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海南岛诸别称考

更新时间:2022-11-09 12:09:1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9日发
(作者:最新3d网络游戏排行榜)

287

第二节、海南岛诸别称考

提要:本文主要探讨海南岛的别称及其由来。历史上海南岛有众多别称,按其属性,可分为八种类型: 一是由本岛古代土著居民的习俗而得名者,有儋耳;二是由本岛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两个地方高级政权名称而 得名者,有“珠崖、儋耳” ,儋崖;三是由统辖全岛的政权名称而得名者,有珠崖、崖州、琼州、琼管、琼、 琼崖、琼台、琼瑶、琼州府、琼郡、琼甸、朱崖洲、琼岛、琼海;四是由本岛孤悬南海和远离祖国大陆而得 名者,有海南州、海外;五是由本岛远处祖国南陲而得名者,有朱垠、南极、南荒、炎荒;六是由本岛古代 盛产香料而得名者,有香洲;七是由本岛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要而得名者,有南溟奇甸、宝岛、 “南天一 柱”和“南海明珠” ;八是由本岛明代人文昌盛而得名者,有海滨邹鲁。 ※ ※ ※ ※ ※ ※ ※ ※

海南岛虽远处南溟,但早在汉武帝时就已在岛上设立二郡十六县,进行直接统治。本岛由于历史悠久和 位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在历史上有众多别称。每一别称都与本岛有密切的联系,按其属性,可分为八种类 型。 一、由本岛古代土著居民的习俗而得名者 儋耳。本岛古代土著居民(即黎族先民)有‚儋耳‛习俗,其情形现存文献说法不一:或谓在脸部和耳 匡周围镂刻花纹。如《汉书〃武帝纪》云: ‚遂定越地,以为南海……珠崖、儋耳郡‛ 。唐〃颜师古注引张晏 曰: ‚儋耳之云,镂其颊皮,上连耳匡,分为数支,状似鸡肠,累耳下垂‛ 。又《后汉书〃明帝纪》唐〃李贤 注引东汉杨孚《异物志》云: ‚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为数支,状如鸡肠,累累下垂至肩‛ ; 或谓在耳垂上穿孔,悬挂耳环或各种装饰品。如《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 ‚其珠崖、儋耳二郡在海洲 上,东西千里,南北五百里。其渠帅贵长耳,皆穿而缒之,垂肩三寸‛ 。又《水经注〃温水》引《林邑记》云: ‚汉置九郡,儋耳预焉。民好徒跣,耳广垂以为饰‛ 。因此,在古籍里也往往以‚儋耳‛ (或‚离耳‛ 、 ‚瞻耳‛ ) 代称本岛。如《山海经〃海内南经》说:有离耳国, ‚在郁水南‛ 。晋〃郭璞注: ‚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 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 。所谓‚朱崖海‛ ,即海南岛周围海域,此代指今南海,因为本岛就在南海中。又 《说文解字》云: ‚瞻耳,垂耳也……南方有瞻耳之国‛ 。清〃段玉裁注: ‚古只作耽,一变为瞻耳,再变则为 儋耳矣‛ 。又《史记〃货殖列传》载: ‛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扬越多焉‛ 。又《三

国志〃吴 书〃诸葛恪传》裴松之注引《吴录》云:聂友, ‚后为将,讨儋耳,还拜丹阳太守,年五十三卒‛ 。 二、由本岛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两个地方高级政权名称而得名者 1、‚珠崖、儋耳‛。在古籍里‚珠崖‛亦作‚朱崖‛。 ‚珠崖‛和‚儋耳‛ ,本为郡名, ‚珠崖‛因其‚在 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而得名, ‚儋耳‛则因其民有儋耳习俗而得名(见《汉书〃武帝纪》注) 。两郡皆 始置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 ,为本岛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两个地方高级政权。珠崖郡治瞫都县(今府城 东南龙塘镇的珠崖岭上) ,领十一县,辖境相当今本岛北部和东部地区。儋耳郡治在儋耳县(今儋州市三都镇 旧州坡) ,领五县,辖境相当今本岛西部地区。 (以上参见《汉书〃武帝纪》注引《茂陵书》 、 《汉书〃贾捐之 传》 、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53琼州府二《古迹》 、道光《琼州府志〃古迹》 )两郡均直隶于朝廷,元封五年(前
287

