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影响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网络语言的产生和运用是新时期语言生活的重要现
象。网络语言借用图象、数字、符号、颜色、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工
具,形成了其特有的一些特点。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对中学语文教学
既提出了挑战,有带来了机遇。
关键词:网络语言;影响;教学
languageundertheinfluenceofthenetwork
languageteachingincondaryschools
chenjian-bo
abstract:productionanduofinternetlanguage
isanimportantphenomenoninthenewlanguageof
life。internetlanguageborrowedimages,numbers,
symbols,colors,soundsandtextandothertools
toformsomeofthefeaturesofitsunique。
internetlanguageisnotstandardizedlanguage
teachingincondaryschoolsbothchallenges,
opportunitieshavebrought。
keywords:internetlanguage;influence;
teaching
科技的进步带来网络的流行,也导致了人们,尤其是广大中学
生在语言使用上显现出新的变化,出现了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网
络语言的盛行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网络语言
的一些现象及其对中学语文教学所形成的影响作了一些分析,并就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对策略作了一些粗浅的论述。
一、网络语言现象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高紧
密联系的,它在日益频繁的联系交流中能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
因为它与传统的语言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
1.多样性
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⑴“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偶(我)带了很多好
东西,都系偶(是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
偶(我)答应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
⑵女儿日记:“没想到偶(我)最好的朋友竟然欺骗偶(我),
tmd(他妈的,7456(气死我了),偶(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
他)。”
从这两个简单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就
是丰富多彩,它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很好的将字母、数字、符号、
颜色、图象及文字语言,甚至声音融合在一起,还结合了语言运用
中的借用、缩略、变异知等手段,这对于正处于趋向成熟阶段的中
学生来说,既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又符合他们所崇尚的个性追
求。所以,这样的语言在他们在这一群体中极受欢迎。
多样的网络语言充斥着我们的视听,有的中学生不仅在网络交
流中使用诸如词此类的语言,还在口头交流甚至是作文中出现这样
的语言,这无疑是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的一大新的挑战。
2.便捷性
网上交流遵循效率原则,不仅要求言简意赅,同时要求输入简
便,浏览迅速。因此,与相对冗长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在表
达交流中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是它远远比我们常用的书面语言简
单,有时候一个词语就能将许多种情绪融入其中。如“呵呵”,这
两个字在网络交流中出现时,可以有“赞成、无奈、无话可说、不
屑一顾”等多种含义。又如“郁闷”,这可能是网络交流中出现的
又一高频词,但是它的意思远不止“心情不愉快”这么简单,它很
可能是双方交流过程中的一个暂停意义而已,而今,这个词已经成
为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口头禅之一,甚至许多时候没有任何意义;其
次,网络语言便于表达,它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养,哪怕你是只有
几岁的孩子,或者你根本不会输入法,但是,你可以在网络上和别
人畅所欲言,一组数字、一行字母、一个手势或一个图象足以表达
你的全部心情。如“2012000”即爱你一万年,“gg,mm”即哥哥,
妹妹,“{}”即拥抱。此外,那些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喜怒哀乐等
不同的心情,可以在网络交流中选择已经制定好的图象来形象生动
的表达。如此便捷的网络语言难怪时下的中学生乐此不疲
网络语言的便捷还体现在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浏览到
自己的信息,与传递过程较长的书信相比,它更省时;而与比较昂
贵的电话联系相比,它又是大多数中学生能够承当的一种消费方
式。它既不受距离远近的限制,可以让海角天涯成为咫尺,在内容
上又可以丰富多彩,而且可以同一时间和很多个交流对象谈话,所
以,它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学生首选的交流方式。
尽管网络语言的便捷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但它的盛行却对中学
语文教学形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从平时的作文训练和我们在找学生
谈心时可以得到明显的在证明。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们总会碰
上这样的问题:正常的语言表达中夹杂着数字、字母、英语单词及
一些方言词,对此,我们常感到头疼,因为我们没法理解这些部分
的含义。除此之外,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语法现象,
或者说是语病。也许是因为在网络交流时,没有人会注意他们的谴
词造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因而养成了这样的用语习惯。我们在找
学生谈心时,总会有这样的困惑,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和老师
交流了,也许是网络交流中的“身份丧失”使他们在面对老师时,
觉得无话可说。又或许是在面对老师时,他们认为,平时上网时流
畅的语言表达一下子变得笨拙了,所以只好沉默。
3.娱乐性
网络语言之所以受中学生欢迎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其本身所
具有的娱乐性。因为夹杂着数字、字母、符号、图象、颜色、声音
等多种元素,它可以在交流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意的选择自己想要
的形式。而且传达的意义远比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要来得丰富。对
于正处于崇尚个性和自由的中学生来说,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施
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可以尽情的抒写自己的情绪,甚至可以获得在
现实生活中所不能获得的认同。
使用网络交流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在共同的
快乐体验中找到更大的乐趣。比如我发现一首好听的歌,我马上可
以上传给在线的朋友,并且可以在同一时间来欣赏这首歌曲。一个
很不错的音乐网站或电影网站,我们可以很快地将其地址链接,传
给天南地北的朋友。套用网络上的一句化来形容:“一组字母,可
以邀您畅游世界。”这是网络语言娱乐性的第二个方面。
网络语言的娱乐性还体现在它可以承载各种情绪,也就是说,
可以进行发泄。当在现实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身边又缺乏听自
己倾诉的对象时,就可以在网络上尽情的宣泄这种苦闷,无论相识
不相识的人,你都可以找到足够多的听众。同时,别人那些幽默的
语言或画面等,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你的愁绪雾散云开。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网络语言的这些特性从它一出现就与相对正式、规矩、甚至严
谨的中学语文教学是相冲突的。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
应该如何处理好网络语言和文字语言教学的关系,并使之与教学相
融呢?
