朱光潜提出,陶渊明是真正达到“静穆”极境的诗人。

  不过,当时鲁迅提出驳议,意思是引论摘句要弄清诗人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可见,朱光潜是站在陶渊明诗作的诗境层面上审美,鲁迅是站在社会层面上品读陶渊明,两个人的角度不同,理解自然不同。

  我对“静”的理解:静,是一种品格、一种平和、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素养、一种思想。

  恍然,道家所言“清静无为”是哲学。

  从道家“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来理解“静穆”之美,美不在为名所累、为利所动的热闹场,不在为官所困、为情所恼的苦闷场。

  然而,在食言而肥的热闹场,望其项背的苦闷场,能够做到“静穆”的人寥寥无几。

  如苏轼在他名动京师时,官至礼部尚书,是政治家、诗人。

  当他被贬黄州、流落儋州之后,他是苏东坡,是哲学家、思想家。

  在他病逝前两个月,苏东坡被赦北返,当他途经金山寺时,偶见李公麟所画的苏轼画像还在寺里挂着,由此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如果说,这首诗是他对自己后半生的总结,表述饱经坎坷之痛,备受流离之苦;不如说,此诗是他肯定自己后半生,豁然大悟,归依心情的“静穆”境界。

  这是苏轼从热闹场跌入苦闷场,转世“静穆”人生的总结。

  从他“何日功成名遂了”到“此去真为田舍翁”的“还乡”之感,作品从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到空灵隽永、朴质清淡的“静穆”境界,可见他从尚儒失意后转向尚道、尚佛,寻找精神寄托的人生轨迹。

  正因苏轼被贬黄州,在荒芜的东坡上筑雪堂,借白居易“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诗,自号“东坡居士”之后,他反以乐观的人生感悟自娱自乐,这就是中国道家哲学中“静观”的态度。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又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这是道家强调素朴、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万物之本,也是佛家“无念则静,静则通神”的禅语,以及儒家强调“哀而不伤”的情境。

  有道是:儒家的“静”,是一种“温静”的伦理观;佛家的“静”,是一种“寂静”的人生观;道家的“静”,是一种“虚静”的自然观。

  对应古人“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人如其画”的说法,苏东坡的“静穆”人生是哀伤的伟大,而不是鼓噪的伟大。

  如果剖析这种对应的关系,实际就是强调人的“职业与修养”的关系,且有衡量做人做事的标准。

  也就是说,通过“职业+其人”的肯定与否定,可以使“其人”获得某种修养支撑职业关系的解释。

  其实儒释道三家提出“静”的观点,实质是将静观的态度和政教的态度合而为一。

  显而易见,由“静”而形成的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就是“温柔敦厚”的政教美学。

  虽然美学中没有“政教美学”之说,但从政治与教化的功能上论,它赋予了宣教艺术的正统地位,这是存在的事实。

  可以说,以“静”为“助教化、成人伦”的美学逻辑,并非是西方艺术精神中“静穆的哀伤”之解释。

  这是中国士大夫在尚儒、尚道、尚佛中寻求到的精神移情。

  正是这种“移情”之法,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静穆”之味的隐逸文化。

  众所周知,隐逸文化的主体是隐士,所谓“隐士”无外乎分为“仕隐和文隐”两类。

  仕隐则是做官之人因官场的“纠结归隐”,文隐则为文人无所抱负的“无奈而隐”。

  前者有弄巧成拙的真隐,但多数是蓄意的假隐,后者是无奈之下不得不隐。

  如陶渊明起初不是真隐,只因他对官场不满而解冠归去,之后以酒为乐、以诗为伴却变成真隐。

  再如苏东坡被贬后,作“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诗,其余韵深长。

  所以,中国的隐逸文化颇为发达,特别在社会表面奢华实为黑暗的时期,隐逸思想与政教思想在所谓正统的社会现实中,有着吸引与排斥的关系。

  正如叔本华所言:“精神上的空虚无聊是上流社会之通病。

  可见,所谓“上流社会”之通病世界大同。

  如果从中国书画艺术的“静穆”之味来解读隐逸文化,历代著名隐士的画作远高于院体画作,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就是“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迎合政教的行为,造作地构建了“政教美学”的体系。

