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精选41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育随笔(精选41篇),欢迎大家分享。
孩子们在离园前看了“密室大挑战”,是教幼儿动一动身体的节目,孩子们很感兴趣,“动一动”的欲望越发强烈。离园的幼儿都陆续被家长接走了。只余下了美术班的幼儿,他们显然受了“动一动”节目的影响,不能安静下来,我想这是孩子的特点,就让他们再开心一会儿吧。几分钟后,该送他们去美术班学画画了。我带队,八个孩子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飞到我身边,整好队,他们还是不能平静下来,往楼道里走,他们更是开心,无顾忌地跺起脚来!“咚咚咚”的,声音很吵。我说:“咱们不跺脚了,安静地走!”一两名幼儿听了我的话,多数幼儿还是嘴上吵着,跺着脚。我想,这样的状态和情绪不利于他们美术的学习,还有可能进教室后影响到其他幼儿。我就用命令的口吻说:“都不许跺脚了!”几个男孩的情绪还比较高涨,我的命令效果不明显。
我忽然想到最近教孩子们的一首歌《小鼓响咚咚》,在课上我们还进行表演唱,效果很好。于是我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哎呦呦,这不行!然后更小声地唱:“妹妹睡在小床中,”逐渐用更轻地声音唱:“我说小鼓别响了。”他们特别小声地附和我:“小鼓说声懂、懂、懂”他们唱的时候声音很小,而且走路变得蹑手蹑脚的,就像小花猫一样。哈哈!目的达到了。到教室了,孩子们轻声的和我说:“马老师再见,看到他们如此懂事,我很高兴!
幼儿在被高涨的情绪包围时很难一下子平静下来,用强制手段不是好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教师在幼儿情绪难以控制时,也容易使自己的情绪同样高涨,不易自控,容易冲动,这时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平时什么情况下幼儿能平复情绪,稳定情绪,及时进行调整、应用以取得双赢效果。
早晨,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幼儿园。可今天的丹丹却在座位上不高兴。班上的小朋友去跟你说话,你也不理,我忙过去问你:“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呀?”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伤心地哭起来
“今天该我拿小图书和小朋友分享了……可是我忘带了。”
我说:“没关系,老师原谅你,明天记住带过来好吗?”你使劲点点头。
我对你能为忘带小图书这件小事如此重视而表扬了你。
你的哭不是因为你娇气,也不是因为胆小,而是一种幼儿特有的责任感的体现。现在的孩子最缺的就是责任感。“图书事件”虽然小,但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你对待事情认真的态度。我也从中受到启发:培养孩子责任感应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也许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宝贝吧,从事了多年的幼教工作,总的感觉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了。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家长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着改变,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培养孩子个性化的同时,有时教育者也容易把握不好分寸,造成了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从而,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过于自私,过度任性等等。
我班里有一个小男孩叫陈天泽,长着大大的眼睛,虎头虎脑的。这孩子挺聪明,对各种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想象力也很好,可以看出其家长应该很注重对他的智力培养。可是,通过他在幼儿园的表现使我发现,这小家伙脾气太大,很任性。不管犯了什么错,他从来都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对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就算一个人的智商再高,如果他不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相信他也不会永远健康的发展。近几年我们经常会听说,某某大学的高才生因不顺心而自杀或误入歧途之类的事情,而且此类事件的发生机率还在不断提高。所以,如果家长和老师意识不到这些心理健康隐患,那么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很危险的事情。
对于陈天泽的“任性”这一问题,在与其家长做好沟通之后,我决心要帮他改掉这种不良习惯。终于,在我的等待中,机会来了。
有一次准备吃午饭了,在组织孩子们洗手时,陈天泽把桂鸿章推倒了,于是桂鸿章就“哇哇”哭了起来。我接着走过去问怎么回事,小朋友都说是陈天泽把他推倒的,经过仔细查看桂鸿章,发现他并无大碍,这时我悬着的一颗心稍稍安稳了些。接着,我拉着陈天泽的手走到一边,然后蹲下,问他“陈天泽,是你把桂鸿章推倒的吗?你能告诉老师怎么回事吗?”这时,他的反应是:皱着眉头,瞪大两只眼睛,还噘着小嘴,然后气横横的斜视着旁边的墙,连看都不看我。嘴里还叽里咕噜着:“真讨厌,哼,气死我了!”然后就一言不发了。不论我怎么说什么,他还是那样生气地噘着嘴、皱着眉,就是不理我。看到他这个样子,我想再继续也是徒劳的,就停止了与他的交流,接着去把桂鸿章安慰好就组织大家吃午饭了。
在组织孩子们吃完饭后,我想这件小事有可能就是改变他的一次契机,所以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等把别的孩子们安顿好后,我又一次把陈天泽喊道我身边。我用手揽着他,轻轻地说:”宝贝,你能看着老师的眼睛吗?”他听到后,慢慢地抬起头,眼神瞄了我一下,接着又闪开了,这时能看出他不像刚才那么生气了。我又说:”老师不是因为你倒了桂鸿章而生气,而是因为你不够勇敢而着急。老师说过,你聪明好学,画画也很好,这都是你的优点。可是我们有犯错的时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犯错怕什么,改掉还是好孩子。怕就怕犯了错不改,那不就永远错下去了吗?你想成为不会改错的孩子吗?”这时,他盯着我,摇了摇头小声说:“不想。”“真棒!你确实很聪明,老师希望你以后能变得更加勇敢些,成为知错能改的孩子,当个真正的男子汉!”接着,他又小声嘟囔着说:“老师,我真不是故意推倒桂鸿章的,我会跟他道歉的。”我高兴地说:“好吧,老师相信你,从今以后老师就要看你的表现了……”
说也怪了,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了。有时不小心碰坏别人东西时或偶尔挤到别人时,他总能接着脱口而出:对不起!他的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前显得更开心了。还有,他前几天说了令我非常感动的一句话。那是课余时间,我与孩子们闲聊:“孩子们,你们下学期就要升大班了,到时我就见不到你们了。”这时,陈天泽不太大声说:“张老师,到时我会想你的!”啊!?真的好意外!我说:“宝贝,张老师经常批评你,你不生我气吗?”他说:“我不生气,我犯错时你才会批评我的,我知道我表现好你就喜欢我的……”
多可爱的孩子,看到他的这样的改变我怎能不感动呢?
