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技术论文(通用11篇)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装配式建筑技术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要:要使建筑业适应市场的需要,就得采用新型建材,用新技术。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必将引导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施工;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砌块建筑:用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适于建造低层建筑,提高砌块强度或配置钢筋,还可适当增加层数。砌块建筑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单方便,造价低,还可利用地方材料以及工业废料。建筑砌块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小型砌块适于人工搬运和砌筑,工业化程度较低,灵活方便,使用较广;中型砌块可用小型机械吊装,可节省砌筑劳动力;大型砌块现已被预制大型板材所代替。砌块有实心和空心两类,实心的较多采用轻质材料制成。砌块的接缝是保证砌体强度的重要环节,小型砌块还可用套接而不用砂浆的干砌法,可减少施工中的湿作业。
板材建筑: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板材建筑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抗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关键是节点设计。在结构上保证构件连接的整体性。在防水构造上要妥善解决外墙板接缝的防水,以及楼缝、角部的热工处理等问题。大板建筑的主要缺点是对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制约性较大;小开间横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内部分隔缺少灵活性。
盒式建筑: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建筑工厂化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不但在工厂完成盒子的结构部分,内部装修和设备也都可安装好,甚至连家具、地毯等皆安装齐全。盒子吊装完成、接好管线后即可使用。盒式建筑的装配形式有:全盒式、板材盒式、核心体盒式、骨架盒式
骨架板材建筑:由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其承重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柱、梁组成承重框架,再搁置楼板和非承重的内外墙板的框架结构体系;另一种是柱子和楼板组成承重的板柱结构体系,内外墙板是非承重的。常用于轻型装配式建筑中。骨架板材建筑结构合理,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内部分隔灵活,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的建筑。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骨架板材建筑有全装配式、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两种。这类建筑的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性的关键是构件连接。柱与基础、柱与梁、梁与梁、梁与板等的节点连接,应根据结构的需要和施工条件,通过计算进行设计和选择。
升板和升层建筑在底层混凝土地面上重复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竖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以柱为导杆,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压千斤顶把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外墙可用砖墙、砌块墙、预制外墙板、轻质组合墙板或幕墙等;也可以在提升楼板时提升滑动模板、浇筑外墙。升板建筑施工时大量操作在地面进行,减少高空作业和垂直运输,节约模板和脚手架,并可减少施工现场面积。升板建筑多采用无梁楼板或双向密肋楼板,楼板同柱子连接节点常采用后浇柱帽或采用承重销、剪力块等无柱帽节点。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较大,楼板承载力也较强。
二、装配式建筑实现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
在日益紧张的能源与环境形势下,城市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型。绿色建筑是一场建筑业的工业化绿色革命,体现在建筑节能、装配式住宅和低碳实践区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全产业链体系的概念。特别是装配式住宅,区别于传统的人工建造方式,是一种标准化、工业化的建筑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推动建筑工业化,可以将建筑的非承重部分所有配件在工厂流水线上进行标准化加工预制,之后再在建筑工地上进行配件的装配,把原来的建筑工人转变为机械操作工人,实现无粉尘作业,大大节约人力、时间和能耗成本,又可以提高建筑质量。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建材工业和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传统建筑方式人们开始逐渐发现已经不再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日益发展的我国建筑市场,现浇结构体系所存在的弊端趋于明显化。面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外的建筑工业化成功经验,我国建筑行业必将掀起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浪潮,使其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并将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根据建筑需要,在工厂加工制作成整体墙板、梁、柱、叠合楼板等构件,并可在构件内预埋好水、电管线、窗户等,还可根据需要在工厂将墙体装饰材料制作完成。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生产,有固定的模具,使产品精度高,产品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集成化,而且技术标准易于统一,即以模数化构建标准化;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运送到工地就可以装配施工,可以像设备安装一样进行现场安装,即以标准化推动工业化;工业化不断发展摸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装配式结构体系,即以工业化促进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使施工现场作业量减少、现场工人就可以大大减少,使施工现场更加整洁并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装配式建筑由干式作业取代了湿式作业,现场污染与建筑垃圾大大减少。同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又缩短了工期。另外在建筑拆除后,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装配式建筑低碳、节能。装配式建筑需要的构件一般在工厂车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特别有利于冬季施工。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高、耐火性好、隔音效果好。装配式建筑偏差减小,精确度大大提高。
装配式建筑,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分割成大厅小居室或小厅大居室,其核心问题就是要配套相应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长期使用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为厨房、厕所配备各种卫生设施提供有利条件,改扩建、增加新电气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
装配式建筑外墙板通过模具,机械化喷涂、烘烤来生产;屋架、轻钢龙骨、各种金属吊挂、连接件、楼板及屋面板亦可由工厂预制;室内材料如石膏板、铺地材料、吊顶、涂料、壁纸等等都要经过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诸如耐火性、抗冻融性、防火防潮、隔声保温等性能指标,都可随时准确地进行控制。
总结: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400多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30%,楼宇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10%,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大部分楼宇全年用电量在100万千瓦时以上。如果按照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进行作业,能够实现节水80%、节能70%、节时70%、节材20%、节地20%。我国的房屋建筑工业化比先进的工业国家落后,建筑业又要求降低能耗、抗震减灾、保护生态与环境,提高人们工作与生活质量,因此加快改革创新,使用新材料、应用新工艺、发展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污染和浪费、减少现场作业,实现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乡住房建设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驱动点和生长点。现在,有远见的企业家应积极开始着手准备,满腔热情地去开发、生产、推广成套的装配式建筑的建材装配式。建筑的未来是光明的,希望广大建筑同仁对装配式建筑不断深入研究,早日形成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1 概述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成本较低,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缩短了施工工期; 产品质量更好地得到保障,流程化生产使生产过程更容易得到控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大幅度降低了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各种材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使得产生的废料、废水等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一部分结构构件甚至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2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自身存在的问题
2. 1 技术支撑力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从事装配式建筑的企业在专业性极强的关键技术岗位有断层或存在衔接不上的危机,导致不能满足扩大产能的需求,更不能满足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 1) 从初期设计上讲,新型的预制构件大多需要进行深化设计,而现有的设计院通常不考虑深化设计,或者没有能力做深化设计,而传统的预制构件厂普遍不具备预制构件深化设计能力,缺乏成熟稳定的模块化构件。
( 2) 生产过程中的装备资源有待改进,目前尚没有非常成熟的系列化通用模块,在摸索和试验阶段; 模具和配件有待改进,制造模具的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配套情况不一,难以生产高质量的磨具和配件,生产精度和生产效率低下。
( 3) 缺乏标准化通用化的预制构件,构件品种规格单一、建筑与结构功能脱节,通用性和互换性不强,系列化开发、规模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产品生产体系尚未形成。
( 4) 配套产品供应不足,未形成完整产业链。生产、运输、安放预制制构件需要很多配套材料,如吊装配件、预埋件、钢筋套筒、保温连接件、灌浆料、密封胶等。
2. 2 市场化、商业化发展的条件不成熟
( 1) 不成熟的市场机制暂时处于条块分割状态。目前在整个运行机制上讲,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监督单位、构件生产企业处于条块分割状态,责任界面不清晰。
