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论文(通用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目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已发挥出重要作用并呈现出显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民营经济;经济增长;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程度的提高和各项政策的放宽,民营经济逐步发展起来,我们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它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民营经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政府限制其发展,到提倡和激励其发展,直到今天大力发展的过程,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表现为:
形成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尽管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支柱,代表着国家的技术、经济实力,但是民营经济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目前,在中国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约1000万户,其中国有企业约20万户,另外的98%均为民营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2800万。非国有部门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60%。自1980年以来,非国有部门产值以平均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推动了市场化的进程
民营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就天然地与市场经济融合在一起。企业以市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国有和集体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大背景下,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而民营经济就业持续增长。实践表明,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人员净减少的同时,是民营企业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以计算机、通讯、生物工程和微电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些民营企业不甘示弱,积极参与。在上海确认的1743户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312户,占总数的17.9%。在上海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一区六园”内,民营高科技企业占主要部分。在北京,民营科技企业已从过去的配角转换为主力军,目前对北京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60%。
形成了独特的民营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文化是一种以经营理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企业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使民营企业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了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演变,从企业战略上实现了从片面追求产量与低价竞争到注重品牌形象和质量信用的根本性转变,民营企业文化以独特的品位和凝聚力以及创新精神,造就了一批风险意识强、市场洞察力敏锐、敢于创新突破,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将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加速中西部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目前累计有8846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率先到老少边穷地区投资扶贫,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的发展特点
从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民营经济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寿命延长 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11月,我国私营企业数达297万户,注册资金超过33470亿元。在第五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中,被调查企业的实收资本总额中位数为250万元,比1999年增长了66.7%;实收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重为18.8%,比1999年增长了7.8%。几次调查的对比表明,私营企业的平均经营年数从1993年的5.91年延长到2002年的7.04年。
发展速度快且平稳 据统计,私营企业户数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以每年60%以上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私营企业产值以年均50%左右的速度增长,税收以年均70%左右的速度增长,就业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
行业分布渐趋合理 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主导行业是制造业,近几年逐步向第三产业发展,目前已涉足计算机、通讯、生物工程和微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涌现出一批产值超过亿元的优秀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开始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有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重组,建立公司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确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实现了跨越发展。在上海、深圳股市中民营企业尤其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股市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国家取消了一些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政策,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较为宽松的大环境,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和体制的局限,民营经济在加快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产品层次偏低,技术落后 虽然这几年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就单个企业来说,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的情况。据对某省私营企业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先进性一般,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只有4.79%,中等水平的占41.01%,落后的占54.2%;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占36.23%,中等的占61.68%,落后的占2%。从企业产品科技含量来看,有18.13%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高,67.71%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一般,其余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短缺 从民营企业的人员状况看,一是人员素质不高,大专以上学历者偏少,从业科技人员不到30%。特别是有些企业“老板”的综合素质不高,这包括他们的经营思想、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学识修养、职业道德等素质不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求。二是急需人才,尤以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最为急缺。34%的民营企业认为在引进人才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高素质人才不愿到民企工作,从而影响一些企业的生命力。
