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三峡》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文《三峡》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三峡资料,开阔视野。 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师: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三峡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语
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是一 首歌唱长江三峡的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二、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学生默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学合作交流,说说理由。明确《三峡》中主要写了三峡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三峡之美无尽赞叹。
三、研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加点词语的读音、含义。
⑴略无阙处 :quē ,通缺。
⑵沿溯阻绝:sù 逆流而上
⑶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⑷虽乘奔御风:bèn,这里指飞奔的马。
⑸不见曦月: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⑹素湍绿潭:tuān,急流的水。
⑺夏水襄陵:xiāng,上。
⑻绝谳多生怪柏: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飞漱其间shù,冲刷。
⑽清荣峻茂:jùn,高而陡峭。
⑾属引凄异:zhǔ,连续。
⑿沿溯阻绝:yǎn ,sù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齐读课文,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
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教师在同学的表述中,抓住重点词语,完成板书。(幻灯展示)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
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夏)奔放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春冬)清秀
林寒涧肃,哀转久绝(秋)凄婉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质疑。
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有:
⑴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⑶为什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明确: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能见到一线天。
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为盛,所以先写夏水。
虽然沿溯阻绝,但王命不可违,因此冒者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同: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指导诵读:限时背诵比赛。小组推选一人为代表,背对大屏幕,大屏幕以滚动条的形式展示文章内容,可以反复几次,
四、体验与反思
本文记叙了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明确: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思考: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将你的看法整理在作业本上。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们有没有留意过人民币背面的风景?
有谁知道十元人民币背面选的是哪个地方?
——的瞿塘峡。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一段要称为“峡”呢?
明:大家看这个“峡”字是“山”和“夹”相合而成。
看这几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水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二山夹一水称之为“峡”)
3、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真可谓“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三峡一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二、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四生朗读课文,师强调生字词的读音,齐读每一层。
3、自由读、互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4、齐读课文。
5、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标:通过讨论,大致读懂文意。
方法:口头说文章大意,遇到疑难处查字典,书下简短注释可先写在文中,长的翻译不写。)
四、深入研读课文
(一)研读“自三峡……不见曦月”——两岸的山
1、两山相夹,一水流过,称之为“峡”,由此可见,写三峡肯定要写到——山和水。
作者先写的什么呢?来看第一层——齐读
明:先写了三峡两岸的山。
2、写“山”抓住“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连绵不断:
山长:“七百里”
山多:相连无缺、“略”
山高、山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
“自非”一句【侧面烘托山峰高峻、两山对峙(相对而立)、江面狭窄。】
3、自由读、齐读、背诵。
(二)研读“至于……不以疾也”——夏水
1、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江面狭窄,水势会如何呢?来看——第二层,齐读。
2、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水?(夏水)
3、有何特点?
明:凶险:“襄陵”、“阻绝”
迅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更现其迅疾。)
补充: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写出了水流之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联系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绝伦。)
4、再读,体会“夏水”之凶险和迅疾,读出那一泻千里的江水的磅礴气势,读出惊心动魄、豪气万丈之感。
5、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来写?而要先写“夏水”呢?
明:因为前文写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因为山势高峻、江面狭窄,夏水才如此凶险、迅猛,先写夏水紧承上文山高江窄而来,这样,文章更为流畅、自然。
(由此可见,前文写山势险峻、江面狭窄,是为下文写夏水的凶险迅猛作铺垫的。)
(三)研读“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写了三峡两岸的山和夏水之后,作者接下来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齐读——第三层。
2、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这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明:水:清澈(“素”、两个“清”、“绿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绝”、“峻”)
树:奇(“怪柏”)
【追问:为什么会“绝巘多生怪柏”?
(1)曲体向阳:因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阳光太少了,而树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长得歪了,怪了。
(2)峡窄风猛:柏树被风吹怪了。
(3)柏树长在岩石上,地势险要,泥土缺少,就长歪了。
师:原来,松柏为了生存,必须依悬崖峭壁之势生长。另外,从美学角度讲,只有“奇形怪状”的才可能具有美感。
像黄山迎客松,不就是形状不同于一般的松树,我们才觉得它美么?再如灵璧石,不就是因为它“奇形怪状”,才成为奇石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么?确切地说,这“怪柏”才是这悬崖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昭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荣”)
草:盛(“茂”)
3、再读,思考:此处写三峡春冬之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明:动静结合:“素湍回清”为动、“绿潭倒影”为静;
“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
视角变化: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鲜明: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青山、绿树、绿草
虚实结合:“回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简洁概括、精当确切。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仅仅八字,但留给人的遐想却是无穷的,你能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描述这种情景吗?
