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中学课文中的删节内容
一一以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删节课文为例
◎姜涛
一
、探讨课文删节问题的缘起 言皆为删节内容):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胎于
近日在执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时遇到了两个困 石,娠于磉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
惑。其一是在教学张岱的《于园》时对其中的“至于园可 无憾矣。(仪真汪园,莶石费至四五万,其所最加意者,
无憾矣”的翻译产生了疑问,根据上文,笔者把它翻译成
“到了于园就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可是与课本配套的
《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教参”)译为: “这样的假
山石安置于园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从字面上看,我
们是如何也难以理解教参上的翻译的,于是查找资料,这
一查才发现,课文删掉了前面的一句话,导致翻译出现了
如此大的差异。
其二,在对柳宗元的《黔之驴》备课时从教参得知,
这篇课文被删掉了一段。而这一删,使得读者对课文寓意
的理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参也这样认为: “这篇寓
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可是,从删掉的一段得
知,原文是讽刺“出技以怒强”的人。对课文与原文的解
读大相径庭,原因也在于课文删掉了一段。
两个困惑,引发了笔者对中学教科书中课文的删节问
题的思考。
课文为什么要进行删节?曾主持新中国第一代中学
语文课文编选工作的叶圣陶先生曾有过论述,他说: “选
定之文,或不免须与加工。加工者,非过为挑剔,俾作者
难堪也。盖欲示学生以文章之范,斯于文质兼美,则文章
疏漏之处,自当为之修补润色。”删节(加工)课文,为
的是“示学生以文章之范”。但删节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
的?有没有出力不讨好的问题?今天我们有必要对此重新
进行审视。
因教科书中选录的文言文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
族精神、培养学生素质等方面的价值业已经历了时间的考
验,以此作为考察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更具典型性,故本文
就以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删节的课文为例,展开探讨。
二、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删节的情况
经查阅原文、教参,进行网络搜索,发现苏教版初中
教科书中有5篇文言文有明显删节。
1.七年级上册的《童年记趣》。文末删去几句:“年
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
虫亦然耶?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吴俗呼阳日卵),
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
状,惊而大哭,传为语柄。此皆幼时闲情也。”
一般认为,这几句因“言辞粗鄙,下流龌龊”被删去。
年级下册的《于园》。在文末竞有两处删节(括
为删节内容,下文凡引用原文的,其括号中的语
为‘飞来’一峰,阴翳泥泞,供人唾骂。余见其弃地下一
白石,高一丈、阔二丈而痴,痴妙;一黑石,阔八尺、高
丈五而瘦,瘦妙。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万收其子母,
以世守此二石何如?)”
关于第一处的删节,有评者认为编者考虑到这里用怀
胎、孕育、生孩子作比方,来介绍假山建筑的过程,不适
合初中学生阅读,因而删去。正是这一句的删节,导致对
“至于园可无憾矣”产生了不同理解。
编者删掉第二处的原因,可能是以为此处几句语意比
较艰深难懂,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七年级下册的《黔之驴》。文章末尾被删掉: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
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这几句语意浅显,起初很不明白编者为何要“大动十
戈”。后来,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修订出版的民国
时期影响最大的语文教科书《商务国语教科书》中查知,
在九十余年前的教科书中就已删掉了这些内容。 《商务国
语教科书》是供“小学初级学生”(旧时把小学分为初小
和高小两个阶段,初小修业年限为四年)阅读的,所以从
降难度、激兴趣的角度出发仅保留寓言的故事部分。但,
今天七年级教科书依然沿用了这一做法。
4.八年级下册的《核舟记》。也是在文末做了删节: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
既毕,诧日: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
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嘹然者?假有人焉,
举我言以复于我,我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繇斯以观,棘
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有评者认为,删节部分“词句生涩难懂, ‘鬼神’仃
封建迷信之嫌”,故编者予以删去。
5.八年级下册的《口技》。在文章前一部分删节了部
分语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摇其夫
语猥亵事,)夫n艺语, (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
语渐问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 (夫令)
妇抚JL-G--L,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
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
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
评者认为,删节部分,妇人语言猥琐, “床又从中戛
戛”令人浮想联翩,有“少儿不宜”之嫌;一家人先后起来 教 琚
撒尿(起溺),并描写了撒尿声,实在不雅,故删去以上内 《(黔之驴)教学后的思考》(见《中华活页・教师版》
容。 (为使删节后语言规范,编者又在“夫呓语”前加了 2007年第2期),文章认为故事的寓意是“做人要认清自
“其”,在“既而儿醒,大啼”后加了“夫亦醒”;将“狺 己,不要无知地冒犯别人,因为无知地冒犯别人,往往就是
狺”改为“絮絮”,“一齐凑发”改为“一时齐发”)
节选的课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中。
三、对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删节效果的剖析
恰好表现了自己的无能,反而招祸于身”。一篇是常作印老
要指出的是,像《陈涉世家》《黄鹤楼》等从长文中 师的《被误读千年的(黔之驴)》(《语文报》初中教师版
2006年11月一12月,分3期连载),常老师从知人论世的角
度(柳为参加“永贞革新”及祸而自怨自艾)作探讨,大胆
考量课文删节是否妥当,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依据。这 提出了“《黔之驴》暗喻了柳宗元乃至中国文人的悲剧”的
个依据,就是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标准,简单一点说,就是 观点。
要“文质兼美”。具体一点,就是“一是思想内容健康, 可是,删掉了此段,对全文寓意的理解就出现了
“驴”,一会儿又置换为“老虎”,飘忽不定,最终还是
二是语言文字规范,三是适合教学。”(顾之川, 《试述 偏差。即使是教参上的分析,也一会儿说故事主角是
语文教科书的语言规范问题》,见《高中语文教与学》
2011年第2期)以这三条标准透视五篇文言文的删节,我们 从老虎的角度揭示故事的寓意了。近代文学家林纾在论及
能有如下发现:
1.《口技》等篇应该予以删节。
《口技》中,表演者模拟夫妇房事及“起溺”的声
音,尽管为普通人正常的生活细节,成人阅读未尝不可,
但放进教科书中,由教师郑重其事地教读,实属不妥。现
代中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虽远超出我们成人的学生时代,
他们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性知识,教师从教育的角度也
不应该“封杀”性知识,但是语文课本不是性知识读本,
语文课不是性知识教育课,有限的教学时间应该放在学生
语文素养的提升上。况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怎会从“床
又从中戛戛”的描写中感受到口技表扬的惟妙惟肖?教师
怎么去点拨,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妙处”?“起溺”的
描写放进教科书中亦确有不雅的感觉。
《童年记趣》几句,也应删去。其中,“图奸不从”
是作者成人后的猜测,偏离文章主旨,不合全文格调;以
鸭哈卵的做法为民间土方,毫无科学依据,不适宜教学。
《于园》的“仪真汪园”诸句,运用衬笔,凸显于园建
筑的别具匠心,但读来总有“蛇足”之感,且“痴妙”“瘦
妙”等语令人费解,增加教学难度。这几句也以删掉为宜。
2.《核舟记》可删,亦可不删。
《核舟记》删节部分,赞誉了雕刻家能“游削于不寸
之质,而须糜嘹然”的高超技艺,但“须麇”“繇”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