“空心”企业较多 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常见。以上海为例,按照工商部门的调查,上海市现有留学生在郊区各区县创办企业11400多家,其中90%企业存在异地经营的“空壳”现象。这些企业的办公地点普遍设在一个房间内,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再在桌子上放一块公司牌匾,就成了一家公司,很少有人办公,有的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同企业联系,有的根本联系不到,成了断线的风筝。这是民营经济存在的顽症。
家族式管理方式 民营企业虽然有一部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现代化管理模式,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仍按照家族式模式进行管理,如家长个人决策、接班人世袭、任人唯亲、产权封闭等弊端,已经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自办企业、自当总经理,有的还将技术、财务、营销“一把抓”,对招聘职业经理来“管家”不感兴趣、不放心,就是聘用职业经理,也不肯下放管理权利。这不仅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而且使很多员工纷纷跳槽,面临困境。
融资渠道不畅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有资料显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中有99%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近80%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民营经济融资机会少、规模小、期限短、比重低、担保难、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与此同时,风险基金也缺乏,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意识也淡薄,因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明显不足。随着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急剧扩大,融资难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还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重视技术创新。当今社会发展趋势,领导主流消费的越来越不是一般产品,而是名牌产品。所以民营企业要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创名优,创品牌。同时重视技术创新,采用国内成熟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领先技术,并通过自身消化和吸收后加以改进和创新,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努力提高民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民营企业不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一般员工都要有较高素质,不仅学历层次要高,而且在经营思想、研究能力、学识修养、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都要高。不仅教育民营企业人员在平时加强自身学习,而且各省市县要有组织地定期举办企业人员培训,帮助他们学政策、学经营、学管理、学文化、学习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及时“充电”,提高综合素质,这应该是事关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
努力改革投融资体制。这是解决民营企业资金不足、商业贷款难、手续繁、风险基金有名无实等问题的重要措施。要加大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支持力度,拓宽民间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向对民营经济扩大贷款,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提高现有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贷款份额。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民间投资,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努力建立现代民营企业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在体制上要进行创新,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采用公司制形式,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企业;二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已建立的公司制企业,要进行整改,要彻底打破家族式的企业制度,强化民主决策制度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努力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引导。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把它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之中,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信息服务和引导,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总结探索出利用各种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总之,民营经济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努力使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努力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发展导报,2003.3
2.江良高等. 十六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新发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
3.谢浩.十六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新发展.体制改革,2004.8
一、五年来承德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各县民营经济发展立足于县域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使民营经济成为带动一方发展,富足一方百姓的主导力量,2013年全市八个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本县生产总值比重均已超过半壁江山,比重最高的宽城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该县生产总值的85.1%,最低的围场县民营经济的比重也已经达到了59.2%,对县域经济增长形成了较好的拉动作用。2011年在全省县域民营经济综合排位中,宽城县、滦平县、平泉县年进入前十名;2012年承德县位居第九位;2013年滦平县位居第八位。
二、发展中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承德民营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全省平均水平比、与省内其他市比,承德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全省民营经济综合排位中处于下游水平,需下大力气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和不足。