(提示:可从多种感觉角度去想象:视觉、听觉、触觉等)
明:大的瀑布:远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先听到丘壑雷鸣,再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瀑布冲到潭水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迫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悬泉: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如烟似雾的水屑随着风不时撒在我的衣上,湿润润的雾气轻轻地舐着我的手、脸,悄悄地浸湿我的衣履。偶然有几点送入我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蓝澄清,喝一口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5、作者笔下三峡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难怪作者发出了“良多趣味”这样由衷的赞叹!齐读——
(四)研读“每至……泪沾裳”——秋天景象
1、来看最后一层,一生朗读,思考:此处写景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哪个词语直接点出了季节?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读作者笔下的三峡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林寒涧肃”——清冷寂静
猿啸“凄异”——凄凉(以声衬静)
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悲寂、凄凉
(与描写春冬之景渲染的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什么?——渔歌
4、何意?
5、为什么会“泪沾裳”?
(三峡的风光是那么壮丽美好,神奇多娇,但当时三峡两岸的劳动人民为什么那么愁苦哀怨呢?)
明:因为那时的三峡未经整治,它水流急,河滩险,暗礁多,江湾杂,无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只与生命。
你看:“夏水江陵,沿溯阻绝”,一旦“王命急宣”,也要舍命冒险而下。千百年来,数不清的船工因劳累、饥饿而惨死在这条三峡的航道上。
那凄凉的猿鸣,总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对死者的追忆和生者的担忧,因而眼泪止不住簌簌落下。
现在三峡已经发生了巨变,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的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2009年已全部竣工。
6、“巴东……泪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岭连、江窄水急给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峡的百姓带来不便。特别是渔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下江捕鱼。他们命悬腰际,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确实值得人们的同情。
“泪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了作者对当时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齐读这一层。
五、课堂小结
文章仅仅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景象。
语言的简练是本文的特点。
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讲风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字写出山之高峻;“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字表现江水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字展现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图;“清荣峻茂”,4字即现:江水清澈、树木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数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语言的简练由此可见。
再次齐读,背诵!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教学难点:
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述: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板书课题),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二、学生一读课文
1、述:下面,请同学们追求这个目标,先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xx你开始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更正。
2、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右侧)师及时表扬声音洪亮,读的正确流利的同学。
3、师示范后,生自读课文加深巩固。
三、学生自学二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一)
边默读课文,边运用书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疏通文意检查,一人一段,师生评价。
4、检查自学效果
⑴ 估计有疑难的词:
阙 嶂 曦 湍
⑵ 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
略无阙处 重言叠嶂 沿溯阻绝 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哀转久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生掌握内容后,自由读课文,巩固词句义。
四、学生三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2、生边读边准备。
3、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4、述:
⑴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二)
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着手。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三峡的美。
⑵师举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言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狭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5、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师适度把握)
五、背诵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读背课文,先各自练习读,准备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流利地背出来。
(2)生练习背
(3)指名背
六、教师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是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在放射着诗人瞩目的光辉。我相信,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辅助教具:
计算机(数量1) 液晶投影仪(数量1)
投影屏幕(数量1) CAI课件 三峡风光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欣赏三峡风光片,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题解;作家作品简介。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五、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六、分析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归纳小结;课堂巩固。
八、指导背诵课文。
一、教学内容分解表:
编号知 识 点学 习 水 平
识记理解应用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写景√√
4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5正确、流畅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学习水平描述表:
知识点学习水平描 述 语 句行为动词
1识 记记住郦道元、《水经注》常识记 住
2识 记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记 住
3理 解了解文中先总写地貌,再分季节、抓特征描绘景物的方法领会归纳
应 用能多角度、抓特征对景物进行描绘(课外练笔)领会表达
4理 解了解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领会归纳
5识 记根据文脉“总写概貌—夏景—春冬景—秋景”背诵全文记 住
三、媒体选用情况表: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 体 内容 要 点资料来源媒 体 在 教 学中 的 应 用使用方法
1投影长江三峡风光自选导入新课播放
2投影长江三峡相关图片自制理解标题显示
3投影范读课文自制有感情朗读全文播放
4投影文意理解自制从局部到整体理解文意、体会思想感情分析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三峡风光》导入课,给学生创造下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品读,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检查预习
(要求读背课文,弄准字音,掌握文学常识。)
1、给下列字注音
阙曦 溯 湍 漱
2、本文作者是,(朝代)人,著名的
三、研讨课文,掌握重点。
(讲练结合,展示风采。)
(一)字词释义,我最棒!