( 2) 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动力受阻。装配整体式住宅市场规模发展不足,项目处于零星运作状态,致使单位产品成本较高,使市场无法拓展,先进企业没有合理的利润。
( 3) 商业模式还不稳定,产业升级存在困难。一些有一定规模的相关企业虽也准备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上加大投入,但缺乏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工程支持。
( 4) 产业链协调不够,产业链上下步调不一致。预制构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融合度较低,存在严重的产业链脱节现象。
2. 3 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装配整体式建筑对设计、生产、安装一体化要求高,这对相关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熟悉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工作,适应施工总承包体质下的项目管理模式,才能及时、准确地满足市场要求。
监理、监督措施未成体系、落实度不高。装配式采用预制构件,要求监理单位采取的驻厂监造、巡回监控的方式,监理的一部分业务从施工现场转到工厂,增加了任务,而目前无相应的技术及经费保障,都很难落实,总体监督检查困难,短时期内监督人员很难适应。
3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
3. 1 市场方向的正确引导 - 政府建设
( 1) 传统的市场观念会促使很多使用者认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进行相关的宣传和引导,使公众在内心能够接受这样的新型住宅。
( 2) 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以企业自身的标准体系作为全行业的通用标准,不具备广泛普及性,应该由政府引导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标准。
( 3) 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角度出发,应该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单位给予一定的政策保障和财税优惠。
3. 2 预制构件生产优势 - 施工生产
( 1) 缩短工期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在预制外墙板时就预留了墙面安装外窗用时要用的木砖,当主体结构封顶后便可以立即实现外围封闭; 在预制外墙和预制飘窗时候就同时预制完成了保温层及装饰层; 且预留了很多后期使用的孔洞,减少了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开洞、安装埋件、墙体开槽等。
( 2) 降低工程造价
由于预制构件都是由生产厂家集中预制,再运到项目工程现场,所以不管是预制件的生产还是施工工地现场的安装都是流水式可复制的劳动过程,工人很容易施工,熟练程度高,从而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
( 3) 工程质量提高
由于集中预制,统一生产装配、精度更高。预制的结构件中对混凝土配合比、砂石料冲洗、砂石料的配和比、钢筋数量因素都能更好的控制。单个结构构件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工艺都比传统施工技术的现场浇筑施工方便,所以可使单个构件的质量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工程质量的目的。
3. 3 项目管理一体化 - 工程管理监督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使得整个施工生产变成了一种相对的管理要求较高的生产模式,对设计、生产、施工提出了一体化要求,同时对工程管理、监督也提出了一体化的要求。这就对工程管理监督单位的能力有了更高的挑战。
对于整个生产过程而言,要求管理监督部门对规划设计阶段、构件生产制造阶段、营造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都有完备的管理体系、相应生产阶段的管理方案以及在过程中相对统一的控制规范和标准。
3. 4 项目核心技术的升级 - 科研创新
建立新型装配式建筑生产管理一体化体系,必须以核心技术的升级 -科研创新为依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多层民用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和装配施工的工艺要求,按照力学分析原理正确合理地划分结构构件的组合形式,通过力学计算提出系统的设计模型;
(2) 根据当今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出新型连接结点的形式和具体构造,注重新材料的研究;
(3) 与建筑设备、装修等专业配合,研究总体纳入该工业化体系的具体方法和技术难点;
(4) 研究建立工业化生产的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等。
4 结语
我国对建筑工业化及新型预制装配式结构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它的研究还不是很系统和充分,以下几方面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从标准、设计源头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化及模数化问题,这是工业化生产的必然条件,这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及高校研究单位从产业化的战略布局方面,去制定标准推行专业化、工业化生产。
(2) 尽快编制和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及检测标准,确定配套的设计方法、制作工艺、施工指南及验收标准,以促进技术成熟及推广。
(3) 有关高校、企业应相互合作,共同开发相关技术,做到资源共享,尽快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提高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品质的同时,研发装饰、保温一体化的制作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间的连接技术应在保证结构安全性、整体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连接构造,降低施工中不确定性,做到标准统一,可互换互用。
1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1]。装配式建筑最初出现于上世纪初期,并不需要现浇作业,只需要现场装配即可,同时,这种建筑中的构件成本并不高,性价比也很好,且带有绿色建筑特点。在生态环境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装配式建筑因具有绿色环保特征,受到人们的青睐。
2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2.1种类划分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拥有多种类型,按照形式划分有剪力墙形式、框架与核心筒形式、框架与剪力墙形式等;按照高度划分有多层混凝土式、高层混凝土与低层混凝土式[2]。在我国应用最多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但在商场等建筑项目中多采用框架式。
2.2抗震性能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任何建筑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装配式;另一种是半装配式,无论哪种装配形式,其装配程度的高低不会影响到建筑整体刚度,能够影响结构刚度的只有受力构件刚度与节点刚度,如果它们的刚度不达标,那么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建筑使用者的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应提升受力构件与节点刚度[3]。同时,在装配式建筑中有多个节点形式,不同结构刚度所带来的影响也不会不同,尤其是抗震性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过程中,应加强与现实情况的联系,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3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3.1框架结构体系设计
对于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体系来说,在我国商场建设中应用较多,也是应用力度较大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体系,主要是由于该体系质地相对较轻,便于运输,同时它属于综合性能相对较好的高层框架。在利用框架结构体系的过程中,无论是叠合板还是合梁都会在工厂内部完成,然后利用运输设备将这些框架运输到施工场地,再在现浇处理节点或梁端键槽等方式的作用下完成下一阶段的设计。为提高框架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的受力能力,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问题:一,强度等级控制。无论是柱混凝土还是预制框架柱底的强度等级至少要达到C30左右;二,平面设计原则。在设计梁柱中心线的过程中应做到竖向平面相同,且呈现对齐形式,在纵向上也要以对齐为主;三,预埋件的处理。对于框架结构体系设计来说,预埋件属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保证处于不同区域的预埋件能够很好的连接在一起,无论是承受轴力还是剪力都处于良好状态。
3.2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
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我国居民保障住房中的应用较多,在设计这种结构体系的装配式建筑时,可以根据需求与工厂实际情况选择剪力墙结构,既可以是半预制式,也可以是全预制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能满足设计需求。为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质量,满足使用需求,应关注以下几点内容:一,设计好承重墙板。承重墙是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做好承重墙设计,保证建筑质量,需要将承重墙搭建在两侧的山墙上。同时,做好内力计算结果与抗侧力设计。此外,在结构竖向抗侧力设计的过程中,应保证现浇方式能够将竖向主承力钢筋浆锚与连接带组合在一起,并做好抗震设计与连接设计,以便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避免出现中断的情况;二,控制好钢筋直径与强度。在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中应保证各个预制构建间的连接性处于良好状态。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传力良好,还要提高构造的可靠性。如果发现该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差,应适当提升钢筋直径与强度;三,注意与现场吊装环境的联系。对于剪力墙结构体系来说,如果在设计中采用的是分块设计,那么在实际设计中应注意与现实情况的联系,如房间构造、拼接位置等。对于竖向接缝的部位,应做到避免应用到暗柱中,且尽量避免在同一个建筑结构中应用多个构件。此外,在实际设计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做好验算,避免出现配筋变形等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合理,满足人们实际需求。
4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建筑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但不同的装配式建筑在结构体系与设计上的方式并不相同,注意要点也存在差异,因此,本文联系实际情况,分别对框架式装配式建筑与剪力墙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加大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设计与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陈秋实.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江西建材,2017,(02):50-53.
[2]王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维护体系发展现状[J].砖瓦,2016,(05):47-49.