(一)与全省和各市比较,差距较大
承德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虽逐年提高,但是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6%,承德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4.2%,实缴税金占全管理二○一五一社会调查省6.3%,从业人员占全省4.3%。从与其他各市的比较看,2013年承德民营经济综合排位在全省各市处于第六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仅好于张家口市,位居第十位;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二三产从业人员比重在全省各市位居第六位;只有实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位居第二位。
(二)规模小,在省内、国内知名的民企少
承德市民营企业已形成一定的资产规模和生产规模,2013年末全市民营经济户均固定资产83万元,全省是169万元,承德市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6万元;个体经营户户均固定资产10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9万元;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22个,低于全省37个的平均水平。全市88%的民营企业属于小规模企业,小企业户均固定资产300万元,与大企业户均固定资产的1.2亿元有明显的差距。从企业知名度看,还缺乏一批对全市经济起重大影响作用的排头兵,企业创名牌意识还不强,这种规模和经营模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环境。
(三)传统型的企业居多数,创新型、高科技的民企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承德传统企业居多,创新型企业、高技术企业少,在522家规上工业中,属于高科技企业的只有49家,不足规上工业的10%。在民营工业中,资源型企业居多数,2013年民营规上工业企业485家,仅铁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就占了民营规上工业单位数的51%,实现增加值占规上民营工业的75%。在2013年河北省百强企业名单中,承德有20家民营企业榜上有名,但是这20家企业中属于采选和黑压延的企业就有17家,另外3家企业属于饮料及白酒制造业,资源特色明显。
(四)民营服务业发展滞后,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
从民营服务业发展看,服务业既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2009年以来,全市民营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未摆脱小、散、弱的局面,从全部服务业比重看,2013年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32.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4个、3.4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中承德市服务业比重仅高于衡水市和邢台市。而民营服务业占民营经济的比重更是偏低,2013年民营服务业仅占全部民营经济增加值的28.1%,比2009年的比重回落了7.5个百分点。
(五)企业获利能力较弱,众多小微企业效益下滑,处于微利的边缘
承德市民营经济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获利能力不高。2009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收入利润率最高为2010年的10.7%,此后逐年回落,2013年为7.3%,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2013年在全市PPI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主导产业铁选、黑压延行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低,企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盈利空间缩窄,全市民营规上工业铁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的收入利润率为7.5%,比2010年回落了7.5个百分点。众多规下企业由于经营成本不断攀升挤压了盈利空间,2013年规下工业主营成本已经占营业收入的75%,收入利润率仅为7.1%。
三、建议
民营经济是就业经济、富民经济也是强市经济,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承德应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时机,加快构建绿色、环保、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中,赢得先机,助推民营经济的新飞跃。
(一)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深化服务业领域各项改革,落实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在项目用地、融资服务、财税支持等方面强化政府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激活市场主体,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允许发展的项目,加快审批进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都应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扶植、支持、帮助民企健康快速发展。
(二)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在新一轮的转型发展以及化解产能,治理大气污染的双重压力下,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的的局面,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民企的发展;另一方面淘汰高耗能、压缩落后产能给民企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加快民企转型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承德的民企转型升级一是要盘活存量,利用矿山经济的资本积累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延伸转型,或向其他产业延伸发展。二是扩大增量,借智京、津,优先发展高科技民企,以高技术产业的高成长性促进增量的扩大,实现民营经济的绿色崛起。
一、中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及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多数产业处于短缺状态,发展模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总量快速扩张,多数企业囿于“依西方葫芦画中国瓢”的运行轨迹。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软着陆”的成功,许多产业凸现出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即便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电力、煤炭、交通等“瓶颈”行业也显得剩而不怪。中国从整体上告别了短缺经济而走向了买方市场。
中国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不能不可谓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同西方高度发达的成熟市场相比较,便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显性的区别:
第一、中国的买方市场是人均收入低、总体消费滞后、高额消费远未形成的初级的、过渡性的买方市场。打需求结构来看,与发达国家高层次消费水平的买方市场不同,中国的买方市场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由于中国主体人群已经实现了温饱并正在向小康型需求结构转变。因此,买方市场意以对
应地表现为由温饱型向小康型消费需求结构的过渡。众所周知,中国的家电行业历经十几年的技术引进、更新和发展,生产能力显著加强,生产总量急剧增长。同时,居民的购置欲望和消费冲动日趋强烈,可以说这为供求互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合点,更为家电行业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然而低收入的制约使广大消费群体购买依然乏力,消费市场显现出假性的供过于求。
