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艺术
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艺术【1】
摘要:民间美术具有真实性、继承性和民俗性等基本特征;民间美术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色彩感染力。
关键词:民间美术;独特;真实;淳朴;造型艺术
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独具风采。
民间美术的造型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并伴随着其性质和特点而存在。
他的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表现手法朴实而大胆,他所创作的内容题材丰富,不仅反映出大家所熟悉的事物,也反映出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一、民间美术造型的基本特征
“真实”。
他所反映的是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在不懂绘画的人看来,画面的表达是随心情而定的,并且他的造型并不符合事物的客观真实性,它是一种随心情而进行的随意创造。
劳动者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他在一幅画面中可以同时将物体的几个特征进行综合,全面地表现出来。
比如:一只侧面的老牛,他们会在画面上画出两只眼睛,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这么画,他会十分质朴地回答说:“老牛本来就是两只眼睛呀。”我想他们的回答就是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而这如同儿童般天真的透视心理,却为画面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而在真实的基础上画面又不时地反映出它的继承性。
都知道中国民间美术的宝贵财富就是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结晶,因此民间美术造型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继承性。
中国的文化曾经历社会朝野的演变,但是原始文化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像民间所崇尚的圆满,讲求对称,阴阳对比等。
均体现在历代美术作品的造型中,这些民间美术造型广为流传,生生不息。
据记载,至今河南淮阳民间艺人的泥塑中还留有远古时期奇诡怪诞的动物形象。
这些妙趣横生的拟人化动物造型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民众心目中。
而民间美术的民俗性特征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国人善长于把民俗事物通过造型手段表现出来,因此,民间美术造型又产生于形形色色的民俗事物中,体现出造型上的民俗特征。
由于古代生产、生活需要的人力劳动很多,因此各家都十分希望人丁旺盛,因此作品的造型大都体现出对生殖、生命的真情向往和对吉祥、幸福的执着追求。
生殖与生命已成为民间美术所要表现的永恒的主题,贯穿于民间美术创造的全过程中。
譬如:“生命树”、“鱼戏莲”、“蛇盘兔”、“凤穿牡丹”等一系列主扬生殖与生命的主题为民间美术造型增添光彩。
另外,驱灾除疫,祈福迎祥,祭祀等民俗活动也有所表现。
如民间版画中的门神“神奈”、“郁垒”、“秦琼敬德”等成为我国历史上留存已久的艺术形象。
还有许多喻意吉祥幸福的艺术造型,如“连生贵子”的造型可以是莲花和娃娃组成,也可以由莲花、笙、桂树枝组成。
“多子多福”常由带着枝蔓的葫芦和小孩子组合在一起。
其他还有“观音送子”、“天降麟儿”、“送子娘娘”等等。
以上均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真挚追求,同时也显示出民间艺术家纯真的审美情趣和高度的艺术造型才能。
二、民间美术的独特造型审美蕴意
民间美术是自由的并且富有生命的一门艺术。
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审美、造型。
这独特的审美体系是来源于民间的一种造型艺术。
也许创造出作品的作者本身并没有很丰富的文化底蕴,可他所创作的作品却会很真实地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甚至一眼就能让人看出他的生活环境或是家庭条件。
这样的作品往往会比一些有着深刻意义的作品来得更直接、更真实。
民间美术以其多样的造型风格变化,综合了中国的古老文化,以其独特的结构、审美和民间艺术家的思维方式,恰恰反映出了民间美术的造型审美蕴意。
综合以上它所沉淀下来的就是民间美术造型中独特的,最真实的,最能够反映出民间美术中有着其质朴并真实内涵的作品。
民间美术主要通过以下的基本表现手法体现出来:
1.寓意表现手法:从民间美术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传统的吉祥图案,也可以看到有着神话色彩传说中的英雄,甚至鬼神之类的图案。
这些也是民间美术独特的精神内涵的表现,它所表现出的寓意大多是期望平安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这些同样是人类共同的愿望,而民间美术的造型则始终遵循着这样的创作路线,其中蕴涵了吉祥的寓意。
比如,石榴和西瓜多籽,便被借用于“榴开百子”,传说中食蟠桃可以青春永驻,而松柏则是生长千年的代表,山岳历经沧桑而无损,白鹤通常会出现在神话里,而鸡的自然形态也广受赞扬,它形体挺拔,行动矫健,毛羽艳丽,气概非凡,因此学者们多认为,古代的凤凰形象,就是以公鸡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古人还认为鸡能驱鬼、避邪。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上说,正月初一为“人日”,在这一天,大家贴画鸡于门户,上悬苇索,旁插桃符,这样做可以使得“百鬼避之”等。
类似于这样有着美好寓意的吉祥图案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2.谐音表现手法:另有一些美好的寓意更是运用了中国汉字谐音的特点,并将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字加以借用,来代表大吉大利之意,如“连(莲)年有余(鱼)”,“福禄(鹿)双全”,“马上封侯(猴)”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广大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一面。
3.组合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就是以字的组合或是字画同时存在的组合来构成吉祥图案,譬如,“五福捧寿”,就是画面中以五个蝠蝶来围绕“寿”字,借此表达祝寿的美好愿望;另外“百寿图”中的100个“寿”字组合在一起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民间美术就是由劳动群众自己创造的,真实的表现并服务于他们的生活,反映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并充满本土气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门艺术。
三、民间美术独特的色彩感染力
民间美术大量地运用高纯度的色彩去表现作品,具有着浓郁的民俗气息和地方色彩,这些是民间美术所特有的。
由于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底层人民群众,他们来自民间,并扎根于民间,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这一特性使得人们大都受地域的文化积淀、习俗风情、地貌环境的影响,便会对主观情感与外界事物交织交融,即形成“自然文化”。
因此,民间美术洋溢着一股纯朴、浓厚的乡情和自然天趣,凝聚着某一民族或地区人们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并有着强烈的民俗性和共同性。
总而言之,人们那些纯真质朴的天趣以及对生活充满美好期盼的思想都通过民间美术的独特造型艺术表现出来了。
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劳动群众的真实艺术境界,并形成超越普通人审美价值观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
民间美术独中秋节灯谜大全100个特的造型艺术使得整个民间美术在发展史上有着更璀璨的星光,有着更深刻的感染力,或许,正是他独特的造型艺术才是民间美术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钟茂兰,范朴.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刘忠红.试论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J].中国民艺,2005(01).
