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卷第2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14,No.2
201 2年4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Apr.2012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原因与对策
刘家特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摘要: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残酷的就业现实也给学生的就业心理增添了压力。本文对大学生就
业压力做出分析,从高校、家庭、社会环境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进一步展开剖析,力求找到大学生就业压力的
来源因素,并探索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对大学生成功就业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就业压力;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2012)02—0069—04
随波逐流,丧失自己原有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
、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引发的
3.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能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影
问题
响。根据相关心理学理论,心理健康影响生理健康,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概念
反之生理健康也会影响心理健康。身心健康之间是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
互相交感的关系。所以,如果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
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
力得不到缓解,心中的困惑可能会引发生理上的器
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 质性病变,例如:失眠,神经性肠胃紊乱等。
进行挑战,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大学四
年时光,大学生完成了由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四个来源
在这个过渡期,大学生面临了学业的压力、人际关
(一)高校教育因素
系的压力、感情上的压力,以及择业与就业的压力。
1.就业指导课缺乏针对性。学校在对学生的就
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业指导上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差。学生在就业指导
对所遇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是大学
课上只是泛泛地获得就业知识,有些学生在听过就
生对影响就业的客观事件或者刺激的某种判断。
业指导课后仍无法理出头绪,不知道具体求职时该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怎么做。学校的学术化培养和当今社会的市场标准
1.大学生就业压力会引发他们心理上的焦虑
相脱节。用人单位希望招聘能迅速进入工作岗位、
不安。当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和社会现实时,一
创造经济价值的员工,这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实
些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会出现短暂的焦虑心理或者
践操作能力、相应的工作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刚
对社会的恐慌。当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合适或理想的
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专业性、针对性的就业
行业,自我实现受阻甚至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就
指导,往往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
会产生沮丧、浮躁心理,以致发心理障碍,甚至表
2.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大学毕业生
现出极端行为。
的供给结构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结构还不相适
2.大学生就业压力会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
应,部分院校在专业调配上的改革力度不大。有的
变化。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传统观念对大学生
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最终导致四年后此类人才
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大学生即将进入
供大于求,造成毕业生结构性的过剩。
社会,对职业选择的盲目与择业的困境,会使一些 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高。帮助大
大学生产生心理扭曲。信仰不坚定的人就有可能会
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的职业生涯
收稿日期:2012-02-08
作者简介:刘家特(1985一),男,辽宁营口人,硕士生。
70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第2期
发展负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一个较
普遍问题是有些学校只给毕业班学生举办各种讲
座,或者临近毕业时开设有关职业发展或就业指导
(四)就业者素质短缺
1.大学生缺乏自身合理定位。高校扩招的同
时,随之而来的一个现实值得我们关注,学生自身
素养下降。尽管我们的学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在校园的生
活时问过长,社会实践缺失,导致了自我感觉良好,
等课程,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大一开始,
学生需要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
(二)家庭教育因素
1.部分家长就业观念滞后。 相对滞后的观念 对社会认知缺乏,就业理念滞后,很难对自身做出
造成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出现偏差。有些家长
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资关系不能适应。
2.家庭结构缺失。家庭结构的裂变会对孩子
的性格养成和人格完善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
到子女抗压能力、职场生存能力和乐群性。
3.部分家长能力水平有限,也是制约家庭教
育缺陷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成员的教育背景不
同,对孩子的辅导水平也不同。家长文化程度较低
导致孩子在心理或学业上出现问题时不能给以及
时科学的指导。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价值观念变化。面对着瞬息万变的时
代,新观念、新方式与积淀在大学生思想深处的传
统观念发生碰撞,这就要求大学生主动适应与社会
接轨,不断提高就业与抗挫折的能力。社会上出现
信仰拜金主义、价值坐标偏离等不良现象,给大学
生带来心理困扰,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2.人才市场劳资关系变更。中国当代的劳资市
场从双向选择到买方市场,再由买方市场蜕变成卖
方市场。虽然说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入学时的
专业也在变化,而决定这个变化的却是专业人才市
场上需求的变化。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
长盲目追捧热门专业,就是为了孩子毕业后好就
业。而在相关热门专业的人才培养供大于求时,这
些专业人才的市场价值也开始降低,热门专业的人
才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心理压力。
3.相关部门执行力度不够。随着高校扩招,
高校的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数量与我国现阶段的
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了就业压力增大,出现了
供过于求,或者供需不适的矛盾。面对这种局面,
国家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来应对。
但在贯彻和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
策”的现象,某些地方政府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制定
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如将国家政策中的“打破户籍限
制”更正为“专科毕业生中外地生源限制落户”。这就
造成了很多人才在异地就业找不到归属感,最终仍
要回到本土城市,从而限制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和人
才潜力价值的最大发挥。
合理定位。
纵观近几年的大学生择业就业实际,不难发
现,地位、名誉、收入是就业者关注的核心。边远、
艰苦、基层是就业者不太感兴趣的,由此,就业结
果可想而知。更新就业理念,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
是解决就业瓶颈的一个思路。
2.大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亟待提高。由于高中阶
段学习难度和压力的增大,走进大学后,学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