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献礼片综论

更新时间:2022-11-06 17:21:50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6日发
(作者:山东科技大学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6卷第2期(总第235期)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1 Vo1.56 No.2(General No.235) 

2009年献礼片综论 

李掖平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2009年是中国电影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一年。在举国上下共庆新中国6O华诞的大背景下,献礼片成 

为百花齐放电影艺苑中绽放的一枝瑰丽奇葩。40多部献礼影片较之往年同类型电影,呈现出卓有成效的创新与突 

破,如创作题材的多样化和人物形象的平民化以及思想性、商业性和艺术性的整合统一等等。因此,认真梳理辨析 

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就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必要性。 

关键词: 献礼片;创新与突破;意识形态性;娱乐化 

中图分类号:J9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11)02—0010—06 

2009年是中国电影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一年。 出击的声势非常浩大,如从“五一”黄金档期的《高 

在举国上下共庆新中国6O华诞的大背景下,献礼片 考1977}、《南京!南京!》等,到国庆档期的《建国 

成为百花齐放电影艺苑中绽放的一枝瑰丽奇葩。从 

大业》、《风声》等。纵观这些献礼片,在创作题材、 

4月份开始,中宣部文艺局和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 影片类型和片种等多个层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倾 

联合向社会推介了两批迎国庆献礼影片。在这两次 向;在价值取向上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如注重艺术 

人选的4O多部影片中,无论是影片制作的技术层 

性和商业性的结合、意识形态性和娱乐化的结合等。 

面,还是影片本身的思想内涵层面,不仅较有代表性 

一地反映出近年我国电影令人欣慰的整体状况,更呈 、创作题材的多样化和人物形象的平民化 

现出较之以往同类型电影卓有成效的创新与突破。 2009年的国庆献礼片较之以往献礼片最具突 

因此,认真梳理辨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就 破和超越意义的一大特点,就是创作题材的多样化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必要性。 和人物形象的平民化。以往的国庆献礼片一般将重 

大规模的国庆献礼片自1959年开始已经走过 

点放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上,这就限制了献礼 

了50年的辉煌历程,其中很多优秀的献礼片到现在 片的数量,在影像风格上也容易单一化、模式化。但 

依然散发着绚丽的光彩。它作为中国一个独特的电 2009年的国庆献礼片不仅数量有较大的增长,并且 

影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因为它 

还涉及多种题材、多种类型和片种,形成了一种多样 

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的类型、拓展了中国电影的格 

化的创作态势。40多部影片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既有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要历史事件以及重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次的献礼片都是国产电影优秀 

大历史灾难的,如《建国大业》、《高考1977》、《南 

成果的大规模展示,许多杰出电影艺术家为之付出 京!南京!》等;又有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生活题材 

了辛勤劳作。这些优秀影片的出现必然会带来一次 的,如《惊天动地》、《人民至上》等;也有关于少数民 

中国电影创作的热潮,同时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 族生活的影片,如《卡德尔大叔的日记》、《额吉》等; 

一次观看优秀影片、陶冶情操的机会。2009年的献 还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影片,如《铁 