[3]任国伦.泥泥狗是一门艺术[J].泥刻中国,2005(02).
[4]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5]乔晓光.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造型艺术特点的相似性【2】
摘 要: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这两种来自不同群体的美术形式,但在文化心理、符号表述与艺术特点等诸多方面有共通之处,本文从造型艺术特点的稚拙感、夸张性、绘画方式和求全求美等四个方面比较二者的联系性与相似性。
关键词:民间美术;儿童美术;造型艺术特点;相似性
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常被我们归为亚艺术,它们在文化心理、符号表述与艺术特点等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
儿童画新奇、大胆、率真,体现了儿童视觉思维的痕迹,作品充满了儿童特有的稚拙、纯真、自然的质朴美。
民间美术作品中折射出人类的纯朴自然、稚拙、敦厚的艺术情趣以及稚拙的表现手法、求全求美的审美观,给人们以纯真原始、物我一体的美好感受。
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在造型艺术特点及其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稚拙感
所谓稚拙,是指艺术中所自然表露出的如同“赤子之心”般的童稚天趣。
儿童画用特殊的手法表达对世界的特殊美感认知,这种特殊的美感就是稚拙美。
稚拙美是稚嫩、纯朴、不加雕饰,毫不做作,它展示的是一种质朴的、原始的美。
儿童所画物象简单粗糙,造型夸大或扭曲,表现为绘画形象与客观形象差距较大。
如画人常是头大身子小,眼睛和嘴巴画的显著,动作幅度夸大,表情夸张。
这种稚拙感是儿童心智尚不成熟,认识事物不完善,对图形的表现能力不足决定的,这是儿童画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认识的完善会用更多的细节来描绘人物。
延续千年的农耕文化和地域的严重封闭性,铸就了世代不移的生活观念和思维模式,使民间美术语言风格具有质朴、率真的永恒魅力。
这种质朴的风格大量表现在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形式上。
如河南淮阳泥泥狗,其造型古拙、怪诞,品种约有数百种,多为奇禽异兽或人兽同体,诸如人面兽、人面猴、猴头、九头鸟等。
浚县泥咕咕有扁头狮、小燕子、猪八戒、十二生肖等。
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骑马人”,艺人为突出表现战马的雄壮而把马的颈部夸大,马头高昂而有力,马的四肢被塑造的短小精悍,在造型上显得整体而富有张力。
骑马人的头部塑造的极为突出,身躯笔直而简洁,手脚全都被省略,人物向后倾斜,充分表现出骑马人的威武和豪气。
二、夸张性
夸张是以不改变某些物象的固有特征为前提,为了强化某一固有的特征,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表现力。
在夸张的美术造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其中洋溢出来的浑厚、遒劲、拙朴的情趣和趋向自然的美学意境。
儿童美术的造型,由于是在儿童自己直观感受的支配下进行的,缺少理性分析,因此,儿童笔下的形象往往与现实的对象有很大的差距,常常用夸张的方法表现自己印象最深、对自己最重要的事物。
比如有一幅儿童画描绘的是医生给孩子打针的场景:画面上最显眼之处是夸张的注射器和地上流淌着的一大滩鲜红的血液,粗大的注射器几乎与孩子的身高相当,浸满鲜血的针头、孩子臀部的血色的大鼓泡把作者对打针的疼痛感和恐怖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显然孩子所绘与现实客观真实性相距甚远,这是因为孩子脑中对事物的印象是经过自己的认识、经验和情感的融化,转换成自我的认识而并非像镜子中那样客观真实地反映。
他们所获得的物体形象经过一定的概念化抽象和取舍剥离,具有了概括性、模糊性和笼统性,但是作品中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或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烈的内容总是居醒目的地位。
儿童所要表现的.就是这些特征典型、情绪鲜明的东西,画面上令人惊奇的夸张表现手法,正是这种心理特点的体现。
民间美术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造型稚拙、简练概括,抓住物象最主要的客观特征,这一点与儿童画有着极其相似之处。
民间美术作品造型的夸张,是对繁杂内容简单化、规范化的过程,不是对自然客观的忠实描摹。
比如民间艺人认为,一个人的头部最重要,因此头表现得较大,而头部的眼最重要,因而眼表现得很大,眼眶中间再点上一个眼珠,悬空在中央,四边不靠,这常常被解释为“这样才更精神”、“这样眼睛很亮”。
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美术造型的夸张手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超越生活。
其中,夸张变形就是民间艺术超越生活的重要手法,通过夸张的表现,人们构建了美好的形象,慰藉自己的心灵,张扬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
