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教改 追求高效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2-10-27 15:57:43 阅读: 评论:0


2022年10月27日发
(作者:语文基础知识)

编者按:为学生“减负”一直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然而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何“突围”如此之难?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减负”和 

“保质增效”挂钩。学校和家长都担心“减负”会降低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升学和前途。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既“减负”又“保质增效”呢? 

本刊将从学校教育管理与课堂教学实效两个方面,向广大教师朋友叩问良策,希望各位老师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踊跃投稿。 

减负增效’’大家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 

是落实“减负增效”的“第一战场”。作为 

钟,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作业情况,获 

得正确反馈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 

担。“减负”既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是 

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要想减轻学生的课 

“战斗”在前沿阵地的校长,他们会有哪 

些招术来杀“负担”之敌。立“增效”之功 倾情教改 

呢?我们请来了几位校长朋友,请他们从 

学校管理角度谈谈各自的看法和做法。 

追求高效课堂教学 

口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校长 

措施到位 吴丽芳麦江培 

打好主战场“攻坚战" 

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还没有完全 

改变的情况下,真正能为学生减轻负担的, 

口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校长王瑾 

就是我们的老师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教育 

教学方法,追求高效课堂教学,减轻学生的 

站在教育发展、人才培育的角度看, 

身心负担。在这方面,我校要求教师按时授 

“减负”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 

课,不增加课时,不拖堂;不占用寒暑假和 

培养个性化人才的需要。学校是“减负”的 

节假日、双休Et时间进行集体补课或变相 

主战场,教师是“减负”的主力军,学校的 

上课,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休息和活动时间。 

管理者更应该是“减负”的倡导者。“减负 

为了改变部分学生厌学、消极应付学习的 

增效”的核心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 

现状,还要求老师们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 

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内涵是减少课 

量,丰富作业内容与形式,比如作业题型分 

内外那些机械重复、低效的学习活动,提 

层次布置,允许学生有选择性地做作业;作 

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 

业形式多样,有书面的、口头的、实践操作 

素质。只有教育思想转变了,才能切实做 

性的作业(包括听说读写演画)等。课余,开 

到“减负增效”。“减负增效”,提高教师课 

展丰富的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学生 

堂教学效率是关键,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 

的体验,让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氛围中接收 

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我校制定了教师教案 

信息,愉快学习,愉快生活。通过教师教学 

电子备课管理条例,让不同科目、不同教 

方法、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心理和精神上的 

龄的老师根据相应的备课、上课要求进行 

负担减轻了,课堂面貌就会发生根本变化, 

电子备课,强化集体备课机制,每月开展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能力的变通性、流 

一次“年级组同备同讲同反思一课书活 

畅I生和求异性就会显著提高。 

动”,老师间互相听课、评课,不断提高自 

己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求教师精选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材的内容做出适 

明确责任区分 

当的调整,使学生高效率地学习。老师在 

落实课堂常规管理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更要 

让学生会学,这是“减负增效”需要的能 

口柳州市箭盘山小学校长刘建庆 

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此外,我们要求 

科任教师做到精讲精练。规定每节课授课 落实“减负”的初衷,是让我们的学 

时间为25分钟,当堂作业时间为15分 

生真正减轻作业或学习上带来的心理负 

匠蓟圃Ⅱ囝皿

@ 

 

业负担或心理负担,老师就要花相当多 

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切 

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减负不减 

质”。我校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减 

负”的意义和必要性,让他们明白学校实 

行“减负”后,作为家长该怎么做。另外, 

制定好“减负”后的教学措施,如抓好教 

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严禁老师上课拖 

堂,杜绝因学生作业没有完成而发生惩 

罚学生的现象,抓好老师的备课、上课、 

作业批改环节等。这样一来,很多老师感 

到在钻研教材时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度把 

握得更准,教学效果明显比以前好了。 

☆一线教师是“减负增效”的直接施 

行者,他们的看法、想法、做法又是怎样 

的呢? 

凸显知识魅力 

激活学生主体性 

口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钟蕙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尊重个体差 

异。千万不要将学生当做学习的机器来 

进行模式化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因需施 

教,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次,教师要 

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教学不只是用 

灵活多样的教法,生动形象的讲解去激 

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识本 

身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重 

复体验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 

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 

学”,减轻学习上的压力。三是改进教学 

方法,从根本上扭转现在教学中普遍 

存在的“三多”“三少”(下转第18页) 


本文发布于:2022-10-27 15:57: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910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