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2期
(总80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2 2012
General No.80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及对策分析
徐丽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铁岭112000)
摘要: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当今的国际经济局面,如何引导大学生排除不良的就业心理干扰,促进其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C,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98(2012)02—0106—O2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扩招,大学生数量短时间
内剧增,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
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
为107万人,2005年为335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随着
我国毕业生择业制度的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逐步建立,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
这种就业方式大大激发了毕业生择业的主动性,自主择业意
识显著增强。“铁饭碗”被打破,“天之骄子”的光环也已不
复存在。另_方面,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蔓延,社会可提供
的就业岗位数量下降。这些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其择业心理及就
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当今的国际经济局面,如何引导大学
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其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的过程中屡屡受挫,而对就业产生了恐慌的心理。
(三)功利心理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有些父母的误导,有些大学生
在就业的时候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定准自己的位置,盲目
求高、求大,把目标只盯准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而对急需
人才的中小城市和小公司不屑一顾;还有一部分同学只从眼
前利益出发,与同学在工作条件、收入待遇方面互相攀比,不
能以良好的心态进行自我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心理”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人云亦云”。
从众心理就是在群体压力之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
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有很多大学生
忽视自己的个性与创造性,形成了个人价值取向的从众心
理。在择业时,对自己就业的行业、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不
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缺乏主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职信
息、人才交流会不知所措,一窝蜂地追求热门单位、热门地
区,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给求职带来困难。在就业指
导课上,调查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意向的时候,很多同学
都很茫然,甚至有的人说:“只要有单位要我就行了”。状况
令人十分堪忧。从前几年的就业情况看,因为我们是师范学
校,很多学生在就业时不从自身出发,一门心思只想做教师,
不管自己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大学生正处在人格逐渐
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很多人容易陷入从众心理怪圈,主要表
现在:宁愿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也要留在经济发达的大城
市,而不愿意去经济相对落后,但是有发展潜质,急需专业人
才的小城市。
(五)懈怠心理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自负与自卑心理
大学生是一群充满幻想的年轻群体,十年寒窗苦读,终
于能够进入“象牙塔”学习,所以从上大学就充满优越感,对
一
、
自己的未来充满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毕业时,对自己的能力
估计过高,定位的就业期望值就过高,脱离了实际,超越了现
实的就业条件,选择工作单位时一味求大,对小企业不屑一
顾,可是对于大企业较高的要求又无法满足。这种因为对于
社会和自身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自负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学生的顺利择业,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处处碰壁,看着不
如自己的学生纷纷签约,在这些学生中又会出现自卑的心
理。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够,怀疑自己的能
力,认为自己学历太低、专业不好,不善于找到自身能力和岗
位需求的结合点,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
气,丧失就业机会。这两种情况的结果同样是不能顺利就
业,使学生陷入自卑的泥潭。
(--)焦虑心理
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普遍存在焦虑的心理,因为准备不
足,对进入社会和寻找工作充满了恐惧,从而产生焦虑;一部
分学生因为自己所选择的工作与父母的想法不一致也产生
了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是就业还是继续升学这个问题上
拿不定主意,从而犹豫彷徨;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在找工作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相对优越,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受到什么挫折,依赖性比较强,缺乏自
主意识,在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等、靠”等消极思想,找工作
不主动出击,等着工作自己找上门;还有的学生所以在面对
择业受挫、面试失利,心理一下子承受不了,容易出现抑郁、
烦躁等心理问题。
二、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
(一)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消除自卑心理。
高校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引导 (下转第109页)
收稿日期:2011一I1—25
作者简介:徐丽(1981一),女,辽宁普兰店人,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l06・
源库整合和建设中。一个灵活的互动网络平台、一个稳定的
建设与应用群体和一套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共同组成以人
为本的教育资源体系。资源建设以应用为导向,促进形成良
好的建设氛围,建设为应用,应用促建设。因此资源建设可
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由政府协调实现“校校之间、校企
作开发、协作交流。将购买资源及教师的白建资源上传至平
之间、校研之间、校社之间”合作,使资源的管理、建设、应用、
开发及评价更好地为教育改革服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
实施素质教育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区域协作、打造特色,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的经济效
益
台后,可供教师无限制借鉴使用,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参与
资源建设的教师均有自己的资源档案库,方便教师使用;智
能化的三级管理模式可以使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者足不出
户就能直观的了解资源建设和使用的详细情况;通过积分奖
励、资源应用排行、共建排行(包括县区、学校、教师)等这一
多功能方式,来激励学校和教师自觉地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共
享活动。运用资源平台,实现“建、评、管、用”一体化,经济效
益最大化。
采取规范标准机制,在实施项目管理机制过程中,实现
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对上传的教学资源分类方法和
技术标准进行统一,确定资源整合的流程途径和组织方法,
以提高资源的检索效率和利用率。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建设
应采取以教师建设为主、购买为辅,分布建设、共享使用的资
源内容建设模式,政府主导,多方合作,实现人力、物力、财力
的优化配置,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只有保证教育资源
不问断地应用、维护、更新,才能发挥出它的效益,资源建设
才称得上是健康发展的。建设的教学资源在时代特色、地域
特色、学校特色和课程特色下功夫,特别要借助于地域特色,
彰显、整合、利用地域优势,善于借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
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规划,为实现职业院校为地方培养实用
型人才提供质量和资源保障。
(四)铸造资源平台实现“一劳永逸”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低成本、大范围、复制方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