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阅读“标题”类题目解题指津
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
提炼概括。因此,理解文章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笔者发现近几年有关标题的高考题出现频率
较高,先后出现了以下五种常见题型,考查得很细致全面。
考查题型一:标题的含义
这类标题的含义一般都含有双层意思,即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
义(实指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
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例如:①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含义(《锈损了的
铁铃铛》四川卷)②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
含义(《一朵午荷》湖南卷)③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
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自然》四川卷)
④结合文意,概况“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饮一口汨罗江》
江西卷)
典型例题: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福建卷)
【解析】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落叶的本义很好理解,即“落
叶”的字典义,关键是“落叶”隐含的语境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这点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作者
将自己的归乡与叶落联系起来思考,从关键句中发现本文的“落叶”
一共有两片,一片是“我”,一片是“母亲”。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相思、相连的文化在落叶,故乡、
母亲的叙述中逐层展开,逐层深入。本文的内容可归纳概括为两部
分,一是“我”思念故乡,二是“我”想念母亲。作者借此抒发了
对故乡尤其是对母亲深情的怀念,所以落叶应含有一种深深的思念
和遗憾之情。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
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
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考查题型二: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这类问题在题干中一般是直接提问为什么,考查作者的“匠心用
意”。“匠心用意”属于文章写作手法上的范畴,与作者的材料安排、
行文构思、表现手法等有关。回答这类题,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
行文结构和中心主旨这三个方面作答。
例如:①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
情节结构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
点并作分析。(《保护人》课标卷)②“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
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
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洗澡》辽宁卷)③
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替代
物质生活”的观点。(《阿庆》福建卷)④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
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瓷器的意味》重庆卷)
典型例题:浙江绍兴,古称山阴。《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
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
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山阴道上》湖南卷)
【解析】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山阴”,题干中提示是指浙
江绍兴,带入标题,其表面义就是在浙江绍兴的路上。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作者从“故乡”的吸引,写到钱塘江大
桥,又写到绍兴及三味书屋,最后写船行山阴道。全部围绕“山阴”
行文,所以“山阴道上”是文章的一条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联系语境“我不知道这可就是著名的山
阴道”发现,文章内容围绕“在山阴道上”写了作者游历浙江绍兴
的过程。
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作者游览浙江绍兴,并非游山玩水,
作者从一开始就说“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所以本文
的“在山阴道上”就有了深刻的含义,我们从所给语段中的议论抒
情中确认“在山阴道上”的中心义是由旅程中的所见所闻而引发的
所感所思。
【参考答案】与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
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考查题型三:标题和内容的关系
这类题型是考查学生在筛选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对隐含的观点进
行概括,难度较大。从阅读的整体性特征出发,要求考生对全文所
涉及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探幽发微,求同辨异。答题时多从思路、
从内容、从中心着手,要善于发现潜在的命题点,挖掘出命题中的
表层与深层含义。
例如:①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
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纵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怎样的
意义?(《灯火》全国卷ⅰ)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
作用(《海棠花》北京卷)③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
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耕作的诗人》广东卷)④结合文意,
谈谈你对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记住回家的路》山东卷)
典型例题: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
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春天的梦》
全国卷ⅱ)
【解析】第一步,筛选信息。找出“春天”与“梦”联系的地方:
开头“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中间“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
住了许多寒冬”;中间“梦见了春天”,梦到了妻子、儿子;结尾“人
生里不能没有梦幻”。
第二步,提炼观点。概括出春天与梦内在联系,①寒冬中,春天
是一个梦,给人以温暖和希望;②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
情像春天的梦,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第三步,归纳中心。根据结尾部分反复出现的“呼唤”“赞颂”
等词语并联系文中的“渴慕”“梦想”归纳出“呼唤春天,期盼春
天”的主题。
第四步,探究效果。即探究标题与文章内容、文章中心的紧密度。
【参考答案】作者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以下
含义:①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给人以温暖和希望;②艰难时,
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像春天的梦,给人以温暖和希望;③将春
天和梦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呼唤真情的主旨。
考查题型四: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这类题属于鉴赏评价题,一般针对作品的语言出题,如词语、句
子、段落的赏析与评价。例如: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
要内容却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
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血的故事》课标卷)
典型例题: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
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魔盒》浙江卷)
【参考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
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
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
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
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命题角度五:给文章拟写标题
题目可以从情节内容的角度拟,或能概括全部情节,或能点出核
心的情节:可以从人的角度拟,或是主要人物,或点明主次人物关
系;可以从物的角度拟,文中反复出现的物是标题;可以从表现的
主题的角度拟,或直接就是主题,或含蓄表现主题;可以以故事发
生的时间为题;可以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题;可以以人物的情感为
题;还可以综合上述信息,使用修辞取有文采的题或幽默的题。
典型例题: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安
徽卷)
【解析】本题根据情节取题,本文的情节包括订碑——看碑——
运碑——立碑,这几个过程可以使用“洗碑”概括,也可以用“碑”
一词,该词是情节的线索,又能对读者强烈地提示文章的情节及核
心情节内容。可以从人物角度取题,如从王石匠角度取“淡定的洗
碑人”,该词从说人物的角度提示情节,并暗示小说主题。可以从
主题角度取题,如“洗碑之悟”,若用“碑”也有象征义,暗示碑
的纪念之意,对人的警醒教育作用。
【参考答案】(1)《碑》理由:①“碑”是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
②“碑”“洗碑”暗示了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悲”到“洗悲”)
过程。
(2)《王石匠》理由:①小说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
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理由:①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②
以罗永才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
匈牙利作家厄尔凯尼·依斯特万在谈到文学创作时曾说:“最要
紧的是,看清标题!作者力图言简意赅,所以不会给文章乱安标题。
我们乘电车前总要看清楚它往哪里开,读我的作品先看标题也和这
一样要紧。”是的,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抓住了标题,实际上就
等于打开了文学阅读之门,就可以进一步去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
感情倾向,领悟文章的主旨。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本文发布于:2022-10-22 16:5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475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