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笔记

更新时间:2022-10-25 21:18:26 阅读: 评论:0


2022年10月25日发
(作者:两学一做专题党课)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1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文字、国家、金属工具

2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3 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随后,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也相继在此建立过形式相似而规模不一的王国。其中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4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发明者:苏美尔人。

5《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

6《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7 促使大河流域国家产生的原因:大河灌溉农业的需要

第 2 课 古代埃及

1 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2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3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4 古埃及的文字: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消失的原因:(1)复杂难懂 (2)受到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

第 3 课 古代印度

1 古代印度位于恒河、印度河流域

2 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因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是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而得名。

3 种姓制度:

产生原因:雅利安人为了更好地统治被征服者

四大种姓:婆罗门 祭司阶层

刹地利 军事贵族 (国王)

吠舍 雅利安自由民(农民、商人)

首陀罗 奴隶

特点: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与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影响: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公元前6世纪,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

4 佛教的创立者:悉达多 (释迦牟尼、佛祖)

佛教经典:三藏经(大藏经):经藏、律藏、论藏

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

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公元前3世纪佛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5 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史诗的内容虽然多为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以及雅利安人扩张的情景。

第二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第 4 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1 美洲印第安文明三大中心: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

2 玛雅人从野生植物中培育出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玛雅人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3 阿兹特克人是今墨西哥人的先祖。

4 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集大成者。(太阳之子,今乌拉圭、阿根廷)

第 5 课 古代黑非洲

1 古代黑非洲的文明:东北非: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南非:大津巴布韦文明

2麦罗埃文明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

3 阿克苏姆文明是在多种文明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阿克苏姆王国是当时的世界贸易大国。

4 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文明的杰出代表:石头城。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第 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发祥地,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心之一

2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形成原因:古代希腊形成数以百计的城邦,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希腊地理环境影响与制约的结果。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氏族社会解体,以地域为基础的国家应运而生,由于希腊的地理环境山地多,岛屿多等特点,希腊形成了200多个城邦。

时间: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是古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全盛的时期。

特点: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3 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2)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时代

(3)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积极: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消极: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除在外。

第 7 课 希腊古典文化

1 古代希腊史诗:《荷马史诗》,其中穿插了许多希腊神话和传说的内容,同时也反映出公元前11世纪至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还涉及迈锡尼时代的一些社会风尚。

2 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

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

3 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多利亚柱式建筑。

4 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5 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历史》(《希波战争史》)

6 实物史料:帕特农神庙 口传史料:《荷马史诗》 文献史料:《历史》

第 8 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 罗马政体的演变: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2 罗马人确立其在地中海地区霸权的三次战争: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

3 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的标志: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

4 “罗马和平”的标志:政治上:统一和稳定;经济上:繁荣和发展;文化上:昌盛和发达;城市的涌现和繁荣。

5 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6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标志。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1 罗马法系的形成:习惯法- 成文法-公民法 -万民法

(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2 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3 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民族。

公元212年,卡拉卡皇帝颁布赦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于是“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4 查士丁尼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5 罗马法体系的影响: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罗马法的历史局限性: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

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

1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创立者:穆罕默德 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 经典:《古兰经》

2 阿拉伯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 阿拉伯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4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作用。

阿拉伯人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

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数字、十进位制等先进科学技术成果,都是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的。这不仅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由于阿拉伯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欧洲古代文化遗产,许多古代希腊典籍都是经阿拉伯文再转译为拉丁文,才为中世纪欧洲人所熟知的,这为他们学习和研究欧洲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启示:科学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1 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1453年,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16世纪后,奥斯曼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奥斯曼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原因:

主观上:(1)新生产方式的活力:立国前后,奥斯曼土耳其在周边先进制度影响下,氏族制度解体,封建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制度刚刚建立,具有一定的活力。(2)对外扩张的内驱力。内部分化带来的矛盾,奥斯曼人热衷对外扩张,摆脱困境。(3)正确的外交策略。对突厥和蒙古采取守势,集中进攻拜占庭帝国。

客观上:周边国家的衰落,尤其是拜占庭帝国已日薄西山。

3 奥斯曼帝国崛起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第五单元 中世纪欧洲

1 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本特征:庄园经济、附庸采邑制、基督教信仰

法兰克王国是西欧日耳曼国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国家。

2 欧洲封建制度形成的三大因素:日耳曼因素(氏族制)、罗马因素(隶农制),基督教因素

3 封建经济制度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

4 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采邑改革”: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接受土地的人必须对分封者服兵役;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但也导致王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5 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6 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等级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商分享权力。

形成的原因: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

英法等级君主制形成的标志: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

第1

3课 王权与教权

1 王权:世俗权利;教权:宗教权力

2 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的例子:

8世纪时,教会仍受王权控制。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竭力与王室结成同盟,已获得国家的大力扶植。王权则期望教会能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神圣的外衣,强化王权。于是双方相互利用,互为依存,如:

加洛林王朝的建立——丕平篡位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

丕平献土(把罗马周围的土地交给教皇统治)——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并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

查理加冕称帝——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

3 王权与教权相互斗争的例子

从11世纪开始,由于教会权势的膨胀和世俗权力的软弱,一度携手的王权和教权冲突时起。这一矛盾在德意志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如:

卡诺莎觐见——表明教皇当时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

13世纪末叶,十字军运动以惨败而告终,作为倡导者的天主教会威望骤降,教权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则逐步得到加强。

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第 14 课 庄园和城市

1 庄园是欧洲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特点:自给自足 劳动者:农奴

庄园衰败的原因:14世纪以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导致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

2 城市的复兴与自治

城市复兴的原因和时间:从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城市复兴的地点:意大利北部地区、法兰西南部地区和北海南部沿岸地区的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

争取自治(司法权、行政权)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

3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1 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经济制度。

2 封建等级制度和等级君主制

3 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和斗争的状况成为西欧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

4 庄园制度。14世纪后,城市复兴。

第15课 中世纪文化

1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

经院哲学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服务神学,这是历史的局限,应该扬弃;经院哲学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神学信条,这种思维方式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哲学思想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该给予肯定。

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集大成者,代表作《神学大全》被奉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百科全书。

2 世俗文化

法国的《

罗兰之歌》是骑士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市民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大学的兴起:

原因:随着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的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开展世俗教育,大学由此而兴起。教会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也支持大学的创办。

作用: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有助于学术研究摆脱教会控制,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因此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二 列举题

1 列举世界上的古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中国甲骨文。

2 史诗

两河流域:《吉尔伽美什》、印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古希腊:《荷马史诗》

3 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

4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

秦始皇的主流价值观是法家,追功逐利;西汉初期是黄老学说,崇尚清静无为;汉武帝时代独尊儒学,通经致用。

5 列举西汉的两次盛世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6 列举与“楚汉相争”有关的成语

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7 列举在今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

孙吴(建业)、东晋(建康)、宋(建康)、齐(建康)、梁(建康)、陈(建康)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21:1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756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