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更新时间:2022-10-27 16:09:58 阅读: 评论:0


2022年10月27日发
(作者:厦门暑假工)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

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

身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育人为本是今后基本的教育方针之一。因此,语文教

学要摆脱功利性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

需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落实“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根本体现。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

学初中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深入研究教材,选准发散思维训练点

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学生通过教材知识的学习在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教师要深研材料,选

择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之处,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如教学《愚

公移山》一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训练时,也可选择智叟与愚

公的矛盾冲突作为发散思维的训练点,也可以将辩证思考愚公移山

的精神意义和现实功效定为训练点,学生表达了许多自己的思考,

有的认为愚公搬家比搬山容易的多,而且省出精力从事其他工作能

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有的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比他创造的其他价值

要大的多,他给了人们许多许多思想启迪,激发人们战胜很多很多

困难,他的精神作用远远大于搬家的收获,因此,千百年来一直被

人们传送,而且还要继续被人们称颂下去,这是最大的收获。通过

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学

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

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该给予一定的

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注意揣摩课文

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人物语言、观点阐述等重要元素,启发

学生多思考对这些重要元素的理解是否可以呈现多元化,多推测其

情节发展、人物行动和结局的形成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鼓励学生

努力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多角度发散思维,敢于逆向思维。

二、注重教师点拨知指导作用,提高发散思维训练质量

开展发散思维训练、尽管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但是毕竟由于

年龄层次比较低,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所以不少思维和观点

往往不够严谨,缺乏深度和理性,甚至可能有些偏激。例如《陋室

铭》训练的辩论中,在追求高尚的生活还是世俗的生活是,有一位

学生的观点就是“钱是最肮脏的,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绝不该有任何

一点想赚钱的念头”。此外,在辩论的高潮阶段,学生的论战过于

偏离论题或者久久纠缠于某一点钻牛角尖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在

《愚公移山》训练中,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移山很可能会迫害生态

平衡,这好似人类的一种自私的做法”这一观点,结果引发了双方

你来我往地激烈论战,致使整个辩论久久凝滞于环保话题,无法继

续扩展和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做出点拨引导,做好学生学

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策划者和教练者,强调教师的讲解应该

侧重内容的揭示和分析,但并不意味这完全摒弃教师的讲解。教师

的点拨和引导不可随意打断学生的陈述,更不能含有丝毫的批评,

责怪和挖苦,要充满爱心,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

气氛,使学生有一种自由感,不致产生压抑感,充分体现教育的人

性化特征。如对于《陋室铭》训练中出现的那个比较偏激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钱的本质就是货币,这一张纸或一块金属本身是

干净的,只是一些丑陋灵魂的贪欲把它变得肮脏了。如果我们凭借

的是城市劳动、合法经营,积累再多的财富也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学生听了后马上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一点一点地启发、引

导,不能急功近利的越俎代庖,更不能不耐烦的中止学生的陈述。

在开展发散思维训练过程中,学生表达的观点思路不够完整,构思

还欠严密,有时陈述的也不流畅。对此,教师不能急于催促获干脆

打断,而要耐心的启发、引导、修饰、补充。另外教师的点拨和引

导应该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为原则,决不能以压迫学生放弃主体

的立场为目的。即便自己的观点受到学生的质疑,教师也要表现出

欢迎和鼓励的态度,要坚决摒弃教师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的狭隘观。

三、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拓展性发散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和语文数学要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引导总结要在不同情况的学生身上

体现出不同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愚公移山》、《陋室铭》和《皇

帝的新装》课文学习完成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以及自己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再次深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扎实

提高发散思维的训练效果。经过多次发散思维和辩论,学生的个人

观点已经相对成熟和稳固,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技能培养,指导学

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一篇小论文。论文的写作欢迎个人独立完

成,也提倡依据观点而结组合作完成。把观点从思想变成文字,又

是一个分析、归纳、整理、论证的复杂思想过程,这就为思想的主

体思想构建了再度发散的平台。通过自由组合,学生可以共同提出

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共同选出论证主题,共同制定研究计划,

共同学习查找资料、筛选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综合性学

习的热烈气氛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教师对此论文的评估标

准不可过高,学生只要能比较明确、条理清楚的阐述出自己的观点,

会运用常规的议论方法进行论证,做到了有理有据,就基本达到了

目的了。训练内容的时间跨度可以视具体情况而调整设定,尽量多

给学生一点时间,鼓励他们静心写作,指导她们交流心得,分享感

受,沟通见解,互相评改。论文写成之后,可以利用办展板、办专

刊,组织论文宣传会、评论会等形式进行表彰、宣传和推广,增强

学生的成就感,吸引学生逐渐爱上发散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

自然而然的生成、生长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人格的发

展。


本文发布于:2022-10-27 16:0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91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