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I
我就只读书,上午习字,晚上对课。
于文言文,而在于怎么弄清楚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使学生不
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至于受到错误引导,形成不良的认识和语言使用习惯。
(3)当时常用,但现在看来已经不规范的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
程中,产生了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古典文学,这是一笔十
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
分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
罢;……都无从知道。 们充分的认识了解这笔财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
(4)极不常见的外语词 思想,使他们能够多吸收一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在中
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学语文课本中保持文言文所占的适当比重是有它的积极意义
(5)夹杂文言词、文言旬式的句子
的,但我们这样做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必须具备一种发展的眼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 光,从而避免出现一种学生在写作表达上脱离现实口语、模
他认识一种虫,名日 隆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
仿文言的倾向。2001年高考中的满分文言作文《赤兔之死》
就消释了。
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应该引起语言文字工作者们的高
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说。 度重视。“如果当今时代的千千万万的青少年都投身到‘之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问题的性质各不相同,第(2)例
乎者也亦焉哉,弄清楚了当秀才’的潮流中去,现代教育的
中的词语由于是记录当时的特有事物,属于古语词范畴,有 理念的建立只能是一个空想。” 文言文之所以是经典是在
它的积极意义,是必须保留的。第(3)例则应该成为规范
于它所记录表达的思想经典,而不是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
的对象,把“罢”规范成今天通用的“吧”。至于第(1) 很多的人在这一问题上犯错误,原因就在于缺乏语言学的常
(5)两个例子则是问题的关键。每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在写作 识,弄不清言语和言语所记录的思想之间的区别。
时都有自己的个人风格特色和时代特点,行文写作中总会有
要做到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对待文言文,还要弄清楚古
一些自己的特色词语和惯用句式。如果说我们一律把鲁迅的
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辩证统一关系。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不
作品中的文言词、方言词都改成现代白话,一方面改动是否 是为了读,不是为了说,更不是为了写,它的最终目的是为
恰当、贴切、精练还只是个小问题;关键是我们要不要、能 了“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中来自古代汉语的语素等,更好的
不能确保原作的风格,使鲁迅仍然还是鲁迅。同时,作为文
区分现代汉语成分和古代汉语成分,以便纯洁现代汉语。目
学读物的作品是不是也要进行相应改动,以保持和教材上的 标是现代汉语,而不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并存。”_6 当然
一致。如果一致,怎么保证不会对人们正确理解原作产生消 更不是为了古代汉语。我们不应该把学习古代汉语看成是培
极影响?如果不一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种区别呢?
养现代汉语能力之外所增加的负担,但也不应该让古代汉语
就目前的情况看,针对这类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种 的学习超出它的职责范围,掩盖我们提升学生现代汉语能力
途径来做些改进和完善:一、在选取文章作为语文教材范文 的最终指向。用周有光先生的话说: “现代人要说现代话,
时,要严格把关,尽量选取文言、方言问题比较少的文章, 写现代文。文言的用处只是了解古书,不适合用于现代生
并且对于像上述第(3)类现象进行规范。与此同时,相应的 活。”
调整这一部分比例,适当增加一些当代作家的比较符合现代
汉语普通话规范的文章。二、如果对于少数方言词、文言词
三、怎么正确看待教材编者语言中的文白夹杂现象
进行了规范,要在注释中有所说明。假设把鲁迅作品中的特
这里所说的“教材编者语言”指的是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指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伊”全部规范成“她”,那么,可 单元简述、课文注释、课后练习和单元复习等部分的语言。
以在文章前附注释用来说明这一规范过程。三、教师要树立
这一部分语言使用中的文白夹杂现象与教材选文中的问题有
正确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意识,破除迷信思想,正确对待这些
所不同,应该成为严格规范的对象。
文章中的文白夹杂现象,以避免学生形成错误认识。
教材编者的语言中基本上没有像课本白话范文中的那些
文言句式、方言词、方言句式等问题。该部分的主要问题
二、怎么正确看待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
是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词。我们在对这部分内容的调查中发
针对最新版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所占比重不减反
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文言词是“之”、“其”、“此”、
增现象,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
“于”、“为”等;其次有“者”、“故”、“将”、
2Ol 2年第11卷第1期 一10g
I产业观察
“颇”、“亦”等;另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凡是文言
文部分的课文注释、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编者语言中文
言词的使用量明显增加。当然,编者在这一方面所产生的问
题应该是不经意的,但这种现象很容易对学生和语文老师产
生误导,进而影响他们普通话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要正确处理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三点着手:
( )教材编写者要有语文现代化思想和普通话意识。
当前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把写些文白夹杂的语言看成是一种时
髦,是一种高品位的追求;或是认为用些文言词可以让文章
更加简洁更加富有文学气息,从而写出了许多文白夹杂的作
四、结束语
等词语中的一个词素。但是在以下的例子中则应该看成是文
言词加以规范。
研究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条件之相互关系的科学。
(7-133)
就让我们来解开莲文化之一隅吧。(7-185)
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6-86)
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 (7-106)
随着我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语言文字的
规范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有一些领域仍存在语言
文字的规范尴尬,比如流行歌曲语言、网络语言等等。对于
这些有着特殊艺术追求、特殊交际追求的语言现象,语言学
家们一般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但是对于具有重要示范表率
作用的中学语文教材则不同,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
品,就像王力先生所说得“恰像头戴古代的冠冕而身穿现代
的长衫”。显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这种认识是极度缺乏
时代意识的表现,很不利于当今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开展。
(二)正确认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有些人担
心语言文字的规范会对书面语言的丰富性、严谨性以及书
面语言的个性造成束缚,进而产生不利影响。其实这是一种
不必要的忧虑。我们所说的规范,只是要求消除那些完全脱
离当今社会口语、没有生命力的、会给阅读产生障碍的文言
词、方言词等,正确使用今天通用的、标准的普通话,使书
面语言不至于有脱离口语的危险。但是这也并不是要使书面
语言和口头语言保持绝对的一致,更不是要限制书面语表达
的个人风格特色。书面语是以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提炼而成
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加工提炼方法,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
进行写作丝毫不会影响书面语的表现力。
(三)正确的判断文言词。有很多词在古代汉语中是单
独作词使用的,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不能单独作词使
用,但是有些却可以作为词素用在一些现代汉语合成词中。
比如以下例子中的“之”、“何”、“此”等。(以下例句
出白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括号中6、
7、8分别表示初中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
级下册。)
认真对待,及时加以修正。我们应该把中学语文教材作为语
言文字规范的宝贵阵地,在教材中努力凸显出一种现代汉语
普通话意识,要尽可能的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进行教
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只有有了好的教材,我们的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才能顺利有效地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 001年6月8目发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http://baike.baidu.com/view/1265891.htm.
[2]教育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第1版.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谈选编中学语文课本的
几个问题[A].王丽编辑,中国语文教育忧思记录,北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