莩东’向}右 2012年第8期
试论唐宋 江南 词的艺术风格 冰
刘尊明
【摘要】《望江南》是唐宋词坛存词数量最多的一个词调,在宫调上多属南吕宫,又入大石调,兼具多
种声情特征。唐宋《望江南》歌词创作在艺术风格上丰富多彩,主要有感叹伤悲、风流蕴藉、清新俊爽、流
丽疏快、诙谐滑稽五大特征,既与曲调的音乐声情特征相联系,也与该词调独特的形体结构特征及大量赋咏
江南风情的内容题材有关。
『关键词1唐宋词 望江南 词调 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8—0135—08
《望江南》一调在唐五代就留下了753首的巨量词作,除了《兵要望江南》720首外,另有敦煌词
和文人词凡33首。 《望江南》在宋代也依然流行,共有233首歌词作品留存下来。将唐宋《望江南》
词作加起来,总数竟多达986首,比唐宋《浣溪沙》词的作品总数(943首)还多出43首,堪称是唐
宋词坛第一“金曲”。
唐宋《望江南》词调在宫调上主要属南吕宫,表现“感叹伤悲”的声情;又入大石调,有着“风流
蕴藉”的情韵;『1]宋人记载“歌《望江南》词”,又有“音调清越”的描状和感受。[21可见《望江南》一调
在音乐曲调的声情表现上具有多种审美风貌,这对我们理解和考察唐宋《望江南》歌词的艺术风格是有
所帮助的。但歌词的风格与曲调的声情既相互联系,又不完全对应。那么唐宋《望江南》歌词创作在艺
术风格上又有哪些主要特征呢?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迄今尚无专门研究,本文拟做初步考察与探讨。
一
、感叹伤悲
从唐宋人的记载来看,《望江南》在曲调创制上最早当属南吕宫,《金奁集》所收温庭筠二词即属南
吕宫,[31其人大石调,当是从北宋后期周邦彦开始的。①尽管如此,《望江南》从唐至宋,仍以南吕宫为
主。②那么属于南吕宫曲调所具有的“感叹伤悲”的声情特征,在《望江南》歌词创作的艺术风格中是
否有所体现呢?答案是肯定的。
推测《望江南》一调的“感叹伤悲”之情当源于一个“望”字。在中国文化和文学中,“江南”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词调为中心的唐宋词体与词史研究”(12BZW03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尊明,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广东深圳,518060)。
①周邦彦《片玉集》卷三收《望江南》二词,自注大石调。据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编《宋元闽刻精华・宋刊片玉集》
(陈元龙集注)影印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2页。
②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予考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吕宫,字句亦同。”岳珍校正本,成都:巴蜀书社,
2000年.第121页。
一135—
往代表或象喻的是繁华富丽的故乡与家国;而“望”虽有登望、眺望、遥望、回望、想望、希望之分
别,但皆因阻隔不得而生者则一也。阻隔而望,望而不得,望极而生悲,感慨亦系之。所以《望江南》
一调在音乐曲调的创制上带有忧愁伤感的特质,并不奇怪。《望江南》一调在盛、中唐之际人崔令钦所
撰《教坊记》中已有记载,当为初、盛唐之际教坊采录与创制。文献记载中最早用此调作词的文人为李
德裕,我们不能接受此调为李德裕首创、本名《谢秋娘》后改《望江南》的说法,①而倾向于认为李德
裕乃借教坊曲《望江南》而作悼亡妓之词,因改名《谢秋娘》。尽管这首《谢秋娘》词未能传存下来,
但推测李德裕之所以择调于教坊曲《望江南》而为亡妓谢秋娘作词,大致原因有二:一者李德裕为官的
浙西正是江南之地,谢秋娘亦当为江南名妓,“江南”的地域特点使他选择了《望江南》;二者《望江
南》有“感叹伤悲”的声情,也适合于用来表达悼亡妓的题材内容。
《望江南》一调虽在略晚于李德裕的自居易手中被改名《忆江南》,其以“忆江南”和“江南好”为
情感线索和主题思想的三首组词,为《望江南》带来了清丽新颖的艺术风貌,但《望江南》的“感叹伤