x0c288

106年)后,又分别督于交趾刺史。 (参见《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 《汉书〃地理志上》唐〃颜师古注引胡 广记云)由于这两郡是本岛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分辖全岛的地方高级政权,因而后世也往往以‚珠崖、儋耳‛ 代称本岛。如《后汉书〃东夷列传〃倭传》载: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其地大较在会稽东冶之东,与朱崖、 儋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 。又《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赤乌五年(242年)秋七月, ‚遣将军聂友、校 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 又《太平御览》卷979《茶茹部四》 ‚瓠‛条载: ‚ 《太康地记》曰:朱崖、 儋耳无水,唯种大瓠,藤断其汁用之亦足‛ 。又《北堂书钞》卷73引谢承《后汉书》云: ‚陈茂性永,有异志, 交趾刺史吴郡周敞辟为别驾从事。敞欲到朱崖、儋耳,茂谏曰: ‘不宜履险’!敞不听,涉海遇风,船欲颠覆, 茂仗剑呵骂水神,风息得济‛ 。 (中国书店出版,1989 年) 2、儋崖。唐宋时期海南岛也往往别称‚儋崖‛ 。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云: ‚ 儋崖 芥,芥高者五六尺,子大如鸡卵‛ 。 ‚儋崖瓠,儋崖种瓠,成实率皆石余‛ 。 (此又见《太平御览》卷979‚瓠‛ 条引《岭南异物志》 )又唐〃李石《续博物志》卷3 引《香谱》云: ‚太学同官,有曾官广中者云:沉香,杂 木也。朽蠹浸沙水,岁久得之。如儋崖海道居民,桥梁皆香材‛ 。又宋〃苏轼《沉香山子赋》云: ‚矧儋崖之 异产,实超然而不群‛ 。又《答丁连州启》云: ‚自疑本儋崖之人,难复见鲁卫之士‛ 。至于何以称本岛为‚儋 崖‛ ,盖因汉武帝时

置珠崖、儋耳二郡分辖全岛, ‚儋崖‛显然是‚珠崖、儋耳‛的简称。 三、由统辖全岛的政权名称而得名者 1、珠崖。 ‚珠崖‛亦作‚朱崖‛ ,原为郡名,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置,初领十一县,管辖本岛北 部和东部地区。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 ,儋耳郡并入珠崖郡(见《汉书〃贾捐之传》 ) 。此后,珠崖郡辖境 始扩大至全岛。至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废,见《汉书〃元帝纪》 。由于珠崖郡曾统辖全岛,故后来往往 以‚珠崖‛代称本岛。如《汉书〃地理志下》载: ‚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 。又《三国志〃吴书〃陆 逊传》载: ‚(孙)权欲遣偏师取夷洲及朱崖,皆以谘逊‛ 。又晋〃郭义恭《广志》云: ‚珠崖人皆巢居‛ 。又 《太平御览》卷757引《朱崖传》云: ‚朱崖大家有铜镬,多者五三百,积以为货‛ 。 ‚朱崖俗多用土釜‛ 。又《宋 本方舆胜览》卷43琼州引《交州记》云: ‚朱崖在大海中,南极之外‛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2、 崖州。南朝梁武帝时, ‚海南儋耳千余洞‛ 归附于高凉郡 (治今广东阳江县西)的洗夫人 (见 《北史〃谯 国夫人传》 ) 。由洗夫人请命于朝廷,梁武帝遂于儋耳郡故地置崖州,治所在义伦县(今儋州市西北) ,统辖全 海南岛。 (参见《隋书〃地理志下》珠崖郡、 《正德琼台志》卷3)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 ,崖州始改为珠 崖郡。因此,后世也往往以‚崖州‛代称本岛。如《隋书》卷78《杨伯丑传》载:隋文帝时, ‚崖州尝献径寸 珠‛ 。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 ‚崖州自来无僧家‛ 。又《太平御览》卷172‚崖州‛条引《郡国志》曰: ‚崖州妇人着缌缏,以土为釜‛ 。 3、琼州。 ‚琼‛本指美玉。据说琼州之得名,源于其境内有一座‚琼山‛ , ‚其石皆白似玉而润‛ (见《宋 本方舆胜览》卷43) 。琼州始置于唐朝贞观五年(631年) ,故址在唐代琼山县的琼山村(见《舆地纪胜》卷124 琼州引《琼管志》 ) ,即今海口市琼山区南部约六十里的新民乡境内。当时琼州隶属于崖州都督府(见《旧唐 书〃地理志四》 崖州、 琼州) 。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 ,琼州城被黎民起义所占领,直到唐德宗贞元五年(789 年)十月,岭南节度使李复才遣兵收复,并奏请朝廷‚升琼州为下都督府,加琼、崖、振、儋、万安等五州