礼片,不仅占据了档期的主导地位,而且大规模集体 人》、《大河》、《大地》、《三峡伟业》等。 

收稿日期:20lO一11—3O 

作者简介:李掖平(1957~)女,山东莱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0 

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在南京大屠杀这一 

题材的拓深上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导演将主要精力 

对准普通士兵,在同类题材中第一次采用了日本士 

兵的视角,通过日本普通士兵的眼睛来看屠杀、战 

争。影片对日本人形象的展示也力求摆脱单面化、 

扁平化、符号化的角色设置,对其形象进行深入剖 

析,力求采用一种相对客观的立场分析日本民族在 

战争状态下的心理,挖掘出造成南京大屠杀的深刻 

以往的国庆献礼片中主人公较多地集中在伟大 

领袖、革命英烈群类,而在2009年这些题材得以丰 

富和拓展的影片中,大多数主人公都是默默奉献的 

普通人,讲述的都是关于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发散出 

较浓郁的生活化、平民化气息。毫无疑问,这种生活 

化、平民化的故事更能吸引现在观众(尤其是青年 

观众)的兴趣和喜爱。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使新一 

代青年观众逐渐对传统影片中那种近于完美的英雄 

原因。同时,影片中较为注重展现中国人的抵抗精 人物失去了精神上的完全认同,而革命领袖又被他 

神,如中国军队、警察、教师、普通民众对日本侵略者 

的抵抗,虽然抵抗的形式、方法不同,但从这些人物 

身上,我们看到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精神。士 

兵的抵抗让我们看到了军队义不容辞的抵抗精神, 

而以姜淑云为代表的抵抗女性,则让我们看到了另 

一种力量。另外,影片采用纪实化的黑白影像是一 

大特色。黑白胶片还原、重塑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真实感,当时的南京市民完全处在血腥的屠杀政策 