从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到几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考上六城区的教师编制,到参加新教师的培训讲座。一步一步地,我正在朝着成为一名合格新老师的方向努力迈进。想到自己将以老师的面貌面对那么多双天真纯洁、渴求知识的眼睛,心里难免会对自己产生质疑:我能照顾好他们吗?能带给他们想要的知识与快乐吗?我的工作能让家长满意吗?我能成长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优秀教师吗?太多的顾虑在头脑中闪现,直到听完了那么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们的讲座,眼前一下子豁然开朗,心中渐渐有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有了小小的信心和满满的希望。
作为一名新手老师,我们没有经验,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误导,做事容易变成纸上谈兵。首先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都说实践出真知,所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只是一个参考,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经验是慢慢积累的,教学方法是从经验中一点点总结的,常反思,常总结,有一套适合自己和孩子们的教育方法,才能从教学中成长,从日积月累中慢慢蜕变。
记得是一位游小的青年优秀教师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一种积极的教育态度,再加上凡事做好准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探索和实践。我想,我们的能力一定可以不断提高。
新手老师上岗了,有冲劲和热情是一定的,即使受了打击也不会气馁。我们有梦想,知道越挫越勇才能成功。我希望今后的自己可以将这份热情和执着一直保持下去,也希望成为我的动力的,是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和快乐的发展。如果有幸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那么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就是对于我最大的欣慰。
洗手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三五个孩子在玩水;忘记关水龙头了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反复提醒常规要求“要这样,那样的”,可效果总不佳。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特点的关系,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爱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于是在之后的一次洗手时,我也加入进来,并有节奏地念起了《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在到自己的小毛巾上擦擦干。我动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儿纷纷跟着我学了起来。“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有节奏快慢的变化中,通过动作表演儿歌内容,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并能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洗手环节,只要我们认真的去观察、贴近幼儿的生活,你会发现孩子的一个小小举动,就是我们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去动脑筋,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亲自体验的机会,把教育转化为幼儿的需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础,这点固然重要,但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体验孩子习惯的养成过程。这样,幼儿才能体验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把这种认识变成自觉行为。仅仅一个洗手的习惯,我们也要考虑很多。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我们在努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孩子们更多更强的独立能力。
教师应做有心的人,从孩子长久发展的利益考虑,我们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更要亲自参与到幼儿的实践活动,体验孩子们的需要,制定的常规制度应随时调整,并改变教育方式,形成真实的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浩浩小朋友是一个憨厚可爱的小男孩,很讨人喜欢。每天中午吃完饭,他都会主动帮忙搬椅子,而且会将小椅子摆得整整齐齐。浩浩特别喜欢帮助别人,自理能力也特别强。
一天中午午睡前,孩子们都在老师的帮忙下有序脱衣服,安静地入睡。但我发现浩浩还坐在自己的床上脱裤子,我走上去问:"浩浩,要不要帮忙"?浩浩很干脆地说道:"老师,我不要"。我观察了一会他还没将裤子脱下来,我蹲下来告诉他:"你应该把裤脚往外拉,我帮你吧"。浩浩立马推开我的手说:"我不要帮忙,自己穿",这时浩浩用力一拉,终于将裤子脱下来,只见他开心地笑起来了,并笑着对我说:"老师,我把裤子脱下来了"。我也对他笑了笑说:"你真棒"!
在平时生活中,当浩浩的拉链没拉上,我上去帮他拉时,他会推开我的手说:"老师,我自己会"。在吃饭时,浩浩会跟我说:"老师,我不要喂,我自己吃"。我感觉经常听浩浩说的一句话便是:"老师,不要帮忙,我会"!在浩浩每次说完这句话后,他总能很快地将自己的事情做好。浩浩的妈妈告诉我,浩浩在家时也喜欢帮忙做事情,独立性较强。
其实,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已会表现出主动性和自主性,他们往往会自主地去做一些事情,想摆脱成人对他们的要求。当他们独立完成某件事时,他们会感到极大地喜悦,当他们的行动受到成人的限制时,他们会表现出苦恼。我们应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不要过分的保护,要让孩子充分的操作、探索,才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幼儿园里,孩子之间的小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有许多摩擦是由于孩子的表达方式不恰当引起的。倘若孩子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不会解决问题,就会给进一步交往带来困难。
今天早晨刚入园不久,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告状。“老师,珂珂哭了!”“老师,是浩杰打她了。”“我亲眼看见了。”珂珂在哭,浩杰也委屈的要掉眼泪。珂珂与浩杰平日里是很要好的朋友,早上刚入园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于是我让两个讲一讲事情的起因。珂珂边抹眼泪边说:“浩杰打我。”浩杰分辨说:“没,我没打他。”看两个人的样子,都不象说谎。到底谁错了呢?“我知道浩杰不是有心要打人的,浩杰,你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我想跟她玩儿!”哦,原来是孩子想找朋友,由于表达的方式不恰当,而引起了小朋友之间的不愉快。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幼儿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或争执,我们应时常引导幼儿对可能发生的冲突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冲突。
1、不要小看了孩子
家有一小女,虽然很调皮,但是很惹人喜爱。最近,电视动画片正播放《大耳朵爷爷》,说的是大耳朵爷爷是天上的神仙,来人间寻找二十八星宿轮流掌管天上的事情。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她突然问我:“妈妈,我是什么星座?是处女座吗?”我说:“我不知道啊!”她突然说:“妈,到底是你亲生的吗?连这都不知道!”我无语了。
2、善用“鼓励”
对儿童良好的行为或其表现结果做出肯定、赞许或鼓励,将会增强幼儿的勇气和信心,激发孩子积极的情绪。
比如:一名幼儿随手拣起掉在地上的玩具,教师应马上给予表扬:你真是个爱惜玩具的好孩子。一名幼儿扶起了另一名不小心摔倒的幼儿,鼓励他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等。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积极鼓励和愉快的情绪反应,强化了儿童这种偶发的社会行为,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由孩子撕本子想到的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很优越,孩子们对自己的东西也就随便破坏,看到就觉得可惜,家长们也经常对我说:“本子、铅笔是刚买来的,又不知道哪儿去了,还要向家长要。”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该从一点一滴做起。第一,说服教育,让孩子明白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第二,讲故事时引导幼儿不浪费财物,要懂的爱惜。小朋友们都学过古诗《悯农》,应该向他们学习;第三,时常检查幼儿的物品是否丢了,如果丢了应及时处理。
4、用故事教育孩子
刘明洋是我班的调皮孩子,他学东西很快,尤其上课,他总是坐不住,我给他讲一些道理,可他就是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他最喜欢听故事,我就用故事来告诉他,把他的一些故事串在里面讲给小朋友们听。我说:“有个小男孩,他很聪明,可就是不听老师的话,有时学习的时候不认真听,你们说这样能学习好吗?他的愿望是长大了想当科学家。”他好像意识到我在说他,虽然不像其他孩子一样上课认真,可比以前好多了。
5、久违的表扬
表扬是一种艺术,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更应该很好的利用表扬这门艺术。今天我开始反思,最近我有点吝啬我的表扬,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好像被我的眼球选择性的丢掉了。面对那些调皮的孩子我还是一贯性的没有耐性地说着你能不能这样那样,可想而知没有效果。梦辉好动,坐不住,但是我讲故事时他专心的听着,我立即对他进行了表扬,没想到他竟然一上午都表现很出色。永远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孩子们是在激励中成长的!
星期二的下午,天气晴好,阳光明媚,我们便决定让孩子们去远足,到学校南边的南湖公园玩一玩。
说是远足,其实路也不太长,但这一次的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由于园长的事先安排,我和孩子们得以进入公园的花房一饱眼福,在花房里,孩子们可谓大开眼界,有许多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植物都集中在这儿,像滴水观音、富贵竹、山茶、杜鹃、文竹、发财树、仙人球……有的孩子因为家中种植了一些植物,认识几种,但大部分的孩子,还是第一次集中见到这样的场面,其中的乐趣可想而知,这是远足的乐趣之一。
出了花房,孩子们参观了南湖公园,有湖水、小桥、各个不同的园区,有樱花园,据说里面种满了樱花,每年三月初,樱花盛开,是一美景,可惜此次孩子们来得不是时候,没有见到;桃花岛一片桃林,在桃花盛开是一定也是粉红的一片,其美丽也是异常的,很可惜孩子们也没能看到,即便如此,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分别认识了石碑上的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其乐之二。同时,明年三月,我和孩子们定会如期而至,观赏这美景的。
园中还有一处布满体育运动器材的区域,这更适合我们的孩子玩耍,孩子们看见了玩具,如一群小鸟般四散飞去,每一种玩具都试一试,玩一玩,真正放飞了孩子的心啊,这是其乐之三。
远足有乐趣,也有对孩子们身体素质及体能的检测,在回来的路上,一群孩子仍兴奋有余,高唱歌曲而至校门;一部分孩子则有些疲倦,还有一些孩子嚷嚷着喊累呢!
