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过故人庄》的两个层次

更新时间:2022-11-09 18:33:40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9日发
(作者: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孟浩然《过故人庄》的两个层次

[摘要]《过故人庄》呈现出来的感情是淡雅的,体现的是作者

乐在其中的情趣。这种情趣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个层次是

表层的,体现一种生态的和谐,是感官之美;第二个层次是深层的,

寄托着作者浪漫的理想,是心灵之美。

[关键词]孟浩然过故人庄感官美心灵美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1-0064-02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田园诗歌的艺术珍品,

表现的是诗人拜访故人庄园的所见所感,平淡中有深味,字里行间

洋溢着田园生活的乐趣。清代沈德潜称孟诗“语谈而味终不薄”,

闻一多先生说孟浩然的诗歌是“淡到看不见诗”,这些评价都适用

于这首诗,同时也说明孟浩然的诗歌之美。那么,这首诗歌的诗意、

诗味是如何表现的呢?

整体来看,《过故人庄》所抒发的感情是淡雅的,体现的是作者

乐在其中的情趣,这种情趣贯穿全诗始终。诗歌中的田园乐趣从无

到有,从淡到浓,从浓到醇,符合人的情感发展规律,体现了一种

质性自然之美。这种美至少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个层次是

表层的,体现一种生态的和谐,是感官之美;第二个层次是深层的,

寄托着作者浪漫的理想,是心灵之美。

一、感官之美

读《过故人庄》的第一感觉是其强烈的视觉印象,短短四十个字

提供了很多意象并构成意境,让我们领略到优美的农村风光和田园

气息,给人以熟悉、亲切的感觉。

第一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叙写受故人之邀,是诗意的

开端。它提供了故人、田家、鸡、黍(黄米饭)等几个核心词语,

一个“具”字展开我们对田园世界的联想,一下子勾起了读者对田

园生活的期待之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既暗示出了故人的农

民身份,同时从侧面反映了故人的热情。一个“邀”字明白如话,

把两人的深厚友情展现出来。

第二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在去往田家路上所感受到

的青山绿树之美景,是诗意的发展。“绿树”、“青山”、“村边”、“郭

外”四个词语层次分明,“青”“绿”之色彩暗示了时间大约是春夏

之交。“村边”“郭外”一写近景,一写远景,“合”表明村边树木

很多,以至于将村子团团环绕。“斜”是斜立,暗示村庄背靠着青

山。于是我们可以感知到这样一幅画面——绿树环抱着村庄,像一

道天然屏障,使其远离了尘嚣。村庄身处郭外,背靠着斜立的青山,

相互依恋。从这联来看,“田家”的环境是静谧的,是一个我们并

不陌生的熟知的世界,这里的生活是宁静的,却又似乎处处呈现蓬

勃的生机,一种良好的生态美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身处田园体会到的田园之

乐,是诗意的高潮。“开轩”表面上是一个动作,意思是推开一扇

窗子,但我们透过作者提供的这个小小的窗口,却能发现农村的适

意生活。场圃也好,桑麻也好,透露出农事的忙碌,虽然忙碌,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辛苦换来一份收获。于是,一边饮