[3]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建筑关键消防技术取得最新进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01):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建筑形式施工周期比较长,其安全性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所以,这就需要对于建筑结构体系进行创新。这样就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优化预制和装配两个过程优化预制和装配两个过程,实现了建筑构建方式的创新,很好地保证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优点主要是缩短了施工的周期,符合现代社会对于建筑结构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
1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对于尘世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尘世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就体现在建筑结构上建筑结构上。所以,为了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建筑行业应该注重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形式注重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形式,对于建筑体系不断创新。只有加强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推广工作只有加强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推广工作,在能够加快建筑工程施工的速度工程施工的速度,实现对于传统施工技术的有效突破,从而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好地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
2.1建筑结构的来源
在我国在我国,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研究时间不长。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重视始于出于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方面的考虑资源等方面的考虑,从而实现对于工业化更加有效的管理。因为因为,提出各个建筑施工单位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从而使建筑施工的技术得到更加有效的更新和换代使建筑施工的技术得到更加有效的更新和换代。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建筑结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为预制和装配。预制也就是应该预先制作是应该预先制作,在结合具体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原材料进行更加有效的加工进行更加有效的加工。我们可以把预制装配式建筑理解成为把施工建设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把施工建设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主要通过对于预先对于构件进行生产件进行生产,然后在现场完成简单的组装工作。这样的结构实现了对于传统施工模式的有效突破实现了对于传统施工模式的有效突破,大大改善了传统施工建设周期比较长的弊端建设周期比较长的弊端,很好地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全,从而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
2.2建筑结构的实际应用
在我国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主要是应用其进行大板建造。但是,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结构并没有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效的发展,其应用也就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但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世纪,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目前来讲,在北京和上海对于该结构的研究处于领先的地位和上海对于该结构的研究处于领先的地位。在上海城建置业发展公司建设的浦江大型居住社区率先使用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构件的构件。可以说,这很好地实现了对于传统建筑工程施工模式的突破式的突破,并且在实际的运行中,可以使我们积累更加丰富的应用经验应用经验,可以为以后更加高质量和高水平地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式建筑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2.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当前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运用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分别为专用型的结构体系和通用型的结构体系别为专用型的结构体系和通用型的结构体系。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当属通用型较广泛的当属通用型,其在结构的组成上与现浇结构比较相似似。而专用结构体系则是建立在通用型体系基础上,为了满足建筑物在功能上的需求足建筑物在功能上的需求。当前,专用型结构应用比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并且不断地在实际的工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试用效的试用。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讲,不同结构体系的创新是推动预制装配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动力动预制装配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看看,以主体结构竖向构件的预制技术比较难。同时采用各种建筑技术有机组合的方式建筑技术有机组合的方式,从而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势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体现优势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体现,其中就包括降减震技术结合的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等预制技术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等预制技术。
2.4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优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对于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具有诸多的优势。首先,相对于普通的工程施工来说程施工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中轻质墙板施工的比例比较大较大,这样就会导致施工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从而有效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能够有效控制施工的成本,更好地保证建筑施工的灵活性筑施工的灵活性。最后,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对于施工人员的数量和技术要求比较低,对于控制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核心关键
3.1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架构相对来说使用上比较简单单,在运输过程中质量较轻。在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尤其在一些高层建筑上,符合建筑发展的趋势。首先,结构整体应该保证平整和规则体应该保证平整和规则,对于内部支撑体系具有很好的强度和韧性和韧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结构良好承载力的要求。同时,不同梁柱的中轴线应该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上梁柱的中轴线应该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其次,应该对于钢接点和柱间的交接部位进行有效的处理接点和柱间的交接部位进行有效的处理,使框架的基础能够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保证使用混凝土的强度。最后,应该在内部构件之间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焊接方式该在内部构件之间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焊接方式,保证构件所处环境和承载力所处环境和承载力,优化施焊方式。
3.2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设计剪力墙的时候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设计剪力墙的时候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先,应该注重结合具体的使用环境和条件,优化纵横墙结构的选择选择,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满足正常的需求。其次次,应该在布置横墙的时候,合理安置承重墙板。最后,在确定剪力墙间的连接部分的时候定剪力墙间的连接部分的时候,应该注重结合承受点的特点进行构造设计进行构造设计。
4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的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不同施工区域抗震烈度进行考量量,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开发更强使用性的预制装配式结构预制装配式结构。在提升预制率的时候,应该注重不断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保证其专业化发展水平。只有逐步推动其构件的发展推动其构件的发展,使其各方面的特点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才能够实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够实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改变传统建设方法的目的。在完善设计理念的过程中在完善设计理念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现预制构件的自动化生产生产。
5结语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主要趋势,也是更好地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方法,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对其设计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鼓励不同的建设单位能够积极地运用该体系同的建设单位能够积极地运用该体系,才能够使其不断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行业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行业,为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们的生活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强 单位:泰安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工程的重要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并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在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也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问题,需要得到处置与控制。故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问题分析,再提出几点强化措施,旨意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确保建筑服务功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质量
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成本低、工期短、节能性强等特点,也是当前诸多建筑工程建设的主选方案。但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装配式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干扰建筑后续的安全和功能,亟需改进。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分析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详细内容如下。
1工程概况
为研究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本文结合某一具体工程的基本情况,展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工程为住宅工程项目,住宅用地规划总面积为99022m2,其中住宅总面积为9755m2,建筑共13层,高度为38.6m,具体的建设中,选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保障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本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选用装配式施工模式,实现对本工程的顺利建设。本工程在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针对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使得本工程顺利完成,并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空间。
2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管理中,本工程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影响大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管理提供帮助,详细如下:
2.1构配件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各类构配件,这些构配件的质量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服务具有直接关联。当前,国内的构配件生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包括:经验、规模和质量等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构配件均是由制造商的统一生产,再借助运送设备,输送到现场。但是,这一过程中,输送距离和输送车辆等均会对构配件造成影响,导致构配件发生损坏的情况,则造成构配件后续施工问题。
2.2施工准备的影响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实施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效果。如果,施工准备阶段,没有预先对施工中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且没有指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则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出现施工随意、施工科学性不足等情况,则导致后续施工问题。另外,施工现场的构配件也应做好存储管理,如果存储管理中,没有注重对构件的保护,则导致构件出现损坏,最终导致施工质量问题。
2.3人员因素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人员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巨大,其中,如果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了解不够充足,则导致后续施工不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展开施工。施工人员对构件的功能了解不足,则引起位置安装错误、参数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产生,威胁建筑安全。另外,如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则严重影响施工管理效果,体现在管理人员未按照工程需求,进行施工管控,诱发施工整体质量,最终造成质量隐患发生。
2.4施工设备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借助各类设备的配合,实现设备的装配等工艺。但是,如果施工设备存在问题,则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问题。如吊装施工中,吊装设备存在问题,则导致构件吊装过程中,出现连接位置不准确、预制件倾斜、掉落等问题,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如果设备存在异常,则会严重干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进度,不利于施工成本控制,威胁施工质量。
3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为探究分析建筑施工管理,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再针对上述影响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本工程的顺利完成。
3.1注重对构件的管控
鉴于装配式建筑对构配件的质量要求较高。故此,本工程为避免构配件出现问题,严格控制构配件的质量。本工程把控构配件的源头,注重对制造商的选择,确保制造商具有相应的资质,并能够严格遵循构配件的设计进行生产。而且,制造商的信誉和构件均良好。从而避免不合格的构件。本工程还对构配件的运输过程中进行控制,注意对运输距离、运输车辆的控制,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强化对构配件的保护,减少运输途中的损坏。在构件进入到施工现场前,展开对构件的检测,确认符合质量标准。此外,本工程加强对构件的仓储管理,存储中,注意环境对构件的影响,做好防护工作,定期进行损坏排查。
3.2全面的施工准备
施工前期,本工程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对周边环境和交通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施工组织设计,从而保障施工顺利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时,注意对施工进度的设置,避免盲目施工,有计划的按照施工规范施工,达到缩减施工工期的目的。此外,在进行构件应用前,预先对构件的进行筛查,确认构件的基本状况,排除不合格构件。施工前,应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增强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的了解,避免私自篡改施工设计的问题。制定完善的设计更改审核流程,确认申请符合标准才可批准,为后续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3强化人员培训
人员因素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影响加大,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强化人员的素质水平。培训中,选用分层培训的方式,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给予不同的培训方案。对于施工人员,主要从施工过程入手,增强施工人员对装配式技术的了解,加强施工人员对构件的熟悉程度,保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并严格遵循施工规范,避免由施工人员所致失误所致的安全问题。还需要注意技术交底的全面性,进一步增强施工人员对施工的了解程度。对于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的优化,由于装配式建筑属于相对新的技术种类,部分管理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流程不够熟悉,容易造成粗放式管理存在,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故此,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培训,增强对施工的了解程度。再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增强施工管理效果。本工程在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引入BIM技术,借助BIM模型构建,施工流程模拟,实现施工过程的5D模拟,从而管理人员能够从流程中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处置,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效果。
3.4优化设备管理
施工设备是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基础,本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严格控制设备管理,减少设备所致的施工问题。①本工程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需求,展开对施工设备的研究,明确施工所需的设备类型,保障设备的配置齐全,避免设备出现不足的问题。②本工程注意对设备检测检验工作,在实施装配工艺前,由检测人员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定,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在则及时排除隐患或更换设备。③本工程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专门的维护人员展开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制定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配合责任制度,由维护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将设备运行状态和维护人员的绩效结合,从而全面提高维护保养效果。再制定合理的设备维护周期,每次设备使用前和使用后,均进行相应的检测工作,避免隐患。
4结束语
本文结合具体装配式建筑的工程案例,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进行研究。先结合工程基本情况,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构件、人员的、准备和设备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认这些因素对施工和管理的影响。再针对这些具体的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构配件的管控、全面的前期准备工作、分层培训、设备管理优化等内容,从而保障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满足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需求,提高施工质量,降低隐患,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服务能力,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阳.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127.
