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优秀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2-10-21 14:15:2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0月21日发
(作者:匹多莫德口服液)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

自然景观名扬天下。有诗写道:“高原水乡不虚名,小桥流水杨柳亭。十里酒吧

千年月,绝胜江南别样情。玉龙雪峰白云飞,蓝月湖波翠如翡。甘海子草色漫天,

牧歌遥遥骏马归。”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阿来的脚步,去感受丽江独特的美。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一滴水旅行的所见所闻。

2、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3、体会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4、感受丽江古城独特的人文风情,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

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矛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

获奖者。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

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2015年,

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背景链接】

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

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

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题目解说】

“一滴水”象征着作者自己,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丽江之旅。

题目点名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多角度展现丽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意义深

远。

【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轻盈(yíng)喧哗(xuān)驿道(yì)矗立(chù)

....

砚池(yàn)苍劲(jìng)翡翠(fěi)柏树(bǎi)

....

擦拭(shì)硕大(shuò)跌落(diē)模样(mú)

....

草甸(diàn)蘸水(zhàn)流淌(tǎng)

...

2、词语释义

(1)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2)矗立:高耸地立着。

(3)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5)五彩斑斓: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6)硕大:非常大,巨大。

(7)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一滴水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2、找出一滴水在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

明确:(1)随着玉龙雪山冰川的旅行:望见了丽江坝,森林,田野,村庄。

(2)在途中:看见了高大挺拔的松杉,山茶。

(3)来到丽江坝:小山前,人们建一座古城,看见了象山,笔架山。

(4)所闻:纳西人建成了世界闻名的四方街,徐霞客把四方街写进了书里。

(5)几百年醒来后:看到了现代的丽江,亭台楼阁,玉龙雪山晶莹夺目,潭水

迷人;在堤上,有来自各国的友人。

(6)来到了四方街:现代的四方街,古城的建筑美丽如画;

(7)穿过中河:看到了银器小店;玉器店;院子中白发老者演奏音乐;看到了

字画店;浇花的老人把我带进了院子中,我看到了主人一家在闲话;回廊上,游

客在眺望远山;客人在交谈;

(8)来到穿城而过的水流中:渠水和灯光交相辉映,游客聚集茶楼酒吧,传来

欢笑与歌声;

(9)在丽江坝中流淌:看到了星星、月亮。

3、一滴水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不同的景观,这种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

换,不断出现新画面的写景方法叫什么?

明确:移步换景,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

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下来。

4、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明确:(1)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

那时是明代——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

座很大的城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都要来看丽江;

进城之前——黄昏时——出了古城——黎明时分。

(2)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玉龙雪山——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的草甸——落水洞——黑龙

潭——玉河——四方街(大水车—中河—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中河—经过茶

楼酒吧)——城外果园和田地——金沙江——大海。

作者通过时空多维度把景物组合串联在了一起。

5、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交代一滴水的前身——一片雪。

第二部分(2-14):写小水滴的旅行过程以及它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5-16):小水滴经过了丽江,奔向茫茫的大海,开始新的旅途。

【合作探究】

1、文章首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运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写“我”化作一片轻

盈的雪花来到世界,富有童真童趣,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

2、文章写一滴水变成一片雪和一块冰的前世今生,为什么不直接写一滴水去游

览丽江,而是要反复写“我”沉睡“我”醒来呢?

明确:用一滴水的前世今生写出了丽江古城的前世今生、历史变迁,让读者仿佛

回到明代,有身临其境之感,巧妙而合理。

3、联系课文,说说丽江坝的景色有何显著特点?

明确:丽江坝是玉龙雪山“一个美丽的大盆地”,那里有森林、田野和村庄,有

几座小山,还有河流、深潭、落水洞,充满了神秘感和绿色美。

4、从写景中,可体会作者所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热爱丽江、热爱美,更热爱给予美的大自然。

5、第3-5自然段是以怎样的顺序叙写的?这样叙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部分的叙写是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双重顺序进行的。

这样组织材料既能让读者认清一滴水是怎样从丽江源头一步步流到落水洞

的,也能让读者认识到丽江古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叙述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介绍也更为全面、细腻。

6、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

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7、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了丽

江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明确:(1)四方街、木府:“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

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

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2)街道:五花石的街道,“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洗净了街道”;“顺水

而去的蜿蜒老街”。

(3)房屋: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4)水车:“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

