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
摘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
他的教育哲学以实用主义的意义理论为出发点,认为经验是人与环境的一种交互作用,实际经验的过程和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涵盖了儿童教育、社会教育和教材三个主要方面,同时对道德教育和职业教育有重点论述。
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教育哲学的理解有一些偏差。
比如作者认为“教育无目的”并非指教育真的没有具体的目的,而是强调教育本身就是它自己的目的,除此之外没有悬置于它之上的更高更远的目的。
杜威的教育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浑然一体,成为美国当今教育思想中进步主义教育这一主要流派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杜威;教育哲学;实用主义
一、杜威教育哲学产生时代背景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时代的产物。
杜威生于1859年,卒于1952年,刚好处在南北战争(1861一1865)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这段时间正是美国历史上的大转折年代。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美国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使美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另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实验科学和工业技术的最新成就,以及海外市场的开辟等等,又使美国的经济迅速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变化用杜威的话来说,就是“美国己经从早期拓荒者的个人主义进入到黑龙江高校中小学正常开学一个合作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移民问题、城市贫民区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经济危机问题、社会矛盾问题,等等。
这些不民主的现象随时都会对美国社会的稳定构成不可忽视的威胁。
社会发生剧变,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己经向前发展的时候,传统的教育以及传统的思想方式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大规模扩张,大量移民的涌入,人口的爆发式的增加,特别是工业技术的最新成就,大型企业的迅速发展,所有这一切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要求教育能培养出灵活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生活的创造型而非知识型人才。
而在教育领域里,学校的制度、课程、教学方法还是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
传统教育的模式束缚了对人的创造性的培养。
杜威对传统的经院式教育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在传统学校里,课堂桌椅按几何图形一行行地排着,在这里没有供儿童进行活动的余地,而只是供儿童“静听”的场所;“静听”的方式意味着被动地接受,意味着教师把早己准备好的现成教材,让儿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东西。
这种僵化的教育显然不利于培养具有开拓精神、求实态度、讲究实效的人才。
作为时代的产儿,杜威十分敏锐地意识到:美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本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必然会对教育、文化思想提出新的要求。
如何解决教育和思想文化转变的问题,杜威认为:一方面,要对旧个人主义进行改造,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创造一种新的个人主义,这种新的个人主义对现代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要对民主主义社会进行改造,使之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
即将以物质力量和经济利益为合作基础的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以观念和情感为合作基础的民主主义社会。
在杜威看来,无论是创造新的个人主义还是培养社会的观念与情感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改造社会与个人并使之达到相互协调的最佳工具。
二、杜威教育哲学的实用主义基础
对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来说,实用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正是实用主义哲学在教育上的应用。
正是实用主义哲学使杜威摆脱了黑格尔主义,“从绝对主义走向了实验主义”。
实用主义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
它随着科学和科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特别是由于进化论的影响。
人们一般认为,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
皮尔士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如果我们要把一个信仰或观念弄明白,只需考虑它可能包含什么样的实际结果。
我们对这个结果所具有的概念,就是它的意义。
这就是所谓的皮尔士原理,即实用主义的基本原理。
然而,皮尔士关于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在他那个时代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是詹姆斯第一次把“实用主义”这个名词介绍给全世界。
在皮尔士提出的实用主义原理的基础上,詹姆斯重新淦释阐述了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拒绝抽象的不全面的东西,反对空洞的口头上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反对教条,反对一成不变的原则与封闭的系统,反对绝对性与自封的终极真理。
詹姆斯力图使实用主义哲学成为一种贴近生活与现实的学问,力图使哲学从一种抽象的概念化的理论变成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
在皮尔士和詹姆斯的引领下,杜威走上了实用主义道路。
他一方面结合皮尔士对实验的关心与重视,一方面结合詹姆斯对人类心理学的兴趣与实际操作,力图运用实用主义哲学的原理去实际解决人与社会所面临的包括教育在内的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
三、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
MartniHLevnsino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杜威几乎是二十世纪教育哲学发展中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他的教育思想包含着实用主义哲学,包含着对交互作用、反思和经验的重视,以及对共同体和民主社会的信念。
杜威坚信教育必须基于大量的经验之上,学生必须从真正的做中来学习,而不只是作为接受老师传授的东西的容器。
杜威曾把他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在芝加哥大学创立了一个实验性的学校—这就是著名的杜威学校,1896年创立,至今仍是世界学校的典范。
(一)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认为教育的最大毛病是把学科看作是教育的中心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只要成人认为是好的知识经验,就硬把它灌输给儿童。
