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兰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新课改思维
吴卫芬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学,江苏苏州215143)
摘要: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其惟一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重基础轻形式、重个性轻共性、重积累轻探索。轻并非是不要,轻与
重是相对的、辩证的,统一的,是可以相互包容和兼顾的。文章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就
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0一O115—02
一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出和温泉。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是:①学习变换角度从
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②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
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课上教师不停地用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各种图片,当学生们还没把书看完,
教师就让他们看图片,还要让他们想一想是否如书上写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即是教师通过一定的课堂教学
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教学效果。衡量一堂课的
教学是否有效。其惟一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
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就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来说.就
是要看师生的角色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
果。如: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确立,学生是否在积极主
动地学,会不会学和学得怎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恰
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达成。而不是简单
地看一堂课上教师提了多少问题,学生举手发言了多少。
的一样美,真是难为了学生,回答除了“是”还能说什
么呢!最后当让学生们模仿文章的写作方法来介绍自己
的学校时,下课铃声已响。
(2)教学反思一。在语文新课改中,似乎“课堂气
氛的活跃与否”成了衡量一堂课好差的标准。有些老师
绞尽脑汁创新教学形式——小品、课本剧、答记者问、
看电影、欣赏歌曲……外行看觉得课堂很精彩。学生极
度兴奋,课堂气氛活跃,可同行看呢?整堂课没听到朗
朗读书声,没看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和对精彩文段
的鉴赏。老师不停地点鼠标,学生不停地抬头、低头,
教学重点不突出,欣赏图片美代替了鉴赏文学美,模仿
写作没完成,学生缺少必要的训练和积累。我们不禁要
问:学生真的有所收获了吗?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
在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
或是否有讨论,是否用多媒体课件等。如果教师不是从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学生通过学习没能进入新的发
展区,那么,师生互动再多,教与学再辛苦,这种课堂
教学还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案例与反思
1.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重基础、轻形式。
(1)教学案例一。笔者听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
公开课,这是柯蓝先生写的《话说长江》黄山部分的解
说词,重点介绍了黄山的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
旁通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听力测试的成绩。
初中阶段听力训练的方法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
抓不懈。只有这样才会使听力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单一、孤立的。每种方法之间是 参考文献:
互相关联,互相参透的。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听力训练方
法,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要做到因材施教,
像一些好的班级就可以使用那些较高难度的听力训练方
法。
【1】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于明.外语学习方法指导【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9.
总之,在听力训练中要遵循由浅入深。阶段侧重,
循序渐进的原则,选好材料,用好材料,持之以恒,常
衷罐张扬免 I 1 15
2012.o4 总第254期l 彩诲旌撕
EW CUR鼹lC{il {j 黎ESEA瑟《 }{
之外的花样翻新。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 跟我说,但我从爸爸的眼神中同样能体会到他对我深深
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作文错别字、病句连篇,即使
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很难表达出来的。长此以往,少
的爱……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笔者也被他们的回答感
染了。谈到问题③,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苏轼的《水
调歌头》,有《读者》上的一篇《一碗牛肉面》,有冰心
的《莲》《纸船》等。通过该课学习,同学在亲情上有
了一定的积累,写作文也有真情实感。
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语文课堂的
有效教学必须重基础、轻形式。
2.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重个性、轻共性。 (2)教学反思三。孔子在《论语》中说过“不愤不
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强
调了“举一反三”在教和学中的重要。怎样才能做到这
(1)教学案例二。几年前,笔者有幸听过本区语文
学科带头人龚老师的课《白鹭》。这是郭沫若先生写的一
篇短小精悍的散文。龚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听自己朗读
的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划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而后
一一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己朗读、纠正读音并解释词
语。期间。龚老师有的放矢地让一些语文水平稍差的同
学来回答。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先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朗
读,并就阅读过程中的疑点做好标记,等会儿提出来让
同学共同来解答。龚老师还在黑板上列出了几个有梯度
的问题。以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话可说。果然,在互动
环节.全班同学都纷纷举手争相答题。整堂课上得紧张
而有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
学生都收获多多,也让听课的老师为之折服。
(2)教学反思二。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倡发扬学生的
个性,尊重学生的体验,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进行教
学。学生是活生生的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人,他们之间
存在着各种差异,由于基础不同,各自都有不同的最近
发展区。因此,要想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建构相同的
知识是不大现实的。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的目标发展也
往往会顾此失彼。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重个性轻共
性,教师应付出更多的辛劳来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案。
3.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必须重积累、轻探索。
(1)教学案例三。在学习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
时。笔者布置了以下预习作业:①反复诵读课文,体会
文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②选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并请你回忆一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父子之情,简要地把
它写下来;③联系你所学过、看过的文章、诗歌、古诗,
说说你为他们(不仅是父亲,还可以是母亲、朋友等)
感动的原因。第二天上课,同学们都争着把自己的想法
和同学交流共享。关于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异
口同声地回答: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
亲的感激、内疚之情。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爬过月台去
买橘子,尤其是对父亲爬月台细节的描写,读了让人热
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学们纷纷介绍感人的父
子深情:爸爸在百忙中为我过生日:爸爸在雨中等我放
学;爸爸有时会因我没考好而打我骂我,但我同样能感
受到爸爸对我的爱;我的爸爸一直沉默寡言,没什么话
一点?毫无疑问,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记诵名篇佳
作,才能积累较强的语言功底。积累是语文素养和写作
能力提高的基础,胸中有,口中才能出,笔下才能顺,
渊深才有鱼跃。厚积才能薄发 因此,要让学生多阅读、
多记诵,并做好读书笔记;还要让学生注意已有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