下,他们可以任人处决,在这种阴暗的环境下,他们 

眼中的世界也是灰暗的、无光无色的,而这也是命运 

多舛的中国人对那段历史的真实感触。黑白影像营 

构了苍白、森凉的历史时代气息,高度契合了大屠杀 

所带给人的心灵震撼,在向观众呈现这一历史罪行 

的同时也引发观众对人类互相屠戮的罪恶的反思。 

由山东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战争中的女人—— 

沂蒙六姐妹》则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了革 

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支前英模们的故事。影片将视 

角对准在战争后方的普通女人们,以孟良崮战役为 

故事背景,生动而真实地书写了春英、兰花、黑燕等 

六个女人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经历。这部影片抛弃了 

“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谱系构架,也并未采用 

战争中一名普通战士作为叙事点,而是独辟蹊径地 

将目光聚焦于生活在沂蒙老区、为革命提供后勤保 

障的几个女性角色身上。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 

伟业,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没有血肉相拼、血 

战沙场的出生入死。她们有的只是为了革命的胜利 

而默默地“摊煎饼”、“备马草”、“编担架”、“缝布 

鞋”、“搭人桥”,她们不求回报,无私奉献。战争非 

但没有让女人走开,反而由无数个平凡普通而又坚 

强伟大的女性支撑起了革命胜利的桥梁。《沂蒙六 

姐妹》比起传统的主旋律革命题材影片,在形象谱 

系上的女性角色设置使得影片在审美接受上更加真 

实而平易,观众在几个可爱、可亲、可敬的女性角色 

身上感受到了她们对于战争的独特理解,更深切、更 

感同身受地体悟到了红色精神之魂、沂蒙精神之根。 

们认为距离太过遥远。因而,要想打动现在的观众 

并获得认同,人物形象就必须真实可信、富有亲和 

力,必须有鲜活生动的个性,使观众从荧屏形象身上 

获得与自己以及周边生活密切相关的亲近感、熟悉 

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有效投射到影像故事中。除 

了上述我们分析的《南京!南京!》和《沂蒙六姐妹》 

的主人公设置都属于平民系列之外,《高考1977))、 

《惊天动地》、《人民至上》和《卡德尔大叔的日记》、 

《额吉》等影片主要讲述的也都是普通国民的现实 

生活经历和精神感受。即使如《铁人》讲述的是建 

国初期石油大会战时的劳模——王进喜的英雄事 

迹,编导也并未简单地向观众激情宣讲那个年代的 

时代精神,而是通过今天的青年人以对比审视的角 

度,来评价和思考铁人精神对于今天的启示意义。 

因为时代毕竟已经大不一样了,王进喜那个年代的 

人们尤其是劳模们,信仰的是“心中装着全世界,唯 

独没有他自己”,是只讲奉献、绝不索求回报,他们 

只是希望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只要对祖国和人民 

有利的事情,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去做,即使是为此流 

血牺牲也毫不犹豫。而当下的年轻人几乎每一个都 

具有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而且生存价值观的取向 

也较之以前有了巨大的不同。因此,如果再简单地 

按照传统模式来塑造英雄人物、来突显弘扬铁人精 

神就显得较为单薄和苍白。因此,编导在影片中巧 

妙地加入了两个富有代表性的现代年轻人,以年轻 

人今天的视角来审视和评价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在 

新老两代人价值观的摩擦、碰撞中来继承铁人精神。 

影片所探讨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不仅是在两代人之 

问,同时还是两个不同时代中人之间的价值观念的 

冲突。影片最终要启示人们的道理——不管时代发 

展到什么高度、物质生活多么富足,铁人精神永远是 

值得我们敬仰和发扬的,其教化意义自然也就顺理 

成章地被观众所接受。 

类型的多样化也是2009年献礼片的一个重要 

特征。在这些献礼片中,有像以往的史诗片《建国 

1 1 

大业》、《鏖兵天府》等,有人物传记片《邓稼先》、 

《袁隆平》、《潘作良》、《孟二冬》等,还有谍战片《风 

声》、《秋喜》等。谍战片的出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 

热烈欢迎,迈出了献礼片类型化的又一个步伐。影 

片《风声》讲述的是我地下党组织潜伏在敌伪机关 

的故事,其类型模式来源于我国早期的反特片。影 

片开始就设置了一个令人揣测的悬念,并且一直将 

悬念保留到最后。虽然复杂的剧情和悬念设置是影 

片的特殊用力之处,但影片依然承载着爱国主义的 

精神指向。通过党的地下工作者在日伪内部同敌特 

的斗智斗勇,并且在承受精神和肉体上非人的摧残 

和折磨后,依然能够坚持信仰的斗争经历,表达了爱 

国主义的思想,是类型片中悬疑惊悚氛围和爱国主 

义精神的成功结合。 

之后的谍战片《秋喜》则以注重刻画人物的心 

理状态和剧情诗意氛围的渲染,在谍战类型上开创 

了新思路新风范。以往的谍战影片在人物设置上, 

主人公往往被简单地设定为一个异常坚定的信仰 

者,其性格的复杂缺少充足的表现空间。在叙事上, 

主要以设置悬疑一解开悬疑作为情节的主要走向, 

追求尽可能引发观众多向度猜测的艺术效果。因 

此,扑朔迷离的剧情、跌宕起伏的节奏就成为谍战片 

的主要叙事策略。然而,《秋喜》却没有采用模式化 

的人物和传统的情节设置来推动故事发展,而是将 

艺术表现的中心和重点直接对准人物心理状态的刻 

画和揭示,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富有情怀的 

人物形象。影片在营造“斗智斗勇”的紧张气氛中 

还加入了一个“情”字,对信念的忠贞之情、对家庭 

的保护之情、对爱人的呵护之情、对仆人的关爱之 

情、对敌人的痛恨之情,真实还原了一位普通人的心 

理状态。在影片《秋喜》中,吸引观众的不仅仅是错 

综复杂的谍战,还有孕育其中的人文情怀。这既是 

《秋喜》的突出之处,也是引人深思的地方。 

另外,这次献礼片还涉及多个片种,主要以故事 

片为主,有纪录片《人民至上》、《长安街》,动画片 

《马兰花》、《麋鹿王》,科教片《月球探秘》等。纪录 

片《人民至上》全景式地展现了汶川地震后,党和人 

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过程,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 

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抗震救灾的英雄,表现了中华民 

族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抗震精神。动画片《马兰 

花》是一部民族奇幻动画片,画面精致美奂、情节曲 

折离奇、人物造型鲜明突出,赞颂了“勤劳、淳朴、勇 

敢、宽容”的主题精神。科教片《月球探秘》采用最 

新的三维电脑制作技术,将观众带人神奇的月球世 

12 

界,解答了关于月球的一系列问题。 

二、思想性、商业性和艺术性的整合统一 

在我国特定的社会主义文化语境里,献礼片为 

弘扬时代主旋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增加民族凝 

聚力、向心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伴随着新中国成立 

60周年的时机,献礼片又迎来了一次发展机遇。在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下,我国的电影产 