288

x0c289

招讨游奕使,其崖州都督请停‛ 。朝廷接受了这个建议(见《旧唐书〃地理志四》琼州) 。此后,海南岛的政 治中心便由崖州移到琼州。到北宋初年,仍继续以琼州统领全岛州县。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载:开宝 四年(971

年)四月, ‚以岭南儋、崖、振、万安等四州隶琼州‛ 。由于琼州自唐贞元五年以来长期统辖全岛之 地,故也以‚琼州‛代称本岛。如《岭表录异》卷中载: ‚琼州不产驴马,人多骑黄牛‛ 。又《舆地纪胜》卷 124琼州载: ‚ 琼州地多飓风‛ 。 又《元史〃 占城传》 载: ‚占城近琼州,顺风舟行一日可抵其国‛ 。又《明史〃广 西土司三》载: ‚琼州,居环海中‛ 。 4、琼管。 ‚琼管‛之称始于唐代,本为琼州之别名。如《岭表录异〃补遗》云: ‚南土多野鹿藤……儋台、 琼管百姓皆制藤线,编以为幕‛ 。又《旧唐书〃宪宗纪》载:元和二年(807年)四月, ‚岭南节度使赵昌进琼 管、儋、振、万安六州六十二洞归降图‛ 。至于琼州何以别称‚琼管‛ ,当与琼州升为都督府兼本岛五州招讨 游奕使有密切关系。因为这是统辖全岛军民两政的的最高权力机构, ‚琼管‛当是时人对琼州都督府的尊称, 以比于当时‚岭南五管‛ (即唐永徽后在岭南道分置广州、桂州、容州、邕州、交州五都督府,分别简称广管、 桂管、容管、邕管、交管,由广府都督统领,总称岭南五管) 。到北宋时,又在琼州先后置琼管转运司和琼管 安抚司,由琼州守臣兼任其长官,统领全岛州县。 (见《宋会要辑稿〃食货49〃转运》 、 《舆地纪胜》卷124琼 州)因此,唐宋以来往往以‚琼管‛代称本岛。如《宋会要辑稿〃蕃夷五》载: ‚黎洞,唐故琼管之地‛ 。 《萍 洲可谈》卷2载: ‚琼管夷人食动物‛ 。又《岭外代答》卷1《边帅门〃琼州兼广西路安抚都监》载: ‚今雷州徐 闻县递角场直对琼管,一帆济海,半日可到‛ 。又《梦溪笔谈〃乐律一》引《投荒杂录》云: ‚琼管多乌 满、 呿陀,皆奇木‛ 。 5、琼。 ‚琼‛原为琼州的略称。如《太平广记》卷269‚韦公干‛条引《投荒杂录》云:琼山郡守‚兼儋、 崖、振、万安五郡招讨使,凡五郡租赋,一供于招讨使。四郡之隶于琼,琼隶于广。海中五州岁赋,廉使不 得有一缗,悉以给琼‛ 。 (按:唐代‚州‛与‚郡‛经常易名,琼州亦叫琼山郡。见新、旧《唐书〃地理志》 ) 由于唐代贞元五年以来本岛别称‚琼州‛ ,故也以‚琼‛字作为本岛之简称。如唐〃李德裕《寄家书》诗: ‚琼 与中原隔,自然音信疏‛ 。又明〃海瑞《平黎疏》云: ‚琼去京师万里‛ 。又明〃郑廷鹄《平黎疏》云: ‚琼自 开郡以来,迄今盖千六百余年‛ 。又清〃张岳崧《筠心堂文集〃捐资重刊丘海文集序》云: ‚吾琼学者,自汉 以降,有明为盛‛ 。 6、琼崖。 ‚琼崖‛本是琼州和崖州的合称。如宋〃江少虞《宋朝事实

