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走进新课程中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学生语文知识综合
运用的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作文教学走进新课程的具体
要求。我校全体语文教师根据新“课标”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
文教学。
首先,在阅读上下功夫。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正说明了阅读是写
作的前提和基础。大凡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无不是喜欢读书,读过很多书。惟有饱读书,才会
有写作之源。学生作文水平之所以不高,甚至陷入平淡、平庸的泥潭,主要原因是读书太少,
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的,肚中无货,怎写作文?根据大纲对学生阅读的规定:
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不少于2-3部。根据这精神,我校采取利用
课外活动的时间,带学生进阅览室阅读课外书籍,并要求学生确定富有积累价值的书刊,进
行细致深入的研读,把博览与深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每年利用寒、暑假读2至3本课外书
籍,并做好积累工作。要求学生摘录名言警句、精彩语段等。今年下半年我校举行了两次读
书报告会,让班上书读得多,读得好的同学传授读书经验,畅谈读书心得,让其他同学觉得
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举行了三次读书笔记展览。其中初三有几位学生摘录了名言200多条,
精彩语段100多段,写读书心得最多的达1万字以上。在此同时,抓好背诵,要求学生背诵
名言(诗、文)、警句、谚语、格言、鲜明生动的口语、佳句;背诵精彩的描绘片段,有特
色的顺口溜等。实践证明,阅读是写作的本与源,惟有多读,才不会下笔无助,捉襟见肘,
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今年我校举行了一次作文竞赛,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被
评选出的一类文共32篇,现已汇编成《学生优秀作文选》。
第二,重视课外练笔。《课标》在“必修课程”栏中规定:学生要课外练笔不得少于1
万字。因此,我校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将其纳入教学计划,精心安排,认真组织落实,
以求得事半功倍之收效。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内作文未免回数太少,收效受到限制。要练
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须课外作文”,叶圣陶先生的观点实质隐含了“多写”的意思,且
说“这才可以使写作越来越强”。魏书生先生要求学生“课外练笔每天完成500字”。结合
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鼓励多写,不死定数量。主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能力差异和个性发展因素等。对于喜爱写作的学生要求一周内写2篇,对于一般学生要求写
周记,对于贪玩,以抄袭来完成任务的学生,则要求每周写300字以上的文章,但一定要是
自己的作品。
第三,在培养写作兴趣上下功夫。培养写作兴趣应该贯穿于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
使学生写出好作文,就必须先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能够以愉快的心
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就能写出好作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如联系社会创设情景,提高写作的兴趣。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要动手去
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学生的作文要反映生活,就不能离开生活。教师必须把学生
从狭隘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与社会的现实情景融为一体。我们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观察社会,
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展览会、
用心爱心专心
1
养殖场等;观看影片、生活小品等;每天中午利用15分钟的时间读报刊文摘上的主要新闻,
以此来给学生作文注入新鲜活力。教师只有把学生的思想引领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境地,
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华和魅力,才能更加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又如可运用评讲鼓励来强
化学生的兴趣。对班上作文优秀和进步大的学生应该指名表扬,还可以叫他本人在班上朗读。
对作文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给以热情的鼓励,点燃
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的智能火花。如初三(7)班有位学生叫王翡翡,她开始对习作不感兴
趣,在一次作文选材中由于别具一格,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从此激起了她写作的兴趣,
目前她写的作文,一次比一次好。再如让学生写出“真我”,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习作兴趣的
培养,鼓励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如初一(6)班在习作《说给老师的心里
话》一文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倾诉心里话。一位差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老师,请
