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
5《童趣》
一、基础积累
(一) 词语积累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地。也有解释为“自己”。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素,白色。
[徐]慢慢地。
【以】用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b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 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或深沟或山沟或山谷。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我)好像真的在那里游玩,安适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兴致。
[盖]“原来”。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四字词语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明察秋毫:连极细小的事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
二、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即观蚊成鹤;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即神游山林;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即鞭逐蛤蟆。
三、阅读探究
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即交待了三点内容:视力好;好观察;点明主旨,有物外之趣。见smj(九)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
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㈠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㈡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㈢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或用上课笔记。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8.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敏锐的观察
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④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富有童心。
9、“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10、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11、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并点明主旨。
12、“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10《〈论语〉十则》
一、t字词积累
(一)词语积累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经常。习,温习、复习。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懂得(它)。
【为(知之)】是。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三)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
路,在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重要翻译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私自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我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变得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第三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是目的关系,“温故”的目的是“知新”。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则:(1)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
的条件。
6.第六则、第七则:(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
7.第八则:(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第九则: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启示: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坚韧顽强高洁傲岸的品质,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9.第十则: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三、总结: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修身做人: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注:这部分内容稍微了解一下,关键是理解。)
20《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和翻译句子见书上。
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孤塔——宫殿——城郭——危楼
6、用自己的话归纳山市形成过程:初生阶段,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市出现;高潮阶段,危楼出现
7、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妙、神秘、变化莫测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子侄辈的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凭借。
二、阅读探究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快乐、轻松、温馨、和谐、融洽。感受: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表达时最好有比较地表述。)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戏]嬉戏,玩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尊君在不】 “不”通“否”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的谦称。
[无信]不讲信用。信,诚信。
[引]拉。
[顾]回头看。
二、阅读探究
1.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刚直不阿,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
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6.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教益或启迪?(2分)
(1)做人要讲信用(2)待人要讲礼节(3)犯了错误要能认识错误并勇于改正
(注:哪些,必须是两点或两点以上)
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智:以……为聪明,认为……聪明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老人。 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6、其家甚 智其子 句译:他的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对其不幸表示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怎么就。 何,怎么。 遽,就。 为:是。
4、居数月 居: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表示绝大部分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
8、以跛之故 以,因为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四、文章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揭示了_祸福得失_的关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____。由此引发出的一个成语是_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附】课内古时词名句积累与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汉?曹操《观沧海》
[简析]借助奇特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
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新旧事物交替,表明时间匆匆过,抒写出淡淡的乡愁,同时也给人以希望。蕴含
的哲理:旧事物是蕴含在新事物之中的,新事物定能冲破重重阻碍,发展壮大起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简析]选取具有初春特征的典型事物,在动态中将春的活力,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描绘出来。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想像。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简析]选取六种代表性景物,自然组合,天衣无缝。前句景物色彩暗淡,毫无生气;后句景色明丽,清闲、恬淡。两句一正一反勾起游子无尽的愁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简析]旅途未尽,夕阳在山,更勾起旅人的绵绵愁情,不禁使人断肠,是全诗的主旨句。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17:3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075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