类苑》卷61‚沉香木‛条引《倦游 杂录》云: ‚沉(香)之良者,惟在琼崖等州,俗谓角沉,乃生水中‛ 。又云‚岭南雷州及海外琼崖,山中多 香树‛ 。至于为何以‚琼崖‛别称本岛,当是由于这两州在唐代先后享有较高的行政地位。据《旧唐书〃地理 志四》载:唐贞观元年(627年) ,在崖州置都督府,统领全岛各州。至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十月,朝廷 应岭南节度使李复之请,升琼州为都督府兼全岛五州招讨游奕使,并停废崖州都督府。由于唐代先后在崖州 和琼州置都督府总领全岛,故后来便以‚琼崖‛代称本岛。如《通典〃州郡十四》载: ‚琼崖环海,尤难宾服‛ 。 又《岭表录异》卷下云: ‚虎蟹,壳上有虎斑,可装为酒器,与红蟹皆产琼崖海边‛ 。又宋〃苏轼《峻灵王庙 碑》云: ‚琼崖千里环海中,民夷错居古相蒙‛ 。又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宋二十三路》载: ‚自建炎南 狩,舆地登于职方者,东薄明粤,南斥琼崖,西尽岷蕃,北极淮汉‛ 。又《读史方舆纪要》卷104说:雷州府,

289

x0c290

三面距海, ‚南出琼崖,东通闽浙‛ 。 7、琼台。 ‚琼台‛一词,含义甚多,考诸史志,与海南岛有关者至少有三:一是唐宋时期琼州之别名。 如 《岭表录异〃补遗》 : ‚南土多野鹿藤……儋台、琼管百姓皆制藤线,编以为幕‛ 。这里的‚儋台‛ ,显然是 指儋州。儋州既然可以别称‚儋台‛ ,则琼州也可称为‚琼台‛ 。又《宋本方舆胜览》卷43琼州,将‚琼管‛ 和‚琼台‛同归于《郡名》一栏。这也说明该书作者已把 ‚琼台‛和‚琼管‛均视为琼州之别名。又《永乐 大典》卷2605‚台‛字云: ‚琼台。 《南海志》 :琼州,郡名琼台‛ 。二是宋代对琼州长官的尊称。如《舆地纪 胜》卷124琼州载:北宋初, ‚以儋、崖、振、万安四州隶琼州,又以琼州守臣提举儋崖万安等州水陆转运事。 《广西郡邑志》云:以兼转运,故号为‘琼台’ ‛ 。三是宋代琼州楼台名。如南宋绍兴年间参知政事李光贬琼 州时所作的《琼台》诗云: ‚玉台孤耸出尘寰,碧瓦朱甍缥缈间‛ 。描写了琼台的高耸壮观。这说明当时琼台 尚存。又《舆地纪胜》卷124记琼州景物也云: ‚琼台,在谯楼,下临放生池。 《图经》云:琼州自唐以为都督 府、琼崖振儋万五州招讨游奕使。本朝号为琼州提举儋崖万安等军水陆转运使兼琼管安抚都监。今郡城有琼 台,盖置使时以使台为名耳‛ 。所谓‚今郡城‛ ,系指宋代琼州城,即今府城。唐代琼州城在今府城南部六十 里的新民乡境内。至北宋开宝五年(972年) ,琼州治始移至今府城。 (见万历《