业化也日渐完备和成熟。电影工作者的创作思路也 

进一步开放,不仅在创作形式上有多样化的倾向,而 

且在价值取向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提高了影 

片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主要表现为注重艺术性和 

商业性的结合、注重意识形态性和娱乐化的结合。 

为将影片的意识形态性和娱乐性更好地统一在 

一起,2009年的许多献礼片都采用了一系列商业化 

手段来推广影片,如邀请大牌明星出演、强化市场化 

包装、宣传等。宣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一直是献礼 

片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但受传统电影管理体制的影 

响,主流意识形态和娱乐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 

往单纯强调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 

献礼片很难适应当下社会观众的需求和变化。所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献礼片要赢得市场和观众、获得 

持久发展,必须根据商业规律来制作和宣传电影。 

献礼片所肩负的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增强民族 

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任务,只有经过隐喻性的转变,才 

能真正发挥其功能。 

2009今年献礼片的电影创作者正是意识到这 

一点,开始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作了一些巧妙地转 

换,在强调影片的意识形态性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影 

片的娱乐化,将两者结合在一起,通过影片娱乐化的 

外表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宣传的目的。运用的具体手 

段有邀约大牌明星担纲影片主演凝聚票房号召力、 

在影片首映式上请明星出场造势等。众所周知,明 

星出演在很大程度上是观众观看一部影片的主要吸 

引力,大量的商业宣传又增加了观众对影片的期待 

和渴望。所以,明星出演、商业宣传不约而同地增加 

了观众观看影片的积极性和动力,但影片的这些商 

业化操作手段并没有影响影片的艺术质量。如《南 

京!南京!》的主要演员中有刘烨、高圆圆和范伟等 

一线影星,《秋喜》中的孙淳、郭晓冬等也都称得上 

是当下非常叫座的大牌。而在《建国大业》中,导演 

韩三平、黄建新更是请来了172位明星联袂演出,创 

建了以往罕见的明星团队品牌。作为一部重大历史 

题材的影片,观众对于其中的历史事件已是耳熟能 

详,昕以如果单纯拍摄一部这样的电影很难引起观 

某种情境的意象,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秋喜通透 

晶莹,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到何处去,了无挂碍,纤 

尘不染。电影诗意的聚光灯打在这个人物身上。 

“秋喜”在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秋天的喜事,意味 

着战争的胜利;二是指剧中的角色秋喜。但在影片 

中人物“秋喜”没有被作为重要叙事对象来展现,与 

影片情节的发展推进没有什么太多的联系,而更多 

地被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她朴实、单纯,象征着人 

众 J共鸣,但如果影片每一格画面都有明星在线那 

就不一样了,明星的出场本身就增加了影片的“可 

看性”。这些明星不仅仅是观众喜爱、崇拜的人物, 

也是观众满足观看欲望的符号。影片以历史事实为 

依据,主要描绘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后至1949年10 

月1日期间所有重大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历史事 

件,采用对比艺术深入挖掘了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国 

民党败退台湾的历史原因,并且突出塑造了一个生 

动、丰满、平民化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影片展现出一 

幅纵横开阔、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既让我们重温了 

新中国建立过程中那一段激动人心、光辉灿烂的历 

史,又在更深层面上认识到建立新中国的不易,这在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今天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建国大业》所涉及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所发生的历 