三、X光式的透明画法
儿童绘画侧重说明性。
当儿童认为事物的内部情景对自己而言特别重要时,就会把看不到的内部和外部一块画出来,如同X光射线透视一样。
透明化法是儿童画中常见的形式。
如有一张儿童画表现的是一个小朋友正在吃饭的画面:画中人物的从口腔进入的饭流给人一种喷射散落的动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吃得香喷喷的满足感……作品最醒目之处是从口腔向腹腔喷洒的饭流,饭流中的饭粒清晰可见并且已经积聚了半个肚子,而且在勺中、碗里都存蓄着满满的饭,还有半个腹腔的空间正待被装满。
孩子为什么要把明明看不见的东西画出来呢?是因为到了这个时期孩子们知道了食物在人体中的运行的过程,这对他们来说是认识上的重要的发现,他们要突出自己的所知道的,就很自然地画出了内部的被遮掩的东西。
透明画法是儿童对事物认知扩展的痕迹,也是他们在立体空间感尚未形成时,表现空间关系的一种独特方法。
民间艺术家也用这种舍表求里、突破透视规律局限、抛开自然对象空间、立体的实体造型手法进行创作。
作者排除视线上的障碍,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外在形象掩饰下的内在形象:老鼠要生小老鼠,肚子里就有了小老鼠的形象;表现生生不息的生命繁衍观念的“猴抽烟”猴肚子里就有小猴的形象;表现男尊女卑的社会伦理的剪纸作品“老头、老婆”,长胡子老头的身体里出现了老婆的侧面像;还有大鱼肚子里的小鱼、老虎肚子里的幼虎等等。
这是一种深入物像内部造型的方法,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充分反映了客体形象的真实让位于心象的真实,观看的真实让位于观念的真实。
四、求全求美
民间美术造型中的“求全求美”与儿童美术造型中追求最佳视觉面,有着相似之处。
由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粗略的,缺乏一定的空间知觉能力,但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却又不满足于单纯一个面的表现,开始要求画不同的面。
然而由于他们还没有成人画画的科学透视感,更缺乏表现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他们的空间认知还受到地表一条线空间概念的束缚,所以画出的多方位场面就成了多视点造型,形成了儿童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求全性,并能巧妙表现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看的一面。
比如儿童有时描绘小朋友弯腰捡东西的动作时,画面给观者的印象却是孩子的整个身体像杂技演员一样折向正后方,面部倒对观众。
在作者心目中表现人就得画完全正面的才是正确的。
民间美术造型中的“求全求美”,即崇尚完美、圆满、完整、完善,反映着人们追求十全十美,美满团圆的心理状态。
人们思想深处美好的意识都融入到作品当中,可以说追求完美造型本身也就是人们追求理想生活的心灵诉求。
追求完美的形象造型中,合情而不合理的人物造型很避讳残缺的形象出现。
例如具有祈福、送病象征意义的“抓髻娃娃”常常以展开四肢、对称的正面造型为主要特征,表达着人们对完善、美好的追求。
库淑兰的彩色剪纸《狗》中作者并没有表现存在遮挡关系的腿,而是为了追求完整,把四条腿长短划一的全部都表现在画面上。
在民间艺人的创作观念中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被塑造的完整、圆浑、敦实、饱满,无论正面或侧面、五官、四肢都要表现出来。
不难看出民间美术不拘泥于真实现实生活,为表达完美造型效果,往往会突破常规、别出心裁。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都带有原始意味,都蕴涵着神秘、稚拙、粗狂、夸张、质朴、强烈、诙谐等艺术语言特征。
相似的形式,必然源于相似的感受,相似的感受带来共鸣,共鸣无形中就会产生交互、包容的力量。
挖掘儿童本身具备的民间特性,再把民间美术的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合适的方式教给儿童,必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乃至我国博大精深的民间美术在下一代中得到延续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2、杨景芝,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
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4、汉声文化,剪花娘子库淑兰 [M],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发行有限公司,2009
5、唐志,论儿童美术与原始美术、民间美术、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关系[J],艺术教育,2005
6、朱小红,关注儿童画之涂鸦解析,心源美术教育网,2007
本文发布于:2022-11-08 17:1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538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