酒,一边欣赏自己的劳动所得,悠然品味着流逝的岁月。

第四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在不久的将来,自己还要

再次造访,是诗意的延伸。虽然尾联写的是作者和故人的约定,但

依然有优美的画意。“重阳日”,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登高、插茱萸、

赏菊、饮菊花酒之类的习俗,是一个视觉感极强的节日。“还来就

菊花”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浓厚的兴致,“菊花”这个意象色彩

鲜明,为整首诗涂抹出一片金灿灿的金秋色彩。

四联诗歌,四个场景,都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既有山、有树,

又有花、草、桑、麻,作者尽情铺展田园意象,呈现田园生活的闲

适安乐、悠游自在,充满生活气息,也充满了一种闲适淡雅之美。

全诗首尾完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抒情方式,“我”字增加了诗歌

的真切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能让我们近距离地跟随

作者去体味田园之美。四个跳跃性的场景,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笔

法,呈现的是家常化的生活片段,读者能够根据作者的游踪,感受

视觉上的愉悦,作者的描写自然亲切,读者读起来似曾相识。散漫

的诗歌风格,给人一种鲜活的感受,让读者也对此流连忘返。整首

诗的流动感非常强,体现了一种难得的“活性”之美。这种美感,

作者不是用精工秀丽的语言展现出来的,而是用简洁淡雅的语言,

忠实地记录出自己的视觉感受,作者写来毫不费力,读者读起来真

切自然。

二、情趣之美

《过故人庄》以神来之笔,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和谐的乡村

风景画。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无非是农村最常见的自然之景:田家、

鸡黍、绿树、青山、场圃、桑麻。这些意象在一般人眼中只不过是

再平常不过的景物,但在《过故人庄》中,在孟浩然的笔下构筑出

的却是一个独特的审美世界,充满浪漫的色彩。

整体地审视《过故人庄》,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个高度理想

化的世界。孟浩然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构筑的是一个他内心向往的

“彼岸世界”,一个理想王国,一种更高的人生追求。面对“欲济

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尴尬处境,农村幽静的田园风光,激发了

诗人朴质真挚的感情。多年的仕途之旅,使作者不得不发出“不才

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感叹。但在故人的田庄里,一切是那么和

谐、平等、真诚。求仕生活的疲惫艰辛在田园风光中得到最大限度

的补偿:生活虽然清贫,但朋友之间的挚情令人欣慰;农事虽然辛

苦,但能得到心灵的满足。所以,《过故人庄》的田园之旅,不仅

仅是人的感官之游,更是一次心灵之游。

之所以说是一次心灵之旅,是由《过故人庄》潜藏的脉络决定的,

我们能够跟随作者的游踪,一方面感受视觉上的愉悦,另一方面能

够感受心灵上的自由。每一联中作者的侧重点都在不断地变化。第

一联写受故人之邀准备进入田家,这是心灵的期待。第二联写感受

到田家处在青山绿树之中,是心与物的接洽。第三联写进入田家后

面对着场圃桑麻,是心与物的交流。第四联写不久的将来再次造访,

是心灵的感染。全诗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心灵接受田园风光熏陶的过

程。

读《过故人庄》,能感知到孟浩然与田园中的景物形成了一种亲

和关系,他待田园景物如挚友,“村边合”、“郭外斜”、“面场圃”、

“话桑麻”这些字词似乎把田园世界写活了,诗人的生命活力与自

然的生命活力不经意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以

万物平等的思想关注外物,心与物的融合,使诗歌的情趣更悠长。

但从《过故人庄》诗意来看,故人提供给孟浩然的物质生活仅仅

只是受邀的那一顿“鸡黍”饭,结尾处作者“还来就菊花”的表达

却间接表明孟浩然的精神世界受到强烈的冲击,说明诗人在物质上

并无奢求,“鸡黍”饭等最低的物质之需足以满足,他真正看重的

是精神上的需求。孟浩然在求仕过程中,整日被利禄功名、荣华富

贵等问题所困扰,心灵的异化状态使他长期处于矛盾痛苦之中。“乡

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感受到的是仕途不通。在这种背景之下,

作者无意中发现了田园生活的和谐自然,它远离尘嚣,恬淡朴素,

自由自在。在相对平和的田园世界中,作者如陶渊明一般“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发现了田园世界中的静穆安宁,发现景色的

秀美、发现潜藏其下的独立的人格尊严,这个世界里没有地位尊卑、

没有贫富差别、没有尔虞我诈、没有钩心斗角,而这却正是作者苦

苦追寻的理想世界。对于诗人来说,置身田园不只是获得美的享受,

更是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让精神自由屈服于物质的需求,田园

生活忙碌而充实,而生命的真谛就在于此。这样,人在与自然的交

流中得到一种乐趣。

因此,这次偶然的田家之游对于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农

村庄园的拜访,更是一次心灵之旅,一番比较之后,田园之趣无疑

占了上风,作者从中体会到了悠游自在的自由之美。“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是心灵的折服,表达的是一种透彻的领悟,是作者洞

穿世俗名利后的觉醒,是“醉月频中圣,迷花不识君”的理由。它

真率地表达了对这种自由适意的向往,全诗以受邀开始,到最后的

不邀自来,既表现了田园生活的优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接受田园

生活的情感流动历程。整首诗歌就像是一个充满动感的生命体,荡

涤人的灵魂。读孟浩然的这首诗,我们似乎在和作者的脉搏共同跳

动,与作家的心灵融为一体。

《过故人庄》的诗美体现在物我合一。其高雅的情趣不是直接呈

现,而是由优美的田园意象间接烘托出来的。孟浩然认识到世俗的

功名利禄束缚着人的自然本性,只有回到自然中,与自然平等相处,

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于是,“还来就菊花”便是他的人生选择—

—复归自然。在本诗中,他对于自然,不是欣赏者,不是旁观者,

“还来就菊花”表明他乐意生活于其中,与之融为一体,这是心与

物的相融。

《过故人庄》的诗意美并不在于内涵的丰富深厚,而在于表现一

种情趣和情调。“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作者明确表示要再一

次来感受农家的秋日美景,传达的便是一种新的认知——过多的欲

望会使人的思想陷入困顿,因而追求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便是其制胜

法宝。重阳节的一场“菊花宴”,让他无比快乐,欣然向往,重在

表达一种情趣。主人热情好客,客人真诚纯朴,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相互尊重,人与人,人与自然获得一种高度的和谐。从这个角度来

说,孟浩然田家之游的价值更主要体现在其精神层面。

《过故人庄》唤起了我们对美好的和谐世界的向往,诗中所蕴含

的良好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今天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孟浩然陶醉在田园世界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对当今的精神文明

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责任编辑:陈明]

[收稿时间]2012-08-26

[作者简介]李明(1974-),男,湖北咸宁人,湖北科技学院人文

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本文发布于:2022-11-09 18:3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606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