[2]刘红生.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14~16.
[3]赵天祥.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7(4):26~27.
摘要:
在装配式的建筑施工工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安全工作就是安全监理,并且这项工作在整个施工监理过程中是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这对于工程安全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施工监理主要是监督装配式施工中的施工单位是否进行了安全生产,并对安全生产进行一定的有效管理。因此,文章从装配式建筑施工工程安全监理的意义、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质量监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质量监理的有效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建筑;装配式;施工监理;安全生产装配式
建筑是当前环境下新兴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该建筑方式正在往集约化管理、装配化施工、工厂化形式的生产、标准化的设计以及规模化的建设等方向发展,争取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装配产业链。如何对此种建筑方式所施工的实际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理,这对施工监理提出了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尽管装配式的建筑是通过最为先进的建筑技术施工完成的,并且不会受到恶劣环境以及气候的影响,工厂化形式的生产使得构件质量被显著地提升,但是装配式的建筑方式有自身的重要节点以及重要工序,如果监理不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以及管理,那么工程的完成质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1、装配式建筑施工工程质量安全监理的意义
对于装配式的建筑施工来说,由于是一项比较全新的建筑方式,在各方面技术上的可操作性还仍待查验,并且施工过程当中具备较高的危险性,施工程序较为繁琐,这就造成了影响施工安全有方方面面的因素,施工人员在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上比较差,显著提高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建筑企业已经将安全生产的许可制度牢牢放置于施工过程中,并且还结合当前环境下建筑市场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市场的有效控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施工现场中的安全生产有效检查不断地增大。尽管在上述非常有效的措施的保证下,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和有关建设部门,从来没有对施工工程的相关安全监督以及管理提出并制定好与其相对的规章制度,与此同时,有许多的建筑企业以及施工部门对自身获取的利益十分关注,对于工程施工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往往不给予较多的关注,这就造成了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这个新兴施工方式会缺乏一定程度上的监督以及管理。由于大部分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安全生产的知识水平比较低,自我的安全保护意识也比较薄弱,如果缺乏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那么就会容易使得施工作业人员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加。由此可见,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监理单位的监督以及管理,这对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施工过程的安全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
2、装配式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装配式建筑市场上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在当前环境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自身获取利益的多少赋予过多的关注度,包括装配式的建筑施工类型,而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赋予了较少的关注度,对于建筑承包单位来说,往往关注的是建筑工程项目在投中标方面的实现情况,而对于施工程序是否处于完善水平没有过多的重视,只是希望能够接到非常多的项目,而对于施工质量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大部分的中标企业或者单位常常会把自己已经投中标的工程,以非常低的价格包给和自己是合作伙伴的施工队,并且在转交的过程当中还会获取到一定数额的利益。然而,从许多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企业资质来看,其对于施工作业人员的监督以及管理较为松散,给施工作业人员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人身安全隐患的同时施工的质量也无法得到确切的保证。由此可知,施工的质量高低是和建筑企业的严格监督以及管理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如果装配式建筑施工市场上没有存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那么就会造成施工质量明显的下降。
2.2装配式建筑设计环节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于不同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在设计图纸时的表达深度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尽管设计都能够满足现场的安装以及构件批量生产的基本要求,但对于设计流程的管理常常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设计交底现场当中不留有PC深化设计以及最初设计的相关交底书面材料,单单只靠一次交底,会给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的误解,使其对设计的要求以及设计想要传达设计意图的领会出现不完全的情况,施工人员如果只靠自身的经验展开施工,那么质量会非常低、安全风险非常高的。除此之外,在对预制件进行安装时涉及到的安全内容、支撑系统以及器具,设计人员需要和施工负责人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有较大面积的工程出现质量方面的安全问题[2]。
2.3施工现场环节存在的质量问题。在施工现场环节当中,涉及到的质量问题有:第一,预制构件在外观和质量方面是参差不齐的。当前的预制构件大多数都是按照产品的形式进行的,由施工总负责人进行相应的采购,在施工现场做的主要是对外观质量以及尺寸进行相应的检查,但在检查过程中,常会看到的问题是现浇的结构在外观质量方面比较差,使得现浇结构和预制构件之间的尺寸很难掌控,两者之间存在的缝隙比较大,这对于节点的处理以及防水的施工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就监理来说,负责的就是对构件这种隐蔽的工程进行质量管控,但是在管控效果上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积极改变;第二,监理在质量资料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在工程资料方面,监理所收集到的工程资料不能对工程的实际质量情况有较为清晰的反映,隐蔽的验收记录是非常简单的,对于实际施工的状况以及设计变更的情况作以详细的记录。在对混凝土的构件进行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隐患,并且大部分工程没有按照预先的要求对出厂强度以及混凝土脱模进行详细的验收,或者有时也会出现验收记录不全的问题。
3、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质量监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施工的质量监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方式的转变,由施工现场旁站监理转变为驻场监造,监理人员需要做的是:第一,将全部项目构件的进场验收准则以及秩序规范化,明确构件进施工现场的具体验收比例,如果构件出现质量缺陷以及损坏情况,那么在进场时需要在报审中详细记录质量情况,将质保资料准确无误的记录下来,对全部项目的构件合格证进场规范化且正确的填写,每一个构件在进场前,都需要有一定的验收记录;第二,对所有项目的构件监理进行规则的细致化实施,将装配式建筑的重要部位以及关键工序明确好,按照记录要求对工序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并细致化的记录;第三,在对施工方案进行监理审查时,需要对连接内容以及现场安装进行充分的了解,保证整个施工安排是合理有序的,且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第四,对于装配式建筑进行巡视检查时,需要将实测实量、旁站记录完善化,所记录下来的资料需要能够体现出整个装配式建筑当中的过程控制[3]。
3.2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理的体系。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理体系的具体性操作有:详细分析施工内容,将施工监理工作的重点确定下来,并将监理工作的要求和经验以及施工监理的对象和内容结合起来对监理工作内容展开相应的先后排序以及轻重的区分,确保监理工作的提前性以及高效性,从而能够避免较大危险事故的出现。除此之外,该体系还需要保证施工成果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监理工作的质量处于较高的水平,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成本处于正常范围内,不仅要保证施工的质量,还要保证其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都在较高的层次上。
3.3装配式建筑监理的质量流程控制。在施工前,监理需要将有关的施工方案、图纸会审、监理细则以及监理规划详细录入至工作系统当中,并且需要在系统中对这些信息进行持续性的跟踪以及审核。在构件的驻场验收系统当中,监理人员需要将有关构件的使用部位以及驻场验收的数量录入到系统当中,从而能够形成构件(材料)的监督台帐。此外,构件的进场复验系统可以现场验收构件,并且还可以对构件信息进行录入,监理所需要找出工序所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将问题反映给相关专业人员,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施工现场当中,监理人员需要对现存的以及和PC相关的标准以及规范准则有着充分的掌握,这是因为制定的PC方案是和设计图纸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在完整性和针对性方面比较缺乏,比如在构件的支撑形式、塔吊能率、堆场、运输道路方面都有一定的缺少,并且在方案的设计上,监理人员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抄袭方面的查验。除此之外,由于大多数管理人员在PC技术的掌握程度方面都比较低,故而为了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监理人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知识掌握的检查,在对现场的构件安装以及绑扎现浇结构钢筋的顺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这样可以将工程的质量明显提高,施工也可以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理在工作当中出现问题的关键性原因,是由于中国在此类型建筑方式上的发展时期比较短,仍存在太多不完善的结构。装配式的建筑施工监理工作是比较复杂的一项工作,要求监理人员需要具备非常专业的技术,并且由于各部分的施工过程常常都会涉及到和质量监理有关的问题。因此,装配式建筑施工要想降低质量低下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需要做好自身的监理工作,要对和施工安全有关的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使得质量监理发挥出较高的预控作用,安全事故发生率才会明显降低,工程质量也会有非常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苏杨月.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质量问题及改进机制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2]应洁心.中新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对比研究[D].东南大学,2017.