  由于山水画的本质富有精神层面的隐逸思想,是远隔和不关注社会现实的画体,所以自清的文人为了避世、抗世、求得意志自由,寻求超脱的隐逸文化被充分地体现在山水画中。

  可以说,从历代具有“静穆”之味的画作上来看,具有隐逸思想的山水画最能显现“静穆”之美。

  这是庄禅崇尚自然、寻求超脱的思想对文人画家的刺激和诱惑所致。

  由此,在中国画史上陆续出现了像李成、关仝、范宽、巨然、苏轼、文同、赵孟頫、徐熙、黄公望、倪瓒、沈周、文征明、唐寅、徐渭等具有影响的隐士或隐逸思想的山水画家。

  耐人寻味的是,不论艺术的最高理想是“静穆”,还是“热闹”,依附山水画中的隐逸文化,绝大部分又变成了俗意的象征,而且历代世俗画家都在衍生自然与俗意的美好关系。

  由此,俗意山水画背离了隐逸思想,营造出“山为靠山,水为财源”的“山水”画,迎合了官商俗夫的胃口。

  那么,衍生山水画俗意的审美何在?从中国人的普世审美而言,热衷追求世俗意义上的理想是其审美的意义所在,跟风赶潮的热闹就是享受生活的美趣。

  因为“热闹”是一种宣泄、一种表白、一种刺激、一种过瘾,所以“热闹”不论人的心态是阴、是明、是私利、是公益、是正义、是刺激,开心总比哀伤好。

  除了俗意山水画的繁荣似锦,为了逢迎上意和市场,画家也不乏结合中国文化的图解功能。

  如画马背上骑着猴,寓意“马上封侯”;大猴背小猴,寓意“辈辈封侯”;葫芦和藤蔓,寓意“子孙万代”;蝙蝠从天上飞下,寓意“福从天降”;花瓶插牡丹,寓意“富贵平安”;水仙花和牡丹花,寓意“神仙富贵”;公鸡和鹿,寓意“功名利禄”;鸡冠花下站公鸡,寓意“官上加官”等等。

  这些都为迎合官商俗夫的欲念。

  值得称赞的是,普遍的中国画家具有传承不息的尚古之风,这是继承与发扬“静穆”逸趣的最好本源。

  虽然,近现代的中国艺术被西方艺术刺激,滋生出身披袈裟的俗僧派、男性画家的胭脂派、女性画家的野性派、蓄发留须的淘古派、弄虚作假的获奖派、愤世嫉俗的衰象派、洋为中用的混纺派、加官进爵的投机派等等。

  其因不是享受艺术的“静穆”之美,而是投机艺术。

  通俗地说,越是“静穆”之味越高雅,越是“热闹”之欢越媚俗。

  这是审美中的矛盾,这种矛盾来自各需。

  从“热闹”的场面上认识,热闹合乎艺术“增色添彩”的实用性;从“静穆”的环境上肯定,静穆合乎艺术“万籁俱寂”的思想性。

  从社会的层面来认识“静穆”与“热闹”的存在,越是“静穆”的社会,思想越透辟,越是“热闹”的社会,精神越空虚。

  矜己自饰的是,中国画的“留白”充满了一种空灵的寂静感,笔墨的“静穆”之味如同旋律,呈现出不对称的和谐,这是与西方艺术精神中“静穆的哀伤”相趣的。

  那么,成就中国画“静穆”的意境美是什么呢?这是隐逸文化对“静”的解释,是画家追求心静转换为心境的诠释。

  但是,这种艺术的“静穆”之美,并非是中国人追求的艺术理想,只是一种得意时尊儒,失意时尚道、信佛,寻找精神寄托的一种体验。

  直白地说,如果中国画家尊儒得意,没有人会弃之完满的亦官、亦文、亦商的游戏。

  只有热闹过后的顿悟与理解庄禅思想的智者,才能理解老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我所在。

  至此,在艺术成为一个行业的今天,当艺术的“静穆”之美被授予升官发财的功能,艺术的“静穆”之味也就荡然无存。

  可以说,从宋代院体画派到当代体制画派,艺术形式上的“静穆”之美不断被技术复制,隐逸文化被权势和利益驱使,不仅传承了先官后隐、半官半隐的历史,同时“隐士”游戏竟也成为一种职业。