第二、中国的买方市场是日已沉积的供求结构错位、买卖矛盾突出、市场机制尚不成熟的相对的、不完全的买方市场。与发达国家绝对的、全面性的买方市场不同,中国的买方市场只是相对于短缺经济而言的买方市场,它并没有出现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卖不掉与买不到共生、买不起与没新东西买并存的供需结构错位的买方市场。纵观现代城市住房,由于房产商的盲目追逐,当前中国城镇积沉着大量商品住宅急待销售,但因其价格昂贵,业已形成的商品房不得不在巨大的消费市场面前长期闲置。由于既成商品的日积月累,市场供给会因闲置产品价值的不能实现而缺乏新的切入点,现有的生产能力也就失去了继续扩张的市场空间,从而进一步导致供求结构错位,买卖矛盾加深。
二、买方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市场竞争强度提高 行业平均利润下降
竞争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条件,剖析买方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不难发现:第一、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显速扩张。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趋势加强,复杂的联盟竞争日益明显,国外相同产业特别是同拥有强大实力的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与日递增。第二、竞争的领域和竞争手段彻底改变。一方面,竞争领域从生产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并在整体上呈现出全面竞争的崭新格局。另一方面,价格竞争不再是竞争的主要手段,资本实力、品牌价值、专利技术、售后服务等非价格竞争一跃成为企业克敌制胜的主要法宝。
正是这种牵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激烈竞争,导致了企业平均利润率的不断下降。首先,企业必须不断地更新设备,引进前沿技术,增加智力资本的投入,从而相应地增大了产品成本,降低了产品利润。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盲目转移资本,投资即时利润相对看好的行业,致使行业利润下降。再次,企业迫于生存,不得不以产品的不断降价为主要方式参与行业间的残酷竞争,从而直接导致了企业收益的显速递减和平均利润率的陡然下降。
(二)、两极分化程度加剧 市场细分趋势增强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竞争必然促进优胜劣汰机制作用的强化,生产效益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特别是我国买方市场的结构性特点更加强化了企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其一、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需求旺盛的短缺经济时期发展起来的,设备大多接替于少数大型企业的换代产品,陈旧落后。其二、民营企业的用人制度所造成的恶性循环开始凸现,淡薄的智力资本投资意识难以适应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后的发展要求。其三、国家扶持民企发展的政策未能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融资渠道障碍重重。从而导致民营企业竞争乏力、先天不足始终无法摆脱。
随着企业两极分化程度的加剧,市场细分趋势日渐明显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不断强化。第一、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大小皆全”的传统经营理念日益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以分工协作为基本特点的市场细分原则日渐见诸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象主要依靠着OEM定单生产的TCL和只着眼于汽车配件“万向节”的万向集团,便是充分依靠市场细分雄踞企坛的成功典范。第二、从企业的趋势看,不仅一般性行业的市场竞争明显加剧,即便是一些垄断性行业,其进入壁垒也纷遭击破,企业垄断经营难以为继。为实现利润回报的最大化,企业不得不充分利用市场细分原则,积极融入大小企业“均利”的分层竞争格局,谋求在它并不拥有全面竞争优势的目标市场上取得比较优势。享誉全球的美国菲利蒲.莫尔斯公司,其最著名的产品“万宝路”香烟所留下的商业神话,更是市场细分中的一大亮点。
(三)、市场融资日趋明显 结构调整节奏加快
资本是企业生存和运行的血液。“资金足,企业青”,国内外一些百年老字号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力倍现、长足发展,最根本的就在于这些企业融资渠道畅通豁达,资金补给充足。可以说,无论是企业的自身积累,还是风靡叱咤的举债经营,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纵观现代企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营运,不难发现,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性显速加强,一方面,由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面临着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和集约化经营的巨大压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但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利润率的不断下降,资本积累能力大大弱化,企业依靠自身积累迅速筹措资金投入再生产显得力不从心,加上现代企业的负债率普遍偏高,那种“借鸡生蛋,贷钱生财”的举债经营往往“鸡飞蛋没”“财未生反赔了本”,从而,导致亏损企业赖贷银行大量惜贷,企业通过银行信贷取得资金已是困难重重。因此,未来的企业必将会更多地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依赖会不可避免的在互动中强化。
随着市场融资趋势的加强,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更加明显,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势当力行。第一、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为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不容回避的挑战。第二,从国内情况看,一方面,生产和消费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需求对生产结构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转变。我国经济总量的运行模式已转变为供大于求的不均衡状态。一批曾经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增长点趋于成熟或衰退,而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未能及时形成,出现了主导产业的阶段性“断档”。第三、从企业内部看,产业整体素质偏低,经营机制落后,市场反应迟缓,技术开发能力严重不足,加上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结构相对分散,“全能型”生产组织方式始终得不到脱困。
三、买方市场下民营企业应对挑战的几点思考
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供求关系急剧变化,过剩经济带来的竞争显速增强,传统民营企业已举步维艰。解决好民营企业战略的适时调整、行业的相应转移、智力资本的高效经营、融资渠道的大幅扩展、技术与制度的不断创新等一系列带根本性的突出问题,已显得刻不容缓。
(一)、调整发展战略推进行业转移
发展战略是一个带方向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关键问题。中国的民营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等独具的优点,曾经彰显出无可比拟的发展活力。然而,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传统民营企业的“先天不足”和“后补不济”暴露无遗,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相对弱化,长期数量扩张型发展模式中沉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露。能否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推进行业转移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兴衰成败。曾经一时声名鹊起、利润如潮而最后却千疮百孔、颓然倒下的“巨人”与始终抱着“以战略统领市场”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咄咄逼人的旺盛态势的“烽火”,便是最富说服力的生动教材。