琼州府志〃城池》 、康熙《琼 山县志〃城池》 )所谓‚今郡城有琼台‛ ,说明作为景物之‚琼台‛当建于北宋时期。所谓‚置使时以使台为 名‛ ,说明‚琼台‛非同一般楼台,而是含有较浓的政治色彩,当为琼州长官的办公处所。 由于‚琼台‛既是唐宋时期琼州之别名,又是宋代对琼州长官(也即全岛最高长官)的尊称,并且是宋 代琼州长官的办公处所(也即全岛的统治中枢) ,故宋代以来也往往以‚琼台‛代称本岛。如自宋代以来本岛 曾先后编写几部全岛性的志书以‚琼台‛命名。见于《永乐大典》的,有《琼台志》和《琼台郡志》 (见卷2263 ‚湖‛字之‚琼州西湖‛ 、卷3587‚屯田‛之‚琼州军屯‛ 、卷7240‚堂‛字之‚平心堂‛ 、卷3579‚村‛字之 ‚荫潭村‛ ) 。 还有明代王佐的《琼台外纪》 (见《明史〃艺文志二〃地理类》 )和唐胄的《正德琼台志》等。 又明代大学士丘浚的《琼台春晓》诗云: ‚海南三千余里地,花朝二十四番风‛ 。又《可继堂记》云: ‚ 可继 堂者,琼台丘氏之正寝也‛ 。又明〃海迈《备忘集跋》云: ‚余家籍琼台,世业儒‛ 。又清代琼州知府萧应植《乾 隆三十九年续修志序》云: ‚博访琼台遗事‛ 。 8、琼瑶。 ‚琼‛与‚瑶‛均指美玉, ‚琼瑶‛亦然(见《诗经〃卫风〃木瓜》宋〃朱熹注) 。据说古时海 南岛有‚琼瑶‛之美称。如郭沫若《颂海南岛》诗云: ‚自古琼瑶称此岛,珠崖毕竟占春先‛ 。是否‚自古琼 瑶称此岛‛ ,因笔者涉猎不广,难以找到古时佐证。惟《舆地纪胜》卷124引《图经》云: ‚琼之取义,盖琼山 县奉化乡有琼山、白玉二村,土石皆白似玉而润,种薯其上特美,所产槟榔其味尤佳。意者其石如琼瑶耳‛ 。 果真‚自古琼瑶称此岛‛ ,则当渊源于此。或因唐宋以来海南岛简称‚琼‛ ,而‚琼瑶‛与‚琼‛所指同一也。 9、琼州府。 ‚琼州府‛原为明清时期海南岛政区名。史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改元代的乾 宁军民安抚司为琼州府。二年,降为琼州。三年,仍升为府,统领全岛三州十县。见《明史〃地理志六》琼 州府)清代沿置琼州府,总领全岛州县。见《清史稿〃地理志47》 。因此,明清时期往往以‚琼州府‛代称本 岛。如明〃黄佐《广东通志〃图经》云:琼州府, ‚本古雕题、离耳二国‚。又《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52载: 琼州府, ‚ 《禹贡》扬州西南徼外地‛ 。又清代越南郑怀德撰《嘉定城通志》卷4《风俗志〃五镇风俗》载: ‚俗