悲”,却仍在敦煌民间词和晚唐五代文人词中得到了较鲜明的体现。在今存敦煌抄卷《望江南》词中,
除了“五梁台上月”一首咏物词外,其他作品或叙事,或抒情,皆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感叹伤悲”的艺
术风格。兹举二例如下: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②
此二词一写弃妇之怨,一写妓女之悲,即属典型例证。即使是带有叙事性质的作品,也具有悲慨感伤的
色彩。如:“敦煌郡,四面六蕃围。生灵苦屈青天见,数年路隔失朝仪。目断望龙墀。”又如:“龙沙塞,
远路隔烽波。每恨诸蕃生流滞,只缘当路寇雠多。抱屈争那何。”这些叙写敦煌边地诸郡军民在遭受
“六蕃”围困或陷落时向唐王朝陈情和表达忠悃的作品中,字里行间也渗透着浓郁的“感叹伤悲”。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望江南》在皇甫松、温庭筠等人的笔下又有了“梦江南”的别名。与白居易、
刘禹锡的《忆江南》相比,温庭筠等人的《梦江南》则更多地继承了《望江南》原有的感伤情调。兹引
录皇甫松、温庭筠各二首《梦江南》如下: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以上皇甫松)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旗洲。 (以上温庭筠)
在皇甫松二词中,一写“闲梦江南梅熟日”,风情绮丽,一写“梦见秣陵惆怅事”,情调凄迷,虽不失
“忆”的成分,却增加了如梦如幻的感伤色彩。而温庭筠二词,一写“恨极在天涯”的“飘泊之苦”,
“在在堪恨,在在堪伤”, 一写“独倚望江楼”的闺怨之情,“意境酷似《楚辞》,而声情绵渺,亦使人
徒唤奈何也”。I51而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笔下,“一旦归为臣虏”而被囚中州汴京的他,一方面用《望江
梅》二首表达了对“南国正芳春”、“南国正清秋”的魂牵梦萦,一方面又以《望江南》二首来倾诉连他
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多少恨”与“多少泪”。兹录李煜《望江南》二首如下: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段安节《乐府杂录》云:“《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
名。亦日《梦江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4l页。
②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全唐五代词・正编》,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934、890页。按,
“莫攀我”一首,《全唐五代词》据原抄卷录作“娘子面”一词的下片,他本或分作单调二首..本文所引唐五代词,均据
此本.以下不再一一出注。
一136—
清陈廷焯评日:“后主词一片忧思,当领会于声调之外。”问唐圭璋先生亦评日:“此词直揭哀音,凄厉已
极。”l 7l“望”也好,“梦”也罢,“江南”已成为李后主生命中最具悲剧意味的一个文化符号。
当南宋王朝的历史已成梦幻烟云的时候。由宫廷乐师汪元量和金德淑等十位宫女在被幽囚的北国的
一次群体创作,则堪称是唐宋词坛上《望江南》的一次最凄伤悲苦的合唱。大概是因为汪元量先用《望
江南》作“幽州九日”一词,抒发“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的亡国之痛,因
此当汪氏后来南归时,共有十位宫女皆各用《望江南》作词一首以赠别,后人因结集成《宋旧宫人赠汪
水云南归词》,又名《宋宫人赠水云词集》,《全宋词》据以收录。这十首由南宋旧宫人所写《望江南》
赠别词,堪称篇篇凄楚,字字哀伤。此时“望江南”不仅最能表达她们的内心情怀,而且已成为她们挥
之不去的永远的伤与痛。
二、清新俊爽
主要入南吕宫的《望江南》虽天生带有“感叹伤悲”的风情,而且在晚唐五代的衰乱时世和宋末元
