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2-11-06 12:26:57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6日发
(作者:大学语文作文范文)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读书笔记

本文是关于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读书笔记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

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千年一叹》即为这些文章的结集,记录了作者随“千禧之旅”

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千年一叹》读书笔记1: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可能是每个中国孩子正式

的或非正式的学习历史的第一课,尽管那时候并不理解何为文明,老

师或父母总会要求我们记住这句话,同时还要记住古巴比伦、古印度、

古埃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词语,同样也理解不了这些国家在哪里、有

着怎样的文明,只是死记了这么一个概念,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这个

概念就牢牢地长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很少有人去怀疑和论证,如果不

是做学问,也很少有人再去深入研究。就这样这句话变成了我们的一

个基本常识。

在信息化空前发达的当代,提及文明古国,我想大多数人头脑之

中首先出现的是城邦式的政治文明,极度繁荣的文化艺术,很容易联

想到亚里士多德、维纳斯、奥林匹亚、金字塔、空中花园、幼发拉底

河、底格里斯河……比照我们的历史,很容易想到这些人物和情景,

或许来源于我们对三皇五帝、孔孟、万里长城、兵马俑的熟识,这样

的联想看上去是多么的顺其自然、合乎情理,进而联想到当代,可能

很多人觉得这些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更是政治民主、经济发达、文化

繁荣的现代化国家,比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更加进步。

然而,当我们认真读完《千年一叹》,跟着余秋雨老师从古希腊

文明遗迹开始,到古埃及文明遗迹,到古巴比伦文明遗迹,再到印度

文明遗迹,最终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回到中国,我们就会改变很多伴随

我们很久的一些关于世界文明的认识,改变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让我们重新去思考很多问题。

这一路上那么多古文明的发祥地,没有例外,都已衰落,当我们

看见这一路的战火、杀戮、贫穷、混乱,我们会感叹文明的脆弱,那

些反复出现在历史书上,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地名,与如今的现实形

成了可怕的分裂,那些虽然断残却依然雄伟的遗迹与当代的荒凉形成

了强烈的对照。面对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无疑会感到我们的生命

微若草芥。同时,路上遇到的杜月笙的女儿女婿蒯先生一家、探访法

显、玄奘取经的讲学的遗址、外国人对中国茶、中国文化的热爱,我

们无疑会感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会感到中华文明的磅礴与伟大。

在当代中国长大的人,每天接受的中华文明的洗礼,每天感受着

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对于身边的一切都觉得理所应当,甚至还经常抱

怨和斥责,为什么我们伟大的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会那么落后,以至

于被仅有几百年历史的西方国家超越那么多;也会抱怨我们的国家、

社会还存在着食品安全、贪腐、环境等等问题;会嘲笑我们花了几千

年时间走了这条路,为什么不走另外一条路;我们的国家在沧海横流

中保住了一份家业、一份名誉、一份尊严,我们常常轻率地说,保住

这些干什么。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多元的时代,

允许人们有不同的声音,允许多元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

化的融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深入,我们常常将这种形态归结于西方

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权,归结于开放包容,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原

因,最主要的影响,应该是我们的文化传承。

认真对比这些文明古国的发展历史,包括当代的政治经济局势,

当其他文明衰落的时候,中华文明能够一脉相承,并发扬光大,能够

达到今天的开放包容、相互尊重、摒弃纠葛,敢于站出来说我们要建

立一个世界命运共同体,溯其根源,我想应该归功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对比其他文明古国,当一个民族在政治上被另一个民族征服,其文化

就逐步衰落了,时间久了就慢慢衰落了。再来看我们的中华文化,历

史上无论被哪个民族统治,最终在文化上都征服了这些所谓的统治者,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直居于核心地位。正如书中所言,中华文化在最高

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

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

每一个文明的兴衰,其文化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今天的

繁荣,也仍然没有脱离我们的传统文化,甚至我们每一次的斥责和抱

怨背后都隐藏着对国家和民族美好的向往,正是因为这些对美好的向

往关乎了国家的方向。

《千年一叹》读书笔记2: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

历史,每每重拾,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

个轮回,反反复复,一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

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

中传来,也从恒河畔边传来.

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开始遗忘,那阵

叹息也只成了无奈,文明已经衰落,历史也开始褪色了.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随后毅然地跟随着他们,顺着他们

的脚印一步步地走下去。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

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

“千禧之旅”的目的的实际上是环游世界的文明古国,领略各人

类文明的精华,寻找古代文明的路基,可我更觉得这像是一次冒险。

途中他们遇到很多惊心动魄的事,随时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荒草迷离,

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余秋雨写到:

“我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一切,就像脱去手套去抚摸

老人的伤痕。”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孝陈旧和人民的闲散。

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

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

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

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

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

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孩子总是让人心疼的,

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

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无邪快乐生活,却硬

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国,反

对禁运”之类的口号。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担便

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显示着他

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却让我领略了前所

未有的震惊。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

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

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

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

给自然。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

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我暗想,对人类,

它还有多少耐心?