1、略无阙处2、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4、乘奔御风
5、不以疾也6、素湍绿潭7、良多趣味8、属引凄异
(二)区分词义,我能行!(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绝:哀转久绝
绝多生怪柏
3、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4、属:属引凄异
属于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三)辨析词类,看我的!(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回清倒影
3、每至晴初霜旦4、素湍绿潭
(四)慧眼辨真假(通假字)
1、略无阙处2、哀转久绝
(五)博古通今(古今异议)
三声
(六)学以致用(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团结就是力量(课文分析)
1、文章从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
2、文中引用名句的作用是什么?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诗?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什么?它和本文的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延伸迁移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你能说出理由来吗?并从本文找出印证的原句。
六、总结
本文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通过对三峡山水的具体描绘,突出了三峡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检测
比较阅读:《三峡》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1、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请选出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同的一句()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下列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谷,悄怆幽邃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一、教学地位与教学意图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巩固文学常识要点和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等基础知识。
2、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培养赏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
3、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感受古文化的灿烂与文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课文的结构层次和内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难点:
以欣赏的视角来品析三峡写作特色
六、教学关键:
把握三峡四季水的特点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策略:
以自主复习与合作交流方式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教学目标
播放灯片,学生浏览三峡风光,感受风景秀美画面。
(二)复习目标,灯片显示知识目标:
1、巩固文学常识要点和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等基础知识。
2、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培养赏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
3、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感受古文化的灿烂与文明;培养审美情趣。
(三)复习过程:
1、背诵课文,强化文句。
过渡语: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
1、文句流畅
(1)看图片,诵文句。
(2)轮流背诵展示成果:
以一对一方式进行背诵,
2、记忆文学常识,完成填空题。
过渡语:
(引用名人评价郦道元来过渡。)
(1)灯片出示考题。
(2)指2名口头叙述文学常识知识点;
(3)指名到黑板上板书出知识点,评价。
3、巩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过渡语:文言词语在学习文言文中地位作用来过渡
(1)学生轮流汇报自己记住的词语和意思。
(2)指3名板书出各四个词语和意思,评价。
4、理清结构、内容,赏析写法。 过渡语:由写作的价值来过渡
(1)指名板书课文结构和内容。
(2)指名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层次和概括内容。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可随机提示遗漏之处。
(3)赏析写作特色:
过渡语:
从美学角度谈点看法过渡
出示灯片,揭示问题:
文章中那一笔或哪一段写的好?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说出,灯片可出示提示关键点。
如:
①赏析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绘景,条理清晰的写法。
明确:
先总写地貌,突出山势雄奇景象。在分别描写三峡四季的水来体现三峡的特点:夏天江水暴涨、春冬素湍绿潭、秋季林寒涧肃的景象。
评价语言:全文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②有张有弛、动静结合:
明确:
从全文看:山(静态)——水(动态)手法:(驰——张) 评价语言:前后节奏,反差强烈。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从局部看:
素湍回清(动态) ——绿潭倒影(静态) 评价语言: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景物衬托、大笔点染、
③用词精练、准确、富有表现力:
大笔点染:
如:春冬时节之水。“素”字、“绿”字等 评价语言:动静相间,色彩各异。用笔简练,栩栩如生。
④景物衬托手笔:
从大处山水落笔,又用其他景物衬托。如第三段:用柏、草、泉、瀑布等景物,并抓住景物的各自特征,来衬托出春冬时节三峡之水的清幽秀丽景色。
评价语言:
笔力酣畅,自然贴切,感同身受,如临其境。
写山高,还借助于“天”和“日”来衬托山的高。山高,水就落差大,加之山连狭窄,水不能外泄,水量就大。为下文写水势做了铺垫。
⑤用字凝练。如“清荣峻茂”,状写水木山草景物的不同特色。
评价语言:遣词造句炉火纯青,精炼至极。
5、拓展山水诗句(含写三峡诗句)
(1)指名完成口头背诵
(2)到黑板默写名句、评价 正确性。
(3)齐诵灯片的诗句。(添加——)
6、语言运用训练,拟写对联
(1)学生对出下联
(2)自己拟写,边写边展示。
(四)当堂就练,检测复习效果。出示灯片:登山绝顶我为峰
下发测试题,学生答题。展示评分,汇报得分情况,当场发贺卡。
(五)导游词:欢迎你到三峡来。
(六)总结复习内容
先让学生说说复习步骤和内容。再出示灯片,齐读。
(七)布置作业: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并回答问题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
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
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和《水经注》的材料,教师巡视;
2.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以小字条的形式将问题记下交上来,然后到下一环节学生疏通文意的时候,再将问题交由大家讨论。
(四)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请大家齐读课文。
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教师有意识地参与一到二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深入研读: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①作者是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②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请说说你的看法。
2.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会用词简洁精当。)
(六)课堂拓展
1.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观。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介绍三峡春、夏、秋、冬四季风光。
2.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三峡风光、三峡工程或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并设计好本组的导游词。
3.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的三峡景观。
4.老师评价
(七)课外延伸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旅游及大坝资料,对长江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开展“三峡”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三峡的丰富资源,让三峡真正成为一块风水宝地。
附:《三峡》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诗文图片,让学生在休息之外,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美文,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 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 还有什么?(生答“水”)
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要一起 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教学反思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 意并感受文章的魅力,在教学时我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①熟读课文,理解文意②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③掌握方法,轻松背诵这样设计 既让学生了解了三峡的景物特点,还能够让学生欣赏到文章语言的无穷魅力
《三 峡》一课的教学,我没有设计一个个零敲碎打的问题,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 标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读细品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掌握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之后用“减字背诵法”加以检测,整堂课有诵读,有品味,有积累,有方法指导,高效、实在。
一、导入:
同学们,三峡的壮美风光从古至今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今天让我们重返三峡,再次领略三峡那奇异的风光吧!