多多让孩子们远足,得到的不仅仅是乐趣啊!
人们都说“沉默是金”,而且许多人都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但用到孩子身上我却觉得沉默不是金。
就拿我班的鑫坤来说吧,每次上课他都认真听,可就是一提问他,或者让他起来背儿歌,他就一声不吭。要是再坚持,他就红眼圈,然后“掉豆豆”。所以,平时真是不敢提问他。据家长说,他回家也从来不说在幼儿园学了什么东西。就他的表现来看,他不属于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平时也很主动的参加集体活动,挺活泼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就是不回答问题呢?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第一,他可能是害怕,怕回答错了,老师批评他。第二,是由于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特殊心理特点,此时,人生第一反抗期已经出现,逆反心里占主要作用。老师越让他说,他越不说,或者用哭以示反抗。老师拿他没办法,只好算了。于是,他从心理上得到了强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沉默的习惯。
孩子在回答问题上沉默算不了什么,但也许会迁移到人及交往等方面,如果这样,问题就严重了。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首先要注意到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更要注意观察分析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沉默的孩子,既要采取开导劝说的方法,又要经常提问并鼓励他。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摆脱沉默。不信你看,现李鑫坤比以前活泼多了,上课也大胆回答问题了。
我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接待着一个个孩子,他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我心里也特别的高兴,他们灿烂的笑容就能给我带来好心情。但有一个小魔王却能把我的心情从高山带到低谷去,那是我们班上的“混世反斗星”郭亦春,平时他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把玩具扔满地,还会在上课的时候发出尖叫声,那是他所谓的动听歌声。我一面对着他,就苦恼极了,不知该如何让他乖乖听话,乖乖地坐着。所以,每一天的好心情一看到他捣蛋,就会变成坏心情啦。
今天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在玩玩具,由于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独占独霸的习惯非常严重,再加上班内玩具数量不很充足,经常会出现两个孩子抢玩具的现象,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越是担心的事,它偏偏就发生了。郭亦春跑到郭庆栋小朋友的旁边伸手要去抢那个积木小车,我急忙伸出手制止他,并把他叫到旁边说:“你怎么能抢小朋友的玩具呢,这样做对吗?”郭亦春在我的教育下好像也明白了些什么,当我回头看郭庆栋时,我发现他正拿着那个积木小车愣愣地看着我,我不解的问他:“郭庆栋,你怎么了?你要做什么?”郭庆栋小心翼翼的说:“我要把积木小车给郭亦春玩,老师不是说玩具要大家一起玩吗?”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我想了很多,我竟然误解他的好意,还埋怨他,真不应该这样。我觉得我的心胸太狭窄,还不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我觉得很惭愧。这件事情处理得这么不妥,连孩子都不能理解。我这才发现自己的保守,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说不定他们处理的会更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幼儿园里每一天早上都有吃点心的时间。周一我照例为孩子们分好饼干,请孩子们排队来我那里拿。孩子依次来拿点心,什么也没说。我在等待着孩子们拿到饼干后说声“谢谢”。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谢别人。想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明白,当别人为你做事后就应说声"谢谢",从小培养孩子要具有感恩的心。饼干发完了,也没有一个孩子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但孩子毕竟还小嘛。
于是在孩子们吃完点心后我就问孩子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朋友做什么了?你们有谢谢老师吗”有孩子立刻抢着说:“老师帮我们准备了饼干。”“是吗,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顺势问道:“那你拿了饼给哥哥的信干后就应怎样说呢?”这时听到一个细细的声音在说:“谢谢。”我笑着说道:“说对了。小朋友,记住,以后老师给你们发点心或盛饭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忙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孩子们一齐回答“明白了”。第二天吃点心时,我还是照例分别英文为孩子们准备好。刚开始时,几个孩子好像忘了昨日的事,之后潘若妍说了一声"谢谢"后,每个上来拿点心的孩子都会说声"谢谢"。我从心里感到高兴。而当孩子们为我做了什么事时,我也会对他们说“谢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活动开始,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太阳公公要来看你们怎么上课呢!”
我刚一说完,孩子们就指着太阳说:“太阳公公在这里呢!”由于有了太阳公公的关注,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利用周围环境逐步深入,“太阳公公出来了,今天天气真好,什么都开了呀?”草坪旁边正好有一棵桃树开得如火如荼,北面菜花开得金灿灿,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花儿都开了”,请再仔细看看,“你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呢?”通过我的引导和提问,孩子们欣喜的看到,原来歌曲中的内容竟然是平常看到的东西,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孩子们真是开心极了。
天真烂漫是一种味道,窗含西岭千秋雪别有风味,此时无声胜有声则更有一种趣味。味道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格调。潜心工作,我与豆豆班的孩子们也产生了很多味道。
清晨,有一种味道叫热情。妞妞总是很早就来到幼儿园,刚进门妞妞就大声地跟我说:“花花老师,早上好。”然后就扑过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其实无论是谁来到豆豆班,妞妞总是很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如果有谁需要帮助,妞妞肯定是第一个上去帮忙的。多么热情的味道!
课间,有一种味道叫欢乐。孩子是游戏的忠实粉丝。每次只要说是出去玩游戏,孩子们总是特别开心,立马排队。“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摇摇马吧!我们分组比比赛,看看谁的摇摇马骑得最快。”“好!好!好!”阳光下,孩子们开心地玩耍着,脸上的笑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好看。空气中充盈着快乐的味道!