史事件如《双十协定》、七届二中全会、淮海战役、国 

共和谈、召开政协会议等,早已为平民百姓所熟知, 

事件本身并无什么悬念,并且这么多的事件安排在 

一部影片中,可能会使影片成为简单的历史事件的 

罗列。但是影片采用两条线索来结构全片,一边描 

写中共中央的英明决定和官兵的英勇战斗,一边描 

写国民政府的权力争斗、腐败无能,两条线索的多方 

人物都由众多明星出演,众多明星的出演形成了影 

片最为重要的“看点”,而这一“看点”也承载了回顾 

辉煌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的深刻含义。观众在观看 

明星的同时,也重新回顾了新中国建立的伟大革命 

历史。《建国大业》的高票房收入,证明了一个不容 

置疑的道理,即具有强烈主流意识形态特点的献礼 

片绝不应该排斥明星和商业包装,只要合理利用影 

片的商业性,并不妨碍影片艺术的严肃性。而在 

《建国大业》和许多影片的首映式上,则都采取了邀 

请主演的明星出场宣传造势,保证了影片在公映前 

就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观众们的观影热情。 

较之上述影片采用邀约大牌明星担纲影片主 

演、凝聚票房号召力和在影片首映式时请明星出场 

造势等手段来有效推进其主流意识形态性和娱乐性 

更好的统一,《秋喜》和《沂蒙六姐妹》等影片在叙事 

策略上的突破与创新,也许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 

关注和重视。《秋喜》在谍战片的叙事方式上进行 

了新的探索,具有反情节的叙事特点。影片并没有 

注重谍战隋节的跌宕起伏,转而从人物情感的力量 

对比中另辟蹊径。片名“秋喜”只是一种符号,为表 

达导演的意念和感受服务,是一个为制造某种氛围、 

类在乱世仅存的那点“纯洁”。所以,心有不甘的夏 

惠民才会诱使晏海清杀害这种“纯洁”,然后意味深 

长地说“我也纯洁过”,来表示自己曾经的单纯。秋 

喜虽是一个普通的蛋家女孩,但暗恋着深处敌营的 

晏海清,而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女孩却被阴险的夏 

惠民绑在幕布后面,遭到自己所爱的男人的误杀,如 

此单纯、无辜的女孩遭此劫难使这部影片多了些许 

悲凉。另外,《秋喜》在人物心理刻画上也有一定突 

破。影片虽是谍战片,但没有将重点放在紧张、刺激 

的谍战情节上,而主要对准在建国后至广州解放那 

段时间内几个主角的生存状态,表现了人物内心的 

痛苦与挣扎。晏海清纯洁、善良,但由于长期从事潜 

伏敌特机关的任务,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有时甚至 

需要通过吸食鸦片来缓解压力;夏惠民冷酷、多疑, 

国民党失败的不甘使他变得更加残暴,并一直徘徊 

在对“纯洁”的追问之中,将晏海清看作自己的镜 

子。电影展开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对“纯洁”的追问。 

夏惠民自认为曾经纯洁过,最后认为自己还是纯洁 

的;晏海青在夏惠民看来是“纯洁”的,而在夏的迷 

魂阵之下,向幕布背后的秋喜开了枪,变得不再“纯 

洁”,眼睛里也“有了内容”。秋喜成了分属不同阵 

营的两个男人“纯洁”之争的筹码,反过来讲,在她 

的映照下,“纯洁”被赋予了理想的光芒。影片的结 

尾,秋喜之魂在天地皆红的秋天之喜中翩翩起舞,张 

扬了这种诗意。 

《沂蒙六姐妹》这部影片在叙事角度上则创新 

性地选取了“向内转”的处理方式。传统的主旋律 

战争题材影片往往关注于英雄主人公外在的事迹呈 

现,以及“高、大、全”外在形象的塑造,即便有时会 

涉及到人物心理层面的矛盾斗争,也是浅尝辄止,鲜 

有深入挖掘。其实战争意味着动荡不安,意味着亲 

人牺牲,意味着缺衣少食、忍饥挨冻,面对战争每个 

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接受方式,而一味地屏 

蔽这种个性化的表达不仅不利于此类题材影片的发 

展,反而会大大降低其艺术感染力。与此不同,《沂 

蒙六姐妹》将叙事角度大幅度地“向内转”,直面战 

1 3 

争背景下生活在大后方的人民,并对其心理层面和 

纹,面对着四喜一次次直接的示爱,她表面镇静实则 

内心波澜,架浮桥之后的“劫后重逢”将兰花内心的 

柔美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展现无疑。由此可见,战火 

人性角度进行深入挖掘和真实性再现,使得人物不 

再“假、大、空”而是变得鲜活真实、血肉丰满。这部 

影片力求从人性的角度重现和审视历史,再现历史 

对人物的真实影响,还原人物本来的心理面貌。黑 

中的女性也有七情六欲。正因如此,这些女性形象 

才变得更加丰满可爱,真实感人。这部影片让我们 

燕的公婆身上裹挟着封建残余思想的尘土,革命和 

战争对他们而言意味着财产的失去和势力的消解。 

感受到战争并不仅仅是冰冷的厮杀,更有人性深处 

最美丽的温情。 

再者,叙事结构上的散点化处理手段也是《沂 

