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甘霖向全会作的报告全文
2010-08-05 10:55:58 珠海新闻网 编辑:甘慧茵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总结特区建立30年来的成就和经验,正确把握当前珠海发展形势,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审议《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为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回答好汪洋书记年初对珠海提出的“三道题”。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
一、敢闯敢试艰辛探索,特区建立30年来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珠海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近代以来领风气之先,以香山文化、“近代中西文化走廊”以及一批儒夷皆通的近代风云人物,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催生了珠海经济特区,推动了珠海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从一个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穷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率先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芒,展示了科学发展的美好前景,充分证明了中央关于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了小平“珠海经济特区好”的题词实至名归。
经济实力跨越提升。30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GDP年均增长20.3%,2009年达1038.66亿元;人均GDP年均增长14.6%,2009年达6.99万元,突破一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0%,2009年达101.4亿元。上述指标比1980年分别增长了210倍、51倍和647倍。
改革创新硕果累累。30年来,我们始终牢记特区改革创新的使命,率先在国有企业改革、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生态建设、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领域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创了“科技重奖”先河,开办了全国第一家“
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兴办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石景山旅游中心,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跨境园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启动了全国第一个“一岛两制”新区横琴新区,较好地发挥了特区“试验田”作用,为全国不断深化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和有益借鉴。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30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大力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先后与世界18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115.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9.8%,2009年达374.4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了1935倍。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成功举办了7届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不断加强与港澳的合作交流,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一国两制”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态建设全国前列。30年来,我们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率先实施了土地管理“五个统一”、环境保护“八个不准”和城市建设 “八个统一”,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塑造了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特色城市风貌,空气质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污水处理能力居全国前列。先后被评为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是我国第一个荣获联合国 “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城市。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30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0年的4平方公里拓展至2009年的118.34平方公里。树立城市规划建设适度超前的理念,不断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了机场、港口、口岸、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城市特色鲜明,城市开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功能显著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30年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12年免费教育,创办了大学园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大力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率先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和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30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改善民生。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9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857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5.4亿元,比1980年分别增长了31倍、28倍和1941倍,年均增长12.6%和12.3%和29.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安全有序,社会大局稳定和谐。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居珠三角城市前列,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民主法制不断完善。30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充分发挥地方立法权作用,共制定地方性法规62件。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支持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30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提升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营造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和风清气正的廉政环境。
3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珠海的发展道路上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这30年,是珠海人民解放思想、艰辛探索的30年,是珠海沧海桑田、跨越发展的30年。30年来,一代又一代特区领导者牢记使命,筚路篮缕、以启山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特区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人民不会忘记!一批又一批特区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珠海,披荆斩棘、呕心沥血,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为特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永远铭记!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珠海市委,向为珠海发展作出贡献的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推动珠海发展和进步,必须始终牢记建区之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为改革开放伟大时代添光彩,为“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作贡献;必须始终狠抓立区之本,坚持发展硬道理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发展规律,坚定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提高城市的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必须始终坚守兴区之基,坚持生态优先,坚
持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严格控制人口,严格控制土地,严格控制环境,不断擦亮生态优美品牌;必须始终激发活区之源,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为特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必须始终践行旺区之旨,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必须始终把握治区之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珠海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
