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我如何不想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及学习美声唱法的基本发声方法。
(2)初步了解演唱前应注意的一些要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美声唱法的基本发声方法。
[教学准备]
(1)搜索几首具有代表性且学生经常听到的用美声来演唱的歌
曲及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
(2)音响、多媒体、歌曲简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教我如何不想她》及《满江红》片断。
师:请学生们讲讲自己对美声唱法的认识或理解。
生:...............
二、新课
(1)听完整首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2)给学生们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分析歌曲的创作特点等。
(3)讲解有关美声唱法的一些理论知识。
(4)请出一两位对这首歌曲较熟的学生给师生们演唱歌曲的一小片段。
(5)师生对该生的演唱进行评价,且老师演唱一俩感遍给学生们听。
(7)边示范边讲解,并让学生们跟跟模仿演唱。
(8)学生自由练习,教师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三、师生总结。
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 》教案(一)
教学内容: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 》
课时安排:1小时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方法
教 具:钢琴
教学课型:实践型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这是一首通谱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这首歌是 “ 情景交融 ” 的极好说明 第一段微风、微云是春天的 感觉,要多一些向上的情绪。微风的 “ 微 ” 字,不要只在嘴唇上用力,口腔给点空间,在咽腔咬微字。 第二段月光、海洋、炎夏来临要多一些平稳、静止和懒散的感觉。 第三段的: “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 ” 这两句的节奏、附点要清楚,情绪更激动些,这种有附点的节奏,常常表现一种不安的情绪。第四段是冬天,要把枯树、暮色、残霞唱得沉重些, “ 残霞 ” 二字,将拍子唱满,特别是 “ 霞 ” 字和它前面的装饰性的半拍,要强 调 有韵味,要把字念好, “ 摇 ” 和 “ 烧 ” 要唱出一种深深的痛苦。
一、教学过程:
A: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5 4 3 2 1 -
En--------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 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1 2 3 4 5 4 3 2 1-
Mi Ma Mi Ma Mi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3、扩展音域训练
1 3 5 6- 5 3 1--
Mi- Ma-
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 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
B:歌曲表现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反映五四精神的艺术歌曲,创作于年。歌曲共分四段,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寓于诗情画意的描绘,寄托了情思萦绕的青年独自徘徊咏唱、 对友人隐喻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这首歌曲的另一特色是,西洋的作曲技巧与我国民族音乐特点巧妙地揉合,其曲调歌词谐和,转调自然、层次清晰,速度与力度变化有致,每段的结束句歌词、曲调基本相同,使全曲风格较为统一,民族色彩浓郁。
歌曲主调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加上点题的乐句教我如何不想他,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从而使作品的民族风味得格外鲜明突出。四 段歌词在音乐处理上采取分节变奏的形式,谱以乐段结构的纯朴凝练的曲调。前三段的末句相同(第二段移了一个调),只有第四段的末乐句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在音调上稍作变化,但是节奏型是相同的。段与段之间用同样的乐句作为间奏,加强了全曲的统一性。通过曲调和调性变化发展,使音乐显得丰富多彩,感情表达富于层次。其中燕子,你说了什么话句的朗诵调的运用,以及全曲一次作的调性布局等,在当时是颇为大胆新颖的独特创造。
二、教材选用
《声乐曲集》(中国作品) 高等师范院校适用教
三、作业与思考
要求下节课背唱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
》
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 》教案(二)
教学内容: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 》
课时安排:1小时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方法
教 具:钢琴
教学课型:实践型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这是一首通谱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这首歌是 “ 情景交融 ” 的极好说明 第一段微风、微云是春天的 感觉,要多一些向上的情绪。微风的 “ 微 ” 字,不要只在嘴唇上用力,口腔给点空间,在咽腔咬微字。 第二段月光、海洋、炎夏来临要多一些平稳、静止和懒散的感觉。 第三段的: “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 ” 这两句的节奏、附点要清楚,情绪更激动些,这种有附点的节奏,常常表现一种不安的情绪。第四段是冬天,要把枯树、暮色、残霞唱得沉重些, “ 残霞 ” 二字,将拍子唱满,特别是 “ 霞 ” 字和它前面的装饰性的半拍,要强 调 有韵味,要把字念好, “ 摇 ” 和 “ 烧 ” 要唱出一种深深的痛苦。
一、教学过程:
A: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5 4 3 2 1 -
En--------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 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1 2 3 4 5 4 3 2 1-
Mi Ma Mi Ma Mi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3、扩展音域训练
1 3 5 6- 5 3 1--
Mi- Ma-
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 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
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
B:歌曲演唱
高腔朗诵整首作品然后唱,体会 “ 怎么说就怎么唱 ” 。
二、教材选用
《声乐曲集》(中国作品) 高等师范院校适用教
三、作业与思考
理解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如何更好地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调。
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 》教案(三)
教学内容: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 》
课时安排:1小时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方法
教 具:钢琴
教学课型:实践型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
教学重点:
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教学难点:
这是一首通谱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这首歌是 “ 情景交融 ” 的极好说明 第一段微风、微云是春天的 感觉,要多一些向上的情绪。微风的 “ 微 ” 字,不要只在嘴唇上用力,口腔给点空间,在咽腔咬微字。 第二段月光、海洋、炎夏来临要多一些平稳、静止和懒散的感觉。 第三段的: “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 ” 这两句的节奏、附点要清楚,情绪更激动些,这种有附点的节奏,常常表现一种不安的情绪。第四段是冬天,要把枯树、暮色、残霞唱得沉重些, “ 残霞 ” 二字,将拍子唱满,特别是 “ 霞 ” 字和它前面的装饰性的半拍,要强 调 有韵味,要把字念好, “ 摇 ” 和 “ 烧 ” 要唱出一种深深的痛苦。
一、教学过程:
A: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5 4 3 2 1 -
En--------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 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1 2 3 4 5 4 3 2 1-
Mi Ma Mi Ma Mi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
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3、扩展音域训练
1 3 5 6- 5 3 1--
Mi- Ma-
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 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
B:歌曲表现
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演唱。
二、教材选用
《声乐曲集》(中国作品) 高等师范院校适用教
三、作业与思考
课后复习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
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 》教案(四)
教学内容: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 》
课时安排:1小时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方法
教 具:钢琴
教学课型:实践型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这是一首通谱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这首歌是 “ 情景交融 ” 的极好说明 第一段微风、微云是春天的 感觉,要多一些向上的情绪。微风的 “ 微 ” 字,不要只在嘴唇上用力,口腔给点空间,在咽腔咬微字。 第二段月光、海洋、炎夏来临要多一些平稳、静止和懒散的感觉。 第三段的: “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 ” 这两句的节奏、附点要清楚,情绪更激动些,这种有附点的节奏,常常表现一种不安的情绪。第四段是冬天,要把枯树、暮色、残霞唱得沉重些, “ 残霞 ” 二字,将拍子唱满,特别是 “ 霞 ” 字和它前面的装饰性的半拍,要强 调 有韵味,要把字念好, “ 摇 ” 和 “ 烧 ” 要唱出一种深深的痛苦。
一、教学过程:
A: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5 4 3 2 1 -
En--------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 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
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1 2 3 4 5 4 3 2 1-
Mi Ma Mi Ma Mi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3、扩展音域训练
1 3 5 6- 5 3 1--
Mi- Ma-
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 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
B:歌曲表现
在上几节课演唱的基础上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材选用
《声乐曲集》(中国作品) 高等师范院校适用教
三、作业与思考
学习歌曲《 祖国,慈祥的母亲》
本文发布于:2022-11-06 19:1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41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