蒙六姐妹》的一大特色。影片没有像以往主旋律革 

在为前线支援人力物力的时候,他们表现消极甚至 

私藏口粮。在战争年代,以黑燕公婆为代表的这类 

民众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他们除了关注革命的 

胜利进程之外,同时也衡量着自己财物的多寡和自 

身利益的得失。秀儿的父亲是一个既可爱又固执的 

老头,他的思想其实并不落后,为了战争也是甘于奉 

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然而,弟弟的阵亡使得他对战 

争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恐惧,于是他打定主意让自己 

的儿子安安分分地读书,没料想儿子违背他的意愿, 

中途偷偷参军。于是,当儿子从部队回来探亲时,成 

了他挽留儿子的最好机会。他将儿子锁在地窖,试 

图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挽留住儿子,挽留住自己心 

中那一丝对儿子的自私之爱。四喜这个角色在影片 

中显得别具一格,既是一个小小的丑角儿,又时时处 

处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好逸恶劳的他对于支援前线 

并不热心,而对于兰花却是一片赤诚,他敢于表达敢 

于追求,毫不遮掩自己的爱慕之情。他决定加入支 

援前线队伍的最初,并不是因为对革命有着坚定的 

信仰和执着的信念,而是出于博得兰花的好感。其 

实在那段红色岁月中,很多革命的参与者甚至牺牲 

者在起初并不都是对革命有着明晰的概念,他们在 

或此或彼的个人考虑中走向革命道路,在此后不断 

深入的革命进程中思想才慢慢得以提高。 

除此之外,影片叙事角度“向内转”的另一个重 

要表现手段,便是对于战争中女性情欲的正面表达。 

在以往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中,多疏于爱欲情感的 

表达,即便出现也往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性化表 

达方式,女性在感情表达上处于缺失状态或被动地 

位。而在《沂蒙六姐妹》这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掩 

饰女性的情感爱欲表达。月芬与南成从未谋面,却 

反复向嫂子还有姐妹们打听有关丈夫的消息和长 

相,将对于新婚丈夫的无尽思念与期待一针一线地 

绣在荷包上;春英恪守着对丈夫的承诺和对家庭责 

任的守候,尊老教子,不辞辛劳;身为“童养媳”的黑 

燕并不甘心接受既定的婚姻,她暗地里绣鞋垫,寄托 

自己对于自由美好爱情的向往;兰花看似是个雷厉 

风行的女强人,然而内心深处却有着一泓轻柔的波 

14 

命战争题材影片那样围绕一个主要的人物展开叙 

事,而是广泛撒网、散点铺开,将笔触伸向了六位性 

格各异的女性人物身上,而且对这几位女性人物的 

描述也并未像往常那样浓墨重彩地大肆渲染,而是 

点到为止,留有充分的回味空间。影片中她们在多 

种维度下将女性身上最真最纯最动人的美淋漓尽致 

地展现出来,众多单个的女性形象彼此勾连,构成了 

沂蒙女性的群像映射。她们的精神便是沂蒙精神的 

折射,她们的奉献便是革命胜利的昭示。然而影片 

也并未仅仅局限于对六位女性主人公的刻画描绘, 

还给予其他的人物角色较为充分的展示空间。顾大 

局、识大体的老母亲,心肠狠、贪小利的黑燕婆婆,固 

执倔强的秀儿爹,对爱情执着不悔的四喜……如此 

众多的人物在影片中都有着自己的舞台,都在演绎 

着那个年代最真最纯的人生。这样的叙事结构实质 

上传达出沂蒙精神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专利, 

而是凝聚在千千万万的沂蒙人民身上的,这种精神 

根植于他们的骨髓之间,流淌在他们的血脉之中,沂 

蒙精神在民问形成并由人民在奉献和牺牲中展现。 

而且正是由于这些最根本、最纯朴的力量的汇聚,才 

形成了中国民族最伟大、最深厚的精神风韵。同时, 

《沂蒙六姐妹》还摒弃了传统主旋律革命战争题材 

影片在历史叙事上的家国化、宏大化表现手法以及 

战争叙事上的残酷性和暴力性展现途径,而是采取 

了个人化、细节化的叙事手段以及诗意唯美温暖的 

表达方式。影片不去重点描写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 

和宏伟蓝图,而是在以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父老的 

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温婉地展现影片的思想主题,令 

观众接受起来不突兀、不冰冷,从而最大程度地产生 

心灵的共鸣。可以说,在呈现那段红色历史时,《沂 

蒙六姐妹》不是在书写,而是在“抒写”,血泪化作诗 

意的温情在影片中汩汩流淌。 

影片《风声》根据麦加原著小说改编,将原先的 

