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2-10-25 22:26:4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0月25日发
(作者:徐砺寒)

201 1年6月 农机化研究 第6期 

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张土领,单士睿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在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产前、产中、产后三3个阶段分别赋 

予相应的1级指标和2级指标,建立了一个完整灵活的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性质不同列出 

了不同的指标评价方法,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评价的通用数学模型,以此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模糊数学 

中图分类号:¥2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11)06-0034-03 

0 引言 

“农业推广教育或农业开发咨询”,日本则称之为“农 

业改良普及”,荷兰将农业技术推广定义为“自觉运用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创建并 信息交流,帮助农民分析现状,建立未来的目标,进而 

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以来,发展我国农业 

帮助农民提高知识和技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 

技术推广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们开始客 

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观地认识农业技术推广的地位和作用,使农业技术推 

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广进入了一个在改革中探索前进的新阶段。党的“十 

是农业技术推广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 

五大”提出“在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的转换,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科技成果 

目标,农业技术推广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 

的再创新;二是农业技术推广将实用的技术普及到农 

的农业基本上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农业,面临土地、淡 

户中,提高了农户的自身素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三 

水和能源等资源紧缺等问题,以及人口负担重、农民 

是农业技术推广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农 

收入低、农户规模小、区域经济差距大、工农业发展不 

业生产中去,其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将对 

协调等巨大难题。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提高了农业劳 

发展规模农业经济起到导向和促进作用;四是通过长 

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而且还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活动,能够提高从事农业技术 

与资源利润率的重要手段,更促进了农业与非农业的 

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对于培养建设 

协调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 一批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件,在保障食物安全方面功不可没,并且对农业抗灾 

为今后更好地普及农业技术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打 

减害、稳定生产做出了贡献。因而,促进农业技术推 

下良好的基础。 

广事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和意义 

2.1 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农业技术推广于19世纪60年代在西欧兴起,其 

1)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该指标体系能够全 

概念由克拉伦顿伯爵(Elarendon)在1847年提出:农 

面、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农业技术推广情况,符合农业 

业技术推广就是通过说服、培训和提供信息等非强制 

技术推广的内涵,避免指标间相互重叠,指标体系层 

方式帮助农民改进生产技能,发展农业生产 。经过 

次分明。 

lOOa多的不断发展,由于各国经济状况不同,农业分 

2)可操作性原则。各项指标应简单明了,从而保 

布不同,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理解也不同。美国称之为 

证指标的使用价值高,可操作性强。 

3)系统性原则。制定的各项指标既要避免内容 

收稿日期:2010—10—08 重复,也应考虑指标间的联系,即通过各项指标内在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9412009Y0801) 

作者简介:张土领(1965一),男,河南禹州人,实验师,(Emai一1)lyljljll 

的联系,把各个单一指标整合成一个互相依存的整 

@sohu.como 体,能够系统地评价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20l1年6月 

2.2指标体系的构建 

农机化研究 第6期 

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农业技术推广评价的内容说明 

如表1所示,具体的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2所示,其中列出了对各指标采用的不同评价方法。 

袅1农业技术推广评价内容说明 

根据本文对农业技术推广概念的重新界定,如何 

对其效果做出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评价产后效益的 

层面,而是应从全面的、准确的角度对农业技术推广 

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应有基 

本指标和可变指标两种。基本指标具有通用性,是评 

价农业技术推广均要用到的通用指标;可变指标是根 

据农业技术推广客体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具体的评 

价指标 。 

通过咨询专家,结合农业技术推广评价的内容, 

本文初步拟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指标,用于对农业技术 

整个过程的评价。指标设计完成后,结合定性和定量 

的方法为各项指标赋权重,最终形成科学、客观和有 

表2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 

2.3各项指标内涵说明 

要看其目标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员上可行与否,其 

内容是否真正能够用于实践,其推广方法是否可行。 

评价推广方案的科学性就是评价科技成果和实用技 

2.3.1产前方案设计指标 

在产前阶段,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人们生产习 

惯的不同和各种条件限制,首先应考虑该项农业科技 

成果或技术是否有必要在目标地区进行推广;在确定 

推广有其必要性之后,再设计合理和科学的农业技术 

术本身是否科学。 

2.3.2产中方案实施指标 

在以往的评价中往往忽视对产中阶段的评价,而 

推广方案;推广方案的合理性主要通过目标、内容和 

方法的可行性等3个2级指标来评价。方案合理性主 

该阶段恰恰是农业推广最为重要的阶段,对之后产生 

的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阶段历史最长,工作 

20l1年6月 农机化研究 第6期 

最为艰辛,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 

要。针对该阶段,主要设置推广方案的认同度、推广 

各个指标进行测量,利用专家排序打分法对各指标赋 

予权重,最终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设评价的指标因素集为F={fl, ,…, }。评语 主体的能力和推广过程中的管理3个指标。推广方案 

的认同度不仅包括各相关方人员对方案科学性和合 

理性的接受与赞同程度,也包括在具体实施和普及过 

程中对方案的进一步认同。推广主体的能力主要指 

推广人员的自身素质(包括经验和能力等各个方面)、 

相关机构的配合和支持程度、推广制度保障情况。推 

广过程中的管理是指成果和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避 

集为E:{e ,e ,…,e }。因素集内诸元素的权数分 

配为 =( , ,…, )。其中wf,I>0~∑ 

=1。对因素集内诸因素做出的各种评价是一种模糊 

映射,即对某个指标进行打分评价时,由于评价者不 

同有可能做出不同的评定,因此描述评价结果只能用 

免人为的不良干预和自然条件恶化等因素,保证推广 

对 做出ej评定可能性的大小表示,这种可能的程度 

称为隶属度,记作 。对于某个确定的i, 可由1到m 

的规范性和连续性,采取的各项有效管理措施。 

2.3.3产后效果评价指标 

取值,因此对于第i个评价因素 有一个相应的隶属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之初,社会各产业 

