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2018年6月第1版2019年7月第2次印刷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授课内容13诗词三首授课月日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感情基调,并掌握名句。(基础知识目标,
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
2.体会三首诗词的人创作背景、诗词内容,作者的情感,获得人生
一定启示。(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三和积累拓展五)
3.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写作艺术。(写作目标,难点,涉及思考探
究一、二)
1.熟读成诵,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并掌握名句。
2.体会三首诗词的人创作背景、诗词内容,作者的情感,获得人生
一定启示。
了解不同体裁诗词的写作艺术。
本课学习的三首诗词,一首乐府诗,一首七律,一首词,拟
将教学重点放在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的解析上。
诗词的本质是抒情言志。作者的情感是心声的流露,决定了
作品的格调。教学中拟引导学生把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
诵读法;讲析法;启发法。
3课时
希沃一体机
《行路难》其一音频及视频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音
频朗读(男声女声各一);《但愿人长久》古筝.wma;《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朗读.wma;《明月几时有》邓丽君wmv;与本课诗词
配套系列图片。
1.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三首诗词的作家作品创作背
景。
2.制作配套PPT课件(配套课件放在0826tp付费百度文库中)。
课文后思考探究及积累拓展;语文作业本;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用具
教学素材
教学准备
教学小结
(课后填写)
作业
1
[教学步骤及过程]课前出示课题PPT
第一课时
一、导入(配课题PPT)
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宋词更是我国文化长廊上的奇葩,学习13课《诗
词三首》将让我们从中一窥中国诗词的灿烂繁荣,领略一番诗词的魅力。
二、学习目标(见上表格)
我们将分三个课时来学习这三首诗词。
出示《行路难》(其一)课题PPT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总体目标:学习《行路难》(其一)
具体目标:写作背景诗意朗读析诗情感脉络鉴诗浪漫笔法赏诗名句
1.写作背景
本首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
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
选的是第一首,就这一首诗来说,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就格律
而言为乐府诗,就内容而言是抒情诗。
2.诗意朗读
赏听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为蓝色的字注音。(插朗读)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chéng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析诗情感脉络
这首诗是按五层来写的。
第一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字面意: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我放下
杯子和筷子吃不下去,拔剑起舞,环顾四周,心中茫然一片。
2
内含:写酒宴时郁闷的情绪。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郁闷感情的激荡
变化。
第二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字面意: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内含:写自已的失意与无奈。正面写“行路难”,用来比喻自已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
法实现远大理想,表现出无限的怅惘之情。
第三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字面意: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内含:运用典故,表达希望自已有朝一日能像姜尚、伊尹一样,在闲居时,忽被朝庭
重用,对政治前途仍抱有幻想。
第四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字面意:行路难啊,行路难,有许多叉路,今后的道路在哪里呢?
内含:当诗人思绪回到现实时,仍感到生活的艰难,不知今后的路在何方,又表现出
徘徊和沉低的心境。
第五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字面意:言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到时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内含:表达出诗人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志向,情绪高昂,表现一往直前的精神。
总结板书设计(记诗下)
全诗五层意思是作者感情起伏和心理变化的写照。
情感脉络:郁闷——怅惘——幻想——徘徊——高昂
主旨:表达了作者济世不能,弃世不忍的复杂心理,抒发了作者感到行路难,充满失
意的悲愤。另一方面也抒写了作者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和远大志向,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期望有所作为。
4.鉴诗浪漫笔法
关于浪漫笔法是本诗写作上的特点,可在思考探究一划出。
[随堂练习]思考探究一
《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写作特点)对
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参考答案: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词语的夸张,如“金
..