初的易代之际曾有两次集中的表现,即使是承平时代也不绝如缕,但自从自居易把它引向对“江南”风
物人情的歌咏之路,并得到宋代词人的热烈响应和大量创作,扑面而来的“江南”风情也就为《望江
南》带来了清新之气和俊爽之致,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它的感伤色彩。清新就是明净而新鲜,俊爽就是秀
丽而爽逸,这是一种自然的风致,也是一种生动的情韵。因此在以香艳婉媚为一大审美情趣的唐宋词坛
上,《望江南》的出现无疑具有新人耳目的创新意义。
我们先以具有开创之功的自居易的《忆江南》组词的第一首为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自居易这首《忆江南》词,开篇揭题,末尾照应,明白叙述,直抒胸臆,并没有多少新奇之处,而最精
彩的地方则在中间两个七言句上。在整首词的关键部分,作者用对偶的技巧和比喻的手法.描绘出江南
水乡清新秀丽的景色。用“红”、“火”与“绿”、“蓝”一热一冷两对色调,对江南的典型风物“江花”、
“江水”做了形象的概括与描写,色彩鲜明,优美如画。第二首写“最忆是杭州”,第三首写“其次忆吴
宫”,最令人难忘的也依然是中间两个七言句对苏杭风情的描写。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
头”,不仅有清新雅丽之风,而且也不乏洒脱俊爽之致;“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虽略带
香艳之风情,而依然贯注着清雅之气韵。《望江南》之所以能在唐宋词坛上很快流行起来,与白居易一
开始对清新秀丽的“江南”风情的成功描写是颇有关系的。可以说。自居易不仅给后来的唐宋词人提供
了一种《望江南》的创作模式,而且也为原本感伤的《望江南》词调注入了一股清新秀逸的风神。
在白居易之后,《望江南》这种清新俊爽之风虽没有在晚唐五代的词坛上得到很好地继承,却被宋
代词人予以大力地发扬。王琪即是北宋初期词坛上第一个用组词的形式来集中歌咏江南风物的词人。据
宋人记载:“王君玉有《望江南》十首,自谓谪仙。荆公酷爱其‘红绡香润入梅天’之句。”[81又云:“欧
阳文忠公酷爱王君玉燕词云:‘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91王琪这十首《望江南》词作于庆
历中出守兴国军(今湖北阳新)时,载《湖北通志》卷十五“古迹”门,《全宋词》据以录入。这十首
《望江南》分咏江南之酒、柳、燕、雨、岸、雪、水、竹、月、草,每首开头皆以“江南”二字领起一
物一景,王安石、欧阳修所赏爱的名句,即出自“江南雨”、“江南燕”二首中。兹引录“江南雨”一首
如下: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沉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
朝与暮,长在楚峰前。寒夜愁散金带枕,暮江深闭木兰船。烟浪远相连。①
这首词赋咏江南雨景,虽略有感伤迷离,却仍不失清新俊秀。王琪为四川成都人,长期在江南一带为
官,其自谓“谪仙”,可以想见其豪俊飘逸之风姿,这从《望江南》“十咏”中,也约略可见。
①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66页。本文所引宋词均据此本,以下不再一一出注。
一137—
这种清新俊爽的风格,在宋代其他词人歌咏江南及“家山”风物的组词中也多有体现。兹举吴潜
《望江南》“家山好”14首组词的第一首为例:
家山好,好处是三春。白白红红花面貌,丝丝袅袅柳腰身。锦绣底园林。
行乐事,都付与闲人。挈植携壶从笑傲,踏青挑菜恣追寻。赢得个天真。
这首词不仅描绘了三春时节明媚秀丽的家山景色,而且也抒写了词人优游其中清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即使在散见的其他题材的篇章中,我们也能领略到这种清新俊爽的风格特征。请看苏轼的《望江
南・暮春》一词: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是苏轼官密州时所写。密州即今山东诸城,其地并不属“江南”范围。从词题来看,乃是写“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