制定发展战略、推进行业转移既要考虑所在行业的基本特点,明析自身实力,把握市场态势,利用行业向密集化转型的成熟条件,迎合市场对资本密集型产品表现出的强大需求,又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自身优势弥补技术差距,进而“破壳而出”。美菱集团曾受到严酷的冰箱市场饱和与需求刚性的市场挤压,在“万绿丛中几点红”的市场格局中,美菱积极跟踪技术发展前沿,不失时机地调整发展战略,在刚性的冰箱需求面上找出了一道需求“缝隙”,成为与国内其它冰箱名牌企业并驾齐驱的一朵醒目的“红花”。
(二)、加强智力资本经营提升决策理念
中国民营企业从市场中诞生,在竞争中成长,并依赖政策支持和自身独特的机制优势,取得过长足发展。然而,中国民营企业打整体上看始终做不大做不强,并在这一特殊的发展过程中显现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复杂态势,从巨人的倾覆到爱多的销匿,从飞龙的卧坡到太阳神的落山,中国的民营企业始终未能走出昙花一现的怪圈,究其根源,关键在于智力资本的经营和决策理念的提升远远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适应不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实行家族式管理,多数企业老板将企业的管理权、重大决策权只身独揽,把企业的发展维系于某个家族成员。这种血缘关系的管理助长了家族成员的自恃、自封,压制了非家族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抹杀了非家族成员的主体意识和对企业必需的向心与忠诚,这样,损害了企业的运转效率,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的管理疲软、监督乏力、职员冲突、人才流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曾经强调,管理就是决策,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认为,对智力资本的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企业的决策与管理都应以激发人的工作活力做为终极目标。加强智力资本经营、提升决策理念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三)、扩展融资渠道促进技术创新
民营企业的全部生命力就在于扩展融资渠道,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纵观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多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补给不足,技术创新疲软,产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自主开发和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加上民营企业普遍对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不够重视,技术人才缺乏创新动力和研发欲望。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指出“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积极扩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技术创新。
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发展轨迹,走名牌战略之路,抢占新技术新产品的制高点,增强企业的开发后劲,是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由之路。世界驰名的耐克公司,以别具心裁的运筹方式集中财力力克“耐克鞋气垫系统”核心技术而长盛不衰。从1984年亏损147万元作为起点发展到“中国家电大王”的海尔始终立足发展资金的补给,以匠心独运的技术创新制度,凭借灵敏的市场触角轻松切入市场,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一条强大、灵活而又凶猛的“章鱼”称雄中国家电市场,在同实力雄厚的国外跨国公司争夺市场的这种“与狼共舞”的险恶环境中独树一帜而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家电奇葩。
参考文献
1.《经营战略》,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
2.《第五代管理》李仕模编著中国物价出版社
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三版
4.“买方市场下的企业行为特点研究”臧跃茹
5.“营销创新--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严学军
摘要:
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兴起,民营经济成了我国经济的一个核心部分,是我国的特色之一。不过很多民营企业都有成本核算方面的短处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亏损的现象更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而专业性和成本计算是成本管控的基本。本文主要针对民营企业的成本核算专业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了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专业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
成本核算;民营企业;专业素质
民营企业是中国特色的一种形式,是特殊环境下,改革中的产物。民营企业不是公有制的企业,除去“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凡是不包含国有资本的,就是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具有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落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
一、背景分析
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由于本身的特点,成本核算专业性问题难以解决,可能成本管理的意识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的成本核算的手段和方法。我国的民营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起步较晚,有些民营企业的老板原来的专业是市场营销或者是专业技术方面,虽然他们都有一技之长,或对市场开拓比较了解,或对产品研发比较在行,但是精通财务与现代化管理方法的不多,没有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更对财务管理以及成本管控知之甚少,缺乏成本核算管理的意识,过度的重视营业收入的增长,不重视成本减少也可以提高利润。还有,国内的民营企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或者粗放发展的类型,主要是刚刚开始改革发展时从小作坊的模式开始成长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家长式”,一般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企业主不仅仅是资产的主人,也是经营管理人,这样就导致监察监督的缺失。有些企业业主为了粉饰经营业绩,偷逃税款或者谋取私利,任意调整或者授意会计人员任意调整,编造虚假的成本资料,使企业成本失真。再者,上述情况都是民营企业成本大增的诱因,导致了较严重的财务困难,因此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大豆不算长。根据资料,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只存活2.9年。成本核算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对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起着引擎的作用,是民营企业立足于本行业的王牌。由此可见,加强成本控制,进行正确的成本核算已经是企业急需关注和解决的课题。成本核算是把一段时间里面生产中的开支,根据一定的划分标准进行分割,选用对应的计算模式来算出总开支和单位开支。这可以有效计算并为企业提供成本数据,帮助企业做决定,并反映出企业效率和管理的状况,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田琪,2007)。本文正是围绕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在各种学术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案例等研究方法就民营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在人才机制方面,民营企业主要表现为“家族”或“亲戚化”的特征,企业内部的人员任聘多数存在着裙带关系,任人唯亲,流失了优秀的会计人员。企业根本不重视成本的核算,因此也不会聘请高素质的人才,分工较粗,有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人员都由仓库人员或其他文员兼任。很多成本核算的人员缺乏专业的成本核算知识,无法找到适用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甚至出现错误的决策从而导致成本增加或成本不实。