市委书记甘霖向全会作的报告全文
2010-08-05 10:55:58 珠海新闻网 编辑:甘慧茵
二、不忘使命再创大业,科学谋划和推动珠海实现新的崛起和振兴
总结过去,是为了开辟未来。站在特区建立30周年的时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最重要的是审时度势,抓好当前,科学谋划和推动珠海实现新的崛起和振兴。为此,我们从2008年开始,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为契机,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围绕“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道路”,进一步认清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破解发展中的现实难题和深层次矛盾,努力开创珠海科学发展新局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珠海存在经济实力不强、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竞争力不强以及人才不足、改革创新精神弱化等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对珠海的冲击使这些问题更充分地暴露出来。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新阶段,全国各地发展百舸争流、万马奔腾,区域竞争你追我赶、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要履行特区新使命、再创特区新辉煌,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开拓创新。
我们在总结特区发展成就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了珠海新一轮大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并形成广泛共识。这就是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两大关系,构建交通、产业、城市三大格局,夯实物质、环境、社会、制度四大基础,发挥地理区位、特区品牌、生态环境、发展空间、科教人文五大优势。我们紧紧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
确珠海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横琴开发正式启动、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坚持顺应规律保增长、逆势而上搞建设、共克时艰促民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化传统发展模式之“危”为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为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我们坚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当前发展、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战略抓手,滚动实施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 “十大重点建设工程”,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近2000亿元。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广珠铁路于2008年4月全面复工并将在明年底建成通车,广珠城际轨道将于今年底开通,高栏港高速、珠海机场高速等将于两年内陆续建成,集装箱码头、煤码头、矿石码头等建设快速推进,拱北口岸改造全面启动。以港口、机场、口岸为三大节点的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雏形初现。供水、供电、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我们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三高”并举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实施“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环港澳地区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战略性转变,利用西部地区海港、空港俱全的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目前,我市先进制造业实现“上天入海”的突破。2008年11月建立的航空产业园已成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引进的中航通飞项目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将在今年航展前出炉。从2008年7月起实现港口经营开发、港口行政管理、港区建设发展一体联动,港口、港区开发步入快车道,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高栏港经济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级的石油化工和清洁能源基地、区域性的港口物流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特色更加突出,以“两少两有两高”为特色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突破。珠海机场的发展打破多年来的徘徊局面,今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200万人次,净增超过60万人次。高栏港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建成亿吨大港。十字门中央商务区、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等项目快速推进。全市产业初步形成高端发展、集约发展、错位发展、生态发展的良好势头。
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我们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坚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底线,科学推进生态
城市规划建设。着眼于增强核心城市功能,围绕“一条主轴、两大板块、三区一城、若干组团”,推进情侣路-珠海大道改造升级,提升香洲城区,建设横琴新区,启动西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形成了城市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四个百分百”生态建设行动,坚决推进工业发展园区化,规划建设斗门北部生态农业园。严格保护自然山体、岸线、湿地等生态景观,城市绿化、污水处理、节能减排等生态环境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我们积极稳妥推进“一体(行政管理体制)两翼(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大部制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效能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搭建投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关键行业投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珠海市商业银行、珠光集团债务重组成功完成。以推进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和社会组织“自立、自主、自律”为突破口,先行先试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横琴开发和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横琴开发正式启动。积极开展横琴新区机构组建、规划编制、政策报批、宣传推介以及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建设进展顺利。以港珠澳大桥兴建为动力积极推进珠港更紧密合作,未雨绸缪打造港澳及国际资本进入粤西乃至大西南的桥头堡。积极推进珠澳协同发展,建立了珠澳官方正式沟通机制,基建对接、通关便利、产业合作、服务一体不断取得突破。务实推进珠中江区域合作,围绕八个重点合作领域,先后签订了20多个专项合作协议,实现公交互通、年票互认、媒体互动、环保联动、警务协作,核心城市的发展前景得到广泛认可。
在好字当头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严格落实稳定第一责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我们突出特色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近三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和突发性事件的严重干扰,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不动摇,坚持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顶得住传统发展模式的压力,抗得住一时快慢得失的干扰,守得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底线,紧紧抓住经济刺激带来的扩张性机遇,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统筹做好 “三促进一保持”,顺利实现08“谋篇”、09“启动”、10“升温”的发展预期。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533.9亿元,同比增长13.3%。工业、投资、内需、外贸、引进内资增长态势良好。三大格局宏图初展,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区域性核心城市建设呈现新局面。珠海新崛起再振兴的势头已经形成,干部群众对珠海实现新一轮大发展信心大大增强,海内外投资者对珠海发展前景越来越看好。