290

x0c291

称琼州府为海南‛ 。 (见《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10、琼郡。明清时

期往往以‚琼郡‛代称本岛。如明〃丘浚《重建琼山县治记》云: ‚琼郡得以齿中州、 望岭南而世不以遐外鄙夷之者,有琼山为之属邑也‛ 。又清琼州知府明谊《续修琼州府志序》云: ‚琼郡风俗 敦朴,在粤东为第一‛ 。那么,本岛何以别称‚琼郡‛呢?这是因为明代循前代,以‚郡‛为‚州‛ 、 ‚府‛之 别称, ‚琼郡‛即‚琼州府‛ 。如丘浚在《重建琼山县治记》里说: ‚琼在前代与儋、万、崖并为四州,国初始 升琼为郡,而以三州隶焉‛ 。琼州府既然可以作为海南岛之别称,则也可以‚琼郡‛代称本岛。 11、琼甸。 ‚甸‛ 本指‚天子五百里地‛ (见《说文》 ) ,也泛指都城郊外之地。如东汉张衡《西京赋》云: ‚郊甸之内‛ 。据手头掌握的资料,以‚琼甸‛代称海南岛的,独见于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如该书卷11 ‚广东文集‛条云: ‚近而穗城,远而琼甸‛ 。至于本岛之所以别称‚琼甸‛ ,原因当是唐宋以来本岛简称‚琼‛ , 至明初又称为‚奇甸‛ (详下) ,故合称为‚琼甸‛ 。 12、朱崖洲(或朱崖州) 。上古时‚州‛与‚洲‛同义。如《说文》云: ‚水中可居曰州……《诗》曰: 在河之州‛ 。 (按:今《诗经〃周南〃关雎》作‚在河之洲‛ 。 《说文》无‚洲‛字)又《尔雅〃释水》和《释 名〃释水》俱云: ‚水中可居者曰洲‛ 。由此可知, ‚朱崖州‛也即‚朱崖洲‛ 。本岛由于自汉代以来别称‚朱 崖‛ ,且位于大海之中,故又别称‚朱崖洲‛ 。如《水经注》卷36《温水》引晋〃王范《交广春秋》曰: ‚朱崖、 儋耳二郡与交州俱开,皆汉武帝所置。大海中,南极之外,对合浦徐闻县。晴朗无风之日,径望朱崖州,如 囷廪大‛ 。又《太平御览》卷69‚洲‛条引王隐《晋书》曰: ‚朱崖在大海中,遥望朱崖洲大如囷,举帆一日 一夜至‛ 。 13、琼岛。 ‚岛‛与‚洲‛近义。如《说文》云: ‚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岛‛ 。 《释名〃释水》云: ‚海 中可居者曰岛‛ 。本岛由于唐宋以来简称‚琼‛ ,且耸立大海之中,故又别称‚琼岛‛ 。如《宋会要辑稿〃职官 44》载:元丰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广西转运副使吴潜言:雷、化发船之地,与琼岛相对‛ 。又《元南宁军 记》云: ‚琼岛百峒蟠中,教化未易通行‛ 。又清广东提学使樊泽达《景贤祠》诗: ‚皇帝四十六年夏,奉命乘 槎上琼岛‛ 。 (见康熙《琼山县志》卷10) 14、琼海。自宋代以来史志常以‚琼海‛别称海南岛。如《岭外代答》卷1‚潮‛条载: ‘江浙之潮,自 有定候……琼海之潮,半月东流,半夜西流‛ 。又《宋史》卷

380《杨愿传》载: ‚(杨愿)谓: ‘光(李光) 纵横倾险,子弟宾客往来吴越,诱人上书,动摇国是。 ’光再移琼海‛ 。又《正德琼台志》卷4《灾异》载:明 宣德九年, ‚琼海大饥,死者白骨遍野‛ 。又道光《广东通志》卷4载: ‚自元帝罢朱崖之后,琼海之地比于荒 裔‛ 。至于本岛何以别称‚琼海‛ ,盖因唐宋以来本岛简称‚琼‛和四面环海之故。 四、由本岛孤悬南海和远离祖国大陆而得名者 1、海南州。按上所述,古时‚州‛与‚洲‛同义,而与‚岛‛近义。由此可知,所谓‚海南州‛ ,也即 ‚海南洲‛ 、 ‚海南岛‛ 。因本岛孤悬南海,故又有‚海南州‛之称。如宋〃苏轼《和拟古》诗: ‚稍喜海南州, 自古无战场‛ 。又《宋会要辑稿〃刑法四〃配隶》载:政和二年二月十二日, ‚尚书刑部侍郎马防等奏:契勘 昨降指挥,应配沙门岛人为溢额,权配广南远恶处海南州‚。 2、海外。 ‚海外‚一词,本指中国四境之外。如《诗经〃商颂〃长发》载: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东汉

291

x0c292

郑玄《笺》云: ‚四海之外率服‛ 。又《萍洲可谈》说: ‚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杂居‛ 。但由于本岛孤悬南海 和远离祖国大陆,自北宋以来也往往别称‚海外‛ 。如宋〃苏轼《记养黄中》云: ‚吾终日默坐,以守黄中。 非谪居海外,安得此庆耶‛?又《宋会要辑稿〃刑法四》载:绍熙二年九月十六日, ‚知琼州黄揆言:今中外 之奸民以罪抵死而获贷者,必尽投之海外以为兵,是聚千百虎狼而共置之一丘也‛ 。又同书《食货66役法》载: 淳熙九年二月九日, ‚知琼州韩璧言:熙宁间改差役,独海外四州仍旧不改……乞罢海外差役,依海北免役事 体施行‛ 。又《元史〃世祖纪》载:至元十六年五月, ‚潭州行省上言,琼州宣慰马旺已招降海外四州‛ 。 五、由本岛远处祖国南陲而得名者 1、朱垠。历观载籍,以‚朱垠‛代称海南岛当始于东汉。如《后汉书》卷40下《班彪传附子固传》引 班固《东都赋》说: ‚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西荡河源,东澹海漘,北动幽崖,南趯朱垠。殊方别区, 界绝而不邻。自孝武所不能征,孝宣所不能臣,莫不陆詟水慄,奔走而来宾。 ‛ 。这里的‚朱垠‛所指何地? 《后汉书》历代注家皆付之阙如,惟唐代李善注《文选〃班固〈东都赋〉 》注云: ‚南方‛ 。新版《辞海》 ‚朱 垠‛条释文也完全按照李善之注文。其实,这里的‚朱垠‛当指‚朱崖‛ (即海南岛) ,而非南方。理由如下: 其一,班氏这段文字,讲的是东汉王朝政治势力所及和四夷宾服情况。其西、东、北三裔所

