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 强鼍氍 疆 _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法探讨
◆韦锦忠
(东兰县泗孟中学)
【摘要】尝试教学法适应创新教育的需求,它冲破了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了以学生尝试为核心的“先练
后讲”的现代教学模式。本文试图阐述尝试教学法的实质和特点,分析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
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一
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法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尝试教学法概述
(一)尝试教学法的实质
尝试教学法的实质是:尝试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
(一)活用教材,精心设计尝试教学内容
新教材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做
试中成功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 中学”,在亲历中体验成功。教材的编排是精心的,教材的设计是科学的。
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 要使课堂尝试教学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富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
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
尝试活动之前的“编导”作用。对教材的处理,应在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
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 研究教材编写意图、研究学生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慎重处理,不可草率从
现代的教学条件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 事。用活教材,不是不用教材,也不是脱离教材,更不是背离《标准》;而是
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
(二)尝试教学法的特点
尝试活动法具有三个特点:
依据对《标准》的把握,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对书中的材料实旌
大胆取舍,补充有针对性的相关材料,加大信息量,留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
(二)明确尝试教学目标
尝试教学法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 空间。
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 明确尝试教学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展示教
明确:
学目标即是通过内外动力的整体激发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专注
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 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教学目标往往能较好地
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尝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明确展示教学
我们必须分清不同性质的尝试活动,了解不同性质尝试活动的特点。 目标的这一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
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一般在开始都可能失败;而教学中的尝
例如,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范进中举>时,在教学目标中写到“通
试。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尝试任务又比较明确和单一,因此学生的尝试活动 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进而发现封建社会
能得到成功。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的罪恶”。这样政治性很强的文本解读,不仅偏离了文学性解读的轨道。而
且远离学生的情感水平和理解层次,在实际教学中是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
操作程序是完成教学预期的先后次序和过程,具有明显的时间性、顺
果的。
序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语文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基本经历以下四个
(三)选定尝试教学切入点,营造氛围
阶段:
(一)提出尝试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合理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出浓郁的尝试学习
氛围,激发学生探索潜能和欲望,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让课堂中的每一位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
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尝试的学习情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文
法、比较质疑法和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和师
本、问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从而达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生之问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
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一
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时,在理顺了文章的思路,简述了朱德母亲的
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朱德母亲一生发展的基本线路是什么样
的,有没有阶段性,与中国历史发展有没有关联性?”这个“关联性”问题一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鼓励学生自
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随之活跃。原作固然有无穷魅力,
己去分析,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提示,从而帮助学生沿
而设问的情节又激发了学生最原作的解读,使其进一步体验到了语文创新
概念框架逐步攀升。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
活动的乐趣。
思考、主动建构意义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充
(四)深入研读教材,开展讨论交流
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三)师生合作学习
这是尝试学习的具体实践环节。学生要寻求问题的解决,就必须再一
次深入到课文当中,潜心研读。由于问题带有明确的指向性。所以,学生的
学生通过研读与思考,将有关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自己
思维空间相对集中,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结论。学生的交流讨
原有的认知结构因受有关材料的影响而发生调整,这都是学生主动探究的
论是课堂的高潮,讨论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自由讨论等多种形式。在讨论
结果。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对问题答案的独到见解,并将自己的见解与
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通过思想的碰撞.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以求得一个
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各种不同思想、观点、材料发生碰撞。
较为全面而准确的答案。针对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给学
各种观点在碰撞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在这个阶段,面对学生的不解与
生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以便在课后自行解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困惑,教师不要做过早的解释。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许多问题都
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会迎刃而解。当然,有的结论可能需要经过集思广益而逐步达到统一.形
成大家的共识;有的结论可能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形成观点不同的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创见,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形成共识也不是说就可以
[2]邱学华.中学尝试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丁晓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基础教育,2008,(8).
[4]袁贵仓.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青海教育.2007,(12).
劳永逸。由于条件、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些新材料的出现,都需要大
家不断地再研读、再思考、再完善。
03/2010 79
本文发布于:2022-11-06 13:0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40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