樽”“玉盘”“斗十千”“值万钱”;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
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句和意境的夸张,往往还伴随着浪漫而奇特的想象。用浪漫的
笔法写人生追求,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追求可能
不切实际。
5.赏诗名句
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本诗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名句
[课后作业]积累拓展五
示例:《行路难》(其一)人生启示: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在重重困难和
险阻面前,作者并不沮丧,更不沉沦,反而显示出他坚定的信念和豪情壮志。这首诗启示
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第二课时
出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题PPT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总体目标: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具体目标:写作背景诗意朗读析诗内容情感鉴诗丰富意象赏诗名句
1.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
篇。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
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
锡作此诗答谢。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即回赠之意。“乐天”是白居易的字,题目
的意思:答谢白居易在扬州我们第一次相逢时写给我的赠言。从内容上看本首诗是一首酬
赠诗,从格律上看是一首七律。
2.诗意朗读
赏听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为蓝色的字注音。(插朗读)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yín)/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3.析诗内容情感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字面意:巴山楚水一带异常荒凉,我被贬谪在这里二十三年了。
内含:对自已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主旨一半)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字面意:老友已逝,只留下无尽的怀念,回到故乡已人事全非,自已恍若隔世之人。
内含:写自已归来的感触,表达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字面意:沉舟侧畔,千帆竟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内含:一洗伤感,低沉的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此联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
字面意:现在听了你吟咏的赠送我的诗,就借这杯酒表达谢意,我们一起振奋精神向
前看吧。
内含:点明酬赠的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与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
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主旨的另一半)
4.鉴诗丰富意象
思考:一、二联诗与三、四联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二联:沉郁三、四联:豪放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其间蕴含心绪难平又刚健昂扬的复杂情绪,那么这
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完成思考探究二)
参考答案: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
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
精神。诗人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还是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
写作特点:用丰富的意象表达复杂情绪。(记思考探究二题干中)
5.赏诗名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借用自然界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
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课后作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写作上除了丰富的意象外,在用典上和寓理上也很有
特点,请就这些方面作点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用典恰当,寓理于景。引用历史典故自然贴切,诗人
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含义
十分丰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中,表明诗人
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第三课时
出示《水调歌头》课题PPT
导语: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一首双调词,
词按字数分为长令、中令和小令。本首词为小令。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总体目标: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具体目标:音乐欣赏写作背景词前小序诗意朗读
析词内容悟词主旨鉴词写法赏词名句
1.音乐欣赏
5
课前请同学们欣赏邓丽君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说此词唱的是什么节
日?
中秋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清代·胡仔《苕tiáo溪渔隐丛
话》
解说词:这是清代胡仔对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一词的评价,可见这首词在当时的影
响之大。学习这首词,要注意品品它的独到之处。
2.写作背景
本词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
四川)人。北宋最为著名的文学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苏轼与苏辙于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
轼时任杭州通判,苏辙特地请求北徙密州,还是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写
下这首“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的词。
3.词前小序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的“丙辰
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词前小序。其意思是:丙辰中秋,通霄
畅饮,喝得大醉,写了这首词兼怀念弟弟子由。交待了写此词的缘由。
4.诗意朗读
听诗意朗读,注意听准朗读节奏,并为蓝色的字注音。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析词内容
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字面意: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月中的宫殿,今晚是哪一
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担心禁不起月宫之中的寒冷。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
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字面意: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眠的我。月亮不应
6
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在人们别离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
亮有阴晴圆缺,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圆满。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
享这美好的月光。
6.悟词主旨
(1)上下阙主要写什么?(书间笔记)
上阕:望月问天(写景)借景抒情
下阕:对月怀人(抒情)情景交融
解析: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
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
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故尔下片写对月怀人,表达出积极、乐观、旷达的情
怀。
(2)随堂练习
思考探究三《水调歌头》这首词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
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
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词处处写月又时时写情的特点,把握词人的情感走向,
理解他对人生的思考。
板书设计
情感轨迹人生哲理
明月……青天:高亢激昂发问
人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那
我欲……胜寒:浪漫别趣向往
么,美好的祝愿就不能太“贪”。“但
起舞……人间:通达豪放留恋
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
不应……时圆:幽深绵长
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是
人有……难全:通透豁达感慨
最无奈的选择吧!
但愿……婵娟:热烈奔放悟理
参考答案(解说):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接下来
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浪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
别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烈,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下片开头写月光
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
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词人由对明月的发问,到对仙境的向往,又
归回对人间的留恋。继而将人世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作比照,发出了“此
事古难全”的感慨。他悟出人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那么,美好的祝
愿就不能太“贪”。“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
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吧!
7
7.鉴词写法
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实写虚写
物宫阙、琼楼玉宇虚写相结合
明月—天上宫阙、玉宇琼楼想象
月圆—人圆联想
8.赏词名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具有哲理趣味。(主旨
一方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现出旷达的情怀。(主旨另一方面)
[老师寄语]
《诗词三首》虽然体裁不同,表现手法及感情基调亦不同,但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
的豁达胸怀。愿同学们从中得到人生启示: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当我们遇到人
生挫折时也应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课后作业]
如何看待本词的思想意义?
这首词表达的是人们在中秋之夜团圆的美好祝愿,反映的是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它
仿佛是在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人生的意义,既有情趣,又有理趣,耐人寻味,它给
我们以思想情操的熏陶,让我们感受着思想美、情操美。
8
本文发布于:2022-11-08 21:5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550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