去年底胡锦涛总书记专程视察珠海,充分肯定珠海发展成就,对珠海发展前景寄予厚望。今年4月30日,汪洋书记到珠海调研,赞扬珠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有招商引资的决心和魄力、有埋头苦干的扎实作风,要求珠海努力成为广东发展新的增长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指出珠海一定能够成为广东发展新的增长极。中央和省委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既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更是对我们的有力鞭策。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切感到,只要全市上下明确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不懈怠;团结奋斗,凝心聚力不折腾,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和挑战,实现珠海新的崛起和振兴。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开创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崭新局面
当前,是经济特区由前30年向后30年迈进的重要节点,也是珠海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打基础、成规模、定格局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认清经济特区正面临着政策从特殊性到普遍性、改革从灵活性到规范性的历史性转变,进一步适应城市发展生态化、体制改革市场化、对外联系国际化、社会管理法制化、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发挥特区功能和作用的新形式、新举措,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交通、产业和城市“三大格局”建设,着力壮大经济实力,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城市功能,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创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崭新局面。
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到2020年,建立特区40周年之际,基本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实
现在珠三角地区人均首位、生态一流、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社会公平的发展目标,成为广东发展新的增长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到2040年,建立特区60周年之际,把珠海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城市、旅游城市、创新城市和港口城市,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成为活力实力魅力兼备的理想之城,以生态文明新特区的面貌引领特区发展潮流。
谋划未来30年,关键是抓好头10年,确保实现基本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目标。建成核心城市,要做到模式引领、实力带动和功能辐射。模式引领,就是要坚持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实力带动,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切实把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搞上去;功能辐射,就是要坚持着眼全局谋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产业基地和服务中心。(一)人均首位。按照经济规模要壮大、人口规模要适度、城市规模要控制的要求,提高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人均水平,力争达到珠三角首位。
一要尽快壮大经济规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加大投入,持续滚动实施“十大重点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完善海港、空港和口岸集疏运系统,大力推进供水、能源保障、城乡防灾减灾工程等建设。积极帮助和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更新改造,尽快做大做强。积极启动民间投资,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重点引进央企基础产业等垄断半垄断性资源、欧美日韩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跨国资源、内地成长性好的民营科技型企业等创新性资源、港澳现代服务业资源,形成外资、国资和民资“三足”鼎立的投资结构。着眼于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规模,优化消费结构。以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为契机深化珠港澳亲密合作,加快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着力推动城市功能与港澳相协调、产业发展与港澳相衔接,务实推进珠中江一体化,努力把珠海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及粤西和大西南地区与港澳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流通的集散节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努力实现外经贸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二要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施“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东部服务”、“西部制造”的产业功能布局。先进制造业要充分依托“双港”资源和海岛海洋资源,以海洋工程装备和通用航空制造为龙头,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临空产业,建设新兴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海洋科技等产业发展的新突破。现代服务业要突出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业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高新技术产业要进一步突出“两少两有两高”特色,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国家级软件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互联网产业园。现代生态农业要以“两园一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斗门北部生态农业园和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为平台,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生态旅游型的现代农业体系。大力倡导格力电器等企业“自我创业、自主创新、自有品牌”精神,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动“双转移”工作,加强新产品研发和自主品牌营销,加快实现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转变。
三要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
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保持科学的人口增长、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的人口结构和较高的人口素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稳定低生育水平。科学制定人口增长计划和指标,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特别是机械增长,保持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口规模。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优化人口结构,积极吸纳优秀外来工,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使性别年龄结构、劳动力资源结构、文化结构、人口分布结构等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要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突出规划的强制内容,切实发挥好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防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大,确保城市建设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模相协调。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中度开发的原则,严格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宜开发区,在主体功能区基础上推动工业区、商务区、商贸区、旅游区、行政区、住宅区、文化区等协调衔接。科学控制城市开发强度,特别是控制住宅建设规模,为城市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以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不断上升的功能强度,奠定核心城市的基本格局。(二)生态一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坚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底线,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珠海建设成为国内环境最优美、最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之一。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21:2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672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