《千年一叹》读书笔记3:

如果说,高一的我喜欢看奇幻小说,看完一本扔一本,绝不看第

二遍,属于看过就忘型,那么,高二的我看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

后,一看再看,再再看,不停地想从那字里行间悟出点什么,令我欲

罢不能情不自禁的想抄点什么,写点什么,想点什么。而最可笑的是,

期中考试后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门看一本书,写读书笔记,我一拖再

拖,就是没有那种想要动笔写的冲动,而看了《千年一叹》,没人要

我写,我却写了很多。

《千年一叹》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

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他们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

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

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回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

串真实的恐怖故事:这里,宗教极端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

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再往

前,三十几名警察刚刚被贩毒集团杀害……

他们从香港坐飞机来到希腊,然后是埃及——以色列——巴勒

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

泊尔。

总结:

有一个事实似乎不必讳避:我们这次见到的人类几大文明发祥地,

都已衰落,无一例外。

相比之下,希腊的情况较好。虽然它的国力目前在西方世界处于

衰势也不再是国际文化中心,但希腊文明并没有衰亡,不仅仍然在世

界范围内传播和shan扬,而且作为这种文明的直接后代也能理解和

继承。它的衰落只表现为没有能够保持当初的繁荣势头,但又有哪种

文明能一直保持繁荣几千年呢?希腊的悲剧在于,别人可以借着它远

年的辉煌而复兴,而它自己却一直没有复兴起来。至于希腊当初衰落

的直接原因我看是两个,一是雅典人与斯巴达克人旷日持久的政治内

耗,二是既要迎战外敌,又要不断远征,造成致命劳损,但这与希腊

文明的内在品性关系不大。这样的背景使今天的希腊人在冷落中闲散

自如、与世无争,要争也只是争一点历史荣誉和遗物归属而已,如奥

林匹克和巴特农,却有适可而止,显现出一种年迈的健康。

埃及文明就不一样了。一开始就缺少明澈的的理性,沉醉于自负

的神秘。当它以庞大的雄姿切断了被外部世界充分理解的可能,其实

也就切断了自己的延续生命。底比斯(今卢克索)奇迹的缔造者们只希

望自己以木乃伊的方式长存于世或再度复活,没有对后嗣的延续做切

实的安排。这些霸占了文明主宰权的法老有喜欢征战,早在公元前十

五世纪就已称霸西亚,这对自己神秘的文明结构有损无益。待到地中

海贸易中心由南移北,它就风光不再;但不远不近的地理位置又使它

成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直至阿拉伯人轮番讨伐的对象。昔日

的辉煌使每个占领者都力图割断它的历史,结果几度下来,古文字无

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剩下卢克索的尼罗

河西岸一些据称纯种的“法老人”后代在不断叮叮当当地修复着祖

先陵墓,供外人参观。

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充分成熟的两河文明以商业为主干,并从商业

文明伸发出了《汉谟拉比法典》为标志的法律精神。但这种文明整体

倾向实用,缺少深厚的人文基座,精神单薄、道德失控、享乐至上,

文明更多的地表现为财产的分配和争夺。因此直接诱发大量战争农业

文明、游牧文明对商业文明的毁灭是不留余地的,彼此的报复更是比

赛残酷。在很长时间内,巴比伦、亚述等地已无所谓文化良知,触目

皆是非人性的行径,这真是对汉谟拉比的莫大嘲讽。两河文明也把由

商业推动的数学、天文学成果曲曲折折地留给了世界,但在本地,正

如不少历史学家评价亚述的穷兵黩武时指出的,战争首先摧毁一切高

层文化,然后又剥夺一个民族中最勇敢、健康的生命,结果总是留下

一大堆失去文化的萎弱躯体,去承受种种荒唐。

希伯来文明崇高而充满忧伤、坚韧而缺少空间,从一开始就处于

动荡不安的流浪中,因此把宗教当作了自己的疆土。但是这种缺少实