午睡后,有一种味道叫童真。午睡刚结束,我帮孩子们穿衣,浩然一把拉住我的衣角,奶声奶气道:“花花老师,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呀?”“我刚刚做了一个好可怕的梦,吓得我都出汗了。”“浩然梦到了什么呀,这么可怕?”“我梦到幽灵啦,好可怕的,好像要吃了我。”“哈哈,花花老师还没见到过幽灵呢,你能给我讲一讲吗?”浩然摸摸头说:“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很可怕。”“那花花老师明天帮你打败那个幽灵,好吗?”,“好。”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满童真,有趣的味道。
离园活动时,有一种味道叫想象。又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离园活动时间了,因为他们可以玩玩具啦。建构区总是最受孩子们的喜爱,似乎怎么玩也玩不腻。奕妍跑过来对我说:“花花老师,快来看看我搭的婴儿房,可以放好多好多的玩具。”“哇,形状这么有趣的婴儿房,花花老师也好想有一个。”不一会儿皓宇就跑来对我说:“花花老师,来看看我做的彩色新式车。”“那皓宇想邀请花花老师搭着新式车去游乐园吗?”“好呀,没问题。”孩子的小脑袋里还装着我们大人很多不知道的东西,他们放飞着天马行空的想象的翅膀。
我与豆豆班孩子的故事里,存在着许多许多的味道,各种味道让我流连忘返,让我在繁杂工作之余体味快乐,让我觉得幼儿教育特别美好。
幼儿园的孩子每年都要打预防针,孩子们最怕打针,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不管你怎样讲道理,孩子们还是你说你的,我哭我的,平时的“英雄”都变成“胆小鬼”了。
接到医院通知又要来给孩子们打预防针,我改变了不声不响搞突击的做法,事先告诉包包门,医生要来给孩子们打预防针,这样有什么好处。晨间活动时,我组织幼儿玩“解放军叔叔打敌人”的游戏,鼓励幼儿做一个勇敢的解放军战士。谈话时,我表扬这些勇敢的“解放军”。然后引导说:“如果解放军叔叔生病了,不能打敌人了,怎么办呢?”“上医院去”,孩子们齐声说。“上医院要打针的,解放军叔叔怕不怕?”“解放军叔叔是不怕疼的。”“那我们学解放军大真怕不怕?”“不怕!”孩子们理直气壮地回答。
上第一节课时,我教小班学了儿歌《我是勇敢的小娃娃》,进一步教育幼儿做个勇敢的娃娃。在医生来到时,我让孩子们把学过的儿歌说给医生厅。医生听了,忙说:“谁是最勇敢的娃娃,第一个来打针?”“唰唰唰”,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连平时胆小的孩子也在迟疑中举起了手。
孩子们接着一个接一个打针。迪迪对问问说:“问问,你笑一笑,你是个勇敢的小娃娃。”我也高兴地说:“对,勇敢的小娃娃。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我们班有几个勇敢的娃娃。”“一、二、三、四……”孩子们兴致很高的数起来了。它们这时感到不是在打针,而是在等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我开心地笑了,把事先做好的一朵朵小花,奖给了一个个勇敢的小娃娃。
今天下午区角活动时,孩子们在高兴的玩玩具,突然“哗”的一声,巧巧不小心把一垫子雪花片倒到地上,巧巧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紧接着小朋友们一阵哄笑,你看我,我看你,竞相模仿开了,我在看到后冒出了一个念头:“扔玩具真这么好玩吗?”孩子们不说话,偷偷的看看我,“那你们想扔吗?”“想。”大胆的子威回答我,其他小朋友向他投去佩服的眼光,我点点头,“那好吧,请你们尽情地扔吧。”
教室里立刻乱成了一团,孩子们的叫声和玩具的碰撞声淹没了一切,高兴极了。十几分钟后,教室里一片狼藉,孩子们红扑扑的脸上透着意犹未尽的喜悦。我镇定而舒缓地说:“好了,我们该捡玩具了。”孩子们看着满地的玩具不知所措,我笑了笑,“没关系,老师和你们一起捡。”我立刻拣起了玩具,孩子们也学我的样子动手拣玩具,时间一分分的过去,玩具一个个的进了玩具垫子,汗珠也一滴滴的从孩子们的头上冒出来,当最后一个雪花片放进篓子的时候,大家都往地上一躺,“好累呀,终于捡完了。”那你们以后还扔玩具吗?“不扔了”大家异口同声的说。
从那以后,扔玩具的现象没有了。我感到很欣慰:因为“不乱扔玩具”不再是一句教条的规则,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自觉养成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方法,由此我想到:少对孩子说一点,多让他们做一点,这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才能埋下关心他人、自我约束的种子,使之受用一生。
在幼儿园里经常有幼儿把文具当玩具玩的现象,这不“嘟嘟嘟”安静的教室传来刺耳的哨声,“这是谁吹的哨?”我严厉的问,小朋友告诉我是龙嘉奇。前两天他就因为用水彩笔帽乱吹,有时还用嘴含笔帽被我批评过,告诉他不能玩笔帽,他还是不改。
我把他叫到前面来,看到他低头不语,我想,为什么几次批评他总是不改呢?是自己处理的方法不对过于生硬?还是他错把文具当玩具,不理解其中的危害,压根儿不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想到这里,我就问班上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吹笔帽?”润晴说:“因为它吹出的声音很难听。”郭伟业说:“因为笔帽很脏,上面有细菌”。听到这些,我想孩子们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讲的都很有道理。我叫过龙嘉奇来,我问他“来,你看看你含的笔帽上脏不脏?”再看这时候的他竟低下了头,认错了,主动把笔帽盖在了彩笔上。随后我又向小朋友们讲了含笔帽的害处。
幼儿做错事,光靠生硬的批评说教是不行的,不能老是说,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要通过启发诱导,让他真正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自觉改正错误。如果你只是批评,即使他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了,也不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也许下次又会犯同样的错误。
教育要结合实际,如果你一味要求他批评他,他不一定理解,但你要是结合他正在做的事情,一讲幼儿就会明白。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们没完没了的“打小报告”现象,不能不动一番脑筋。既不能小题大做,又不能不管不问,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每一次都当成有利的教育时机,教会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不,小津含又来报告了:“老师,馨馨碰着我了!”“馨馨碰着你有什么要紧的,”我笑着说:“她可能是不小心的,你应该原谅她。以后啊,别人不小心给你添了麻烦,你要谅解人家;你给别人添了麻烦,笑着说声对不起,别人也会原谅你。以后再有这类事,不要动不动报告老师了,好吗?”小津含闪着大眼睛听着我轻描淡写的一番话,似有所悟地回去了。小涵涵又来报告了:“老师,我的小刀没了,可能是昊昊给我偷去了。”我严肃地说:“涵涵,你说昊昊偷了你的小刀,有证据吗?你看见了?”“没——没有”。“就是了。不了解情况怎么就乱说呢!这可不行!遇到这种事,你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丢了,或是忘在家里了,或者,你应该耐心问一问小朋友们,是谁拿去用了,或者谁跟你开玩笑,藏起来了。就是昊昊给你拿去了,说不定是跟你闹着玩呢,你说是不是?以后再遇到这类事,要动脑筋自己解决,不要动不动找老师了。”这一位“原告”也欣欣然走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很少为鸡毛蒜皮的事纠缠了。他们逢事互相谦让,似乎成熟了很多。
马上要吃午饭了,孩子们开始走进盥洗室洗手,陆陆续续差不多都要洗完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声音:毛巾呢,毛巾怎么都没有了?我一看,原来新毛巾还没挂上去,转念一想应该让他们自己把毛巾找出来挂到自己的名字下面。
于是我说:“昨天下午毛巾们和高老师说了几句悄悄话,它们说今天要和小朋友们捉迷藏,现在它就在盥洗室里,哪位小朋友先找到了它们,就可以第一个把它挂到自己的毛巾架上。”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便四下里行动起来,有的甚至着急的走出了盥洗室,在老师的再次提示下又回来继续找,不多会儿,有孩子发现了壁橱架上的黄盒子,马上指着说:“是不是在那里?”我故意拿出错的给他看,孩子一看不是说:“快找吧,它是不是被别人拿走了。”
又有孩子提议查看壁橱和壁柜有没有。几番周折之后再次有人提出壁架上的两个黄盒子:“会不会在那里?”我拿下正确的一个放在矮架上,里面是干净的毛巾,孩子们高兴极了,每个人用最快的速度挂上了自己的毛巾,有的孩子还吐了口长气,可能感觉好不容易吧,五分钟之后,我们非常高兴地走出了盥洗室准备吃早餐。
以后应该这样,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交给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创设能力发展的空间。
每到午休,那些调皮捣蛋,睡不着的孩子总成为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他们总有耗不完的精力,不是这动动就是那弄弄,他们一个人玩太无聊,会把旁边的小朋友带动起来,于是老师就总也忙不过来,这边提醒一会,那边提醒一会,就算你有这个威信力,可是那些睡不着的孩子总也不能让你心安理得的休息一会,因为他们醒着就说不准会发生什么,经过实践证实,这些方法对那些好动,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班有个叫砚汐的宝贝,特别贪玩,睡不着总是扯一扯旁边小朋友的被子,老师看着她,马上就变得很乖,但一会又开始了,如果你批评她,她嘟起嘴巴,感觉很委屈的说“我睡不着……”有一次,实在拿她没办法就守着她,陪她一起睡,结果我刚躺下,她就抱着我,乖乖的闭上眼睛,几分钟不到就睡着了!
