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新课改思维

更新时间:2022-11-06 12:57:10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6日发
(作者:桃花依旧笑春风小说)

竺兰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新课改思维 

吴卫芬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学,江苏苏州215143) 

摘要: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其惟一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重基础轻形式、重个性轻共性、重积累轻探索。轻并非是不要,轻与 

重是相对的、辩证的,统一的,是可以相互包容和兼顾的。文章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就 

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0一O115—02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出和温泉。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是:①学习变换角度从 

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②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 

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课上教师不停地用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各种图片,当学生们还没把书看完, 

教师就让他们看图片,还要让他们想一想是否如书上写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即是教师通过一定的课堂教学 

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教学效果。衡量一堂课的 

教学是否有效。其惟一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 

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就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来说.就 

是要看师生的角色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 

果。如: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确立,学生是否在积极主 

动地学,会不会学和学得怎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恰 

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达成。而不是简单 

地看一堂课上教师提了多少问题,学生举手发言了多少。 

的一样美,真是难为了学生,回答除了“是”还能说什 

么呢!最后当让学生们模仿文章的写作方法来介绍自己 

的学校时,下课铃声已响。 

(2)教学反思一。在语文新课改中,似乎“课堂气 

氛的活跃与否”成了衡量一堂课好差的标准。有些老师 

绞尽脑汁创新教学形式——小品、课本剧、答记者问、 

看电影、欣赏歌曲……外行看觉得课堂很精彩。学生极 

度兴奋,课堂气氛活跃,可同行看呢?整堂课没听到朗 

朗读书声,没看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和对精彩文段 

的鉴赏。老师不停地点鼠标,学生不停地抬头、低头, 

教学重点不突出,欣赏图片美代替了鉴赏文学美,模仿 

写作没完成,学生缺少必要的训练和积累。我们不禁要 

问:学生真的有所收获了吗?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 

在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 

或是否有讨论,是否用多媒体课件等。如果教师不是从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学生通过学习没能进入新的发 

展区,那么,师生互动再多,教与学再辛苦,这种课堂 

教学还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案例与反思 

1.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重基础、轻形式。 

(1)教学案例一。笔者听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 

公开课,这是柯蓝先生写的《话说长江》黄山部分的解 

说词,重点介绍了黄山的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 

旁通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听力测试的成绩。 

初中阶段听力训练的方法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 

抓不懈。只有这样才会使听力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单一、孤立的。每种方法之间是 参考文献: 

互相关联,互相参透的。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听力训练方 

法,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要做到因材施教, 

像一些好的班级就可以使用那些较高难度的听力训练方 

法。 

【1】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于明.外语学习方法指导【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9. 

总之,在听力训练中要遵循由浅入深。阶段侧重, 

循序渐进的原则,选好材料,用好材料,持之以恒,常 

衷罐张扬免 I 1 15 

2012.o4 总第254期l 彩诲旌撕 

EW CUR鼹lC{il {j 黎ESEA瑟《 }{ 

之外的花样翻新。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 跟我说,但我从爸爸的眼神中同样能体会到他对我深深 

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作文错别字、病句连篇,即使 

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很难表达出来的。长此以往,少 

的爱……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笔者也被他们的回答感 

染了。谈到问题③,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苏轼的《水 

调歌头》,有《读者》上的一篇《一碗牛肉面》,有冰心 

的《莲》《纸船》等。通过该课学习,同学在亲情上有 

了一定的积累,写作文也有真情实感。 

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语文课堂的 

有效教学必须重基础、轻形式。 

2.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重个性、轻共性。 (2)教学反思三。孔子在《论语》中说过“不愤不 

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强 

调了“举一反三”在教和学中的重要。怎样才能做到这 

(1)教学案例二。几年前,笔者有幸听过本区语文 

学科带头人龚老师的课《白鹭》。这是郭沫若先生写的一 

篇短小精悍的散文。龚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听自己朗读 

的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划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而后 

一一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己朗读、纠正读音并解释词 

语。期间。龚老师有的放矢地让一些语文水平稍差的同 

学来回答。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先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朗 

读,并就阅读过程中的疑点做好标记,等会儿提出来让 

同学共同来解答。龚老师还在黑板上列出了几个有梯度 

的问题。以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话可说。果然,在互动 

环节.全班同学都纷纷举手争相答题。整堂课上得紧张 

而有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 

学生都收获多多,也让听课的老师为之折服。 

(2)教学反思二。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倡发扬学生的 

个性,尊重学生的体验,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进行教 

学。学生是活生生的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人,他们之间 

存在着各种差异,由于基础不同,各自都有不同的最近 

发展区。因此,要想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建构相同的 

知识是不大现实的。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的目标发展也 

往往会顾此失彼。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重个性轻共 

性,教师应付出更多的辛劳来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案。 

3.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必须重积累、轻探索。 

(1)教学案例三。在学习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 

时。笔者布置了以下预习作业:①反复诵读课文,体会 

文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②选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并请你回忆一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父子之情,简要地把 

它写下来;③联系你所学过、看过的文章、诗歌、古诗, 

说说你为他们(不仅是父亲,还可以是母亲、朋友等) 

感动的原因。第二天上课,同学们都争着把自己的想法 

和同学交流共享。关于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异 

口同声地回答: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 

亲的感激、内疚之情。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爬过月台去 

买橘子,尤其是对父亲爬月台细节的描写,读了让人热 

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学们纷纷介绍感人的父 

子深情:爸爸在百忙中为我过生日:爸爸在雨中等我放 

学;爸爸有时会因我没考好而打我骂我,但我同样能感 

受到爸爸对我的爱;我的爸爸一直沉默寡言,没什么话 

一点?毫无疑问,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记诵名篇佳 

作,才能积累较强的语言功底。积累是语文素养和写作 

能力提高的基础,胸中有,口中才能出,笔下才能顺, 

渊深才有鱼跃。厚积才能薄发 因此,要让学生多阅读、 

多记诵,并做好读书笔记;还要让学生注意已有语言的 

积累,指导学生把已有的语言运用到新的语境中,在头 

脑中形成新的语言组块。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 

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人文性因 

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 

富内涵。其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 

系,传统语文教学过度注重工具性,而新课改后有些教 

师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课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 

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较忽略。笔者认为,初中 

语文课堂还是应在兼顾人文性的同时突出其工具性,因 

为初中毕竟还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初中语文课堂的 

有效教学应该重积累、轻探索。 

对于探索,笔者认为,初中生由于年龄、阅历等的 

限制,在课上不宜过多地展开,一则课堂时间有限;二 

则学生知识积累还少,不容易感悟;三则文科不像理科 

那样一般都有明确的答案;四则在应试教育得不到根本 

改变的大环境下,阻力重重,探索效果很差。所以,初 

中语文教学的探索只能点到为止,学生有点感悟就行, 

等到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适当开 

展一些探索活动。 

以上的反思中,笔者强调重基础、个性和积累,轻 

形式、共性和探索,其本意应是:轻并非是不要,轻与 

重是相对的、辩证的、统一的。是可以相互包容和兼顾 

的。其目的都是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t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本文发布于:2022-11-06 12:5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39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