际疆土的文明终究难于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大格局,可以渗透广远

却又处处守制,永远处于自卫图存的紧张之中。然而也正因为缺少实

际疆土,它也不容易像其他文明一样土崩瓦解,而总是进退盈缩、悠

悠不绝、前景难测。这也就是为什么,耶路撒冷总让人一言难尽,简

直成了我们这次旅程中一个小小的思维陷阱。

波斯文明是另一种类型,几乎是依靠着两个伟大君主的个人魅力

才巍然立世的,如果没有居鲁士和大流士,它可能很难ji身几大文明

之中。我在波塞波里斯的废墟中停留最久,遥想着这两位古代亚洲巨

人是如何把他们知道的世界逐一纳入朝贡者名单的,但也不能不在夕

阳残柱间感慨:这毕竟只是天才们的私人霸业,很难继承和延续。他

门身后,已是一派充满脂粉气的无能,更不待说今天那里早已是外来

文明的天下,很少有人记得古代波斯的赫赫雄风。

至于印度河—恒河文明的衰落,我看在内部原因上,至少有一半

与宗教迷误有关。轻视生命、厌弃人世、不负责任,最后甚至连腐朽、

恶浊和奴役都能容忍,这就大大降低了文明自身的力度,以至良xiou

不分,当智慧程度最高的佛教也终于被剥蚀之后,它就自然地沦为被

奴役者。外来势力的残暴使底层贫困的苟且生态愈加蔓延,即使时时

爆发民族自尊,却也已丧失文明的尊严。

几大文明衰落的共同规律:

远征

失序

迷昧

保守

中华文明何以硕果仅存、延绵未衰的原因:

这种情景可以借着一个图象来说明。在印度很多城市的街头,晃

荡着一些“神牛”,这些牛不干任何事,却可以随意去吃一切它们想

吃的东西不管这些东西是在店铺,在摊上,还是在路人的篮子里。他

们走在马路中心,堵塞了大量车辆,谁也不敢驱赶,只能跟在它们后

面。极度的特权造成它们极度的随意,一派神定气闲,完全不理会这

个世界,连眼神也是绝对的不负责任。对我来说,只有看多了这样的

牛,才反过来真正认识了从小就看惯的中国牛,才知道中国牛的眼神

里饱含着多少辛劳、服从和温驯。

从我们这次考察到的这些文明古国来看,它们之间的早期交流都

比较密切,甚至还能依稀找出文明往来的线索,而中华文明则由于东

亚地理的半封闭结构,基本上独立发生,独自完成。发生和完成的依

据,不是别种文明的影响,而是自己立足的大地所提供的经济生活形

态。这种经济生活形态,按照历史学家许zhao云先生的说法,就是

“精耕细作”型。

只有精耕细作,才回在可耕地面积不大的土地上养活众多的人口;

但正因为精耕细作,必然强化家族、亲缘的聚集,重视安定和延续,

厌恶动荡和迁徙。

“离别之后,读懂它——这句话包含着沉重的检讨,我们一直偎

依它,吮吸它,却又埋怨它,轻视它,责斥它。它花了几千年的目光、

脚力走出了一条路,我们常常嘲笑它为什么不走另一条,它好不容易

保住了一份家业,一份名誉,一份尊严,我们常常轻率地捉保住这些

干什么,我们娇宠张狂,一会儿嫌它皱纹太多,一会儿嫌它脸色不好,

这次离开它远远近近看了一圈,终于吃惊,终于惭愧,终于懊悔。我

们这一代人生得太晚,没有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为你说话,为你呐喊。

我们这些人有过于疏懒,没有及早地去拜访你的远亲近邻,来深入理

解你的艰难行迹。我们还常常过于琐碎,不了解粗线条,大轮廓上你

的形象,只在枝枝节节上絮絮叨叨。但毕竟还来得及,新世纪刚刚来

临,我们总算已经及时赶到。”

这是余秋雨从尼泊尔回到中国的最后一篇日记中所写的,不是一

般意义上的回国,他们是沿着西奈沙漠、戈兰高地、伊朗山脉一步步

量回来的,他们是捧掬着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的水一口口喝

回来的,他们是抹着千年的泪滴、揣着废墟的叹息一截截摸回来的,

他们是背负着远古的疑惑和现实的惊吓一站站问回来的。

就如上面所说的,我们,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后知道的太少,说的

太多,我们不停地说你为什么不像欧美国家一样强大,你为什么不像

欧美国家一样自由,你为什么不像欧美国家一样民主。为什么?《狼

群》中有这么一段话:“自由?自由和民主真的那么值得羡慕吗?民主

是和经济实力成正比的,我去过的非洲国家哪个不‘自由’?是个人

拿把枪上街都能杀人,简直自由过头了。那里的民主就是各派军阀都

想独立,打得天翻地覆,很值得羡慕吗?”没有经济实力作为后盾,

美国早乱套了。

也正如余秋雨所说,我们虽然错过很多,但毕竟还来得及,新世

纪已经来临,我们总算已经及时赶到。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本文发布于:2022-11-06 12:2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39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