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孩子》读后感
这几天一直在看著名作家池莉的新作来吧孩子的选段,看完之后感慨颇多,心灵也一次次的受到极其强烈的震撼,首先必须承认,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看完之后,很能让人产生一种非说说不可的欲望,我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发现与我有同样感受的人非常之多,有不少人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了读后感,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同篇赞美作品精彩的,一类是赞美加反省的,还有一类则更加全面,属于赞美加反省加呼吁中国改变这样旧式的教育制度的,诚然,在当今图书文化泛滥的时代,这样能引起读者广泛共鸣且为之写下感言的作品实属罕见,单从这个层面上讲,池莉就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有良知的作家。
读完来吧孩子,我相信所有人都与我一样,被池莉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同时,也被她的女儿亦池的温良、宽容,超强的自理能力和处世不惊的淡定、从容而打动,同为80后的孩子,我抑或是我们为此深感惭愧和不安,在我还有我们的身上并不完全具备亦池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优良品格,尽管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努力完善自我,但却至始至终无法完美,所以,我们要感谢池莉,因为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孩子,一个80后的代表与榜样,于是,在看完这个文章之后,我便开始思索中国最古老的问题之一,这就是为什么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呢?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自我克制中出现了问题?在长近60页的文章里,池莉一直以一个自豪母亲的姿态在夸奖着自己的女儿,甚至写出了“如果将来是牛津大学放走了她的孩子,那将是牛津的损失,而不是我们的损失”,从这一句出现了两次的话语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一个母亲对于自己孩子那份发自内心的赞美,这是一个母亲的成功,也是一个女人的成功,更是一个中国式母亲的骄傲,可以看出,池莉在这个长篇中最想说的话就是指出了中国教育制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以及极度缺乏的人性关怀,她的文章中所流淌的信息足够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寓教于乐的重要性,是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对于中国目前面临的教育弊端,很多人都曾奋笔疾书,很多人都曾大声呼喊过,可却收效甚微,而池莉这般细水长流似的叙说,也许会起到更大的作用,这一点上海楼凤我深信不疑。但是,有一点我必须说的是,池莉这样的教育理念放在中国并不合适,换句话说,即使在国外,也不一定是适用的,当然,池莉本人并没有直接地向广大的中国家长推荐她的这一教育方式的意思,但中国人的模仿能力就是很强,此文一出,马上有一批同样望子同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开始要进入模仿期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势头。
我本人认为,中国式教育有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就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来看,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必须背负远大的理想,并毫不松懈的努力学习,但是光学习成绩优秀却是还不够的,还要在思想上、在行为上求上进,最好的状态是在大学毕业前就入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现今的公务员考试中,是否是党员也成了一个重要的招收条件,虽然现在媒体叫嚣着所谓的公务员报考条件要放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但从媒体开始叫嚣的那一刻起到现在,公务员的招考条件非但没有放开,反而更加严格,口缩得更小,专业对口,大学本科全日制,学士学位,研究生学历,有的甚至要求要几年的工作经验,得到过什么样的职称,如此这般,能叫放开吗?
或许,改革的脚步总是要以一种缓慢而谨慎的脚步进行,中国几千年来的科举制度,一分定终身的制度一时半会无法消除,或许,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太过于密集,不用这般更为严格的选人制度,就会浪费了好的职位,由此种种,只能让中国的孩子在“失去童年,才能够得到成年”的环境中成长。
其实,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的'成长呢?但是只要试想一下可怕的后果,即使再疼爱孩子的家长都会胆战心惊的,先是小学,如果小学基础没打好,初高中的学习就没办法更好的进行,因为我们的学习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哪一个环节脱节了,后果将是致命的,在通常的情况下,家长们都会苦口婆心的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读书,考不上大学,下半辈子就没指望了,由此种种,便催生出了各式各样的辅导班,从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到专门的英语培训班,奥数培训班等等,于是,莘莘学子们白天在学校里上课,晚上就穿梭在各类的辅导班里,不停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了那个高贵的分数,为了那一所能够给我们带来安身立命之本的大学,于是,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我们倦了累了,我们被磨平了棱角,我们被无情的大笔画成了同一个模样,可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大学却扩招了,自然有一大批人是怀着惊喜的心情,欢天喜地的进入大学的校门,在里边读上个三年、四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大学生瞬间就多了起来,多到连用人单位都承载不起了,于是,现如今的大学生们普遍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毕业相当于失业,想必到了这个时候,有很多的学子们早已淡忘了当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激动与喜悦,到处投简历、面试,着实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了,于是,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再次崛起,在媒体的报道中也就频频出现了“高考报名人数减少”这样的字样,既然报名人数减少了,那么各个学校就进一步加大了招生的力度,大学生空前的多,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新的一类人就应运而生了,他们就是啃老族。
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热烈的批判啃老族,说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其实不尽然,试想一下,有谁不希望成为白领,有谁不希望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究其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来自于教育,多年来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已深深的根植于他们的心中,他们以为,有了高学历就一定会有他们理想中的工作,殊不知现实的社会竞争是如此的残酷,他们困惑了,他们倦了累了,就干脆把自己封闭起来,让父母养着,以求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诚然,也正是有了这种种现象的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用人单位开始“扬眉吐气”起来,于是,“大学生求职遭遇陷阱”这样的字眼,又新鲜的进入我们的视线,防骗专家们坐不住了,他们开始频频支招,大学生们学了一招又一招,但还是不断地出现某某大学生找工作被骗的新闻,大家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是啊,这到底是怎么了,很多家长也开始在探寻这个问题的根源,思前想后,自然也就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选择了走出国留学这样的途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出国留学的人都能收获一个灿烂的金秋,试问有几个家长能够像池莉那样的开明,那样的循循善诱,那样的注重对于孩子在细节上的培养,在池莉的教育理念中,有一句话特别能让人刻骨铭心: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我想,这句话就是我阅读这本书的最大的动力之所在。
所以,我才会这样说,池莉既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她写作来吧孩子的本来用意是在于提醒,给广大的家长树立一个榜样,我们既可以从她细水长流的叙述中感到到她作为一位作家所生产出的优美语句,也可以从中学到她独特优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时也分享着她的喜悦,我想这就够了,是的,看这本书的人有千千万,而我也仅仅是这其中的一小分子,当然,看完这本书后大家的感想是不尽相同的,但如果模仿,估计就会出现“照搬原样”的做法,这或许就是一部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两面性影响吧,但不管是崇拜也好,批判也好,一味的模仿和一味的照搬总是不好,还是得在中国式教育这个现实的大环境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加以吸收和利用。
本文发布于:2022-11-09 11:4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588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