还有一个宝贝就,轩轩,感觉总是精力旺盛,翻来翻去睡不着,我也采取了陪伴的方式催眠,抚摸他的额头,轻轻的数数,数着数着就睡着了,令我惊讶的是,第二天午休,他乖乖的在床上躺好,问我是不是要数数了?然后自觉闭上眼睛……
那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需要老师的陪伴入睡,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沉静下来,进入睡眠状态。
好动的孩子也可以安静的睡觉,只要作为教师的你,多一点耐心去对待他们,他们比你想象中的乖很多!
劳动是光荣的。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前或下午离园后,我都会安排几个早到园或晚离园的幼儿,帮老师把小板凳轻轻放到桌子上,以便于老师打扫卫生。久而久之,许多孩子都以“帮老师搬放板凳”为荣,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能帮老师搬板凳,要求早入园、晚离园。班上出现了幼儿争先恐后帮老师搬板凳、打扫卫生的现象。可最近几天,我发现部分孩子不愿搬板凳了,我有点纳闷?一天,我找几个正不情愿地搬着板凳的幼儿聊:“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以前都抢着帮老师搬板凳,可现在怎么都不愿搬了呢?”“老师……”国鑫欲言又止。“为什么?大胆跟老师说说!”在我的鼓励下,林杉小朋友说话了:“老师,我们是好孩子,这搬板凳又不是好孩子做的事情。那天做游戏,杨铭辉不听话,您不是罚他到教室搬板凳了吗?”我愣了一下。
那是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孩子们在户外做钻圈游戏时,调皮的杨铭辉趴在地上做鬼脸,自己不钻,还影响了其他的小朋友钻圈。我一气之下,说:“铭辉,你不愿玩游戏,就到教室里搬板凳去!”铭辉不情愿地从地上爬起来,慢腾腾地走进了教室……
没想到,我这一举动让所有孩子感到帮老师搬板凳是不光彩的事。为了挽回影响,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我向铭辉道了歉,并肯定了热爱劳动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此后,孩子们又争着来搬板凳、打扫卫生了。
图书不哭
刚开学的时候,我们在图书架上放上许多图书,孩子们似乎也挺喜欢看的,下午点心吃完后总能看到很多孩子到那边看书。
但是过了不久我发现,每次把书放回去时,很多孩子没有正确的把书放到原先的地方,图书角那里往往是一片狼籍,虽然每次都提醒了,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是不是里面的书投放的太多了,反而显得乱,于是我就重新整理了一下图书架,选了一些更适合小班孩子阅读的图书,总共放书48,这样书架也看上去整洁多了。我又在书上和柜子上贴了标签,利于小朋友进行摆放。
我发现从那次后,孩子们看完书都能放回书架了,心里一阵欣喜。但是过了不多久,我就发现了一本书的封面被撕坏了,本来我想赶快把它补补好,转念一想,就应借机对孩子进行一次教育,我又赶紧召集孩子们围坐一齐进行谈话,我说”你们看呀,老师手上的这本书在哭呢,为什么?”孩子们都说书坏了,“是呀,书受伤了,怎样办呀?”沉默了一会,有个孩子就说补一补呀,这时我就教育孩子们看书时要爱护图书,不能撕,不然书也会哭的,孩子们口里喊着“好!”接下来几天我观察着,发现图书没有撕坏的状况,我想状况有所好转了。这一次针对孩子们把书放回书架时没有叠放整齐的状况做了谈话,并示范怎样把书放回书架,每一层的书分四格,看完的书要把封面朝上分别放到四格中。透过拟人的形象和语言,期望孩子们能够更好明白爱书的道理,让我们班的书不要再“哭泣”了!
前几天,我发现朋友们玩的扑克牌上面印了很多广告图片,有安全生产广告、手机广告、化肥广告等等,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出于好奇,我挑了部分安全生产的广告扑克,放进了我班的益智区。没有想到,广告扑克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益智区热闹极了,孩子们围着广告扑克议论起来。
凡凡说:“快看我这张,是不要用湿手碰电线的图画。”
“我的也是,不要随便拉电闸。”文峥附和着说。
大班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扑克牌上的广告文字,他们基本都能够结合图画内容大约地说出来。很快,四副扑克牌被孩子们依照广告内容分成了几大类。有安全用电的、怎样预防火灾的、遇到紧急事故应该怎样处理等等。我把这些安全生产广告的扑克牌带到幼儿园,只是希望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安全常识,设想到,他们竟然还能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分类!孩子们兴致盎然地玩着花样扑克,接龙、凑数、分类……看着孩子们新发明的扑克游戏,我萌生了把广告扑克都带到幼儿园的想法。果然,孩子们的分类游戏越玩越精细,他们不仅会依据蔬菜、水果、农作物等类别分类,还会根据地区、季节把扑克牌进行二次分类。而我的广告收集也慢慢扩展到商场广告纸、产品广告纸等等,不仅用来给孩子们玩益智游戏,还把漂亮的广告纸用于美工活动等等。
平时看到广告,我总觉得烦人。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这些精彩的广告了,因为这些广告拓展了孩子们的游戏和学习。
在听了王美芳教授的幼儿社会技能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后,感到收获很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社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探讨儿童社会技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发展学科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的孩子有些存在社会技能问题,由于成人的一些不恰当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们普遍存在自私、任性的现象。如:我班的季天宇,在家里是爷爷、奶奶、父母的掌上明珠,要什莫给什莫,说一不二!然而来幼儿园后也是一个小霸王,看到别的小朋友拿这个好东西,他就抢过来占为己有,如果别的小朋友不给他,他就大打出手。所以,经常和小朋友发生战争,在小朋友们间的“人缘”极差。
听了王教授的课以后,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多教他们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帮他们建立和维持好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会灵活的采取恰当的策略解决同伴间的冲突,让他们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并取得较大的社会成就!
生活中父母喜欢以他们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继而代之的是不适当的埋怨孩子,责怪声不断。围绕在孩子耳边的经常是这样一句话:“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而小朋友经常受到批评后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击他人才能体会到自己是个强者,来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念头。我们班王清泉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他们父母习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批评他,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丧失殆尽,所以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他看见别的小朋友获得成功时便会乏味的说:“那种事真没意思!”我常常感到他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也经常看到他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起,指责他人。
他们更强烈的希望拥有同病相怜的伙伴。同欣航相反,我们班心仪小朋友不去指责他人,却情绪更低落,内心充满着自责,有着过分的自卑感,总是觉得在别人眼里自己很差。父母絮絮叨叨埋怨孩子,实际上是等于在叮嘱孩子:“你要不断的失败呀!”由此看出,在中国鼓励教育刻不容缓。父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及时送上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泼凉水。孩子幼小的心灵正是靠父母和幼儿老师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鼓励犹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犹如一剂良药,抚慰孩子心灵创伤;又犹如一缕春风刮过孩子心头,温暖孩子的童心!
