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有关中秋节的神话传说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嫦娥奔月
中秋节的传说中,最美丽动人的莫过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了。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十大爱情故事之一。
嫦娥是怎样奔月的?自古以来,嫦娥奔月有很多版本,说法不一。
但各种版本有一共同之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念后羿射日之功,赠他不死仙药。
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留在地面,飞天奔月而到了月亮之上。
从此,月球上就有了一位美丽浪漫的月宫佳人。
嫦娥奔月的神话记载,最早见于《归藏》。
据《周礼》记载,《易经》原来有三本,即夏代的《连山》、殷代的《归藏》和周代的《周易》。
由于《连山》和《归藏》早已失传,所以现在通称的《易经》是指周文王整理过的《周易》。
据1993年出土于湖北江陵的王家台秦简《归藏》,以及《文选》李善注释时两次引用的《归藏》记载,都说常娥服西王母不死之药奔月成为月精。
嫦娥是怎样吃了仙药?有人说是因为嫦娥不知情而误吃了;有人说是嫦娥好奇偷食;也有人说是嫦娥故意盗吃;还有说是后羿冷落嫦娥,嫦娥吃了仙药伤心而去;还有的说是后羿的部下逄蒙趁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时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危急中将仙药吞下。
以下两种传说,应该是流传最广也最符合嫦娥奔月的温馨浪漫、美丽动人。
【2】《淮南子·外八篇》记载的传说
很久以前,羿到山中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
到了帝尧的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烧焦了庄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没有了食物。
同时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怪兽也开始危害百姓。
于是帝尧命令羿处死了这些怪兽,并用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
从此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万民欢喜,拥戴尧为天子。
后来,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
羿的徒弟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
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
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嫦娥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羿听说嫦娥奔月之后,痛不欲生。
月母为二人的真诚所感动,允许嫦娥每年在月圆之夜下界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
据说民间有好多人都曾经听到羿与嫦娥在月桂树下窃窃私语。
【3】民间的传说
民间的传说把嫦娥奔月与中秋佳节紧密结合起来。
后羿射日有功,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
他没有独吃,而是拿回来交给妻子保管,要与嫦娥同吃。
但是,嫦娥经受不住天上生活的诱惑,趁羿外出狩猎,独自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上去了。
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
月宫里琼楼玉宇,空无一人,高处不胜寒,孤寂冷清。
她时常想起丈夫平日对自己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在漫漫长夜中咀嚼孤独、悔恨的`滋味,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
李商隐的《嫦娥》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明代诗人边贡也有一首《嫦娥》诗:“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是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这两首诗描绘了嫦娥孤寂惆怅、心向尘寰的心情。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了懊悔,说:“平时我没法下来,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成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到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然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重庆酸辣粉配方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由此形成。
自古以来,诸多的嫦娥奔月图表现都是这一情节,体现了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
【4】蟾蜍 玉兔 桂树 吴刚
嫦娥飞入月宫之后,孤居广寒宫,年年岁岁,寂寥清冷,孤苦伶仃。
一个美丽的月宫佳人,怎能如此孤寂自怜?于是,人们为月宫安排了蟾蜍、月兔、桂树、吴刚等等来陪伴寂寞的嫦娥,清寂的月宫一下子生气盎然,充满了温馨。
【5】月宫蟾蜍
月亮里存在蟾蜍的说法比较古老。
在战国以前,古人就传说月中有座月宫,月宫中有“蟾蜍”。
屈原在《天问》中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根据闻一多先生《天问释天》中的考证,“顾菟”即蟾蜍。
这是迄今月中有蟾蜍的最早记载。
后来,人们把月中蟾蜍与嫦娥联系起来,说是嫦娥奔月后化为蟾蜍,并被罚捣长生不老药。
西汉《淮南子》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东汉科学家张衡在《灵宪》中记载:“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
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
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绝色佳人嫦娥怎么会在奔入月宫后变形成为现今人们印象中的丑物蟾蜍(蛤蟆)?这是当今人们的误解。
在古代,蟾蜍并非丑物,而是吉物。
据考古发现,蟾蜍可能是由我国古代先民的一种图腾崇拜——蛙演变而来的。
仰韶半坡彩陶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有纹样的心电图机导联线彩陶,它的纹饰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非常丰富,这其中就有蛙的形象。
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到了汉墓的帛画上,蛙纹演变成为一只蟾蜍两脚分立,站在一弯月亮上的形象,蛙的形象逐渐演变为代表月亮的蟾蜍。
汉代石刻画像里,也有伏羲氏和女娲手里托着日月轮的形象,女娲手中托的月轮里就有蟾蜍在捣药。
在汉代,蟾蜍往往被视为三千岁的长寿之物,还是镇乱保安的吉物。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所造的侯风地动仪:“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如果是丑物,蟾蜍怎么会和八龙相配?
因为月宫中有蟾,所以月宫又被称为“蟾宫”,又因圆月如盘,辉映寰宇,故月亮也有“蟾盘”、“蟾光”、“蟾魄”、“蟾彩”、“蟾辉”之称,皆因这只蟾蜍而来。
【6】玉兔捣药
到了汉代,传说中月有蟾蜍之外,又多了一只玉兔。
嫦娥化蟾捣药也演变为玉兔捣药。
玉兔从何而来,民间传说不一。
一种比较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嫦娥吃了仙药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心里惶恐,想抓个东西压住身子,情急之下便抱起了她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无法压住嫦娥,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随嫦娥上了月宫的白兔,自然已不再是普通的兔子了,人们把这个月中之兔,美称为金兔、玉兔、瑶兔等,成为月亮的别称。
晴朗的夜空之下,遥望圆月,似乎真的能够看到月宫中这样一幅景致:玉兔挥舞捣药杵,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乐府诗中有诗句:“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西游记》中也有这只玉兔溜下凡间,挥舞捣药杵与孙悟空对战的情节。
【7】吴刚伐桂
到了唐代,又有了月宫中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
传说月亮上的广寒宫前有一颗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
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
吴刚常年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砍不断,吴刚也只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砍下去,永无尽期。
吴刚何许人也?为何到月宫中伐桂不止?有不同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说,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另一种传说与第一种传说相似,说西河人吴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放到月宫,令他在月宫砍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得仙术。”由此吴刚便在月宫常年伐桂。
还有一种传说,带有爱情色彩,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
他不顾嫦娥的多次拒绝,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嫦娥。
嫦娥不堪其扰,指着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我便答应你的追求。
吴刚心花怒放,抡起斧头就砍,可每次拔出斧头,树身便恢复如初。
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一直砍了千百年,今天还在砍。
由于月中桂树的传说,人们又把月亮称之为桂月、桂窟、桂宫。
【8】蟾宫折桂
蟾宫折桂的字面意思是攀折月宫桂花,中国古代用来比喻科举应考得中者。
中国古代科举大考都在八月,人们就把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蟾宫折桂”。
《红楼梦》第九回写到,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
本文发布于:2022-11-09 20:32: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612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