及之处既然 都有具体位置,则南裔之‚朱垠‛ ,显然也为具体地名,而非泛指南方。 其二,‚南趯‛, 《文选》作‚南燿‛。据《说文解字〃走部》说:‚趯,躍也‛。 《火部》 :‚燿,照也‛。 若按唐代李善所注,则‚南趯(燿)朱垠‛ ,意即南部跃过(或照耀到)南方。可见其注明显错误。 其三, ‚垠‛与‚厓‛ 、 ‚崖‛同义。如《淮南子〃本经训》载: ‚凿汙池之深,肆畛崖之远‛ 。汉〃高诱注: ‚崖,垠也‛ 。 《汉书〃叙传》载: ‚研、桑心计于无垠‛ 。唐〃颜师古注: ‚垠,厓也‛ 。又《广雅〃释丘》说: ‚隒……漘、陴、涘、垠,厓也‛ 。又《集韵〃佳韵》说: ‚厓,或作崖‛ 。按上所注,则‚朱垠‛即朱崖。 其四, 《晋书〃地理志下》 ‚交州‛条,明确记载东汉建武间马援平定交部时曾到海南岛来重建地方政权。 《旧唐书〃地理志四》广州‚南海县‛条也明确记载: ‚后汉废珠崖、儋耳入合浦郡‛ 。后汉合浦郡既然领有 西汉珠崖、儋耳二郡故地,则说明海南岛显然在东汉王朝的版图之内。史学家班固对此当非常清楚。他在《东 都赋》里既然谈及东汉王朝的四裔范围,则‚朱垠‛显然指位于南裔的海南岛。 其五,宋代也有以‚朱垠‛代称海南岛的。如郭沫若先生点校的光绪《崖州志》卷 19《艺文志一〃记》 收录宋代知昌化军邢梦璜所撰的《节录磨崖碑记》说: ‚渺矣朱垠,重溟绝岛‛ 。意为:遥远啊!海南岛,南 海中的孤岛。 基于上述理由,可以断言:班氏所谓‚南趯朱垠‛ ,意即‚南逾朱崖‛ 。 2、南极。本岛因远处祖国南疆,在古时也往往别称‚南极‛ 。如《舆地纪胜》卷124引李光《赠杜介之》 诗: ‚南极多老人,及见九代孙。君生古崖州,气质清且温‛ 。又南宋初年李纲谪海南岛时作《南渡次琼管并 序》云: ‚南极冬犹暖,中原信不通‛ 。 3、南荒。 ‚荒‛本指荒服,即古时五服中边远之地(见《尚书〃禹贡》 ) 。 ‚南荒‛意即南方边远之地。 海南岛由于远处南裔,故也别称‚南荒‛ 。如宋〃苏轼谪居儋耳时作《五君子说》云: ‚吾久居南荒‛ 。当其离 开本岛时,又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又《舆地纪胜》卷125引严

292

x0c293

维《送李秘书往儋州》诗: ‚ 臣心瞻北阙,家事在南荒‛ 。又光绪《崖州志》卷22引明代黄佐《通志》说: ‚赵 鼎死珠崖,扶丧过郡,汪应辰为文祭之曰: ‘惟公两登上宰,皆值危难之时。一斥南荒,遂为死生之别’ ‛ 。 4、炎荒。 ‚炎‛字除了指炎热之外,还含有南方之义。如《吕氏春秋〃有始


本文发布于:2022-11-09 12:0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589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