今天和中一班的孩子一起学习了主题《报纸真好玩中》“玩纸船”的活动,我用三种不同的纸折了三只小船,准备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让幼儿用直观的方法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我把水盆放在孩子们中间,让他们都能看到。三只小船放进了水盆里,孩子们都全神贯注地看着:“皱纹纸的小船吸满水了”、“皱纹纸小船要沉了”……孩子们边看着实验边议论着,他们都观察得很起劲。这时,突然一双小胖手按到了水盆里,那两只还没来得及观察的纸船也被按到了水里,孩子们都“啊—”地一声,我顿时有些生气,刚要看看是谁,准备批评他,可当我抬起头,看到刘纬豪正一直摇头,眼神里充满着无辜的样子,我心里明白了,赶紧收回了刚要跑出嘴巴里的话,对孩子们说:“这次实验失败了没关系,我们再来观察一次吧。”随后,我又折了小船,重新进行了实验,孩子们观察得很认真,刘纬豪也没受到刚才实验失败的影响,很开心地观察着实验。
无意犯错在大人的身上也在所难免,更何况是孩子,如果因为孩子的一次无意犯错,而有意地去批评他们,可能不仅起不到批评的作用,而且对孩子的内心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我们不能纵容孩子犯错,但在他们犯错后要批评的时候,也要看清楚他们是否是有意的。表扬是一种艺术,而批评更是一门学问,甚至比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更大,所以,对孩子的批评要慎重。
有的孩子不爱吃早饭,我们又不是就餐园有的家长便给孩子放上吃的带到幼儿园,让孩子在老师的督促下把东西吃掉。有一天,雨欣的妈妈告诉我,雨欣有点感冒不爱吃东西,便给他放上一个香蕉让她带到幼儿园吃掉。雨欣手里拿着剥开的香蕉,毫无要吃的样子,还不时听到孩子咳嗽的声音。为了让孩子吃下这根香蕉,我“欺骗”她说:“雨欣,小猴最爱吃什么?”“爱吃香蕉和桃子”她说,“对呀,你如果把这根香蕉吃了,小猴就会从电视上下来跟你玩了”。“为什么?”她问。“因为你吃了香蕉,身上就有香蕉味了,小猴闻到就会下来了”我说。孩子听了我的回答,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看到孩子那可爱的样子,我正我的一次成功的“谎言”而沾沾自喜呢!忽然,雨欣抬起头来问我:“老师,小猴闻到我身上的香蕉味,会不会也把我给吃了”?孩子的问话顿时使我哑然,稍微一顿,我拿起一根香蕉继续“欺骗”她说:“小猴下来,我把这根香蕉给它吃”。孩子听了后,似乎还有疑惑,但只是“奥”了一声,便又去吃她自己的香蕉去了,兴许是慑于老师的威严吧!
这种“欺骗”孩子的方法,对于我们这些幼教工作者,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效果还是不错的。
善意的谎言,有时会使我们的教学“趣味化”,会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化,有时会比直观教具要好得多
今天上了一节手工课《捏泥人》,我把我捏好的小泥人展示给孩子看然后讲了一个故事,孩子听了以后兴致勃勃,都想讲故事。我说;"好的"他们拿出自己的橡皮泥,我讲了一下捏泥人的步骤之后,他们都开始做了起来。
我们班的重阳小朋友他是我们班里最聪明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仔细。但今天在捏泥人的过程中他边捏边说,我便上前问道:“你在这嘀咕什么呢?捏个泥人也要弄个声音出来”。他听了这句话后很生气很着急的说:“老师,我就是在想怎么讲故事,我自己先练习一遍,你冤枉我了,哼。”接着他的小脸就没有了刚才的笑容,我看了之后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我立刻上前说:“阳阳,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你能原谅老师么?”重阳这才露出笑脸说了一句:“老师,我不生气了,我原谅你了”。然后他的脸上又重新洋溢着笑脸说:“老师你看我的泥人捏好了,你觉得漂亮么?你想听我的故事么?”我回应他,他便开始讲他为什么这样捏泥人的故事。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不喜欢听到冤枉自己的话,更何况是孩子呢!他们的心灵比我们都脆弱。所以我们要多关注孩子,了解孩子,多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不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晨间搭积木的时候,李兴江和李淑涵小朋友为了一只黑色的车轮玩具,争抢起来。结果以前一向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李兴江小朋友动手打了李淑涵的手。这下,立刻把她给打哭了,有好心的同伴告诉老师李兴江的“罪状”。我走过去准备做和事老佬,刚走到李兴江身边,他就对李淑涵气呼呼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啊”。李淑涵眼泪汪汪地看着我,没有回应他。
不小心做错了事要说‘对不起’三字,这是耳熟能详的道理。可是孩子们的理解是做了错事,只要说声对不起,对方一句‘没关系’就行了。看来孩子对这三个字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认知和行为脱节。嘴上说得好,行动做不好。于是,我把幼儿组织起来,让他们说说究竟在这个时候说对不起,是不是有礼貌的表现呢?众说纷纭,讨论下来,是在不小心的情况下或者真正认识到自己错误了以后才是有礼貌的表现,而不是说了一句对不起,自己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以后,李兴江认识到了刚才是不该动手打人的,惭愧地低下了头。而李淑涵看李兴江这种神情也自然原谅了他。两个好朋友都要玩这积木怎么办呢?我让他们商量一下,顾嘉豪一句:“我和你一起玩好吗?”立刻化矛盾为友谊。
以上的现象,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司空见惯的,教师只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真地加以教育和引导,相信每个幼儿都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长和老师应该是朝着同样的目标前进———那就是让孩子更加茁壮的成长。
现在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很难做到意识统一。老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有的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以后,就不再管孩子的教育问题了。其实,仔细分析来看,老师对关于孩子的生理上、心理上发展的特点了解的比较专业,能够适时的对孩子的一些发展进行训练,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帮他改正。
实际上,对于2—6岁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真正崇拜老师的并不多。真正影响他们成长的还有身边的长辈尤其是父母。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不能给予适当的教育,当老师发现问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有的家长还会提出抗议。
家长对老师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会对老师抱怨,而老师也感到非常委屈。其实,老师和家长应该是朋友,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相互探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试想一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百求百应,如果老师再对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进行放纵,可想而知,我们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老师和家长应该像朋友一样,多进行一些关于孩子方面的沟通。家长应该理解老师行为的初衷,不能只是片面的认为老师在批评他的孩子;老师也应该理解做父母的心情,不能只是认为家长对孩子太过娇惯。
老师和家长应该是朋友,让我们手拉起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共同前进。
和以往一样,我认真地备着课,许老师拿着绸带带着小朋友出去上健康课去了,小朋友手里拿着绸带开心地唱呀跳呀跑呀,一番很热闹的场景,许老师和小朋友们也时不时地玩耍着,感觉很开心。过了不一会儿,就在我专心写着字时,一阵急促的跑步声朝我而来,我转头一看是许老师,一听她的语无伦次的声音,很严肃很紧张,我赶忙问:“出了什么事?”她说孩子磕掉牙了,快!快……我一听,吓了一跳,怎么会呢?出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啊!容不得我多想,三步并作两步,急切地跑了出去。只见那个小朋友的嘴里嘴边上全是血。这时孩子吓得已经哭了起来,我亲切的对她说:“别害怕,让老师看一看”,我赶紧从口袋里掏出手绢给孩子擦起来,一看孩子的当门牙磕掉了,血不停地往外流,于是我和许老师赶紧抱着她上了医院。来到医院后孩子的情绪渐渐地稳定了下来,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们。经过医生的处理,血总算止住了。
针对上课这一突发事件,我们特意对小朋友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并让那个孩子把她当时的感受给大家讲述了一遍。就这件事我也作了小结:上健康课之前老师必须首先向小朋友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一定要多长一只眼睛。我们要时时刻刻的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事项,时刻观察幼儿的行为。除了这些还不够,并请家长一起跟我们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我们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小朋友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让我们的小朋友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因斯坦指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教师的职业特点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是教师良好道德素质的具体体现。总之一句话: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作为老师,应对孩子们充满爱,促进他们特长的发挥。我班有一个特别喜爱制作的孩子,下课做,上课也做。开始我很生气,就批评了他,可是效果并不好。后来,才发觉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于是便没有再试图纠正他,而是有意安排他在上手工制作课的时候,让他教那些不会做的小朋友,活动课上多次表扬他的小制作。从此,他的制作有了用武之地。终于,“爱”打开了他心灵之窗,上其它课的时候也能跟着老师的要求做了。