二、成本核算方法分析
(一)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冯聪,2011)。首先要定下一个科学的成本基准,在经营中把实际产生的成本划分成标准成本以及成本差异两种类别,并研究差异的产生因素和理由,把它当作参考来采取手段减低这种不正常的差异,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标准成本法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在实际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要等月末汇集数据后才能确定,提供的成本信息存在着滞后性,标准成本法事前就制定了科学的标准成本,月末对形成的成本差异进行调整分析,不但有效给予了成本信息,也把成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还有,标准成本法可以帮助降低成本合算的难度,产品成本有了一个标准来记录,就可以降低成本计算的难度。
(二)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也称作ABC,是一种把作业消耗和产品消耗当作基础,把作业当作核算的目标,根据资源动因把资源成本规划到作业中去,再把作业中的成本作为根本来追溯到产品的成本,以此计算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付雪菊,2010)作业成本法的内容主要是:
①成本核算主要针对作业,产品成本包含生产、运输环节的全部成本,基础就是产量耗用作业和作业耗用资源(张颖越,2010)。
②分配简介费用的标准是作业,这样就可以解决传统成本法存在的责任不明问题,信息可以有效地对产品进行跟踪,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三)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合作
把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进行合作,也就是把核算对象从产品变成作业,两者相结合,取长补短,标准成本法核算简单,可以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但是对制造费用的分配不清,因此差异分析不细,作业成本法核算复杂,但是能对制造费用做出详细的分工,按作业归集制造费用,使差异产生的原因更加明确。
三、案例分析
1996年,T公司创立,主要从事手机电池的制造,拥有高超的专业水平和生产技术,并有效利用了电子计算机。企业管理者素质较高,管理科学,而且重视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培养,鼓励科研和学习国内外先进方法。公司把生产活动中的成本归类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类。生产成本指的是材料、人工和制造成本,企业选择了实际成本法,成本核算选择分批的方式,根据客户订单编号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每月月底总和生产费用,完成后再计算总成本、单位成本。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公司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较高的制造费用使传统的制造费用按人工工时分配已无法适应,使公司难以获得真实、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再次,电池价格波动较大,先生产产品后计算成本的做法也使企业处于被动状态。公司A车间负责手机电池的电芯,5月份生产数据为:镍氢电1000个500小时,每克耗材15克;锂电5000个7500小时,每克耗材25克。直接材料费用20400元,工人工资20400元,制造费51500元,燃料费10200元。公司在成本核算方法上选择了标准成本法。以锂电为例,获取了公司锂电的标准成本,就简单以材料和人工进行标准成本分析,可能由于小数的保留数位,造成计算成果的一定偏差。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①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实际产量直接材料标准成本=18214-18000=214(元)其中:②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产量直接材料实际用量-实际产量直接材料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价格=(5000×25-5000×20)×0.18=4500(元)③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产量直接材料实际用量×(直接材料实际价格-直接材料标准价格)=25×5000×(0.1457-0.18)=-4287.5(元)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直接材料的成本差异是不利差异,主要是由于用量超值造成的,要求生产部门合理用料,提高技术熟练程度,采购部门提高购买材料的质量等等。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①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产量直接人工实际成本-实际产量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9125-19000=125其中:
②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产量直接人工实际工时-实际产量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直接人工标准工资率=(7500-8000)×2.375=-1187.5(元)③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产量直接人工实际工时×(直接人工实际工资率-直接人工标准工资率)=7500×(2.55-2.375)=1312.5(元)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直接人工的成本差异也是不利差异,主要是由于工资率的差异造成的,主要是由于工资水平的变动造成的,这个是大环境的变化趋势。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T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建立了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认真地做了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控制效果显著,不过由于方法传统,导致制造费用并没有精准分类,容易产生成本核算数据不准确,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控。
(二)启示
1.改善成本核算方法
只使用单一的成本和算法是很难适应该企业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的,假如使用综合标准成本法以及作业成本法,则有助于成本计算的优化提升。标准成本法可以有效起到成本控制,但其根本的成本核算办法还是传统的品种法,分批法等,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不够准确,可能致使成本核算有误,将作业成本法加入进来后,制造费用的分配就更科学了。两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准确地核算了产品的成本,同时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合理的成本机制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全面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企业的基石之一,是公司的.隐形竞争力。企业在这方面要舍得花钱,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并通过组织培训、办专题系列讲座等方式普及先进的、最新的知识,积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企业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再教育的平台。
