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大学生就业心理之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国燕,鲁丽娟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oo26)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业形势El益严峻。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分析研究有助于高
校对学生就业进行更好的引导。文章对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十大心理问题的表现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并从大
学生个人层面以及院校机制层面对调适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就业;心理调适;大学生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据教育
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近年来
年度
(万人)
就业率 82% 90% 8O% 81% 73%
呈逐步上升趋势,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率在不断
下降。
2000—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及就业率对比表(来源于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
2000缸 2001年 2002钲 2003拒 2004钲 2005任 2006钲 2007年 2008往: 2009担 2010年
114 145 212 280 333
73%
413
下3%
495
71%
559
70%
610 631
68% 72%
毕业生人数 107
注:1.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包含专科生、本科生、硕
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所统计就业率为初次就业
率。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达
631万人,近十年来增长了六倍之多!大学毕业生数量
日益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激烈地竞争,大学
生所表现出来的就业心理问题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群
体现象。这不仅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而且也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挑战,更引发了学校
就业相关部门及教师的深入思考。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大学生就业心 埋问题的主要表现,并给出相应的调适
对策。
一
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
(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 这
种情绪状态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最为常见。许多
大学生在就业时常伴随紧张不安、自信心下降、不想工
作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较差,缺乏对待挫折的心理准备。有的甚至会患上工作
焦虑症,在屡遭挫折后,可能产生恐惧感,谈“就业”便
感到心理紧张,从而甚至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
3.自负和自卑心理。有些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产生
自负心理,在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中较为普
遍,具有自负心理的大学生往往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从
而不切实际、挑三拣四、夸夸其谈,盲目提出不现实的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
1.茫然和从众心理。在历经十余载寒窗苦读之后,
很渴望在社会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位置,
但自己究竟能够做什么,心里却不清楚。对自己没有一
个清醒的定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大学生正处
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容易受社会潮流和社
会观念的影响,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从众心理较
为严重,未充分考虑自身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事业追
苛刻的求职要求,自认为找个好工作是理所应当,结果
就业取向常常是脱离现实。另有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
价了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自卑情绪。自卑是
指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消极的主观
体验。有的同学因为学习成绩一般,或综合表现不突
出,或因容貌、身高、自我表达能力欠缺而缺乏勇气,不
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的从
众。别人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别人去金融、IT
行业,他就想去这些行业,不能够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
的职业追求。
2.依赖和焦虑心理。有一些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
上以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不去主动争取就业机会,抱
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就业,
依赖老师、学校就业指导部门送工作上门,即便有就业
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寻求老师、朋友以及千里之外的
家长来提供决策帮助,缺乏自我判断和主见。焦虑是指
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 一
能正视自身缺陷,不能肯定自我价值与特长,甚至怀疑
自己的能力,在就业时缺乏信心、犹豫 退缩、自我否
定,错失就业机会。
4.攀比和功利心理。部分大学生择业时不考虑自己
各方面的条件和其他同学的差异,也不深入了解职业
的内在要求,盲目和其他同学进行攀比。只要是社会上
受追捧的职业,不客观分析它们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与
自己的专业相关,都竭力去争取。周围的同学找到的工
作是年薪8万,那么自己不超过这个数目面子上就过意
不去,拿不出手。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
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
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丧失就业良机,迟迟无法签约。
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过分强调职业的经济效益、
地域范围和社会评价,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
一12
【特另0关注】
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
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强调自我
发展而忽视才智发展、事业成就和社会需求。
5.沮丧和畏惧心理。大学生中不乏心理承受能力和
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者,他们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
弱,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一次次就业失败的心理
暗示容易导致就业挫折沮丧的心理,进而使大学生择
业行为发生偏差。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大学生多为独
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巾未受什么挫折和苦难,在父母
庇护下成长,希望找到在城市里轻松安逸的工作,不愿
工作太苦太累,拒绝到偏远基层去锻炼,这样一来,就
业门路变窄,便增加了大学生求职的失败率和困难指
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择业成功率。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1.个人主观层面的调适对策。①正确认识自我,主
动择业。“知人者智,白知者明”。大学生要客观认识自
己的优点和缺点、性格特长,要明确自己能干什么和不
能干什么,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负。在充分分析
自身性格特征、专业优势、学校声誉、个人发展远景等
因素的基础上,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
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在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自我
定位,找准求职方向,然后对照自己,补充不足,逐步向
自己的目标努力。今天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要
不断增强自主择业的意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会自我
展示和自我推销,主动出击。②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
当前大学生必须适当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实事求
是地确定客观理性的就业观,做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成长的心理准备,不应把未来几十年职业生涯的事业
厚望过分寄托于第一份工作之上,切忌眼高手低,期望
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