他提出教育改革的方法,只是把教育的中心搬一个家;从学科上面搬到儿童上面。
依照儿童成长的过程,逐渐发展他的本能,直到他能自己教育自己为止。
那么应该怎样教育儿童呢?杜威认为,儿童在没有受教育以前,有一种天生的本能、性情和冲动。
而教育就应该以这为根据。
他接着提出了两种训练儿童本能的方法,一是“游戏”,一是“作工”。
杜威认为“游戏”与“作工”是和身体机能最相关的东西。
首先从“游戏”来看,“游戏”是儿童喜欢向某一方面发展的活动,并不是坏的玩耍。
小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我们就可以利用这创造出许多有意义的游戏,用最容易的方法向孩子们灌输社会实用的知识。
以幼儿园为例,杜威认为女教师是最重要的,她们的工作不是老年人或粗心男子可以胜任的。
因为女性最能细心体会儿童的心情,如果能把幼儿园的教育交到她们手中,她们肯定又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
杜威着重指出体育游戏除了能训练儿童的官能方面以外,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一是能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二是合作精神;三是团队精神。
体育游戏在道德方面能帮助儿童养成一种良好的好汉(Psosrtmna)态度;培养他们对体育不记名利的热爱以及尚武的精神。
从“作工”方面来看,儿童在模仿成人动作之余,还有一种喜欢制造的天性。
“作工”可以训练儿童动脑动手的能力,而最重要的能以此向儿童灌输知识。
比如说,烧饭的时候,可以讲化学的道理;种花的时候,可以讲植物学的道理等等。
除了“游戏”和“作工”这两种训练儿童本能的方法以外,杜威还提到了另外两种教育儿童的方法:“做戏”和“工作”。
人们对于“儿童中心说”常常有一种误解,就是认为以儿童为中心就是完全放任儿童而轻视老师,时时处处儿童说了算。
杜威所建议的学校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完全以儿童为中心,杜威非常清楚地知道儿童究竟应该学什么,他设计了一套使儿童对学校有热情的工作和学习的心理。
以儿童为中心主要是指对儿童的学校教育应该是面向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更新。
(二)教育目的论
杜威指出,“教育的目的—民治国家尤其如此—是要养成社会良好分子的公民;详言之,使社会各分子能承受过去或现在的各种经验,不但被动的吸收,还须每人同时做一个发射的中心,使他所发射的都贡献到别的公民的心里去,也来加入社会的活动。”教育的目的不在培养一帮学者,而是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对一个良好的公民来说,能读几本书是不够的,他一定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学校要想培养这种良好的公民,可以从以下三步着手:一是使儿童从2017中央一号文件感情上有对社会尽义务的兴趣或心理。
二是在知识方面,要让儿童知道社会生活和需要是什么。
三是从技能方面训练儿童,使他有适应社会的需要的本领。
杜威论述到好的教育目的的三个标准是:第一,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特定的个人固有的活动和需要来设定,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要建立在学生的活动和需要的基础上;第二,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活动中相互合作的方法,即要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第三,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的一般的终极的目的。
可见,杜威的教育目的重现在、重过程、重儿童本身。
同传统抽象遥远的教育目的相比,杜威的教育目的既是现实的,又是具体的,它能够为儿童所理解,切合儿童目前的需要,使儿童全心全意地参加到教育过程中来。
同传统终极静止的教育目的相比,杜威的教育目的是暂时的.,带有实验的性质。
这种目的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目的消融于活动之中,目的由活动而产生,目的和手段不可分割,而没有任何终极的目的。
另外,杜威的教育目的与儿童的本能活动以及习惯紧密相连,考虑到特定儿童不同的需要,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这是其实用性的体现。
(三)职业教育
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中,有两个分离出来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一个是职业教育,一个是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思想是杜威整个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威深入研究了职业教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杜威指出,古代把教育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治人的,一部分是治于人的。
治人的是闲暇阶级,只做官办政治;而治于人的是劳动阶级,只是制造生活的需要。
这样一来,教育偏向于闲暇阶级,通过给他们文学、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达到以后做官的目的从而治人,但这些知识却也没有什么实用。
而治于人的阶级里,工人没有机会享受教育,他们不工作就不能生活,师傅除了给徒弟的一点技能上的训练以外,就没有什么别的了。
长此以往,整个社会日益急剧地分化为两个阶级:一个是除了工作以外没有闲暇享受教育的劳动阶级,一个是完全不需要劳动而可以享受正规教育的闲暇阶级。
所以,教育是只针对所谓的上等人物,专门用来教他们用心思记忆、想象,而不必做实际应用,因此只会是文学方面的教育,而在劳动人民的一方面,则完全只会用手足而不用心思。
所以,杜威认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观念,是要把职业教育看作是“营业教育”,而不是做专门行业的教育。
并不是只懂得专门技能就够了,还应该注重使人懂得实业、工业所应该知道的科学方法,也就是说既要知道该怎么做,还要知道之所以这样做背后的科学知识。
否则的话,工人盲目地机械工作,不仅对行业产生不了兴趣,更难于在实践中革新进步。
杜威认为,职业训练不应当与文化修养对立起来,它既是一种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训练,也是“包括任何一种艺术能力、特殊的科学能力以及有效的公民品德的发展。”可以看出,杜威对于职业含义的理解是“教育即生活”命题的延伸,其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鄙视和排斥,从而抬高职业因素在教育上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杜威反对把职业教育看作是急功近利的事,不能只培养一个人的某一种能力而忽略其他。
教育的任务不应该只注重技能或技术,而隔离其他的兴趣,使职业活动变成毫无意义的机械的忙碌。
可见杜威所关注的职业教育是培养一个发展的人,而不是训练专门技能的技工。
杜威提出了职业教育需要预防和避免的两个弊端,一是千万不要认定某种人天生是可以做成某种事业的。
相反,应该给他们博大广阔面面俱到的教育,使他们的心理和技能都能有广阔的根基,从而更好地在短时间内变成某种行业的人才。
二是千万不要以现在的实业、工业程度为标准。
因为现代工业的变化是很快的,等学生训练好了以后,外面早已经变了,所以教育应该以将来的工业做标准。
参考文献:
[1]美 约翰杜威.许崇清译,哲学的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2]杭州大学教育系编.杜威教育论作[M].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1977.
[3](美)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5]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6]赵祥麟.外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本文发布于:2022-11-08 09:4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518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