3.建立并完善内部的监督机制,奖优罚劣
结合内部管理约束和奖励方法,监管部门核算,按时监督管理然后公开宣布,把成本核算和责任落实到人。
4.成本管控有利于民营企业最大化地提升自己的利润水平
民营企业对产品的计划、制造、销售等基础经营活动中进行成本控制,而非单单追求高产量,片面降低单位成本,取得短期收益。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帮助管理者制定远期目标,维持长久的收益,尽可能提高企业的收益。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就是从这部分利润出发,逐渐发展,良好的成本管控可以作为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
5.民营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的同时,也会逐步加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能力
成本管控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创新来使成本管理更适合企业状况,从而使得自身的全面管理方式能从中汲取营养,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准。
6.合理规划企业成本管控
企业要有一套标准来规范原料、人力、工时,形成合理的成本管控和核算。定额管理当中的“定额”并非财务部门随意制定,需要相关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与生产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实际的生产情况,必须要把标准控制在一个合适范围里,这样才能使企业各方面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企业应当建立财产物资检验计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对比与成本控制,财产物资耗费的计量以及核算口径、核算标准都是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申领,成品、半成品、在产品等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要素变动都要进行合规的验收计量,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完整。企业应当将各项支出明确分类,提升成本计量的可靠度。不仅会有常规的生产,企业还会有其他的支出比如员工补贴、科研经费等等。企业需要严格划分这类支出的边界,以免各项费用的记录互相混杂,导致出现费用窜户的现象。重点是要将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区分开来,不然可能会造成成本过高过低的偏差。
7.全企业都要参与的成本管控模式
企业应当采用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控工作的管控模式。应该鼓励员工都具成本理念,加入到成本管控中来,才能使成本管控的效果更好更全面。企业需要把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观念融入企业文化,让员工意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让员工主动参与到其中去,并发挥每个人的主观作用。其次,企业需要营造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员工才会自觉跟进成本管控工作。所以要有一个积极成本管控的氛围。第三,通过一些讲座或者培训来宣传成本管控的理念,帮助员工强化这个意识,当员工已经具有参与成本管控的意识之后,他们需要有必要的能成本控制能力才能发挥他们本身的作用。加强培训不仅能加强每个员工相关成本管控的工作能力,也是企业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方法。最后,企业要培养员工的竞争想法。竞争是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企业可以与同行竞争,也可以鼓励员工之间的竞争,让员工在竞争中学习与进步,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成本管控能力甚至整体经营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泽霞,江乾坤,叶继英.生态文明、大数据与财务成本管理创新——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4学术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4(11)
[2]郭相英.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06)
[3]张悦,艳芳.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1.
[4]王竞达,于增彪,瞿卫菁.成本管理系统解析:实物发展、制度变迁和学术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为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创造就业等很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要看到,由于管理者素质的良莠不齐及企业自身规模的原因,民营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吸取民营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另一方面,也要找到一种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这必将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营企业资金不足,融资难
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大多数是合伙投资,注册资本少,实力有限,规模相对较小,而其资金也多为投资人的家庭财富累积。而现实中的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大都处于成长发展期,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在其创立之初,大多技术水平落,经营业绩不太稳定,在财务制度上也不甚健全,再加上企业规模不大,可抵押的资产不多等等因素,使得融资难度加大。同时,在我国,缺乏专门为针对中小民企服务的金融机构,而大的金融机构在改进金融服务、开发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等方面还有缺陷。
(二)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资金使用效率低
民企的投资人多为自然人,社会层次复杂多样,受教育程度也参差不齐。可以说,在民营企业,大多数还在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加之民企负责人较容易构成“一言堂”,外行指挥内行。在资金使用方面,要么资金使用缺少计划性,过量购置不动产,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较高,面临的风险也很大;要么将大量资金闲置,导致现金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
(三)应收账款账龄长,资金周转速度慢
许多民企为了争取客户,多采用赊账方式销售,然而由于催款不力等因素,导致发生坏账,或者即使收回,账龄也很长,这必然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而不少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资本增值意识薄弱,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更加偏重于现金交易,在结算上通常采取提早支取,延后结算的方式,造成了部分资金的浪费和闲置,使得机会成本加大,损失一部分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
(四)不重视现金流量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现阶段,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对于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不够重视,资金波动很大。当企业发展势头较好时,盲目乐观,急于扩大生产规模,不能正确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经营现金流不足以维持高企的经营成本时,或者是新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收效慢时,或是原有业务资金告急、债务到期、财务风险加大等情况出现时,营运资金必然受到影响,且有可能阻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