[3]罗利平.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探索[J].工程质量,2016,34(S1):19-22.
【摘 要】现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重要部分理应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采用现场制造较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实现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应用;发展
一、引言
以工厂预制的构件和配件,在施工现场用机械装配而成的建筑,被称为装配式建筑。工厂化生产,机械装配现场作业,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产业化特征。这种建筑方式提高了建造速度,减少了施工现场环境污染,提高了建造效率。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和发展对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及应用
1、国外的研究及应用
由最初的美洲移民时期的木构架拼装房屋,到二战后为解决欧洲、日本等国的房荒问题,而发展起来的装配式建筑,以其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
作为工业革命源头的欧洲,建筑工业化比较发达,装配式建筑有很广泛的应用。西欧发达国家如法国、英国等,对装配式大板建筑进行了重点发展,总结了建筑构件生产施工过程中的经验,研发了一套专用于装配式住宅建筑的体系。法国的大板建筑技术上比较成熟"在非地震区可以建造25层的建筑,在地震区也能建造10-12层的建筑。
美国在1991年PCI年会上提出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作为美国建筑业发展的契机,由此带来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美国二十年来长足的发展。现今美国,混凝土结构建筑中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占到了35%左右。此外,采用高强硅砌块的13层大楼――加州希尔饭店经受了大地震依然完整无损。被誉为美国最高模块化建筑的希尔顿帕拉西奥德尔里奥酒店,1968年设计建造现在仍然在使用,这足以证明了预制结构的耐久性。
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日本,建筑工业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日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亚洲也处于领先地位。日本现有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房屋是装配式建筑。这与日本在立法方面给与装配式建筑税收、财政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密不可分。
2、国内的研究及应儿童字谜大全及答案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应用最多的是多种预制屋面梁、预制空心楼板、大板建筑、吊车梁、预制屋面板,但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比较落后,预制构件整体性差、承载能力低、延性不好、构件的跨度也小,由于这些物理性能和功能的许多局限,到90年代中期,全现浇式混凝土建筑体系几经逐渐取代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此后经济迅速发展的近十年间,预制装配式施工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预制构件的加工精度与质量方面的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重新升温,发展态势快速、良好。目前国内的一些知名建筑企业如上海万科集团、南通建工总承包有限公司、上海瑞安集团等开发的项目中均采用了预制装配式建筑,取得了较好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效果。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装配式建筑应用比较普遍,香港屋宇署制定了完善的预制建筑设计和施工规范,高层住宅多采用叠合楼板、预制楼梯和预制外墙等方式建造,厂房类建筑一般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建造.。台湾地区建筑体系和日本、韩国接近,装配式结构的节点连接构造和抗震、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很成熟,装配框架梁柱、预制外墙挂板等构件应用较广泛,预制建筑专业化施工管理水平较高,装配式建筑质量好、工期短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装配式建筑的分类及其发展
1、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逐渐发展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模块建筑、轻型框架建筑、升板和升层建筑五种主要形式。
(1)砌块建筑
墙体是由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的建筑称为砌块建筑。多用于建造3-5层的建筑。建筑砌块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又分为空心和实心两类,砌块建筑有比较多优点,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便,造价也较低。
(2)板材建筑
板材建筑又称为大板建筑,是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的。多用于全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有效的减轻了结构的重量,扩大了建筑使用面积,增强了建筑抗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者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或者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
大板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物的造型和布局,内部缺少灵活性的分隔。设计中要尤其注意节点问题。以保证构建连接的整体性。解决好外墙板接缝的防水以及楼缝、角部的热工处理等问题。
(3) 模块建筑
模块建筑是由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工厂化的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盒式建筑的装配形式有:
1)整体模块式,完全由承重盒子重叠组成建筑。
2)板材模块式,将小开间的厨房、卫生间或楼梯间等做成承重盒子,再与墙板和楼板等组成建筑。
3)核心体模块式,以承重的卫生间盒子作为核心体,四周再用楼板、墙板或骨架组成建筑。
4)骨架模块式,用轻质材料制成的许多住宅单元或单间式盒子,支承在承重骨架上形成建筑。
也有用轻质材料制成包括设备和管道的卫生间盒子,安置在用其他结构形式的建筑内。盒子建筑工业化程度较高,但投资大,运输不便,且需用重型吊装设备,因此,发展受到限制。
(4)框架轻板建筑
其组成部分是板材和预制的骨架,可用钢、木做成板材和骨架的组合,但大多数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承重骨架。承重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框架结构,承重框架由柱、梁组成,再搁置非承重的内外墙板和楼板;二是板柱结构,由柱子和楼板承重,内外墙板是非承重的。骨架板材建筑结构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内部空间分隔灵活,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的建筑。此结构装配形式有两种:全装配式、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保障骨架板材建筑结构的刚度需求和整体性的关键是构件的连接,柱、梁、板等节点连接十分重要,具体施工中应以结构需要和施工条件为前提,使用哪种方式经计算后再进行设计和选择。
(5)升板和升层建筑
升板建筑是底层混凝土地面上重复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竖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以柱为导杆,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压千斤顶把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外墙可用砖墙、砌块墙、预制外墙板、轻质组合墙板或幕墙等;也可以在提升楼板时提升滑动模板、浇筑外墙。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较大,楼板承载力也较强,多用作商场、仓库、工场和多层车库等。升层建筑是在地面安装好升板建筑每层的楼板的内外预制墙体,然后一起提升的建筑。这种建筑方式可以加快施工速度,对于场地受限制的地方非常适用。
2、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为了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理清与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全面推广会给现有的设计施工监理带来的深刻变化,制定相关政策来适应建筑产业的新变化,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建立起一系列完整的生产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验收标准。实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售后服务的一整套产业过程中有标准可依;加强技术集成,加快推广步伐,建议将一些成熟技术纳入标准,强制实施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加大推广装配式建筑的科技投入,加快形成多种装配式现代建筑体系。
四、结语
我国已经有了一些代表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和示范工程,装配式建筑符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是我国房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黄小坤,田春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J].住宅产业,2010(9).
[2] 徐勇刚. 预制装配式住宅的研究与实践 [J]. 住宅产业,2012.07.
