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2-10-24 11:09:18 阅读: 评论:0


2022年10月24日发
(作者:快递公司排名)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注释】

1.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2.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

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716年(开

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

3.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

今湖南岳阳市。

4.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

游石娥溪》诗注。

5.行杯:谓传杯饮酒。

6.回:回荡,摆动。

【赏析】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

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

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

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

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

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

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

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

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

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

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

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

《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

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

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

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

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

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

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

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

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

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

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

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

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

天工。

【鉴赏】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

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

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

横无涯际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

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

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

“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

写更为辽远的长江。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

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诗

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

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

的环境气氛之下,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如刘勰所说:

“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

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

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

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

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

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

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

五六两句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

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

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

人醉后翩翩起舞,习习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如

上四句叙写诗人与友人饮酒放乐的情景,因为是在岳阳楼上,所

以叙事中又表现了岳阳楼的高耸。这样,全诗就完整地写出了秋

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描写,表达了

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

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

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五七律之中,以五律为主。

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

律旬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

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

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这是说他的五律依然保留着

古诗的遒劲特色,但其中又有情深词显、出乎自然的新的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诗是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

阳时所作。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

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11:0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630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