我们班有个年龄比较大的孩子,好动不爱学习,是个地道的调皮大王。孩子们都不太乐意跟他玩,有时看着很孤单。但他有个优点乐于帮助别人,我就利用他的闪光点常常在班内做榜样,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以鼓励,慢慢提高他在孩子们心中的威信。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孩子们也慢慢的接受了他,乐意跟他在一起了,他也看起来更活泼了,腿脚更勤快了。这个孩子的转化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孩子,用“爱”来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比强制效果更好。
爱的确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教育力量。紧紧围绕“爱”,教师的工作才会收到神奇的艺术效果。
今学期我担任小班的教师,孩子入园一个多月了,大部分的孩子已经适应了新环境的生活,能和伙伴们还有老师在一起做游戏。交流。可是我发现涛涛与众不同,他很少与伙伴们说话,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摆弄毛绒玩具,当别人碰他的玩具时,他会发怒,整天和他的玩具不分开“怎么办”,这个毛绒玩具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怎样帮助孩子减轻对毛绒玩具的依赖?让他走进伙伴们的生活中去。
从本质上讲,孩子的这个行为源自内心缺少安全感,我让更多的孩子给涛涛一些关爱。多一些陪伴,还有婴幼儿时期就是孩子接触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时期,多带涛涛到户外活动,开阔他的视野,增长他的见识,他的神经得到了放松,获得了愉快的心情。久而久之,能够和小伙伴们交流,而且还会和伙伴友好相处。
慢慢地涛涛的情感就不依赖在毛绒玩具上,趁此机会我请伙伴们帮助涛涛把毛绒玩具送回家,使涛涛感到送它回家是件很有趣的事,天天坚持,涛涛自然而然的消除了对毛绒玩具的依赖。
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学无止境,我们不要误人子弟,发扬我们的优势,带孩子们苦练内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快乐,全面和谐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老师们,与纯真的孩子们相处,何其有幸,那么,就做一个幸福的麦田守望者吧!
那天早上,涵涵很不高兴地来到了幼儿园,她妈妈说,今天早上她就不想来幼儿园,说老师没有表扬她。我很吃惊地问:“涵涵,是这样吗?老师什么时候没有表扬你?”涵涵始终不好意思说,而且把头埋地低低的,我又在回想昨天的情形,也没想到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这时涵涵妈妈说:“就是昨天画画的时候,您表扬了别人……”听了涵涵妈妈的话,我的头嗡地一下,飞快地回忆着昨天的每个细节,心里很是羞愧,为了表示歉意,我赶快摸一摸涵涵的头,并给予她“补充”的表扬。
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可我心中还是感到很愧疚,涵涵平时很乖巧,温和、安静又懂事,也很少告状,从不给老师惹麻烦,而我表扬的飞飞相对来说就比较淘气,在绘画能力上稍差一些。那天他们一起交绘画作品,我发现飞飞画的作品与以前相比进步特别大,就很好地表扬了他,鼓励他以后继续加油,而涵涵的画总是那么好,所以我就没有评价,因为作为老师,我有这方面的体会:为了维护集体正常的秩序,使活动取得较好效果,会常常为了那些行为问题较突出的孩子费尽心机,以求得他的转变和进步,但往往忽视了那些安静的、让人省心的孩子。
但是在孩子心里,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不关注他,所以上幼儿园都不开心,心里压力大。这些像涵涵一样“省心”的孩子,使我忽略了他们向我传达的“请你关注我”的信息。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每天都会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孩子的情况,并及时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激励和赏识。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反思一下很少关注或者忽视了哪些孩子,及时进步补救。
只有关注每一个孩子,才能发现、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发展需要,才能使每个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挺挺喜欢向别人借东西这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从老师见到他向小语借水彩笔时小语嘀咕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挺挺是个调皮、喜欢麻烦别人甚至是自私的孩子。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其他孩子的“眼中钉”,没有人缘,得不到其他孩子的喜欢,社会交往能力将得不到发展。
如果我是他的老师,我会创造多次“分享”的机会,让他体验被麻烦的烦恼,从而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一、创造机会。我会找几个各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的孩子,和他们商量好对策,让他们一有机会就去向挺挺借东西,如搭积木、橡皮泥、折彩纸、看书等各种操作活动,并让他们对挺挺说:“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我想经历多次这样的“分享”活动以后,他一定会感到非常之厌烦,一定会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诉说烦恼。
二、个别交流。刚开始我会和颜悦色地说:“他们说的对,好孩子应该大家分享呀!我相信你是好孩子,一定会这样做的。”多次以后他一定也会牢骚满腹,向老师诉苦。我会抓住这个机会深入做好思想教育。首先让他想想为什么讨厌人家经常来向他借东西,让他有表达的机会,其次让他想想自己经常去向别人借东西人家是怎样的感受,两者一对比,他一定觉得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知道经常打扰人家麻烦人家将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三、集体商讨。我把“怎样的分享是正确的,才是受大家欢迎的?”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通过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去明白什么时候一起分享是正确的,什么时候是不正确的。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怀着一份好心情走近了教室,准备开始着一天的工作。看见蒋涵钰一脸苦恼地坐在角落,我忙问:“涵钰,你为什么不高兴啊?”她不理睬我。我拉拉她的小手对她说:“告诉老师,或许我可以帮助你,你不告诉老师,那你会一直不开心下去的。”可她还是无动于衷。
后来我向另一位老师了解到蒋涵钰是因为玩桌面游戏时没有找到积木里的轮子才不开心的,其实她因这种情况而不开心也不是一次了。还记得有次晨间活动:玩沙包。就因为奶奶给她缝的沙包破了而不开心许久,不管老师怎么劝都不愿用被人的沙包进行游戏。孩子往往会认准一样东西或意见事情而不愿妥协,这也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具有固定性等特点决定的,但有时对她的过于执著而感到束手无策。她就像一只小乌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学习用“缩头”的方式来逃避,她不予反抗,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这样的性格更是我一直最为担心的地方,因为我明白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健康,主要是心理健康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太重要了。”是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理我呢?”是我缺少亲和力吗?也不会啊,其他孩子和我还是比较亲热的。也许是我仍缺乏关注孩子个体发展、态度、情感上的发展需要
。也许是我在引导其对待事物的态度的方式、方法不能再其身上产生作用,只是一方一位地在灌输,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理解、接受、认同。看来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路漫漫其修远,需要时刻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师。
看到“小调皮”这个词,你可能很快就在脑海里呈现一个清晰地形象。活泼爱动总爱惹是生非,可思维敏捷,看似没有注意听,可你讲的他却能打个八九不离十。他总是爱表现。无论有什么事情他都要抢先,他有时候能给老师帮忙,可有时候又给老师添麻烦。那么,该如何对待这一类的幼儿呢。
首先:我们要给他关注,因为有的幼儿由于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故意做出一些事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也就是希望得到重视,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些孩子,对他们的行动、做法及时的给予批评和引导。这样一来“调皮生”将会顺着我们的引导逐渐转变。
第二:我们要给他鼓励。有些“调皮生”可能在家或幼儿园总是做些一些挨批评的事,时间长了孩子变得不自信了,不知道该怎么做好、怎么对。这样我们就要给他鼓励,鼓励他举手回答问题,鼓励他积极参加活动。
第三:我们要给他表扬与肯定。只要一看到幼儿有“闪光点”,就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都行。学期初的时候,我们班来了一个孩。家人说:我们这孩子特别的淘,你们费心管管。这孩子真淘!比那些“调皮”的孩有过之而无不及。乱说话、抢玩具、大小朋友等等。可我上课的时候却发现。仅仅读了两遍的字卡,她都记住了,我变抓住这个“闪光”点,大大的表扬了一番,还奖她一朵小红花。没想到,我的表扬真管用,整整一个上午她的表现都比以前好,我知道那是因为她在期待我再次表扬。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关注、鼓励还是表扬与肯定。都需要我们坚持做下去,而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的是,只要我们坚持天天关注他们鼓励他们。表扬他们。我们的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是人才!