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5)小桥:一道又一道小桥。

建筑特点: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域特

色,成为丽江的城市名片。

8、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

请你找出描写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

貌。

明确:(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

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精神风貌:热爱生

活,勤劳。

(2)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

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精神风貌:

热闹,快乐,勤奋。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

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精神风貌:和谐,融洽。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精神风貌:热闹,

愉悦。

9、“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

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一句中,几个“看到了”

的内容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我”在随着水车缓缓升高,看到的景物会由眼前到远处、由

低到高地变化。“古城”是眼前所能看到的;“山上的老柏树”一般是在山腰或山

顶的位置,在比古城稍高的地方就能看到;“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一般是在山

脚,需要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看到;“蜿蜒老街”则需要在最高点,才能够看见

老街顺水而去的蜿蜒的样子。这样排列符合不断升起的高度所决定的观察视角。

10、第13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巴文“水”这个字?

明确:(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水”这个字,自然合拍。

(2)从“水”这个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

的勤劳和智慧。

11、“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一句中的

“他们”指谁?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明确:“他们”指“游客”。游客的心像水一样纯净淳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

们愿意来到丽江,因为他们爱上了丽江,他们的灵魂在这里受到洗礼。丽江悠久

的历史文化底蕴,丽江人像水一样淳朴澄澈的心灵,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也会受到

感染,他们会忘记一切名利,让自己的心纯洁得就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12、结尾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借这滴水发出的“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的感叹,抒发了对丽

江之行的满足和赞美之情。

最后一段写“我”来到金沙江,回归大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照应题目,

总结全文,从一滴水的视角写出了游历过丽江后的骄傲和自豪之情。

13、文章从“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1)水既是风景,也是丽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选择“一滴水”充

分考虑了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

(2)以第一人称,展现“一滴水”的旅行所见,视角自由,且便于安排描写的

详略,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考。

(3)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交互性,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真切深挚。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行文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归纳主旨

明确: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

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给读者以清新优美的艺术感受,表

达了作者对美丽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语言赏析】

1、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

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明确:用拟人的手法,风趣幽默地介绍了这一滴水的变化,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

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明确:运用排比,写出了“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时看到的美丽多变的景色,

表达了作者对丽江沿途风景的热爱之情。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

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

3、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

明确:动作描写,“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侧面烘托远山的魅力,令众游客

如痴如醉。

4、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明确:细节描写,描绘了丽江古城民众的悠闲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丽江人民恬静

平和的生活。

5、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

盘。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

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写作特色】

(1)以时间和行踪交叉为序,安排全文的内容,这符合游记散文的行文特色。

(2)语言优美,融情于景。

作者在文中写景不乏优美语句,又饱含情感。如第10自然段写景句“我乘

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看见了……,”运用排比

修辞,多方面介绍四方街的远景,表达了心中的向往之情。再如第14自然段“在

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运用了比喻,对远

方来客进行真诚的赞颂。

(3)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

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令人耳目一新。

【拓展延伸】

比较第五单元的四篇游记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明确:《壶口瀑布》:时间和视角的选择。选择枯水季看瀑布的独特时间点,和走

进“河心”定点观景的描写视角。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大量呈现作者的身体感受,表现出个体主观的观

景意识。

《登勃朗峰》:奇妙的联想和奇特的经历,不拘泥于单纯的景物描写。

《一滴水过丽江》:虚构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一滴水”,用它串起文

章,形成时空线索,又用它与读者交流,抒发情怀,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富有特色的游记。文章以一滴水的经历为线索来移步换景,以第

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从玉龙雪山的重生到山下玉河瀑布的奔流,再到落水洞、黑

龙潭的沉睡初醒,后来流经丽江四方街几个重点场景的所见所闻,通过水的视角

来描述从玉龙雪山到丽江四方街沿岸的风土人情乃至历史由来,展现了一幅立体

丽江图,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喜爱、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1、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2)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

()

(3)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

银盘。()

答案:(1)拟人(2)对比(3)比喻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向山下。

(2)一些薄云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

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3)我是一片雪,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4)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

A.跑流过轻捷色彩斑斓B.飞滑过轻快五光十色

C.扑掠过轻盈五彩斑斓D.跌溜过轻飘五颜六色

答案:C

3、通过叙述一滴水的旅行,可以看出作者想传达什么感情?

答案:本文通过一滴水奇幻生命的旅程,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变化的赞美,对丽江

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纯朴的人文风情的礼赞,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自豪感。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14:1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384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