  因此说,理想的“静穆”之美是淡淡的哀伤,只有理解“静穆”之美的思想性,艺术才是感悟美的语言。

  母亲的脚步【2】

  母亲离开我们整整5年了。

  5年的魂牵梦萦,多少回忆,多少悲痛,多少挣扎。

  梦境中,母亲的身影,依然那么清晰。

  她迈着坚实的脚步走来,朝耕暮耘,勤俭持家;艰难中没有丝毫退宿,平凡中给我们无私的母爱。

  她随秋风而去,走的却是那样匆忙!留下多少牵挂,不带走一丝云霞。

  母亲出身算不上大家闺秀,却也衣食无忧。

  19岁那年,母亲过门嫁给父亲,先后生育了我们姊妹五人。

  那个年代,虽然家家孩子多,但是由于父亲家底薄弱,养活我们成为母亲艰难的头等大事。

  母亲完成这件大事的资本就是自己的勤劳。

  在挣工分养家的时期,母亲总是出工走在别人前面,收工走在别人后面。

  每年队里统计,她总是工分最多的人。

  母亲还带着我们养鸡、养猪、织草包、搞副业,多方创造家庭收入,维持着简单的生计。

  能创收的地方,都留下了母亲的身影。

  记得我家房子南头有一块高岗荒地,既贫瘠又没有水系,没人能看上。

  可母亲看好那里平了可以长旱作,便带领我们挖土平地,硬是凭着自己的毅力,把邻居们眼里的不毛之地,改造成我们家生活的'一处来源。

  就这样,我们没有像那时的不少家庭,断粮,或者外出逃荒。

  穷人家的日子是辛苦的,也是艰难的。

  每年青黄不接的季节,不少人家都闹起了春荒。

  所以,每到春天,母亲只能给我们上顿扣着下顿,野菜、稀饭,顿顿稀饭,再稀饭,母亲也总费尽心思地算计着让我们不断了炊。

  那些日子,母亲常常从粥锅里搭一些干饭,倒几滴香油,给父亲、我或姐弟,可母亲自己从来没有享用过。

  有时,母亲活忙,我和姐姐在家做饭。

  母亲总是量好米,并在盛米的坛盖上系上红线做记号,以防我们加米。

  有一天,我自作聪明,想把稀饭煮厚点,就悄悄又从米坛里抓了几把米下锅。

  收工回来后,母亲一看稀饭,便知道我作弊了。

  她很生气,还骂了我。

  我很不以为然,甚至还有点记恨母亲。

  由于长期辛劳,母亲落下了腿疾,困难的时候要扶着墙行走,最后发展到两腿无法支撑,母亲只能两手分别拄着小板凳,依靠上肢支撑身体的重量,匍匐着缓缓移动。

  尽管如此,母亲仍不顾一切,坚持为我们洗衣做饭。

  那天,我躺在床上,迷糊中,不时听到从灶间传来母亲低低的咽泣声。

  睁眼望去,灶膛的火光映着母亲忧愁的脸庞,两行泪水顺着母亲的脸颊流淌。

  我并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那么伤心?可中饭一开锅,全家人都明白了:春荒再加上母亲的病,我们活不下去了!空前的恐惧笼罩着我们!那一顿母亲没有吃,几经绝望的她支撑着病体,去邻家又借了几升粮食,对我们说:再难,我也会让你们活下去!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没过几天,父亲从二百多里外、尚留有一点资本主义尾巴的地方回来了。

  说是搞资本主义,其实也就是挑个货郎担,卖点针头线脑、孩子们爱吃的麦芽糖之类的而已。

  从此母亲渐渐医了腿疾,家又有了起色。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也给了我们无私的母爱。

  除了千方百计让我们有饭吃,还尽心尽力让我们有衣穿,有学上。

  我们姊妹五人中,大哥早年溺水夭亡,大姐因为家境所限错过了读书的年龄,其余都读了书。

  那时虽然学费不高,但对于我们那样的家庭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每逢开学时节,母亲总是四处托人说情,加上我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就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了。

  我们成年以后,每当提起读书的事,母亲总是不忘大姐,常常面露愧疚之意,对我们说:你姐没上学,你们要多帮她。

  我自幼体弱,不时冒出一些病痛,让母亲操了不少心。

  12岁那年,不知是什么原因,我高烧不退,全身发抖,吓坏了家人。

  母亲二话没说,背起我向离家几里远的医院飞快地跑去。

  到医院后,满头大汗的母亲又急切地给我挂号问诊,求医问药。

  在医生建议给我输血的那个瞬间,瘦弱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挽起衣袖,让她的血液流进了我的血管。

  真是母子连心!输血后,我的身体便好了许多。

  可看一眼母亲,她却脸色苍白,步履踉跄。

  没休息多长时间,又背起我往回赶。

  回家的路上,母亲明显没有了背我来时的速度。

  她艰难地迈着脚步,有些拖不动的感觉,甚至身体不时微微摇晃。

  母亲喘着粗气,每到一处沟坎,总是放下我,深深呼吸几口。

  那时,我并不知道输血对母亲有多大伤害,不懂事地望着母亲。

  母亲却还在鼓励我,祈求老天让我早一点好起来。

  年幼无知的我不知道什么叫感恩,也不知道母爱的涵义,只知道无穷无尽地索取,甚至是母亲的心血。

  岁月的年轮记载着母亲一路走来的光阴。

  随着我们姊妹陆续成家立业,我们的子女不断成长,母亲也渐渐苍老,脚步也不再轻盈。

  尽管如此,母亲仍然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担负起照看下一代的任务。

  虽是几代人相处,母亲仍然能和我们以至第三代处得非常融洽。

  每每听孩子们说起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总能看到母亲当年呕心沥血哺育我们的影子。