二、展示复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并能理解性默写。
2、积累文学常识、翻译文言词句。
3、把握文章层次结构。
4、掌握三峡各个季节景物特点及写景技巧。
三、复习正课
1、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于 _______,作者_____,是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家。
(2)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 _______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解释课文中加点的字。
3、一词多义:
绝:
(1)沿溯阻绝
(2)绝山献多生怪柏
(3)哀转久绝
自
(1) 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4、解释加点词语
(1)虽乘奔御风:
(2)绝山献多生怪柏:
(3)属引凄异:
(4)略无阙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重点句子的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勇敢 五月天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问题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把握文章层次,依据内容填写下面照应各项。
7、重点句子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2)写山高峻的句子: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
(3)写夏水的句子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7)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8、中考链接:
(1)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3)本文写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4)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
9、问题探究: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2)《三峡》一文中描写夏水的特点,但描写角度不同。试举例加以说明。
(3)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的好
(4)《三峡》一文的写作手法及语言有何特点处是?
(5)学习了本文,请为三峡写一篇导游词。
四、本课小结:
本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忧伤的渔歌作结,也表达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背诵并默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三峡》与《早发白帝城》比较阅读。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⑶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
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夏水襄陵(漫上)
⑷不见曦月(阳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飞漱其间(冲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⑴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⑵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⑴背诵翻译课文。
⑵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⑶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物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物的。
教学方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三峡的壮丽风光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歌咏它,古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商隐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今有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文,更增添了三峡的美。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又是何等的壮丽。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江水》中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解题
⒈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和注释①。
⒉简介作者及作品。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有《水经注》传世。
《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在“访渎搜渠”,亲自考察后为其补订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语言简洁精练,文字秀丽优美,对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三峡》是《水经注》的代表作,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三、简介三峡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
⑵播放字词教学幻灯片。
2利用工具书,给下字注音。
阙 叠 嶂 曦 襄 溯 湍 漱 涧 啸
⑶学生完成正音,全班共同订正。
⑷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放声读书。
3、师生共同疏通课文第一、二层大意,解释加点的字并翻译。
五、自学提高
1、根据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及方法两人一组,参考注释讨论自学以下内容,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集体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学生解答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六、对照图片赏读课文
七、课文总结:
先写山 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夏)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再写水(春冬)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八、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思考题一: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学生思考、讨论
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腾的江流,以及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或山、水、树、猿鸣)文章先写三峡地貌,重点写山,然后又分别描绘了四季的景象,先写夏季三峡的江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三峡秋天的景色。
思考题二:三峡地貌总体特点是什么?四季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地貌总特点:山势连绵,遮天蔽日。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秋:幽静、凄凉。
思考题三:《三峡》最后一句,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思考题四: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寓情于景的?
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⑽明确思考题:
①明确思考题三:
《三峡》最后一句可谓锦上添花之笔,将三峡的凄清、空旷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以渔者歌谣作结,凄凉哀婉,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②明确思考题四:
描写山水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纯客观地写景,作者总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融注个人的主观感受,因而写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写舂冬之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后特别点出“良多趣味”,流露出作者掩饰不住内心的爱悦之情,使读者受到感染。
九、品读课文:
四人小组反复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出来,体会文章的语言。
1、 语言的精炼;
2、 音韵的和谐;
3、 传神地描写景物特征
4、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结
这堂课,我们朗读翻译,并欣赏了这篇描绘三峡优美风光的精彩散文,感受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当代散文家学者余秋雨曾赞扬道: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的确,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对后代山水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⒈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⒉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⒊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
本文发布于:2022-11-05 08:0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32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