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作为一部海战2016国庆放假安排片,电影拍得很出色。但真正让人感动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历史。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欣赏以下三篇优秀的《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看看这场海战,带给他们怎样的思考。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
甲午战争,我以前在书本上看到过介绍,只知道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今天,学校安排我们观看了根据这段历史拍摄而成的电影《甲午大海战》。看完之后,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真实的感受。有些东西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民族仇恨要铭记在心。
时光倒转。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揣着强国梦想,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也学到了最先进的知识,大开了眼界。学成之后,他们亲自驾驶着重金购买的重甲舰回到祖国,随时准备为国效力。当时中国的海军力量居亚洲第一位,可是由于清政府的腐b和无能,连续多年没有购买新的战舰。当时的清政府不能居安思危,持续发展,甚至挪用军费为统治者修建颐和园。而日本却全民齐心协力,不断地壮大自己的海军力量,最后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惨败。
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又有那么多顽强奋战,不怕流血牺牲的爱国将士,没想到却最终败给了一个小小的日本国。这是多么耻辱和发人深省啊!虽然装备落后日本是失败的一个原因,可是清政府统治者的胆小怕事、避战求和,才是导致这场历史悲剧的真正凶手。
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硝烟散尽,如今的人们过上了看似和平安定的生活,可是历史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那就是“国家必须强大,落后一定挨打。”以前是这样,以后更是这样。现在的“钓y岛之争、”“南海之争,”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祖国强大,科技发达,别的国家才不敢欺负我们,更不敢轻视和挑衅!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铭记历史仇恨,发奋图强,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
“每一场大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18年后,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已成历史。如今,人们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渐渐遗忘了百余年前的奇耻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战》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论》中的句子:“世间万物,优胜者生存,民族国家也如此,今中华民族若不奋起,必将为人类历史所淘汰。”
虽然早已在历史书上了解过这段历史,但当坐在电影院中直观地感受那个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起的时代、看着影片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时,我的心无疑是沉重的——在课本上正正经经的方块字背后,没有人知道那是多少鲜血、多少生命,也没有人知道这些鲜血是怎么流的、是为何而流的。
影片从一群怀揣强国之梦的少年讲起,我的心也随之起伏澎拜:
当他们在去英国的船上面对即将远离的故土齐齐一跪时,我的心中不禁有幼儿园六一活动方案一股暖流涌上,为他们的爱国赤诚而肃然起敬;当他们开着新式铁甲船驶入中国领海时,那一刻,尽管我明知结局,却依然像他们一样的满怀激动与兴奋,仿佛看到了中国在大海上所向披靡的豪迈气势……然而,好景不长,正如片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所言“中国这个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个懒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过了一阵子,只见他坐了下来,喝口茶,吸口烟,打个哈欠又睡着了。”北洋水师这支当时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舰队,七年未添一舰、炮弹严重不足。李鸿章增添舰队装备的多次奏请,被慈禧太后一一驳回,而她用以修葺颐和园庆六十大寿的费用可购买足足20艘军舰!与此同时,日本天h却是省吃俭用、捐出俸禄购买快速舰。更有甚者,北洋水师与日军打得如火如荼之时,北京颐和园内却是一片歌舞升平;堂堂大清的军舰,竟成了为慈禧太后运送水果的私家货船!命中日军“松岛”号d药库的炮弹竟是臭弹!我愤懑于清政府的腐b之风、人们的醉生梦死。
当慈禧下达“可以开战,但不可先开炮”的荒唐懿旨并导致福建水师的全军覆没之时,当清政府面对侵略者的不平等条约一味求和之时,当看着海军为守所谓的“礼”而错失一次次战机之时,我胸中恨铁不成钢之气久久难以平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邓世昌驾驶着“致远”号义无反顾地撞向日本“吉野”号时,当爱犬“太阳”咬着他的披风随他一同沉入大海时,当刘步蟾等人拒绝投降、亲手炸沉军舰并自刎殉国时,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自己的牺牲坚守了中国人的爱国信仰,扞卫了中国人的尊严,警醒国人“国难兴邦”。走出电影院,在观影时迸发而出的情感已渐渐退去,但很多烙在心里的画面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不禁反思:那场艰苦的、耻辱的、悲惨的,壮烈的战役所传承的民族信仰与坚持,我们身上还剩下多少?当我们国家的领土与主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致远”——“到达远方”,是希望我们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又能走多远?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
波涛汹涌,仿佛仰天一声怒吼便能使大地随之颤动。这是一八九四年的黄海。层层弹雨和浓烟烈火已注定这是对于中国不平凡的一天。历史的长卷就这样慢慢铺展开来,那场浩劫也已降临。物资的匮乏、敌人的紧逼,胜负似乎已经十分明确。
但没有人会忘记,就在弹尽粮绝,千疮百孔的“致远号”上,邓世昌毅然驾着烈火之舰决死相拼。舰长一手直指敌国军舰,一手坚持举起冲锋旗——那是他前进的方向!他的姿势分明透露着壮志与霸气,这仿佛是对中华民族的诺言。当他与爱犬的身影如两尊雕塑般淹没在深深的海底,这坚定不移的姿势也凝固在那一帧胶片上永远抹不去。
这是电影《1894,甲午大海战》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之一。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期,封建王朝中的人们依旧歌颂着帝王的伟大,说着那千篇一律的颂词。当海的这边还在一遍又一遍念着没有变化的重复时,海的那一边却已不惜一切代价获得胜利的先机。于是终于有一天,痛苦开始向黑暗的海底压去了。畏惧使得有些灵魂不自主地偏离道德,试图获得最后的疯狂。
然而,救赎我们精神的人依旧存在,使得我们未在满世界的灰尘中腐朽不堪。为了扞卫国家的尊严和主权,他们直面数倍于自己的敌舰,毫无惧色,绝不示弱,以智慧和勇气与敌人作殊死搏斗。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最终以身殉职,将灵魂燃烧于这片汪洋大海。或者说,这就是人生的一种气节,更是民族的一种尊严。
每当脑海里再次放映起那个黑暗的时刻,舰员们无一例外、义无反顾地继续进攻,连头都不愿回的画面历历在目。
我们必须承认,一百多年前甲午海战的发生,并且落得如此结局,与当时的清政府腐b无能密不可分。正因为这个东方的泱泱大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国力衰败,那些黑色的梦魇才敢来不断侵犯。想要拭去那段任人宰割的历史,摆脱尘灰满目的世间行走,只有依靠中华民族的每个灵魂能够清醒地改变。而如今,我们已经能自豪地这么说了。
我们不会只记得敌国侵略时战士们的失败。
我们不会只接受漫长历史中的屈辱。
我们不会只叹息那个时代犯下的错误。
明知那是危险,也要壮丽地扑去,瞬间的行为,却定格为他们一生最大的辉煌,美丽便在这一壮举中得到永恒。
胜利固然是美好的,但在通往最终胜利的路上,也充斥着死亡的气味。烈士们如流星般闪耀,如流星般光彩,又如流星般消逝。可这种为气节而赴死,为信仰和尊严而牺牲的精神便是奇美。这是以生命的代价,完成作为一名舰员的证明,作为一名战士的证明,作为一名中国热血青年的证明。
尊严不失,则浩气永存。我们坚信:没有一个民族是强大不起来的。
我们拒绝漫无边际的黑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向着光明和未来奔去!
民族的姿势,是写不完的文章。
本文发布于:2022-11-05 12:5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341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