[摘要]高职院校以技术教学为主,在装配式建筑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技术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阐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以期提升教学效率,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装配式教学;课程改革;学生
随着国家经济的提升,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形成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其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具有低成本、短工期的优势,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装配置建筑教学也应发生改变,与时代接轨,与产业融合,进而培养大批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1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建筑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经济、社会就业、城乡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提出绿色、发展、共享等理念后,装配式建筑逐渐映入人们眼帘,成为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装配式建筑能够推动建筑的绿色发展,满足人们基本需求。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家经济的有效提升。鉴于此,高职院校应与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培养装配式建筑发展所需的人才,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研究教学模块。当前,装配式建筑产业软硬件基础薄弱,从业人员又缺乏工业化管理思维,难以适应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在教学内容上以技术研发、设计、生产等内容为主,积极探索更优的教学模式,更深入的技术研究课堂,才能满足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对技术的迫切需求,对专业人才的需要[1]。
2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2.1环境污染逐渐变小
传统的建筑容易产生很多固体废弃物,比如建筑垃圾、石块以及粉尘等,这会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通过应用装配式建筑,能够在施工现场实现装配工作,这样很好地避免了污染的产生,可以很好地改善施工周围的环境。所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会使得环境的污染逐渐变小,更有利于我国构建绿色环保型社会。同时这种装配方式产生的噪音比较小,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实现和谐发展。
2.2安全质量稳步提高
因为目前建筑工程更加注重高层楼房的建设,相应的高空作业也就更加频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由于具体的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容易导致整个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在后期改进过程中将增加工作难度,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而应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都是在低空作业,避免了高空坠落等情况,使得建筑的安全和质量稳步提高,这也就从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建筑水平不断提升。
2.3节能效果更加显著
由于我国水资源比较紧张,而装配式建筑很少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另外对施工中的其他材料,通过装配式施工的办法,能够进行科学地设计,并且合理使用材料,这样也避免了建筑材料的浪费,极大地节约了能源,所以在节能领域,装配式建筑大有用武之地。
3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
3.1装配式建筑教学应补充的内容
3.1.1装配式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掌握装配式建筑教学基本原理,围绕该知识点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包括房屋建筑与装配式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房屋建筑设计的有关内容。鼓励学生在装配式建筑学习中创新思维,以房屋建筑学为起点,设计一次装配式建筑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探索能力,并熟练运用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3.1.2装配式建筑构造内容。装配式建筑通过形式创建与精细化的设计,创造出许多实用的新型构造。其内部结构点的连接使得建筑成为复合多层装修构造特点。因此,教学中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成熟内容、适宜内容补充到教学中,及时进行总结,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尤其应利用地方的标准图纸,为学生讲解装配式建筑构造中BIM技术的运用,应用软件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直观触感。3.1.3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装配式教学工业的.有关内容,如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以及管理科学化。尤其BIM技术的运用,更应体现在装配式建筑教学中,利用该软件为学生展示装配式建筑从设计、构建,到施工、运用等的全过程,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基本内容。
3.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建筑工程类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结合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基本情况,以及实际内容进行分析,并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周边建筑等有关的教学内容。利用成功的案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内容,让学生看得见、摸得到,能够真正融入其中来了解装配式建筑的真正内涵。或开展专题讲座,将装配式教学内容与建筑工程的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兴趣,创设具体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2]。同时,专业教师应重视模块化教学,将装配式教学知识与施工内容结合在一起,科学的整合专业教学知识网络结构,并按照基础知识、建筑施工知识、岗位知识等模块进行划分,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结构,有效突破重点与难点,增强学习能力。
3.3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变革教学方法,要重视手段与模式的改变。在建筑工程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手段的变革,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现场实训等多种教学手段。其中,BIM三维模型信息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真实的现场施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有关知识。准确把握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差别,以及装配式建筑中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注意事项、质量要求等内容。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为学生讲解,包括外墙挂板体系、装配式剪力墙体系等,针对不同个体系内容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受力结构、内部构造、以及细节构造等。并将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做比较,分析其中所涉及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特点,以及适合哪些建筑类型。继而具有针对性的把握装配技术与建筑要求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3]。
3.4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流行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与多家施工企业加强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利用施工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实训机会。按照学习阶段,合理安排学生参与到实际施工中去,切实了解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体系结构、施工要点以及施工工艺。例如:在学习装配式剪力墙体系时,要预制主要受力构件,如剪力墙、梁、叠合板、阳台、户隔墙等。施工期间要在现场拼装后对墙板间竖向连接缝进行灌封处理,对主要受力钢筋在可靠连接后进行浇灌处理等。在实践教学中,在现场施工人员的示范下,学生应主动参与到施工中来,掌握施工方法、工艺、技术、以及注意事项等。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技巧,准确掌握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顺序,了解预制件与装配之间的关系,以及组装顺序、组装方式。利用学生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装配式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改革中。高校应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将自己有限的资源与企业合作,拓宽自身教学途径。在合作过程中了解装配式建造的方式,提升教师对装配式专业生产操作的熟练性。而企业能够通过合作,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体系,直接获取人才,增强企业内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来实现高校装配式实践教学的改革目的。以人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本途径,采取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招生之方式,构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新目标。一方面,有助于装配式建筑专业的构建与发展,促进高校装配式教学设施不断完善,继而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基地,促进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与校园合作,可以协定招生之方式,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培养人才数量与质量,控制改革的方向。利用企业的力量推动装配式实践教学不断发展,实现产教结合新模式。校企合作,实现双方互惠互利,相互依托,把握方向。实现双方的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最终实现装配式建筑实践教学最终发展目标,促进生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3.5充分利用BIM技术开展实践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装配式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教学,需要充分利用BIM技术。比如高校可以对社会上的公司进行调查,选择装配式项目上比较有实力的公司进行合作。这种合作主要是实践方面的合作,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先从理论知识上做好理清工作,为以后的实践打好基础。专家们的见解和知识都比较独到,并且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可以向学生介绍最新的技术与世界前沿科学理论。尤其是BIM技术更新和升级比较快,必须时刻把握形势,及时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定期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包括安排学生去施工单位进行参观,了解BIM技术的最新特点,以及应用流程。或在构件厂的构建制作中,可以一边参观,一边听着专业人员进行讲解,从而更深入地了解BIM技术。如果条件允许,时间充裕,教师也可以进行安排一些同学去指定的公司进行实习,通过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做好铺垫。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一些BIM相关的竞赛,组织广大学生踊跃参与,并对表现突出和优异的学生作品进行奖励和表扬,从而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喜爱BIM技术,并且在平时的活动中不断讨论和学习,进而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们模拟制作一些装配式的构件,比如一些阳台、楼梯和梁柱等,并且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锻炼动手能力。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之间,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并且做好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制作水平,另外,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学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3.6发展人才培养战略
装配式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对人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降低。因此,传统教学手段与人才培养理念已经落后,高校应以培训专业工程师的理念为主要培训方式。建立装配式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地方高校是人才的培育基地,对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较强的优秀师资队伍。要强化装配式人才培养理念,组织地方高校教师深入建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学习。加深教师对装配式人才培养的认识,围绕设计、生产、施工、管理、装修等几个领域为中心,开展实训课程并加强实践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老鹰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将实践课堂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有效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探索性。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完善装配式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利用先进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满足岗位职业的能力需求,准确把握改革方向。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详细分析岗位职责并对做好调研工作。根据企业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并突出岗位能力训练,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继而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与构架。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围绕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需求,以该专业为中心开展多途径、全方位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提升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能力,进而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条件,促使高校早日实现教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教学变革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教学变革的有效举措,得出应补充有关内容,如装配式教学的基本原理、构造内容,智能化装配式的有关知识。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模块化教学方式。要优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BIM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场景,亲身体验施工过程。要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原理,了解装配顺序,掌握施工要点。
参考文献
[1]曾在平,胡志明,李斌.装配式建筑在建筑结构课程的“BIM工作室”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16):54-55+58.
[2]刘建邦.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3):42-44.
