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33卷第7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33
中药薰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 1例疗效观察
赵丽琴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薰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分为薰蒸组21例,非薰蒸组
21例,非薰蒸组给予美洛昔康和甲氨喋呤口服,薰蒸组在非薰
蒸的基础上加中药薰蒸,疗程为2o d,疗程结束后分析RA患
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的变化,观察
薰蒸疗法对急性炎症(RF、ESR和CRp)的影响;采用酶联免
疫法测定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a及IL210的含量变
化,分析薰蒸疗法对炎性细胞因予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
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为83.3 ;治疗组显效率为
66.6 ,对照组显效率为33.3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时间
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治疗组治疗后ESR、CRp、RF及TNFa、IL210均有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P<O.05或P<0.01)。结论:中药薰蒸治疗
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薰蒸.J】盏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7--0033--0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
的慢性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
及其他器官或组织口]。有研究发现RA患者血清中常有炎性
细胞因子异常升高,而外周血中抗炎性细胞因子则通常维持
在较低的水平,使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类型向炎性表达偏移。
据此推测,RA的发病与炎性细胞因子增多、抗炎性细胞因子
相对减少有关。中药薰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
大量临床报道认为其对缓解RA有显著疗效或能明显提高其
他药物疗效。为了探索薰蒸疗法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了
薰蒸疗法对RA患者血清TNFa、IL210炎性指标的影响,现
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O例均为2008年7月~2011年3月在云
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诊治的RA患者,随机分为2组:薰蒸组
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0岁,平均
(45±1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a,平均(3.1±2.7)a;非
薰蒸组2l例,男8例,女13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2岁,
平均(50-t-1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a,平均(4.O±3.9)
a。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
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_2]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
的RA诊断标准:晨僵至少1 h,持续至少6周;3个或3个以
上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
续至少6周;对称性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皮下结节;手X线
片改变,应包括有骨侵蚀或骨质疏松;类风湿因子阳性(滴
度>1:32,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群中阳性率不超过5 )。以上
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者即确诊为RA。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
之间者。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晚期患者,关
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IV级者;③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
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患者;④合并心、
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
神病患者等。
2治疗方法
2.1 非薰蒸组 给予美洛昔康7.5 mg/d,甲氨喋呤
10 mg/周,口服,疗程2O d。治疗期间药物剂量不变,且不加
用激素、中枢镇痛药或其他特殊治疗。
2.2薰蒸组在非薰蒸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薰蒸治疗,薰蒸时
将薰蒸方药装入纱布袋中,放入s 2型低频薰蒸治疗仪(辽宁
省大连金州康疗器械厂生产)药箱内煮沸,蒸气温度设置在
55℃左右。薰蒸药物为自拟薰蒸方(羌活2O g,独活20 g,防
风15 g,桂枝15 g,细辛10 g,川I芎2O g,海风藤30 g,徐长卿
30 g,姜黄20 g,苏木2O g,冰片1 g)。所用中药材均由楚雄州
医院中药房提供,对患者的四肢关节进行薰蒸治疗,
20 min/次,1次/d,20次为1个疗程。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结束
时详细检查并记录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问等;(2)
实验室指标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及类风湿性因子(RF)急性炎症指标的变化;(3)炎性细胞因
子测定:留取实验观察病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双抗酶联免
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2种炎性细胞
因子(IL210、TNFa)的含量变化,EUSA试剂盒由德国欧蒙试
剂公司提供,测定按检测药盒说明书步骤严格执行。
3.2统计学方法治疗前后计量资料采用£检验,组间计数
资料采用Y。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中相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33卷第7期
关标准。
4.2治疗结果
4.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2.2 2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晨僵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比较( 士 )
.…
关节压痛数/个 关节肿胀数/个 晨僵时间/ n
±日 lI…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薰蒸组11.97士5.蝎4.9O_+3.16.zx&87 ̄3.82&551Z14 111.49 ̄74.58 54.34 ̄29.16
非薰蒸组12.55 ̄5.78 7.72 ̄4.49 10.01 ̄2.41 7.17 ̄3.14 104.62 ̄67.53 71.58 ̄37.26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非薰蒸组治疗后比较, P<0.05
4.2.3 2组实验室检查比较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ESR、CRp、RF比较(E-土s)
图 m・h C ̄/mg・mE P,F/rO・mE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薰蒸组80.32 ̄2Z 31 51 ̄2Z 90峨3Z10+19.55 14.17_+11.75 ̄zx 149.37 ̄118.76 61.41_+47.22
非薰 阻7&37 ̄2 ̄52 51.42 ̄2 ̄42 31.34+16.9O缸77±1n 38 15&44 ̄126.43 133.12 ̄93.1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非薰蒸组治疗后比较, P<0.05
4.3.4 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a和IL210比较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lL_210,TNFa比较( 士S) ng/mL
IL21O TNFa
组另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非薰蒸组治疗后比较, P<0.05
5讨论
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基本病理特点是
滑膜炎和血管炎。关节内滑膜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翳,导致滑
膜增厚、渗出增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侵犯软骨,并引起骨质
损害,对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以及肌肉等软组织也均可
侵犯,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容易发生关节畸形而出现功能障
碍,血管炎亦可侵犯周围各脏器组织,形成系统性疾病。滑膜
中的巨噬细胞和巨噬样滑膜细胞可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
II 210、TNFa等,对阻止关节的炎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RA
中TNFa主要产生于滑膜中的滑膜巨噬细胞并刺激纤维母细
胞增殖及淋巴细胞的活性,和其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又募
集其它炎性细胞依次释放细胞因子进而放大免疫反应。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