度向量。Ri=(r rc2,…,r )为E上的Fuzzy子集。 

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农业也是如此,对农业技术推 整个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中各个指标相应的隶属 

广的效益评价主要集中在笼统的经济评价,指标有推 度向量记为R,取归一化,使∑r

l 

 =1(i=1,

。 

2,…,n, 

~ 广度、推广率、新增总产量(值)、推广纯收益、推广速 

由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得初始模型为S:WF R = 

度和推广难度等 ,对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评价很少, 

并且很笼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仅仅站 

(s ,s ,…,5 ),再由等级分数矩阵A=(A ,A ,…, 

在经济效益的角度评价农业技术推广的产后效果已 

A )可得农业技术推广综合评价值Z=Sh l6]。 

经显得单一。在发展经济评价的同时,人们普遍开始 

4 结论 

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并开展了更为深入 

的研究,使得指标更为量化、深化和合理。 

将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重新界定,使其内涵更为 

本文对产后效果的评价设置了3个1级指标,即 

全面;提出了构建农业技术推广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4个二 

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3个原则;在对农业技术 

级指标均可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是量化的和明确 

推广是每个过程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评价分为产前、 

的。例如,“单位面积产值”可用“亩产量”等表示;物 

产中和产后3个阶段,建立了相应的1级和2级指标; 

耗产值率=(总物耗/总产值)×100%;农产品商品率 

根据各项指标的不同特点和性质,分别列出了不同的 

=(转化为商品量/总产量)X 100%;农业人均收入= 

指标评价方法;借鉴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综合评 

总产值/总人El 。社会效益的2级指标评价内容主 

价的通用数学模型。由于篇幅和笔者个人能力的限 

要集中在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及其积极性的提高、生产 

制,本文在建立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部分存在不足之处 

力发展是否提高及其提高程度、社会和谐度是否提 

(如各指标隶属度和权重的确定、模型的优化等方 

高。生态效益的2级指标主要集中在对自然资源和环 

面),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所突破。 

境的保护与利用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要 

参考文献: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能够定量的尽量用数据统计分 

析。如环境质量的影响就可以用水土流失量变化率、 

[1] 王文玺.世界农业推广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 

各类生态恶化面积变化率以及可再生资源更新系数 

出版社,1994:5—21. 

等数据综合评价。 

[2] 宋健峰,袁汝华.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 

决策,2006,11(2):63—64. 

3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综合评价通用模型 [3] 广平.农业技术推广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技术 

经济,1992(4):32—34. 

由上述评价指标体系所示,对各个指标的评价采 

[4] 张华,吴超.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探讨[J].商业时代, 

取了不尽相同方法,各项指标值的获得对于不同方法 

2007(22):88;96. 

各不相同。为了得到推广的总终评价结果,其中的关 [5]程地会,张新潮,许玲.模糊综合评价在专业技术人员考 

键步骤是如何处理不同单位的指标,使其在一个评价 核中的应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9(5):22—24. 

尺度下统一起来。本文引入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对 

(下转第41页) 

・36・ 

201 1年6月 农机化研究 第6期 

转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另一方面,政府为了保护生 

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又强 

用的份额,并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寻求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途径_5 。 

参考文献: 

[1]李平,李秀彬,刘学军.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的宏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1,20(2):129—138. 

[2] 陈百强.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 

调退耕还林、还草,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侵占了部分耕 

地,使耕地数量在总量上不断趋于减少。因此,湖南 

省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耕地的保护力度, 

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地的规模,提高建设用地的集 

约度,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单产。 

鉴于资料有限,本研究只收集到1997—2007年影 

响湖南省耕地面积的部分资料,时间跨度比较小,因 

而得出的结论无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 

态势[J].资源科学,2004,26(5):38—45. 

[3] 王丽霞,任志远,李小燕.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及安全态势 

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1):1—5. 

[4] 李玉平.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陕西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 

[J].干旱区地理,2007,30(4):601—606. 

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进一步收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的长序列资料,对湖南省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 

格局做出分析。客观区分LUCC中自然与人文因素作 

[5]侯松廷,陈晓燕.三峡库区耕地动态变化驱动力研究一 

以涪陵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51—54. 

Study 0n Driving Dynamic Change Forces of Cultivated Land in 

Hunan Province 

rang Jun,Zhou Ziying,Liu Wenjie 

(College of Resources&Environment,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Abstract:In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changes in cultirated land area in Hunan Province.based on the use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o build out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driving factors of cultivated land in Hu— 

nan province,Employ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it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five kinds of driving forces, 

such as natural conditions,population status,th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ci— 

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and non—agricultural use of basic farmland.These driving forces influence the dy— 

namic chang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of Hunan province,on this basis,established the regression model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 between 1997 and 2007,by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and then,the iftted values and actual values were 

in the degree of well iftted.This study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each factor on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cultivated land,the 

sugges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Hunan Province has a very good refeSence value 

Key words:cultivated land change;driving factor;correlation analysis;PCA;Hunan Province 

(上接第36页) 

Abstract ID:1003—188X(2011)06—0034一EA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Zhang Tuling,Shan Shirui 

(Xuch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Xuchang 46 1000,China) 

Abstract:In abiding by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ifcalness,operatability and systematicness,in this paper,it considers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gives corresponding indicators to the process which includes 

three stages(before,during and after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establishes an integral and flexible evaluation indica- 

tors syste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and then lists 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dica— 

tors’nature

.establishes the generl matahematical model for evaluating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Key words:agriculturl taechnology extension;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fuzzy mathematics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22:2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76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