人物和故事情节作了一些改变,架构了一个更为复 

杂多变的故事,设置了多个悬念,如谁是老鬼、怎样 

把消息传出去、正反角色怎么斗智斗勇等,并且一直 

将悬念保留到最后才揭开。此外还将故事场景设在 

大程度地满足了观众的观影欲望,又能够成功承载 

和折射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理念,从而找到了一条 

弥合影片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有效路径。 

综上所述,作为独具特色的献礼片创作,伴随着 

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转型,一批艺术质量较高、创作形 

个封闭的空间中,刻意选取了在海边悬崖的一栋 

别墅,通过一个封闭型的空间,构造了一幅幅阴森、 

恐怖的场景,还展示了各种酷刑,如恶犬撕咬、电击、 

毒针等,渲染出一种极为恐怖的氛围,通过这些复杂 式多样的优秀影片开始涌现出来,为真正打开中国 

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未来空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实践证明,献礼片要想赢得观众,必须走市场 

化道路。只有在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重视影片 

艺术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尊重观众的欣赏口味,引入 

的故事情节、悬念和惊悚的氛围来吸引观众眼球。 

影片虽然采用了现代娱乐性的包装手段,但在主题 

上依然是一个极具典型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核。电 

影所有的表现手段,包括故事情节和悬念的设置、酷 

刑的展示、惊恐的氛围,都成为表现坚持信仰、表达 

爱国主义思想的有力铺垫。编导将献礼片和类型 

片、国家意识形态和娱乐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最 

市场经济运作机制,采用多样化的调配整合手段,将 

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意识形态性和娱乐化更好 

地结合起来,献礼片才会获得持久、强大的生命力。 

A Comprehensive Round——Up of the Tribute Films Offered to the Year of 2009 

Li Yep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250014) 

Abstract:The year of 2009 marks a Memorable one for Chinese film production and industry.On the occasion of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PRC,more than forty tribute films have evolved as a miracle in the flourish— 

ing art circle of cinematography.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same type last year,they have demonstrated an effec— 

tive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including the diversiifcation of subject matters,the popularization of iflm figur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y,commerciality and artistry,and SO on and SO forth.Researches on their experience 

and deficiency are,therefore,of great academic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Key words:tribute films:inn0vation and breakthrough;ideology;entertainment 

责任编辑:孙昕光 

l5 


本文发布于:2022-11-06 17:21: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41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糜鹿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