[3]蔡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装配式建筑实训教学实践研究--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3):95-98.
[摘要]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导致装配式建筑的人才队伍跟不上发展速度,加强装配式建筑专业的教学改革成为了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
1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在我国,校企合作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模式,装配式建筑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教学工厂模式
教学工厂的模式,主要是具有教学、生产、培训的功能。是由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起符合企业要求以及技术教育要求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聘请专家顾问或者是经验十分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来,将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学校的教学环境融合在一起,在教学工厂的模式下,教学人员和企业的工作人员实行双岗双责,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意识。
1.2订单模式
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中的订单模式,主要指企业根据需求量向学校下定单,学校和企业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根据企业的需求量以及需求方向,学校制定相应的人才计划,在学生毕业之后和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订单模式的合作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还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给企业节省了培养成本。
1.3学工交替模式
学工交替的合作模式,是将理论学习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进行交替,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企业完成实习任务。高职院校主要是进行实用型、技术型以及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学工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并且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快速的成长,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生活。
1.4技术服务模式
技术服务模式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对员工培训,目前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竞争越来越激烈,其装配式建筑企业更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在进行员工培训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老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培训技能。技术服务模式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服务于地方企业,为地方经济提供服务,提升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技能。
1.5“科技服务”模式
学校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模式是企业提供资金、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设定可研方向,是比较深层次的一项合作模式,在科技服务的模式下,教师和企业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成果的创造,进行项目的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产品、技能或者决策。总的来说,科技服务模式是一种共赢关系,企业和教师共同的进行成果的研究。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路径
2.1转变合作观念,找准校企合作的利益基点
要想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就要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并且转变合作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校企合作是一种共赢,是给双方带来利益的。学校和企业都要进行换位思考,满足双方的发展,学校要做到求同存异,确保学校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寻求企业和学校的一种平衡。只有确保共同利益,合作才能长远。校企合作模式是在进行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将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联系在一起相结合,企业也要转变观念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明确在校企合作中自己的定位,为社会提供更加符合社会实践的装配式建筑专业的人才,同时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提升企业的发展以及自身价值的文化层次。
2.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要作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在现实情况中,很多的地方政府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带来的好处,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很少,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只有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使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为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政府应该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信息的提供。在校企合作中,存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供给存在的困难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高职院校供给的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和企业所需要的存在偏差也是在所难免的,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是政府工作中的关键;(2)制度的建设。要想确保校企合作能够良好的发展,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这主要是由于校企合作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做好政府制度建设也是政府的重点工作。(3)法律法规的维护。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利益分配或者是产权问题。这就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进行规定,只有做好法律法规的约束,合作才能更加的规范化。
2.3树立面向产业需求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基本的教育方针,面向产业需求,充分考虑市场情况,进行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教学的调整,确保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就业和实践需求。在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将市场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确保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在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估的培养,确保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岗位相匹配。在课程体系方面,高职院校要和企业共同研讨出符合企业的专业设置、课程计划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在这过程中听取企业代表的意见,同时在坚持自主原则的前提下,发展引企入校的模式,以企业的技术标准为基础,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以适应企业以及行业的变化。
3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应该找准利益基点,加强校企的合作,和企业共同制定出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强体制建设,引导企业主动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满足企业、高职院校、人才、市场各方的利益诉求。
参考文献
[1]张士辉,朱冬光,王国英.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2):189-193.
[2]徐公芳,蒋承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7):40-43+57.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现在装配式建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装配式建筑主要指的是使用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完成装配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节省劳动力、可以有效摆脱气候条件限制的优势,并且建筑的墙体可以进行反复的拆卸,有效实现墙体的重复利用,避免产生多余的建筑垃圾。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建筑且行且珍惜出自工程的施工要求也逐渐提升,住宅建筑工程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作为住宅建筑说过程当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也面临着新的压力,所以需要不断对该技术进行完善。
2、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通常情况下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来讲,主要指的是在住宅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搭配使用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将混凝土构件在工厂使用加工的方式对其进行工业化的加工以及制作,在这个环节当中,主要是对混凝土构件的梁、板等部分进行生产与制作,尽可能地结合实际情况装配好建筑的阳台或者是楼梯的部分结构。
3、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的优势
3.1绿色节能优势。因为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所以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源。同时因为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在具体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于能源的节省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虽然人们节能环保的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但是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仍然没有办法做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看,建筑企业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对于钢筋以及水泥等施工材料的需求量比较大。同时在时光的过程当中对于一些不可再生的水泥等特殊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多,这样就间接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建筑工程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3.2性能优势。装配式建筑在具体使用的过程当中具有非常强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保障居住者的安全。构件在实际加工的过程当中主要是采用大量的保温材料,并且具备非常好的密封性,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保温性能,使建筑工程能够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装配式建筑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主要的构建就是钢筋混凝土,所以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会使用刚柔合并的施工原则,有效增强施工构件对于外界环境的时候能力,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问题及解决措施
装配时混凝土构件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对于建筑工程的标准化以及模式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房屋建设工程自身的特点以及经济效益要求装配时混凝土构件在具体使用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标准以及科学化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房屋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此,政府的相关部门以及行业机构都应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化以及模块化的研究。另外,我国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比较单一,对于新技术的研究以及改进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加强同各方面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实现多项技术、工作人员以及行业的融合,对此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合作,结合实际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研发出具有良好性能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5、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分析
5.1安装技术要点。建筑工程在安装施工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设备比较多,比如:楼梯板、阳台、预制墙板等等。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是安装PC板,就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固定架,这样可以为后期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奠定基础。如果是安装飘窗,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就需要保证螺栓以及螺母之间的连接位置,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飘窗安装的施工质量。如果是安装楼梯,需要有效保证楼梯的支撑强度,这样才能够保证楼梯在安装施工完成之后能够有效投入到使用过程当中。如果是安装阳台,就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叠合阳台的高度,同时还需要落实好叠合阳台的固定工作。
5.2预制构件的吊装操作。通常情况下,预制构件在具体吊装施工的过程当中主要分成两个系统:(1)湿式系统。湿式系统的吊装环节主要为:进行放样→预制柱的吊装→预制大梁的吊装→预制小梁的吊装→楼板的吊装→相关外墙的吊装→阳台板的吊装→楼梯的吊装→现浇的环节以及对于机电的配置→最后一步就是楼板的灌浆工作。对于湿式墙板来讲,具体安装方式主要是:在墙板的上部进行预留锚筋施工,锚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插入到叠合浇筑层。在对楼板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墙板上部与其结构体使用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方式进行施工,在墙板的下部需要使用铁件合理地进行连接,需要流出一定的滑动空间,这样能够子啊发生地震的时候可以跟着进行晃动。(2)干式系统。对于干式系统来讲,其主要的吊装施工工序是:选取放样→预制柱的吊装→预制大梁的吊装→预制小梁的吊装→楼板的吊装→阳台板的吊装→楼梯的吊装→现浇的环节以及对于机电的配置→楼板的灌浆→完成相应的结构体→最后进行外墙的吊装工作。
5.3PC、PCF技术。PC技术主要指的是在建筑楼梯、阳台、内隔热板等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中,而PCF技术主要指的是使用在以叠合楼板预制板作为代表的预制混凝土模板制造的过程中,在电梯井、内部剪力墙与部分内隔墙结构建设的过程中仍然是采用支模现浇的方式进行施工。通过对PC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全预制构件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安装问题,并且还能有效地解决窗框以及墙板、保温等预制构件施工的相关要求,有利于改善窗框渗漏的情况,降低工程现场施工的作业量,并且避免繁杂的后期施工。
6、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体系在具体什么过程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装配时混凝土构件符合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建筑行业在具体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创新精神,在原有的技术支持之下,创造新的施工技术,在工程街上的过程当中不能一味的青睐现浇混凝土,在这装配式结构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大投入力量,就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的污染,促进建筑工程工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兰,宋萍萍,杨震卿,等.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5(3).