二、加强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一)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营运资金是企业整体财务框架的组成部分,与多项财务指标密切相关。以流动资产为例,流动资产的整体规模及流动资产项下各项目所占流动资产总量的比例,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管理层对于资产流动性、收益期望及风险预期的搭配。流动资产总额大以及速动资产占流动资产比例较大时,企业的流动性强,偿债能力较高,相应地,无力偿债的风险也就较小。
(二)营运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营运资金的管理还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贯穿于采购原料、生产加工、成品销售及款项回收的整个过程。企业各个环节上的资金有无保证,决定了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企业应尽可能的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缩短应收账款的账期,尽量延展应付账款的期限,这样,企业的变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增加利润的目的。
(三)营运资金结构的合理配置对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破产,究其原因,除了盲目扩张、管理效率低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考虑营运资金与长期资金的结构配置以及营运资金各项目之间的合理配置,造成资产、债务的结构性错配:大量的短期负债被用于投资长期的项目,导致企业流动负债高企,大大高于流动资产,生产环节上的资金无法保证。长此以往,企业便走入了恶性循环。靠高负债维持运转的企业,一旦无法再从银行融资,或银行因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将贷款延期,那么潜在的支付危机即刻爆发,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三、改善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了解和掌握民营企业现金管理规律,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主要依靠个人投资的方式注入资本金,随着企业规模李雷和韩梅梅 歌词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大,而单纯依靠有限的内源融资往往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外源筹资就显的十分重要。因此,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筹集短期资金。此外,还可以通过短期融资融券、寻找担保等方式融通资金。
(二)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制定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改变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协调好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运用现代的财务管理理论及方法,配合业务部门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将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必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只有通过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建立现在企业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加强nba赛制对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率,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中国民营企业目前没有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怎样通过资金融通和资本经营来加速企业的发展就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除了历史原因、金融体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之外,还有融资瓶颈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民营企业缺乏对不同发展阶段融资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理性的融资管理机制。本文着重从融资管理的理性化入手,强调民营企业应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扩大内部盈余的积累,从而优化内部资金管理,这样会产生好的外部效应,会在降低经营风险同时,增强企业的外部融资竞争力,在努力化解外部约束的同时,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和企业价值的提升。
一、 民营企业融资管理原则
企业价值最大化也称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即企业权益价值和负债价值之和的最大化,结合企业融资管理的内涵,企业的融资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筹集企业所需资本,在投资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得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最低化从而实现融资管理的最终目标,即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通过好的融资管理模式来低成本地为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同时做到资金成本、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之间优化和平衡,是企业财务规划和融资管理的主要原则。
二、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融资管理思路
从资金融入效应和风险控制角度看企业融资管理,当论及企业的融资需求时,企业融入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在用途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一般来说,长期资本主要用于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要的扩建项目、新建项目和对外投资等方面,而短期资金主要用于解决企业运营资金的周转等方面。资本结构一般是指长期资本的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长期资本的融入和其产出收益方面,从企业的良性资本循环角度(不考虑不顾及成本的用融入资本来偿还债务等方面)来说明企业的融资管理问题。从企业融资的价值创造来看,企业在融资决策时,一般要符合融入资本的投资回报率要大于融入资本的综合成本。因为当企业投资收益率高于融资综合成本时,提高了原有资本收益率,增加了企业原有投资利益,并产生了价值创造;当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融入资本综合成本时,企业使用融入资本将使原有资本收益率降低,损害了企业原有投资者利益,甚至发生亏损,严重的可能产生经营危机甚而破产。
企业融资理论也认为,企业为了达到市场价值最大化往往寻求最佳的融资结构。由于各种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净收益、税收以及债权人对企业所有权的认可程度等存在的差异,在给定投资机会时,企业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函数和收益成本约束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以确定最佳的融资结构,从而使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本文借助虚拟的案例,探讨基于价值创造的融资管理方法,该思路和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企业,但对于众多规模实力有限、存在外部环境约束和缺乏理性的融资管理观念的民营企业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2-11-11 18:39: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648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