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结合数学
的特点,优化组合各类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生活情景生活实例生活空间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
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
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
成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
平低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
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体验数学之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
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
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我就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
通过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使学生感知聪明的乌鸦之所以能喝
到瓶中之水,那是因为石子占据一定的空间使水面上升了,从而初
步产生所有物体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大小,激发学生探究体积意义
的强烈欲望。
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酒店里的饭
桌一般是什么形状?设计这种形状的饭桌有何好处?通过讨论,使
学生理解其中的关于“平等”“公平”“方便”等作用,同时也深化
了对“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和“圆心(中心)”的理解。
二、采撷“生活实例”,培养应用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
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但遗憾
的是,教师往往不注意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
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分析,导致所教学生拥有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
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引入鲜活题材,调整重组生活习
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妈妈在华地
百货看中了一双标价295.00元的女式皮鞋,因嫌贵当时没买成。
过了几天,标价上贴着“八折”两字,于是妈妈高兴地买回了这双
皮鞋,请问妈妈花了多少钱买回了这双皮鞋?比原来便宜了多少
钱?
学习“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大草地上,
用5米长的绳栓了一只羊(接头处不计),贪心的羊开心极了,心
想:我要把所有的草吃个精光,请问羊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
它最多能吃到多大的草地?
学习“工程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服装店里有一些
布,如果单做上衣可做20件,如果单做裤子可做30条。现在用这
些布要做这样的成套衣服,一共可以做多少套?
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习题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活
生生的习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
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捕
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回归“生活空间”,做到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生活即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回归
到学生生活中去,将数学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识,从而深化数学知识,培
养实践能力,开拓数学视野,做到学以致用。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玩”数学。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能玩中
求知、玩中悟理是玩的高级形式。
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用彩
色蜡光纸剪一个或折一个轴对称图形;又让学生用橡皮泥捏一个轴
对称图形;还让学生用水彩笔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的举措令我
欣喜。没想到学生如此的聪明能干,剪出的窗花、双喜可谓漂亮有
创意,折出的小动物栩栩如生。我自愧不如。真是教学相长,玩中
大有学问。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有的数学知识十分抽象,学
生难以理解,但生活中有许多与之类型相同的生活实例,学生易于
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间
相通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加
以说明。如自行车三角杠的作用,木匠师傅如何用简易办法修好摇
晃的桌椅等。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收
拉铁栅门的形状,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挤压后容易变形这一特性。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
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
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
趣,数学真有趣。
学习“相遇问题”时,我把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当演员,分别
表演:相对、相向、相背而行;同时、不同时、同地、两地出发的
相遇问题的情景。这些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边做边想,激发
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
知识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创”数学。学生的生活千变万化,其乐
无穷,数学问题无一不在其中。如何利用这其中的数学因素引导学
生学数学,是我们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
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可设计“模拟超市购物”活动。课
前让学生去超市调查一些物品的价目,并准备好各种面值的人民
币;课上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模拟买卖游戏活动。通
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既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
识,又获得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创造了无数道数学题;不同水平的
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会了数学的价
值。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16:1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651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