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什文:倾心自然
是一位风格卓异的散文
家,他的散文诗凝聚了
自然的灵气,他用充满
自然情怀的文字为大地
吟唱赞歌,书写了关于
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
心灵图谱。他的代表作
如<鸟儿不惊的地方)、
<恶老头的锁链>、<大自
然的日历》、<人参>和
给予了普里什
文写作的力量
和灵感。普里
什文是富有洞
若观火的远见
卓识的,在一
个以征服和改
造大自然为主
流价值观的背
景下,他能够
守望大地
<大地的眼睛》等等,无
不文笔清新,洋溢着自
然情趣和纯真诗意。普
里什文用一颗水品般玲
张 珑剔透的文心呵护着俄
罗斯大地上的花草树木
朋鱼 和山川河流,为自然世
’ 界树碑立传,为苍茫大
地寻觅灵魂,为旷野星
空赋予灵性和尊严。他
的写作,最大程度上弘
扬了大地伦理的内蕴,
是俄罗斯文学画廊中自
然写作的经典。叶赛宁
称赞他是“大地的守望
者和森林的捍卫者”,充
分表达了对普里什文的
自然情怀的敬仰和尊
重。
普里什文的作品中
流淌着自然的气息,散
发着一股钟灵毓秀的自
然芬芳。在《林中小溪>
一文中,那条流过森林的清澈溪流寄托了普里什文无
限的爱意:“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你就去找一
条林中小溪,顺着它的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
刚开春的时候,我就在我那条可爱的小溪的岸边走过。
我看见,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于是冲
着树根潺潺鸣响,冒出气泡来。这些气泡一冒出来,就
迅速地漂走,不久即破灭,但大部分会漂到新的障碍那
儿,挤成白花花的一团,老远就可以望见”。流水赋予
古老的大森林以灵性和动感。树木花草在流水的滋养
与呵护下,散发着新鲜的清气,这一切都冲击着普里什
文敏感的内心世界,如同醍醐灌顶一样开肩着诗人的
智慧。于是他的眼睛得到了愉悦,耳朵里鸟呜之声不
绝,杨树和白桦幼芽的树脂的混合香味扑鼻而来。此
情此景普里什文觉得再好也没有了,他再不必匆匆赶
到哪儿去了。他在树根之间坐了下去,紧靠在树干上,
举日望向那和煦的太IIt,于是,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
至,停了下来,原是大地J二最孤独寂寞的普里什文却最
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
独树一帜弘扬
大自然的生态
价值和自然伦
理,把自己文
学的视野延伸
到大自然的领
域,这使我们
觉得他足一个跨时代的杰出自然写作者。在《大地的
ltft.1tti)一书中他自我表白:“我是追捕自己心灵的猎人,
我时而在幼嫩的云杉果上。时而在松鼠的身上,时而在
阳光从林荫问的小窗子中照亮了蕨草上,时而在繁华
似锦的的空地上,发现和认出了我的心灵。可不可以
捕猎这个东西呢?可不可以把这件美事对无论任何人
直言呢?不消说,简直谁也不会明白的。我之所以有
健壮的身体和充沛的灵感,不是因为沼泽上的空气好,
也不是因为营养好,我的营养是最平常的。我以探索
美好事物的希望和欢乐而生活,我有可能从这里汲取
营养”。与美国自然写作者梭罗一样,普里什文倾心自
然,把植物世界和动物世界的妙趣撷取到自己的笔端
并赋予人文的气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高度。正
如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一生的故事>中说的那样,普里
什文仿佛就是俄罗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普里什文用
两三行文字表达出来的这些观察结果,如果加以发挥,
就足够另一个作家写出整整一本书来。普里什文使自
然成为永恒的风景促使人类感悟和缅怀。
普里什文用诗性盎然的文字恢复了自然的真纯和
清晰,从而拉近了人们与大自然的心灵距离。“一只夜
莺在我窗下通宵歌唱。我想到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
朱丽叶》中的夜莺和云雀:在莎士比亚之后,人类一再
重复这些关于夜晚(夜莺)和清晨(云雀)的大自然的信
号。在夜莺歌声的伴奏下,我想,莎士比亚从大自然中
撷取一点素材,放进他的诗篇,纯属偶然;我却把这当
作我的道路。”一个倾听着大自然中的鸟鸣声,在夜莺
的歌声中写作的作家捕捉到了自然最美妙的情趣。他
的作品散发出梵高的向目葵一样的阳光色泽。纯净的
阳光白云。潺潺流淌的河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普里什
文笔下彰显出一种别样的艺术意境。在散文《第一朵
花儿》中,他深情地写道——“我以为是微风过处,一张
老树III-抖动了一下,却原来是第一只蝴蝶飞出来了。
我以为是自己眼冒金星,却原来是第一朵花几开放了。
如果有心细察锦毯一般的大地,无论哪个树桩的废墟
9
奥菲丽娅式的人生哲学
评《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
陈进武
奥菲丽娅是一个古老小城里的一位老小姐。尽管 生的事情描绘了出来,却让人觉得这些事情也许真的
父母留给了她与《哈姆雷特》里著名女主角一样的名 发生过。
字,但是她终究因声音太小而未能成为梦寐以求的演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类生存的秘密不在于只是
员。她的一生是在舞台上一个背对着观众的隐蔽的小 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人如果没有一个为谁而活
箱子度过的,她把一生奉献给了舞台提词。然而,随着 着的牢固的信念,他就不配活着。”不过,奥菲丽娅的活
时代变迁,剧院也倒闭了,奥菲丽娅只能停止了工作, 着,并没有陀式所言的“牢固信念”,而只是坚信父母的
从这一天开始,她收留了很多没有人要的影子。不过, “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著名的大演员”,这样一个简
影子多了,也会为琐事闹起“矛盾”,奥菲丽娅便靠念诗 单的梦想。当演员梦日渐遥远,她仍希望以一种最卑
人的杰作打发影子们的无聊,渐渐地,影子们竞学会了 微的方式来献身艺术。最终,她做了剧院的一名提词
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喜剧与悲剧。当奥菲丽娅无处安 员,每次的工作仅仅是小声的为演员们提醒台词,就这
顿,开始流浪时,影子们便开始回报这位好心的老妇 样默默地为所喜爱的艺术奉献了漫长的一生。在舞台
人。每到一地,只要支起一幕白布,影子们就会倾力演 上,她不是主角,甚至连配角都够不上,但是能够一生
出。走过一村又一庄,在一个风雪夜中,奥菲丽娅遇到
与舞台为伴,亲近喜爱的艺术,却是令她满足的。没有
并收留了她人生中最大,也是最后一个影子——死神。 观众看到过她的面庞,也没有人听到过她的声音,可
当眼睛年青而明亮时,她来到了天堂,她和她的影子们 是,没有她的存在,演出就不会那样完美,地位卑微却