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搜索与课文有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
生活态度。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内容分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课文。
1
《天游峰的扫路人》写的是作者在攀登天游峰时遇到一位扫路的老
人,通过与老人交谈,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深深敬爱之
情。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
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
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
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1、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或图片。
2、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
2
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
(板书课题,齐读)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
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词语(课件出示)
武夷山飘飘悠悠险峰
扫帚颇有节奏石阶
精瘦褪色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
自信朗声大笑豁达开朗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自由读、齐读,纠正字音。
2、自读课文的收获:
预设一:我知道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相机出示片段一:“天游峰—
—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
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险)
预设二:“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
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高、顶天立地)
预设三: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描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
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
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3
预设四:自读课文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精读探究
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品读,我们认识了天游峰,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近
课文,走近天游峰的扫路人,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扫路人?
课件出示探究问题:文中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的?
方法指导:快速默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
样的扫路人?在文中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悟。
1、自主学习,找重点句子,抓重点词,写感悟。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确定汇报展示顺序。
3、汇报展示:提示:抓住扫路人的外貌、语言、行为描述特点。
预设一:“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清扫着路面”明确“褪色”、“运动
鞋”说明简朴、朴素。(外貌描写还有吗?)
预设二: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瘦的脸,面色黝黑,淡淡
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明确饱:经风霜、精神矍铄。
以上两处都是外貌描写,第一处粗看,第二处细看。
预设三:神态、语言描写: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
好水看一程。”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摇摇头,伸出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
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
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朗声大笑。
(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预设四:动作描写:
4
“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热情好客)
四、拓展练笔
学完这篇课文,了解这样一位老人,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老人说,想对
作者说,想对自己说。请大家拿起笔,写下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完后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峰:高险
人:自信豁达开朗
五、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游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
所感,刻画了一个质朴而又自信的老人,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精神和
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一、通过语言、外貌、环境等描写,突出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课文层次清晰,写环境与写人穿插并进。所以设计让学生先找到描写天游
峰的语句,组织品读。由“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
5
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体会天游峰的高而险。接着,采用一个采访,
让生想象体会游客登山的艰难。这样,从环境的险峻、游客的切身体会侧面烘
托出老人扫山路的困难,为体会老人的顽强不息奠定感情基础。
接着,引导学生一一找到描写老人外貌、语言的语句,逐一品读,感受老人
生活俭朴、爱工作、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文中的两处外貌描写,是由远及
近的观察描写,所以不能交换位置,由此让学生感受要根据观察的角度来描写。
其次,品读老人的语言,则抓住两个“不累”和舍不得离开天游峰,明白老人深爱
自己生活的地方,所以再累也高兴的轻松心情。最后从“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
茶!”体会到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
二、存在问题。
教学设计虽环环相扣,但平均用力,重点反而不够突出,亮点也随之弱化。
尤其感觉学生是被牵引着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未能被充分调动,一定程度
上遏制了发展。例如学习描写老人的内容,并非一定要切成块来学习,外貌归
外貌,语言归语言,就很难有一个完整的感受。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抛
出一个大问题:“老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由此让他们充分读书,在写下自己
的体会后充分交流,教师则在关键处进行质疑、归纳及提升。
6
本文发布于:2022-10-27 16:0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911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