您不要将每次考试的成绩打电话告诉我的爸妈,您是否知道当爸妈知道我的成绩后,我过的
是什么日子吗?告诉您,我每次都会受到爸妈的‘雷击’。您玩弄的这一绝招实在叫我可怕。
这样时间一长,也许我的神经就会麻木,说心里话,我是多么地恨您……”这位差生以前写
文章的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可今天这篇文章字数在600字以上。可见这种实话实说的文
章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往往能写出催人泪下的文章。
第四,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学习写作的方法。以前我校的作文教学是采
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指导——写作——批改——评讲”四个步骤。这种方法它的弊端越来
越突出。如写作阶段: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按同一模式写作,就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能力,甚至会扼杀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树立了作文教学应该以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探索,尝试进行了“讨论——写作——再
讨论——修改——讲评——小结”的作文教学模式。从“讨论到写作”是学生的写作阶段,
从“再讨论到小结”是作文的评讲阶段。第一环节的“讨论”,就是老师布置一道作文题目
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教师主要起点拨和
引导的作用,在互相讨论中,学生可以各抒已见,切磋技艺,互相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可
以不受老师拟定框架的限制,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别具一格的佳作来,千
篇一律的现象就不存在了。第三环节的讨论属于作文评讲阶段,主要是以便习作后互相交流
各自的作文。先是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推荐出美文,在讨论中明确文章中的优劣,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接着将各组推荐的美文,全班集体讲评一、二篇,让大家
找出文中成功之处和不足这处。修改可采用亲自改,也可学生互改。这样做我们是有理论依
据的,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
位……”叶老还说:“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完
后修改、自评,然后分组互评,使学生在改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真正起到作文训练的作用。
本学期我校各班共写大作文8篇,其中4篇是教师批改,另4篇就是采用以上的批改形式。
惟有让学生多改,学生习作才不会思路不清,中心不明。小结阶段主要是教师对本次作文的
成绩和不足作现场点评,使学生得到信息反馈,明确得失。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
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教学效果好。
第五,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想象作文是学生运用想象法,描述自己没有经历的事。但
初中学生生活面狭小,感知的事物不丰富,这就必须把想象作文置于教学中。一般可运用原
文情节的趋向,顺着文章意向进行,例如《卖炭翁》这首叙事诗,作者没有写明卖炭翁一车
炭被掠后的情景,故意留给读者想象。老师可指导学生想象卖炭翁归途中的神态和心理。例
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夕阳西下,晚霞照在卖炭翁的脸上,他望着那空荡荡的车,
用心爱心专心
2
乌黑的脸上滚下几颗伤心的泪。那系在牛头上的半匹红绡,在夕阳的照耀下,血红血红的,
像在血里浸染过。牛车在呼呼的北风中,在泥泞的山路上滚动着。他心想:”老天啊!你为
何不将这些大鬼小鬼都捉去,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个结局,想象了老翁回家途中
的情景,既有人物描写,又有景物描写,深化了诗的主题。当然有时还可以逆反着作者的意
向进行想象。例如《孔乙己》一文,假如孔乙己后来中了个举人,第二次到酒店喝酒,掌柜、
短衣帮又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由于我们重视了阅读中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习
作中出现了很多优质作文。
第六,鼓励创新。这是新课程作文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明确提出”根据个人
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为了使学生在习作中有感而发,可以采
用让学生围绕话题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自主作文就是针对”创新“而言的。创新是素
质教育的灵魂,惟有创新,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在时代生活的碰撞中产生奇异的火花来,才能
写出高质量美文。
第七,作文教学要系列化。根据新《课标》作文教学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目
前已编写出《初中作文系列教案》,共20万字。通过教学实践,大家一致认为该教案集有利
于教师的作文教学,目前已成为我校的”校本教材“。该教案2003年获丹阳市教科研成果
一等奖,已在镇江和丹阳部分学校试用,得到了兄弟学校的高度赞扬。
另外,在作文教学的课改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语文教师自身的作文素质必须迅速
提高。教师本人应该是一个写作的爱好者,一个能写出示范作文的写好者。如果教师自
己不会写,没有写作的那种切身体会,当然也就教不好作文,就无法带领学生走进新课程,
因此在课改的大潮中,教师应把经常写作看作是自己教学生活的一部分。
用心爱心专心
3
本文发布于:2022-11-06 12:5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39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