[2]赵金海.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发展及前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
摘要:装配式建筑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可通过优势分析探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 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从而探究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成本分析; 应用前景;
1、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日新月异, 房地产作为基础性支柱产业, 不但从根本上改善了人居环境, 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就业率的提升。目前, 各行各业科技化进程加快, 房地产业也将改变以往的粗放式发展方式, 从根本上进行科技化改革。装配式建筑在降低成本消耗、提高环境效益、规避劳动力浪费等方面有很大的潜在优势。因此,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从一方面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 另一方面也顺应了房地产业科技型发展的新道路。
2、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分析
(1) 缩短施工周期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可以在工厂中进行, 且每层之间的并联式生产方式, 通过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升, 降低劳动成本投入, 提升施工效率, 极大缩短施工周期1.传统的施工方式, 每层的主体结构需要一个星期左右可以完成, 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 每层的实际工期大致需要三天左右, 建筑整体可缩短约三分之一的工期。
(2) 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的施工作业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例如:污水废水、噪音污染、粉尘污染、白色污染等。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各构件均在工厂内完工, 避免了现场的混凝土搅拌、泵送混凝土等多重施工环节, 在构配件的运输、装卸、安装过程中避免扬尘, 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噪音污染, 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 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2.
(3) 减少资源浪费
传统的建筑方式需要在外墙搭接脚手架, 而却需要很多临时性支撑建筑, 造成了资源和人工的双重浪费。而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 是使用工厂内生产机器的可循环模具, 可反复利用流水线生产, 降低资源消耗, 节省生产时间。施工现场作业时, 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 可以将繁琐的施工流程转变为拼装和吊装这两个环节, 减少了各项能源的浪费和污染。
3、装配式建筑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发展起步较晚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较比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较晚, 其中发展相对较早的欧洲装配式建筑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日本在亚洲地区领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3.纵观整个欧洲装配式建筑发展史, 其最可取之处在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根据我国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空间甚广, 但由于我国发展起步较晚, 结构配件产品形式单一, 机械化工业化水平较低, 本土所生产的装配式产品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无论从生产方面还是现在施工安装方面均达不到质量要求, 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发挥。
(2) 质量监管不力
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监管不力主要体现在质量监管方面的政策和管理不到位。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建筑行业的不规范行为仍然存在, 且轻质量以控成本的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隐患, 增加的维护成本, 桎梏了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贯穿整个建筑过程,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管工作并没有深入到每一个环节, 而只是停留在施工设计审查、招投标等方面, 而建设中后期的具体管理则由项目管理单位、质监站等部门承担。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建筑项目管理断档, 各部门沟通不密切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隐患, 没有完善且成熟的管理制度。
(3) 质量信息未共享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 均需引入各式信息化技术, 如BIM技术、3D激光扫描技术、云数据平台, 及大数据等4.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 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尤为重要, 倘若质量信息不能在项目建设中各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之间实现实时动态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 则不能及时全面地协调各方的凸显问题, 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误甚至误导决策, 从而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因此, 各责任链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质量信息的资源共享, 完善信息共享体制可以大幅度减少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明, 推诿卸责等现象。
4、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策略
(1) 融入产业化理念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实现后发赶超的前提是理念的融入, 将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制造进行产业化生产, 将装配式建筑的专业人才进行产学融合式的培养, 通过制定并完善产业推进体系, 来填补现阶段市场中装配式产业链发展断层的现象。产业化理念的融入首先要覆盖全产业链企业, 督促企业在制度建设、硬件设施、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等诸多方面入手, 形成产业化的有机统一, 立足于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同时, 着手于管理制度的规范实施。此外, 还需同步扩大生产, 与政府、平台公司、质监部门、施工单位形成联动, 提升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和认可程度, 加速培养龙头企业, 以市场导向来指导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 加强政策导向
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而言, 在我国仍处于接收期和上升期, 最有效的促进方式是以政策为引导, 技术为支持的发展模式。政府应在合理范围内给予政策支持。在经济政策方面, 可以在整个装配式建筑的生产使用周期内, 大力提升税收、价格、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力度, 从水电资源、建筑用地、指标申请、容积率奖励等诸多方面入手, 配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新机制, 顺应整体建筑体系, 形成一系列完备的优惠政策5.特别是在企业用地等基础性方面, 可以在企业建厂初期就给予土地购买优惠, 如果企业利用工业园区内的厂房, 园区的直管部门应帮助企业选购厂房, 促进项目落地。
(3) 着力人才培养
任何产业的发展, 人才是第一要务。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应从高校入手, 开设相应的理论与实践课程, 从根本上培养专业型人才, 也可以从建筑专业进行课程融合, 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结合, 实现校企合作, 优化从业人员结构, 以理论促实践, 以教育谋发展。从长远来看, 可以建立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评体系, 范围限制在建筑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及学生, 以学历、专业和工作年限为报考条件, 建立考评制度, 培养专业从业人员。
(4) 创新监管制度
从法规政策层面的改革可以有效提升监管质量, 主管部门应加快推进监管制度的创新发展, 从项目招投标、勘察设计、造价定额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 同时加大对构件生产、市场销售、施工监理、质量安全、工程验收等诸多环节的参与度, 完善监管流程, 确保各个环节责任到人、质量到位。整体流程中, 最为重要的是构件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是影响整个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因素。质量监管应贯穿在整个构件生产过程中, 对构件生产企业进行备案登记, 同时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对构件的产品流向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并及时分享有关信息。同时对各构件的生产产能、市场数据及生产计划进行合理化分析, 从宏观上进行构件市场的供需调控, 维护供需平衡。
5、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与前景展望
(1) 应用范围
当前, 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 建筑形式的改革和民生需求日新月异,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 在公共卫生间、临时性宿舍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 城市施工地区不断增大, 施工人员的住房问题是确保施工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大批量务工人员入城, 员工宿舍的改扩建成为了每个工地的难题, 而装配式建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且节省国家成本。此外, 装配式建筑独有的环保型、高效性和低成本性等优势, 对房价形成一定程度的调控, 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环保性高、低成本的装配式建筑还具有保温隔热的效果, 有效解决了施工现场住房条件恶劣这一问题, 将城镇化中的“住房”落实到位。
(2) 装配式建筑的前景展望
根据现阶段的发展规划, 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的融合是必然趋势。BIM技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对, 可以模拟三维立体化模型, 将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成本造价进行全面展示, 有助于建筑的后期维护与管理。此外, 装配式建筑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 其环保度高、成本低等特点, 可以有效的节能减排, 很好地落实了绿色建筑施工的根本原则, 并可以通过构件生产的深入设计、安装顺序优化、提高构件重复率等方式, 降低生产成本, 直接降低人工费和措施费。
6、结束语
目前,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 建筑行业的诸多弊端, 如高产能消耗、高污染、高浪费等问题仍旧制约着经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可以有效解决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 极大程度上回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且与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相契合。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阶段, 虽然前期投入较大, 技术和人力资源都不尽人意, 但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考虑,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低、环保度高、工期短等诸多优势, 均可为我国建筑行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添砖加瓦, 随着对其材料和技术的深入研究, 装配式建筑占领未来建筑市场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动态管理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分析[J].范钦培.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2017 (1)
[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及合理应对方式研究[J].陈德桂.住宅与房地产.2017 (6)
[3]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思考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夏侯遐迩, 李启明, 岳一搏, 贾若愚.建筑经济.2016 (2)
[4]2014年全国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J].赵惠珍, 程飞, 王要武, 王楠, 王承玮, 周景梅.建筑.2015 (11)
[5]建筑工业化的现在与未来[J].贺灵童, 陈艳.工程质量.2013 (2)
本文发布于:2022-11-08 11:1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522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