  母亲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也从来没有向我们要求过什么。

  她把这一切当作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

  可是苍天薄人,有一天,女儿来电告诉我:母亲常感腹痛,而且已到难以承受的境地。

  我内心一阵紧缩。

  放下电话,即嘱妻子陪母亲到地方医院检查。

  可几番折腾,始终查不出病因。

  无奈,我只得护送母亲去省城医院检查治疗。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母亲被查出绝症。

  医生告知我们,她留在这个世界的时间只能用月来计量了。

  记得那天检查之后,我们姊妹都陷入极度的绝望和悲恸之中。

  病床上瘦弱的母亲尚不知自己的病情。

  我们也尽力安慰她,告诉她:身体没有大碍,医生正在拿是否手术的治疗方案。

  母亲似乎知道自己大难临头。

  她拉着我的手,跟我说了许多。

  其中一层意思是:自己感觉这次可能坚持不下去了,如果手术就快一点,趁她还有一丝体力能够支撑的时候进行。

  母亲求生的欲望让我心如刀割。

  那晚我们姊妹四人坐在一起讨论母亲手术的事,姐姐怕母亲手术中支撑不住,建议不做。

  可面对渴望生存的母亲,我们丝毫没有放弃的权力。

  我对大家说:赌一刀吧,如果这一刀能把母亲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哪怕再多过一年半年,我们便不枉是她的子女,不枉与她母子一场。

  我们已经欠母亲很多很多,如果这一刀赌输了,我们来世一并偿还她。

  几天后,手术如约进行。

  母亲让姐姐帮着梳了头,打理了身上的衣服,要求自己下床,躺上担架。

  我知道母亲这一要求的含义,便顺了母亲。

  只见母亲缓慢地侧过身,右手撑在病床上,布满老茧、瘦弱的左手拉着姐姐的手,很吃力地顺势坐起,穿上鞋,扶着我们,向担架走去。

  母亲的腰已弯成一条弧线,腿微微颤抖,走到担架旁,向我们摆了摆手,执意要自己上。

  只见她屁股搭在担架上,左腿使足力,试了三次才挪上担架,再抬动右腿时,已经没有了力气,只得在姐姐的帮助下才放上去。

  母亲顺势艰难地躺平身体,然后向我们挥了挥手。

  望着自己的母亲,我一转身,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

  我心痛于母亲的病情,愧疚于平时对母亲身体的疏忽。

  母亲辛苦一生,为我们耗尽了心血,如今病魔缠身,竟没有了爬上担架的力气。

  可此时此刻,她仍然那么坚强。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位平凡、勤劳、而又崇高的母亲!

  那次手术以后,老天又赏给了母亲两年的光阴。

  可是天不尽如人愿,她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

  母亲是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农村妇女的缩影。

  她使我懂得了怎么生存,怎么做人,怎么感恩。

  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多潜移默化的作用。

  感谢母亲!愿母亲天堂快乐!

  暗恋,是一首无眠的歌【3】

  暗恋,是一首无眠的歌

  偶尔翻开老旧的照片

  一张张青春年少的笑脸是那么甜

  那个懵懂羞涩的花样年华里

  我开心的挨在你旁边

  //

  记忆像一缕淡淡的风

  缓缓的落入我的杯盏

  不经意的吹皱了一池的湖水

  尘封的往事便泛起了涟漪

  //

  我托腮看着蓝蓝的天

  思绪便回到了从前

  那年那月的一次回眸

  至今仍让我唇边漾起一弯甜蜜

  //

  我动用了七巧玲玲心

  只是为了关注到你

  我努力学习伪装自己

  只是为了能和你肩并肩

  //

  记得多少个夜晚

  我偷偷的为你描摹画卷

  我就幸福的依偎在你身边

  然后写上神仙眷侣某某某

  //

  其实,那段长长的暗恋

  一直停留在我心里拂不去

  只是我没有勇气告诉你

  现在想起来还有点疼惜

  //

  远方的你若安稳,我便开心

  暗恋,是一首无眠的歌

  安静的守候着属于自己的美丽

  于季节辗转中,不悲不喜

本文发布于:2022-11-11 19:1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650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优秀作品   散文   全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