每天早晨孩子们来幼儿园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也会高兴地回一句:“某某小朋友早(好)”,然后,孩子们便各忙各的:有的玩玩具,有的做游戏,有的围在老师身旁跟老师说这说那,一天活动便拉开了序幕。
天乐是我班一位非常活泼的男孩子。他每天快乐的像一只小鸟,说话的声音也数他最大,尤其是每天早晨那一声“老师早”,真是既清脆又悦耳,可这几天不知怎么回事,早上入园时我却没有听见他那清脆悦耳的“老师早”、“老师好”。天乐的一反常态令我疑惑不解,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成现在这样的呢?
今天天乐刚走进教室门口,我迎上去拉住他的手把他送到座位上,他还是没有吭声。然后又有小朋友陆续走进来,我又去接待别的小朋友和家长。等孩子们来齐了以后,趁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我和毅明交流了一会。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天早上,我正在跟一位家长谈话,天乐大声地问“老师好”,我只顾跟那位家长说话,没有回应他,老师的做法让孩子不满。从此,天乐见了老师就不再主动的问好了。
为了弥补的过失,我主动地向天乐道歉,说明那天的原因。我拉拉他的手、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脸。毅明小朋友的脸上也露出了害羞的笑容,以后的每一天,“老师好”“老师早”又轻快地从他口中飘出,而且还增添了几多甜蜜。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有人格尊严。我们在强调孩子向老师问好时,往往疏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若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珍惜孩子的问好。
下午户外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在操场上进行着活动,就在这时瑶瑶哭着走到我身边“曹宇阳打我”我安慰到“他可能是不小心碰到你了。”我找到了早已跑开的曹宇阳“阳阳,你欺负小朋友了,要向别人道歉!”曹宇阳笑嘻嘻的对瑶瑶说:“对不起。”瑶瑶哭着说:“没关系。”但是没过几分钟,乐乐又跑过来告状:“老师,曹宇阳打我。”我再次找来了曹宇阳:“你怎么又打小朋友了?“对不起。”“没关系”。问题似乎又平静的解决了。但在此之后再班里我还是经常接到曹宇阳打小朋友的告状。足球比分
这事引起我的思考:孩子间发生矛盾了,一句“对不起”真能解决问题吗?从曹宇阳的表现来看,他似乎已经把“对不起”当成了犯错误以后避免受惩罚的“法宝”了,他大概认为欺负小朋友只要说声“对不起”就没事了。正因为如此,他才理所当然的一边卖不在乎的说“对不起”,一边继续犯同样的错误。我进一步想到,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我们处理矛盾的方法有直接关系。当孩子间出现矛盾时,我们通常用先了解情况,在让有过错的一方向另一方道歉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教会了孩子说“对不起”,却没有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说“对不起”为了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让孩子明白自己犯了错要为自己的过失付出点代价。例如,损坏了别人的物品,可以要求他帮助修复或赔偿,如果无故打人,可以要求他帮助对方揉揉痛处,擦擦眼泪等。这样,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仅让他产生愧疚心理,而且要让他慢慢学会在行动之前多想想可能的后果,慢慢学会自律,减少侵犯他人行为的发生。
笔者近日听了一堂幼儿中班的语言教学课《小花猫的小铃铛》,教师讲得很认真,而且用了抒情、夸张等许多的手法,讲得大汗淋漓,应该说这场课是不错的,但如果上课都这么累,又怎么能受得了,我感觉到老师上课时,未能准确理解教学中怎么样使用夸张和哪些地方需要使用夸张。例如,老师讲小花猫的铃铛是园的时,用夸张的手法说:“你的铃铛好园啊”,当说到小花猫的铃铛声音好清脆时又用夸张的声音说:“你的铃铛声音好清脆呀”,虽然是就事论事,直观明了,但抒情点找得不对,抒情当然很为难,又只有用力的去表演,难怪她出汗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认识事物,总是会先注意它的形状、色彩、特征,然后再上升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阶段。对于幼儿来说,因为他们认识的东西不多,词汇也不多,如果从感性认识开始,讲铃铛园园的,只会令孩子们感到茫然和陌生,如果再使用抒情夸张等手法,只会感到别扭。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先从理性入手,那感觉就不一样,有一种顺理成章的效果。那么如何从理性认识讲起哩,其实很简单,这铃铛不就是好看和好听吗?如果一开始就说:“这个铃铛好漂亮哟,园园的、五颜六色的,真好看!”“这个铃铛声音真好听哟,叮铛,叮铛,声音好清脆的。”用这样的语言表述,把抒情点放在“好看”和“好听”上,你尽可以使用抒情和夸张的手法,一点也不会做作,也用不着费力地去表演,对于孩子们学知识来说,学的东西一样没少,园园的、五颜六色的就是好看的,清脆的、叮叮铛铛的就是好听的。希望幼儿教师在上课时能准确地把握住抒情夸张的时机和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晨间活动以后,我组织幼儿收好活动材料,用琴声提醒幼儿回座位准备参加下面的活动。这时,我发现小歌一直弯着腰蹲在地上,还时不时地钻到桌子底下去,我一时并不明白她在做什么,便降低八度重新弹了一遍琴。小歌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就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走到我面前,伸出小手说:“老师您看,我捡到了一些小棋子。”原来晨间活动时,有些小棋子滚到桌子底下去了,没有被捡回来,仔细的小歌发现了,便去捡拾。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了小歌,夸她爱护玩具,做事仔细、认真。没想到,这次教育效果出人意料地好。随后我还趁机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了各种玩具和材料的“家”,如,积木的“家”是黄色的正方形的小木盒,塑料雪花片的“家”是绿色的塑料筐,小动物的“家”是小房子形状的橱柜,碎纸屑的“家”是小纸盒,垃圾的“家”是绿色的垃圾桶,等等。这以后,凡有积木、图书、小瓶盖,甚至是一片小纸屑不小心掉在地上了,孩子们都会自觉地把它捡起来,并把它送回“家”;不仅如此,家长们还告诉我,孩子在家里也愿意收拾自己的玩具了,而且还要求家长不乱放物品,帮助家长为各种物品设计专门存放的“家”。
我想,如果当初我对小歌拾到小棋子不加关注,现在也许不会有这么多的“小歌”出现了。
我们的工作繁琐,可谓千头万绪,因此往往对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掉以轻心,或不屑一顾,或草率处理,然而在幼儿教育中,恰恰这些小事是不能被忽视的,因为这些小事很可能就是培养良好品质、习惯的教育契机。事实上,很多品质和习惯的培养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因此,我们要时时处处关注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把握住教育时机,因为小事也能做成大文章。
本文发布于:2022-11-04 03:0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254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