1.正视网络语言出现的必然性的。网络语言的出现是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出现在语言使
用中的一种新型的交流手段。它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思想观念、审美
情趣和行为准则的巨大变化,带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丰富了语言
现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时下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熟悉程度,
这是有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的。所以,对于网络语言,无
论是他们在网络交流中使用,还是在平常的语言交流甚至是作文是
出现,我们都不能一概否认。
尽管它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网络语言的
不规范现象,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我们应该看
到它出现的必然性,一种新的技术的产生和普及,必然伴随着许多
附加物的衔生,网络语言正是在科技这一土壤中扎根发芽的。只有
承认它的存在,才能逐渐使之走向规范化。
2.了解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时的心理。我们常说:要对症下药,
病才能好得快。对网络语言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我们也是首先要
找到症结,即找到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然后才能有的放矢,
逐渐使之规范。
在了解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时,最好的方法是我们自己去
体验一下,不难发现,学生之所以对网络语言乐此不疲,甚至舍弃
规范的汉语语言和文字,一方面是由于追求时尚,因为在他们这一
群体当中,不上网,不会使用网络语言,就有可能被视为另类,即
使是在上网聊天时,如果你说话太正而八经,别人就会觉得你太正
经就不会与你聊。正因为如此,许多中学生才努力学习和使用“规
范”的网络语言,好让自己入流;另一方面是觉得这样“搞怪”更
能显示他们的个性。心理学上的知识告诉我们:他们这个年龄,正
处于人生第二次叛逆期。在他们看来,规范的文字和语言是不值得
一顾的,与众不同才是个性,才是美。
针对他们这样的心理,我们首先应该尊重他们,承认网络语言
在他们的语言实践中的作用,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
们讲解语言运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
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语文素质提高了,对整体
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内在的作用。告诉他们,普通话和规
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他们无论任何场合,
都要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3.利用好网络语言,使之为语文教学服务。对于当代中学生而
言,网络无疑是他们较经常的语言训练舞台之一,既然我们不能阻
止,那么,就应该想办法合理利用好这方舞台。毕竟,网络语言的
多样、快捷、和趣味性,给早已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注如了一些新
鲜和活力,我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入网络语言使用中的一些事
例,来让学生分析其与规范汉语的区别,这样既投其所好,调动了
他们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纠正了
他们在网络交流中的语误。不过,这样做的困难在于我们要事先去
网络上收集整理有用的典型事例,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引导,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规范的语言和文字。
我们还应当看到:网络语言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好舞
台,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许多学生会想法设法让自己受到别人的
关注和认同,为了满足这种心理,他们必然会在网络语言上力求创
新,他们会将所有能够利用的语言元素都拿来使用。我们可以在教
学中利用好他们这种心理,将一些设计型或者创新型的语言问题,
让他们在网络上完成,并让他们与网友交流,从而达到语言训练的
目的。当然,他们这种思维更是我们应当发掘的,比如引导他们将
这种语言上的创新思维运用到写作的创新中来,或许就会有意想不
到的效果。这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目标
是相契合的。
总之,网络语言的出现和盛行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对当前的
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给日渐不受欢迎的语文教学带
来了一些新的、鲜活的元素。我们应该妥善对待这一语言现象,在
逐渐使之规范的过程中,既增添语文教学的乐趣,又促进学生语言
运用能力的提高。
收稿日期:2012-11-12
本文发布于:2022-10-27 16:0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91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